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3632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3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所示人物被后世尊为商业的祖师,那么, “商人 ”的来历是( ) A经商的人拥有大量财富 B经商的人商业头脑灵活 C商业信息对经商至关重要 D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 “商葩翼翼,四方之极 ”之称。商民善于经商,周初将这些经商的人通称为 “商人 ”。相传陶朱公范蠡善于经商,故商人的来历是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D项正确,而 ABC项是对商人的特征、商业信息的重要性的描述,并不是商人的来历,排除 ABC项,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 点评:本题以商人的来历考查

2、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起源早、历史悠久的特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可以从原因、阶段特征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考查。 诗人宗泐在清源洞图中对泉州有这样的描写: “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 ”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 “刺桐 ”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是我国元代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 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 当时泉州在 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 政府为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 “十三行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是对元代世界第一大港口泉州对外贸易的繁荣的描绘,由此可知, 说法正确,并能够从题干中反映,而 所述现

3、象应出现于清代,因此, B项正确。 考点:元代对外贸易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以元代对外贸易状况切入,难度小。 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 “一品官,二品贾 ”, 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 “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请问这两本书中所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分析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明代商人地位的提高和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的历史现象, D项正确。 考点:地域性商人群体 点评:解答本题实际可以通过文学常识,采用排除法,迅速解答。因为题干的两部小说是明代两部著名的文学著作。当然也

4、可以从商人地位提高,特别是地域性商 人群体的出现来判定。 浙江某地农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 “草市 ”发展而来,古代的 “草市 ”更加普遍出现在( ) A商代 B唐代 C宋朝 D春秋战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 ”反映此时的草市有了固定交易场所,因此正确选项为 C项。 AD两个时期草市没有产生,而唐代虽有草市,但没有固定场所。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市的发展 点评:本题是以草市的发展来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草市在南北朝时期已出现,唐代进一步发展,至宋代有了固定的时间与地点进行交易。学习古代中国商

5、业经济进应对阶段性发展及特征进行掌握。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 “抑商 ”和 “海禁 ”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 “外夷 ”入侵 答案: A 试题分析: ABCD项都明清统治者实施两个政策的目的,但 BCD都可归根结底为维护封建统治, A项为根本目的。 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限制词:根本目的。分析根本目的一般是从阶级立场来分析,理解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主要目的是 ( ) A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B最大程度地获取经济利益 C对外征服,获得资本的原始积累 D防止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 答

6、案: A 试题分析:古代中国朝贡贸易是政府行为,是不计利益的贸易行为,目的是宣扬国威,满足皇室对奢侈品的需求,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而其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A 项正确; BCD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朝贡贸易 体系 点评:朝贡贸易 1.定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2.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3.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4.原因:封建经济的封闭性、落后性;封建专制的根深蒂固;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 唐政府设置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职是( ) A转运使 B市舶使 C枢密使 D指挥使 答案: B 试题分析:

7、A项是宋代,也不是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职; B项唐代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职,符合题意; C项宋代官职,掌握调兵权,不符合题意; D项是明代,不符合题意。 B项为正确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对外贸易 点评:解答本题可从时间加以排除,快速选择出正确选项。关键信息:唐、对外贸易。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市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商朝的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B两汉的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 C唐朝时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 D北宋时农村中的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 “唐朝 ”时代说法错误,应是宋代。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古代中国市的发

8、展 点评:本题以市的发展来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辨别、再现历史的能力。古代商业经济发展可以从城市发展、市坊、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等方面进行考查。 “市井经纪之家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 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 )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 C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江南经济的繁荣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 “通晓不绝 ”的有效信息分析可知,宋代 “市 ”已突破 了政府的时间限制, B项正确; A项 “不再受 ”说法错误;题干没有反映 C项这一

9、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特征; D项并没有有地理信息,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B项。 考点: “市 ”的发展 点评: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重要的特征就是市的时空限制已突破。此考点是高考常频考点,可以其它封建王朝相比较切入考查知识点。 下图为北宋时期的纸币交子,其反映的主要信息有( ) 北宋时期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和活跃 这种纸币有相应的面值,与今天的纸币类似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仅四川一地使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金融的发展来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交子的出现是商业经济发展产物,从图片上获取信息可知,与今天纸币类似,其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说法正确, “仅 ”一说法错误,

10、正确选项为 D项。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 点评:本题是以金融的发展考查宋代商业经济,考查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阶段特征、发展脉络的掌握。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 “市 ”“坊 ”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城市的发展来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由 “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 ”反映城市起初的功能主要是军功、政治功能为主,往往是政治与文化中心,经济功能不强; “而从西汉、唐和北

11、宋的都城的“市 ”“坊 ”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市坊反映的是经济功能的增强,其经济功能增强说汉代以来商业经济的发展, A项正确;BCD项题干都无从反映。正确选项为 A项。 考点:古代中国 发展城市的特点 点评:中国古代发展城市的特点 (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 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两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涉及的范围主要是( ) 西欧

12、东南亚 阿拉伯半岛 非洲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繁荣,特别是两宋时期,商业经济是一个繁荣时期,对外贸易发达。中国商品远销至欧洲,但须注意的是,中国并不会直接与欧洲进行贸易往来,而是通过阿拉伯商人销至欧洲,因此,我国对外贸易涉及的范围不包括西欧, 排除, 正确。正确选项为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点评:本题以宋代对外贸易的状况来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历史时期 概况 西汉 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唐朝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两宋 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元朝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

13、易港口 明清 中国对外贸易萎缩 某一旅游团想一览元朝时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的雄姿,应选择的地点是( ) A杭州 B大都 C泉州 D扬州 答案: C 试题分析:抓住 “元朝、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 ”关键信息,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元朝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是泉州。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点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我国古代的对外交通,可以唐朝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汉朝至唐朝,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同西亚、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与交流;唐朝至明朝,海路对外交往日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北方战乱不止、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造船技术的长足进步所致

14、。 以友好为主流。例如两汉同朝鲜、日本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唐代对外关系发达,同亚洲国家交往频繁,对彼此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南宋的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都,泉州港异常繁忙。明朝郑和下西洋密切了同 亚非各国的联系。 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汉朝至明朝的一些封建统治者实行对外通好政策,促进了我国和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清前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对外实行 “闭关 ”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日益

15、落后于世界潮流。历史告诉我们, “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 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常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商业经济仍然得到发展,这是因为( ) A商人对朝廷 抑商政策暗中反抗 B抑商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现 C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从商易于致富 答案: C 试题分析:应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分析,商业经济的发展,归纳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C项正确。 A项 “暗中反抗 ”说法错误; B项 “一纸空文 ”说法错误;从商一定程度上有利致富,但 “易于 ”说法错误,以及其也并不是商业经济发展的原因。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点评:商品经济

16、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 ( 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 ,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 ( 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 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17、。 ”我们从这首唐诗不能看出 ( ) A商人经营范围广,商品种类多 B商人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边疆地区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D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的唐诗反映了唐朝南北货物流通的商业经济繁荣的景象,由 “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体现 BD 项内容,故 ABD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未能从题干中反映,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 点评:本题以唐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状况来 切入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考查。 古代城市职能是如何变化的? ( 1)我国古代城市在战国时为政治中心、手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合一型城市,如临淄、邯郸、大梁、郢

18、等。 ( 2)唐朝开始,分为手工行业中心城市地区,如丝织业的定州、益州、扬州,陶瓷业的邢州、越州,造纸业的宣州、益州,还有都市商业区如长安城中的东市、西市和外贸中心城市广州。 ( 3)两宋时期出现手工技术中心地区,如定窑、汝窑、景德镇,城市中商业区界限消失,外贸城市增多,有泉州、广州、明州。 ( 4)明朝时期手工业、商业、外贸各有中心城市,如苏州、杭州、松江、景德镇为手工业中心,成都、武昌、扬州为商业中心,广州、宁波、泉州、福州为对外贸易港口。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

19、需要。据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的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 第二,各国纷争中须要在战略要地筑城 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 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毕竟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研究 材料二 夫商群萃而州处 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周游)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奇怪(罕见的物品)时来,珍异物聚。 国语 齐语 材料三 南京去汴河五里,河次(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即北宋王朝)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

20、(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凡群有设宴,必招河市乐人,故至今俳优曰河市乐人者,由此也。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四 农夫争道来,聒聒更笑喧。数晨竞一 虚(同墟,即集市) 或携布与楮(纸品),或驱鸡与豚,纵横箕帚材,琐细难具论。 北宋参寥子诗集卷一 请回答: (1)比较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商业中心的形成与封建社会商业繁荣时期宋朝商业集镇的形成原因的不同。 (2)比较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商品交易内容与宋朝集镇商业交易内容的不同 (3)你如何认识和评论上述的不同。 答案: (1)封建社会初期:首先由于政治原因形成城市,然后以城市为基础形成商业中心。宋朝商业集镇:在作为统治中心的城市之外,在交通要道等处

21、,兴起了商业中心。 (2)封建社会初期:交易活动主要 是买贱卖贵,以奢侈品的贩运贸易为主,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密切。宋朝商业集镇:农民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封建社会初期,处于典型的自然经济状态,商业发展水平低。宋朝的商业有重大进展,商业逐渐对自然经济形成侵蚀。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商业城市的发展,材料一关键信息:在我国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材料三关键信息: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第( 2)问,主要依据 材料二、四内容分析归纳,分析

22、依据: “易其所无,买贱鬻贵 ”、 “奇怪(罕见的物品)时来,珍异物聚 ”、 “农夫争道来 ”、 “或携布与楮(纸品),或驱鸡与豚,纵横箕帚材,琐细难具论。 ”第( 3)问,从两个不同阶段的商业发展水平来分析,对于商业经济,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放松,商业经济不断发展并繁荣,因此,封建社会初期,商业经济水平低,而宋代已达繁荣景象。 考点:商业城市的发展 点评:本题以商业城市的发展来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第( 1)问答案:源于材料一、三,第( 2)问答案:源自于材料二、四,第( 3)问难度稍大点,需对上述材 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 (1573

23、1620年,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明神宗的年号 )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吴趋坊北口开一小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兴旺发达。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 “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 ”。 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 “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 据清朝小说豆棚闲话 材料二 著名的 (晋商 )旅蒙商号大盛魁 (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 ) 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 (曾作

24、秤砣用 ),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 “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 “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 ”等。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 所矣。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春阳的店铺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反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5、 答案: (1)规模大;发展快;重视商品质量;管理规范;注重商业信誉。 (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 主观因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如答 “敬业、进取 ”、“守信、讲义 ”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 ) (3)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一个重要因素。 (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诚信为本。 试题分析:第( 1)问,分析依据:规模日大、 “店规之严,选制之精 ”、 “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 ”、商业信誉极好。第( 2)问,考查明清商业经济的发展

26、,由 “晋商 ”等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其主观因素分析依据: “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 “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 ”等。第( 3)问,考查古代中国经济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分析依据: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其影响主要是从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的角度来分析。第( 4)问,由古代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认识到正确处理好农工商的翔升,商业发展根本所在:诚信。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商业经济与经济政策内容,从两者的联系,与现实相结合考查分析与理解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杭州(南宋都城临安

27、)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 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三 图中描绘的是 18世纪末 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请回答: ( 1)材料一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 3)材料三中所示的十三行在当时行使怎样的职能?它实质上是哪一政策的产物? ( 4)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商贸活动的角度,分析宋、清时期的不同,这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答案:( 1)当

28、时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商业面貌变化 大,发展迅速。 ( 2)城市商业繁荣;交易无时空限制;早市、夜市相连。 ( 3)是由政府特许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实质是 “闭关锁国 ”政策的产物。 ( 4)宋朝的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对外贸易兴盛;清朝时政府实行海禁和 “闭关锁国 ”政策,这使中外贸易渐趋萎缩。教训:要坚持对外开放,采取有利于商贸发展的政策。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图片的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知识点是宋代市的发展,从图片中的车水马龙的景象,商业区与居住区混杂在一区,说明宋代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商业经济繁荣,城市面貌变化巨大。第( 2)问,分 析主要依据:买卖昼夜不绝、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第( 3)问,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 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广州十三行是对外贸易的唯一窗口。第( 4)问,主要是从政府政策对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角度来论述,认识对外开放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致使国家的落后。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 点评:本题主要是通过宋代与清代商业经济现象来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清代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可以日本锁国政策,以及当今对外开进行结合在一 起考查,考查综合比较分析、阐述历史现象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