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中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3695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广东中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广东中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广东中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广东中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广东中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广东中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B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 “无为而治 ”的道家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 “民之所忧 ,我之所思;民之所思 ,我之所行 ”反映了关注民生的民本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吻合,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

2、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属于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C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 D辛亥革命中的革命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材料的核心内容是主张 “君民共治 ”,即实行君主立宪制。 A、 B只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D项主张实行共和制。选项中只有早期维新派符合要求。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维新思想 下图是鲁迅先生于 1917年 8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 “北大红 ”),刘半农戏称为 “哭脸校徽 ”。其图案以篆体的 “北大 ”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

3、面的“大 ”字像一个人,上面的 “北 ”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 “三人成众 ”的意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 “以人为本 ”的办学理念 B隐含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 C承载了北大人 “肩负重任 ”的理想与追求 D反映了 “自由独立,兼容并蓄 ”的学术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体现了北大的办学理 念 “以人为本 ”。图案中上部的 “北 ”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 “大 ”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 “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 ”的想象。分析各选项, A、 C、 D三项说法正确; B项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学

4、,与北大校徽没有直接联系。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原学名胡洪 ,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原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 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 A崇尚西方思想文化 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全盘否定本国文化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洪 受进化论影响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号亚卢。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人崇尚西方思想文化, A项正确。

5、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 “日本新词 ”来自中国,而在 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 “日本新词 ”,如 “劳动 ”、 “方针 ”、 “政策 ”、 “理论 ”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最重要的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的西学东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不断增强,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故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与西学有关的 “日本新词 ”迅速传入中国,故选 C; A、 B、 D仅是原因之

6、一,不是决定性因素。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维新思想 有学者曾提出中国近代史上存在 “转石效应 ” 某场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与此 “转石效应 ”相契合的改革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能力。从材料中的信息 “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 ”,即由经济领域 法律 政治领域。而 B戊戌变法是政治变革, C辛亥革命为政治领域的革命, D新文化运动为思想文化运动,只有洋务运动为经济领域,故正确答

7、案:为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费正清认为: “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 1916 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 ”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孙中山提出 “节制资本 ” 毛泽东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 从 19161926 年的思想实践。 是在 1917年, 是在 1918年, 是在 1924年,这三项都是在这 10年当中提出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 1927年以后提出来

8、的,不符合时间信息。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 “威严庄重 ”,周的 “秩序井然 ”,战国的 “清新 ”,汉的 “凝重 ”,六朝的 “清瘦 ”,唐的 “丰满华丽 ”,宋的 “理性美 ”, 清的 “纤巧 ”等。这里周的 “秩序井然 ”、战国的 “清新 ”、六朝 “消瘦 ”、宋的 “理性美 ”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 “百家争鸣 ”、 玄学盛行、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 “罢黜百家 ”、

9、 佛教修行、理学盛行 C礼乐制、 “百家争鸣 ”、 玄学盛行、 “经世致用 ”思想 D宗法制、 “百家争鸣 ”、 佛教修行、理学盛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与周 “秩序井然 ”相适应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思想界呈现 “清新 ”之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要求人们刻苦修行, “消瘦 ”流行;宋代理学创立, “理性美 ”流行。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

10、礼教的弊害 ”, “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它以 “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抨激了 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这是作者对哪本(篇)著作的自我评价? A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B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C鲁迅狂人日记 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方面以鲁迅的成就最为突出。 1918 年鲁迅创作狂人日记,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批判,将其比作 “吃人的礼教 ”。这引起了广大青年的共鸣,深受他们的喜爱。故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964年 10月 2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第二场的主题

11、是 “星火燎原 ”。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共由城市到农村革命中心的转换过程 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 答案: B 试题分析: “星火燎原 ”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史实,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故 B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韦尔斯指出: “(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自由,主张 “人是万物的尺

12、度 ”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世幸福 C挑战王权,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 -切的尺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A 项 “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C 项说法与材料无关; D 项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已的头

13、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权统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启蒙思想家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还 要求人本身的解放,要求建立资产阶级 “理性王国 ”、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 A 指的是智者学派;B是宗教改革运动; D是三者的共同点; B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内容 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这一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1900 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标准 1900 1909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

14、10 1919年 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 西方文化的传入 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从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这个小的角度考查了西方工业文明崛起后对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冲击。根据表中的信息 “从 1900年到 1919年 ”“洋话 ”“大脚 ”“婚姻自由 ”可知 正确。从题中材料可以推导出 “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但看不出 “成为国家的主人 ”,排除 。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迁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

15、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了主导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生活文化的影响,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歌舞伎属于日本的古典戏剧形式。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倡导 “文明 开化 ”,导致日本文化的多元化。故选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

16、积式的发展,即既不抛弃旧理论,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相对论与量子论 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任定成教授的观点是新理论包含旧理论,又超越了旧理论,符合这一特点的是经典力学与相对论的关系。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C项正确。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 “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

17、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 “首先从已有的材料出发 ”说明这一运动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说明其产生的根源是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是文艺复兴,故选 C。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但启蒙思想没有借助古典文化,因此 A错误。 B、 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A “百花齐放 ”使大部分文艺作

18、品偏 离了主题 B “百家争鸣 ”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双百 ”方针贯彻过程中历经曲折,主要是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 “文革 ”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D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双百方针的贯彻 1804年春,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并题写了 “贝多芬献给波拿巴 ”的献词;当得知拿破仑称帝时,他将总谱写有献词的封面撕下,并在后来出版时将标题改为 “为纪念一位伟大的

19、英雄而作 ”。这一事实主要反映了贝多芬 A注重不断提高音乐创作水平 B敢于正视并修正自己的错误 C具有反封建与争民主的精神 D具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音乐。从材料中 “贝多芬献给波拿巴 ”到 “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 ”。可看出贝多芬对拿破仑称帝不满,再结合浪漫主义的特点可判断 C项正确。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的过渡( 1819 世纪) 马克思说: “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启蒙思想家的 “

20、理性和经验 ”主要是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应该包括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上自然科学的进步 。故 C项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背景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派思想家的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失去了道才求德,失去了德才求仁,失去了仁才求义,失去了义才求礼。

21、礼所缺少的就是忠信,因而是祸乱的源头。材料旨在教人逐步返其本源,是道家的思想,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 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宣扬 “天人感应 ”学说,属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提醒君主遇到灾害怪异时要及时调整政策,否则会有丧邦失国的危险。所以这一学说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

22、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 “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B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 C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 D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其中 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并未提到; B 项干扰较大,但是材料中 “弃捐于世 ”一句说明儒术在当 时不受重视;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的 “游说权

23、谋之徒,见贵于俗 ”指的是纵横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D项表述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明代张载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和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 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 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 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 C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含义是

24、 “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理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马克 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 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黄宗羲 “工商皆本 ” 陆九渊 “心即理也 ” 顾炎武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 王夫之 “循天下之公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首先要理解

25、 “现代化 ”的含义, “现代化 ”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历程,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 黄宗羲 “工商皆本 ”的思想有利于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现代化; 、 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 民主,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故选 B。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心学的代表人物,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可以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道统 ”即为儒者之 “道 ”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 “道统自任 ”。梁启超说: “桐城派 以孔、孟、韩、欧、程、朱

26、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 ”可见桐城派在学术上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 “知行合一 ” C颠覆理学传统 D主和西为中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梁启超认为桐城派与汉学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说桐城派主张学以致用,而不是专门训诂考据,选择 A项。 B项 “知行合一 ”是王守仁的的观点; 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 ”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描写的是火

27、药的应用,这种现象最早出现于唐朝。火药在唐朝末年已用于战争,五代与宋 朝已经有了火炮、火箭、突火枪等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故题干中的战争场面 “最早 ”可能出现在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魏

28、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出现。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 “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日期矣。 ”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 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 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

29、信息的能力。 “夹袋册 ”印刷科举考试的内容,高价竞售,不利于知识的普及。故 D项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西元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马丁 路德 金在萨克森选侯教堂张贴有关赎罪券辩论之邀请,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以上有关宗教改革的引文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即 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评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 路德,引文中人物明显错误,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翻阅西方思想史,我们会发现 “人文精神 ”在不同时期

30、有着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宗教改革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C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 D “人因为自己的善行而得救 ”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限定的时间是 “宗教改革时代 ”,首先可排除 A、 B 两项, A 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的观点; B 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观点; D 是罗马教会为树立权威而宣扬的思想,排除; C 反映了人们思想自由的愿望,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束缚,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

31、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 “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正义和法律是以人的意志为基础的,即强调法律要在肯定人性的前提下制定, A项错误、 D项正确。智者学派反对束缚人性的法律、法规, B项错误; C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

32、描述 A书法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信息是中国戏剧界的行话,形象而准确地道出了戏剧、尤其是舞台剧受时空限制的特征。抓住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 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这是戏剧夸张的虚拟化场景,能够以较小的场面表现宏大的气势,以短暂的时间浓缩悠久的历史,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古代的戏曲 戏曲的特点 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 “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城市商 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小说

33、的世俗性 重农抑商观念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小说盛行的原因。 符合题意;重农抑商观念并非明清时期出现,而且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选项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 “意境 ”,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 “意境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 ” B宋 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注重写实 答案: B 试题分析:

34、中国古代文人画重表达观念和情感 ,强调主观的、个性的自我表现 ,多借物寓意来表达志节和意趣 ,而且重墨轻色 ,这与西方的传统绘画截然不同。宋代的文人山水画强调表现个性 ,讲究借物抒情 ,追求神韵意趣 ,而不是风俗画。 A、 C、D的表述均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 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下图所示名画相符的是 A “造型写实 ” B “境生象外画中诗 ” C “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 ” D “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图笔法苍健洒脱,透出力度,既有力又含蓄,又富有笔墨情趣,体现了文人画的风雅韵致。文人画强调

35、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B项符合其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 综合题 20 世纪初的中国曾经掀起过一场激烈的西学与国学之争,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8分)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 :国粹学( 1902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

36、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 :古学复兴论( 1905年) 问题: ( 1)以上材料中邓实的主张代 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请分析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3分) (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思潮的历史作用。( 5分) 答案: ( 1)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 3分) ( 2)历史作用: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能说出其中任意两个方面记 5分。每一方面记 3分,但如果只回答积极或消极任意一方面得分不应超过 3分) 试题分析: ( 1) 20世纪初,邓实等知识分子认

37、为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 ”、“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 ”,主张通过复 兴古学,挽救民族危机, “扬祖国之耿光 ”。联系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 2)本题考查综合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对复兴古学这一思潮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积极作用: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消极影响: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复兴古学思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一组西方思想家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评价 伏尔泰( 1694-1778):中国是 “举世最优美、最古老、

38、人口最多和治 理最好的国家 ”; “当我们还是野蛮人的时候,这个民族已有高度的文明了 ”; “在欧洲陷于迷信腐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了 ”; “东方是一切学术的摇篮,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来的 ”; “我们不能象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 ”“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魁奈( 1694 -1774,法国经济学家): “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没有人能否认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是已知的人口最稠密而又最繁荣的王国。 ”“胜过欧洲最文明的国家。 ” 霍尔巴赫( 1723 -1789,法国哲学家): “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 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39、” “道德成为一切合理人们唯一的宗教,因之道德科学之进一步的研究,遂成为获得职务或立身致仕的唯一法门 ”。所以 “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分别摘自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和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 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 徐继畲( 1795

40、1873 )瀛寰志略 ( 1)材料一中伏尔泰所言的 “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 ”和霍尔巴赫所言的 “唯一的宗教 ”实质上是指同一事物,它最可能是指什么?( 2分) ( 2)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伏尔泰所说的 “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这一观点?( 4分) ( 3)材料一西方学者对中国及中国文化大加赞赏,而材料二中国早期维新派却赞赏美国总统华盛顿及美国的社会制度。对他们的这种 赞赏,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解。( 6分) 答案: ( 1)儒家思想。( 2分) ( 2)这一观点既有一定依据也有溢美之词。古代中国建立在儒家思想基础之上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在相当长时期内维护了政治稳定和

41、国内安定,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条件;但是该制度剥夺人权奴役人民的一面也是丑陋的。( 4分) ( 3)在启蒙运动之前,法国等欧洲国家相对于中国是落后的,经济、文化均落后于中国,由此,思想家们由经济文化的先进迁移到政治制度。维新思想兴起时,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相对于西方,经济、军事表现出明显的劣势,由此中国思想家们 进一步看到美国政治制度的优点。 同时,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赞赏的同时都故意忽略了赞赏对象的不足之处,如西方思想家忽略儒家思想禁锢人们思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专制制度奴役人民等;徐继畲忽视美国建立之初联邦制度的各种不完善。( 6分) 试题分析: ( 1)伏尔泰认为 “在

42、欧洲陷于迷信腐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了 ”; 霍尔巴赫也认为 “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 “道德成为一切合理人们唯一的宗教 ”。所以他们所说的中国的“宗教 ”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 。 ( 2)该问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伏尔泰所说的 “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指的是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结合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对伏尔泰的观点作出评述。 ( 3)本题考查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中国及中国文化大加赞赏,希望借助中国文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但忽略儒家思想禁

43、锢人们思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专制制度奴役人民等;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思想家们看到美国政治制度的优点,但忽视美国建立之初联邦制度的各种不完善。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新思想的萌发 清朝末年 ,社团勃发成为一时之政象,这些结社的共通处是团聚力量 ,谋求社团的政治目的,他们的存在及其领导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政治及社会的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末学会数目的变化曲线 问题:( 10分) ( 1)观察变化曲线图指出清末学会组建的两个高潮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 2分) ( 2)图中学会组建呈现的第一次高

44、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分)有什么积极意义?( 2分) (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学会重要创办人梁启超、孙中山两人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期间所做出的突破性贡献。( 4分) 答案: ( 1)戊戌变法时期和辛亥革命前夕。( 2分) ( 2)甲午战败后,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各地学会纷纷组建。( 2分)这一高潮时期学会鼓吹政治变革,或传播西学新知,对于营造维新舆论、开通社会风气、聚集变法力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分) ( 3) 19世纪末,梁启超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积极宣传民权思想,促进现代公民精神的启蒙。( 2分)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领导辛亥革命

45、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突破传统君主专制体制,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基。( 2分) 试题分析: ( 1)该问考查提取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观察 “清末学会数目的变化曲线 ”可以看出,清末学会组建的两个高潮分别出现在 1895-1900年、 1905-1910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时期正值戊戌变法期间和辛亥革命前夕。 ( 2)据第( 1)问可知,图中学会组建呈现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纷纷在各地组建学会。这些团体对于营造维新舆论、开通社会风气、推动变法高潮到来起到积极作用。 ( 3)该问 考查梁启超、孙中山两人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期间所做出的突破性贡献: 19世纪末,梁启超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积极宣传民权思想,促进现代公民精神的启蒙。 20 世纪初,孙中山提出 “三民主义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突破传统君主专制体制,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基。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维新思想、革命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