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3731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改变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与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A 观点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题干说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改变思想,思想说的世界观,故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 C符合题意, BD观点均与

2、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庄子中有一则寓言: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混沌之死,在于南海之帝、北海之帝与混沌无法沟通,仅凭常识和经验就采取单边行动。从哲学 角度看,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错在 没有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懂得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观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故规律是不能创

3、造和消灭的,所以说不懂得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观点错误,题干说混沌之死,在于南海之帝、北海之帝与混沌无法沟通,仅凭常识和经验就采取单边行动,说明他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是没有尊重规律,所以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物理学有一条 “熵定律 ”,该定律认为,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与外部交换能量和物质,从而有利于系统长期健康发展;反之,封闭 系统则容易走向无序,导致原有结构的瓦解和制度的消亡。从哲学角度看, “熵定律 ”表明 A一事物与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B任何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C联系

4、是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D一事物失去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 A观点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所以说一事物与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不科学, B观点错误,错在总是,整体功能有时候也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C观点错误,联系不仅 包括内部联系,也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 D观点正确,故答案:应选 D。 考点: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D人们促进新事物产生的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发展的

5、实质, A与题意不符,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发展的趋势,不是发展的实质, B观点正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观点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是发展, D观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发展的实质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以及参与航天事业的干部职工,励精图治,突破了多道难关,掌握了重要航天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体现的哲理是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所建树,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事物的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然结果 A B C D 答案: A

6、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主观能动性、认识的反复性、事物发展的趋势等知识点, 观点错误,事物的发展并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然结果,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否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题干说励精图治,突破了多道难关,掌握了重要航天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也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主观能动性、认识的反复性、事物发展的趋势 2013年 9月 17日, 4部委联合发布了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新政明确了补贴额度与发放,加强了对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补贴范围也将从目前的 5大试点城市进一步扩大。传统耗能产品面对挑

7、战,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新生,但是老百姓对它的推广使用有一个渐进性的认识过程,所以要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这说明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一经产生就很完善 新事物被人们认识和接纳都有一个过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真正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事物发展 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观点错误,新事物产生后并不是很完善,而是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观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可以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 观点正确,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8、关系 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 因为他懂得 世界是充满矛盾的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安静就是绝对的静止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以及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观点错误,安静是相对的静止,因为运动才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所以没有绝对静止的存在,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

9、: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以及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旧题新做 ”、 “新题旧做 ”是一位高三同学总结的做题经验。 所谓 “旧题新做 ”就是考试中遇到以前做过的题,一定要注意与旧题不一样的地方:所谓 “新题旧做 ”就是看起来从没见过的题,一定有以往旧题的经验可以借鉴。以下哲理相互最能概括该同学做题经验的是 A系统优化的方法 B量变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C一分为二的方法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题干说一定要注意与旧题不一样的地方,说明我们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新题旧做 ”就是看起来从没见过的题,一定有以往旧题的经验可以借鉴,说明矛盾具

10、有普遍性,故 D符合题意, ABC观点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D。 考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我国古代有个 “西邻教子 ”的故事: “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五子皆不患衣食焉。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改造客观世界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点,题干说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五子皆不患衣食焉

11、,根据他们各自的优势从事不同的工作,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具体分析,故 符合题意, 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位哲学家说过: “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 ”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以及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观点错误,矛盾是客观的,事物的矛盾不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观点错误,人们对同一事物的

12、认识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题干说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也说明主次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 符合题意,故 答案:应选 A。 考点:矛盾的特殊性以及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否定 B肯定 C抛弃 D扬弃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的实质,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既有肯定,又有否定,其实质是扬弃,故 D 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要么肯定要么否定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实质,故答案:应选 D。 考点: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一次性物品的大量使用

13、,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告诉我们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B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人们可以改变联系的客观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 B观点错误,事物的联系既有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有自在事物的联系, C观点错误。联系具有条件性,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观点错误,联系的客观的,无法改变,题干说一次性物品的大量使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故 A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联系的普遍性 “万物生长靠太阳 ”,以往人们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最近科学家却发现,在

14、可见光不能到达的 4000米深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下,依然存在着大量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对真理的追求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认识反复性等知识点, 观点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所以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 观点错误,认识无限性和上升性,所以对真理的追求不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真

15、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认识反复性 知名学者王立群说 ,艰苦的人生让经历者获得了常人不知道的人生感悟 ,这就是阅历的力量!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深理解它。苦难是人人不想经历的 ,但是 ,经历的苦难又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谁都不想拥有 ,但是 ,上天 “赐 ”给你时 ,你却不得不拥有。这就是说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事事需亲身实践 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回避矛盾也是解决矛盾的具体做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观点错误,获得知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所以并不是事事需亲身实践的, 观点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

16、们只能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回避矛盾是不对的, 观点正确,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一个手工 业者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 ”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 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观点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所以说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是错误的, 观点错误,哲学给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是哲学也

17、不是万能的,没 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是错误的,夸大了哲学的作用,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故 A 符合题意, BD 与题意不符,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哲学史上的 “两个对子 ”, C属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2013年 9月 4日晚,一年一度的湖北木兰山金秋庙会热闹开场,来自省内

18、外 3万余人云集木兰山胜景广场,参加盛会,争抢头香。国人有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的观念,所以很多人特别喜欢争抢供 “头香 ”,以求得好兆头。他们这样做属于 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形而上学 D唯心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唯心主义,题干说国人有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的观念,所以很多人特别喜欢争抢供 “头香 ”,以求得好兆头,这是一种迷信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故 D符合题意, ABC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唯心主义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 “气者,理之依也 ”与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 B “我思故我在 ”与 “物是观念的集

19、合 ” C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与 “天不变,道亦不变 ” 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与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气者,理之依也 ”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是客观唯心主义,故 A符合题意, B均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体现的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 立, D 体现的实践观与间接经验,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基本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

20、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重要特点。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加以深化,与新的时代特点和当前国情相结合,赋予发展观以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科学发展观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也就只适用于中国 是哲学 思想发展的顶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观点错误,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但是说马克思主义也就只适用于中国是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适用于全世界, 观点错误,科学发展观不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科学发展观也是要与时俱进的,

21、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实践 D可知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 A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故 B 不符合题意, CD 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A。 考点:物质的唯一特性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规律的

22、普遍性, B观点错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题干说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说明规律具有普遍性,故 D符合题意, AC观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D。 考点:规律的普遍性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表达了春天的美好;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则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抒发了幽幽的相思之苦。 “意象 ”反映了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

23、的创造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 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特点, A观点错误,错在摆脱,人们的艺术创造是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实现的, B观点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是没有能动反映的特性的, C观点错误,意识的东西要想变为现实,必须通过实践, D观点正确,故答案:应选 D。 考点:意识的特点 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 (见右图)最上方英文 “NANJING”中的两个小写 “n”巧妙勾画南京明城墙城门,外围又用线条镂空透视勾勒出了江南民居的轮廓。会徽充分表达了南京敞开胸怀欢迎

24、各国青年,与世界友好交流,成为青年欢乐之城的美好愿望。南京青奥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 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会徽设计者的奇思妙想是会徽创作的源泉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会徽的设计反映了南京独特的文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观点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 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歪曲反映, 观点错误,实践是会徽创作的源泉,会徽设计者的奇思妙想不是源泉, 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C。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下列观点中,能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秀才不出门,全知天

25、下事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强调的重视量的积累, B体现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C体现的是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D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故 D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综合题 材料一 2013年 9月 2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报告指出,过去 50年全球气候变暖超过 90%的可能性与人类使用的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关。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部分国家、地区、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毫无约束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 1.4 5.8度,导致自然

26、灾害更加频繁,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人类自下而上生存环境堪忧。 材料二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需各国通力合作 ,携手应对。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高度 重视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宣布将 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40%到 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 “十二五 ”计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为进一步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加强舆论上的宣传和引导,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 (

27、 12 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12分) 答 案: ( 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类使用的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而不能割裂否认联系。人们无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破坏生态环境,最终必将影响人类自身的生产与发展。 整体居于主导和统帅地位,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部分国家、地区、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毫无约束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缺乏全局观念的自私和自利的行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 12分) ( 2)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

28、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要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展低碳经济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每条 4分,共 1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唯物论以及联系观等知识点,第( 1)问:哲学主观试题第一步确定考试的范围,是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二步是联系教材知识确定相关的知识点,第三步联系材料 确定相对应的知识点,本问主要可以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整

29、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和统帅地位,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等角度进行作答。第( 2)问:考查的是唯物论的知识,考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要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等角度进行作答。 考点:物质与意识、规律、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013年 10月 15日,是航天英雄杨利伟驾乘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圆满完 成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一举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的十周年纪念日。 10年来,踏着杨利伟的飞天足迹,包括刘洋、王亚平两位女航天员在内,

30、中国已有 10名航天员先后成功进入太空,其中,英雄航天员聂海胜、景海鹏还实现 “梅开二度 ”。 10年, 10人,中国圆梦飞天创造出 “十全十美 ”。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从神舟飞船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出舱到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跨越式发展,已顺利突破天地往返、太空出舱、空间交会对接这三大载人航天基本技术,特别是实施中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 次应用性飞行的神舟十号任务,通过在轨维修操作、太空授课、飞船绕飞及多方位交会技术等一系列空间试验和活动,为中国空间站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并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简要说明我国航天事业的科学

31、发展历程。( 16分) 答案: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从一人到多人多天、从太空出舱到空间交换对接等一系列跨越式发展的历程,说明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航天事业属于新事物,注定是要发展壮大。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从 “两弹 一星 ”到 “神九 ”,经历了由弱到强的过程,其道路是曲折的。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从神舟飞船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出舱到空间交会对接,是由量变到变,再到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3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发展的普遍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考生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013年 9月 3日,湖湘文库编纂出版总结大会在长沙举行,省委书记徐守盛评价其为 “湖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湖南文化强省建设一项浩大的标志性工程 ”。徐书记指出:湖南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分析和把握湖南文化 的优势和劣势;要进一步以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为抓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

33、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品牌;还要注意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阐述湖南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措施所体现的哲理。( 12分) 答案: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文化强省建设必须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推动文化发展。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抓住了文化强省 的主要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为具体分析。要致力于打造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强省既要注重发展自身个性特色,又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的普遍经验。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分析法,首先需要考生准确把握矛盾分析法的全部内容,然后结合材料选择出相对应的知识点进行作答,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为具体 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点:矛盾分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