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云南景洪市第三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3748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云南景洪市第三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云南景洪市第三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云南景洪市第三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云南景洪市第三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云南景洪市第三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云南景洪市第三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井田 ”与 “私田 ”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所有权 B耕作方式 C使用权 D赋税形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的变化。依据所学可知,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归奴隶制国家所有;私田归私人所有。这是它们的主要区别。正是因为所有权的不 同,所以才导致耕作方式、使用权和赋税形式的不同。故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的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此是: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化 农业合作化 家庭联

2、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 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 19531956 年的农业合作化、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 1978年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应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农村生产关系的 调整 到 20世纪 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

3、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 1980年首先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有开放了天津、青岛、上海、广东等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等又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这样,到 20世纪 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分析选项, A 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B建

4、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会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应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日本的 “开国 ”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标志着( ) A世界市场形成 B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 C工业革命结束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所谓世界市场就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贸易与商品生产。日本的 开国 ,澳大利亚成为

5、英国的殖民地使得这些国家的商品生产、经济贸易超出一国范围,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及商品生产联系在一起了。这样一个统一的、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就形成了。故应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 下列有关世界一体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变化 C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D直接促进了亚非拉国家的大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世界一体化的理解。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分析选项, D项明显错误,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是主导者,是最大的受益者。故应选 D

6、。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一体化 世界一体化的影响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依据所学可知,唐代以前,政府对商业有严格的控制,市与坊分开,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宋代的时候,市坊的界限、交易时间打破,出现了早市与夜市。故应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管理的变化 安徽凤阳的发展是我国近现代农业发展的缩影。 1958年一首歌谣中唱到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

7、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但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 49%,卖给国家粮食 4450万千克。 ”出现这 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 “大跃进 ”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出现了 “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 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的现象。故应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随着

8、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B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C化学工业兴起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了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成分,即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故应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 20世纪 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 A

9、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举措主要是通过缩减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减少农产品的供应量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政府给受损的农民以补贴。图片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故应选 C。 A、 B两项说法错误; D项与罗斯福新政内容不符。故应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 唐代诗人姚合的庄居野行中写到 “客行田野间 ,比屋皆闭 声。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 ) A农村出现经商热潮 B农村萧条

10、土地荒芜 C国家推行重商政策 D战乱人口大量逃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商品流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材料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正是这种现象反映。故应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业的发展 16世纪时,从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 ) A英国 地中海 奥斯曼帝国控制区 印度 B英国 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 红海 印度洋 印度 C英国 大西洋 印度洋 印度 D英国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印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时注意时间 “16世纪 ”,正是新航路刚开辟

11、之时。依据所学可知,苏伊士运河是 1869年才通航,故 B项错误;由于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通道,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才出现了新航路的开辟,故 A项错误;英国到印度不需要经过太平洋,故 D项错误。从英国到印度可沿达 伽马开辟的航路即可,故应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能性 B是一次没有遗留问题的社会改造 C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改造。解答时要注意此题是逆向选择

12、题。分析选项, B项明显错误,三大改造中由于速度过快、追求所有制的单一性,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瑕不掩瑜,三大改造时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故应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在民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机器制造等重工业比较少 D绝大部分的缫丝等轻工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依据所学可知, 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工业部门上主要

13、集中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较少;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列强侵略较早、自然经济解体也较早的东南沿海地区。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 故应选 B。 考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 ) A调动职工积极性 B按劳分配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施 “走出去 ”战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首先在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其中心环节是搞活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故应选 C。 考点:中

14、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我国瓷器 “南青北白 ”两大系统形成于( ) A西汉 B唐代 C东汉 D宋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依据所学可知,东汉的时候,我国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故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抛弃 “左倾错误 ”,实现拨乱反正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1

15、2月,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内容。故应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思想路线 一般认为国人在国内创刊最早的报纸是( ) A国闻报 B昭文新报 C中国丛报 D时务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国闻汇报于 1897年 10月 26日创刊于天津。昭文新报是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1873年 8月创办于汉口;时务报 1896年 8月 9日在上海创刊;中国丛报,旧译澳门月报,是西方传教士在清末中国创办的一分英文期刊,由美部会的传教

16、士裨治文创办於 1832 年 5 月,主要发行地点是广州。故应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业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马可 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的对外扩张是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动力,故应选 D。 A、 B两项对其起了推动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C项是前提条件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

17、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原因 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 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 C 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技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依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机器生产的推广,工厂制度逐渐确立,工厂日益取代手工工场而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与此同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通过列强的侵略与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故应选 A。 考点:新航

18、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根本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本性是殖民扩张 B打开商品国外市场夺取廉价原料产地 C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保护对外贸易 D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时间 “19世纪中期 ”,这时欧美国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生产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原料。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殖民侵略与扩张 殖民 与扩张的原

19、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 B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 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到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故应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

20、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B牛耕在秦代逐渐普及全国 C汉代出现了二牛抬杠的耦犁 D牛耕和铁铧犁在东汉推广到淮河流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 技术。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推广。汉代时候,出现了二人抬杠的耦犁技术;到东汉时候,推广到珠江流域。分析选项, A、 C、 D正确, B错在 “秦代 ”。此题是逆向选择题,故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秦王朝的下列措施为工商

21、业的发展规定了统一标准的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通行半两钱 D颁布均工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秦王朝统一度量衡,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秦代法律规定,制用同一种器物,其大小、长宽必须相同。秦律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定期校正衡器。秦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也为经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均工律是关于劳役方面的规定,不合题意。故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秦代商业的发展 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行抑商政策 B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允许盐铁私营 D对 “市 ”严格管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22、古代 中国的商业发展。依据所学可知,汉代的时候,实行盐铁专营政策,不允许盐铁的私营。继续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业征收较高的税收,对市也进行严格的管理。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故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汉代商业的发展 简答题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 4分)(各举两例) (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 4分) (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6分)? ( 4)今天当你站在又一个新旧世纪之交的

23、时候,你觉得当时正确的态度或方略应该是什么 ( 4分) 答案:( 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任选两项, 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任选两项, 2分) ( 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 2分)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近代两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的对立;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2分)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

24、的统治, 19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2分) ( 3)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工业(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 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或答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分) (4)面对西方侵略,应该高举救亡旗帜,坚决抵抗,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同时面对西方先进事物,应该高举

25、启蒙旗帜,努力学习,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民族素质。(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掌握。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回答时,学生可先梳理学过的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再分别按要求回答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与 掌握。本题也属于基础性题目,学生回答时首先要明确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然后联系教材,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国际关系及社会发展进程等方面归纳总结。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的掌握。本题属于较难题目,学生须联系中国史的相关内容,如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及列

26、强对中国的侵略史实、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等内容中分析解答。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析概括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式题目。回答时首先要明确两个时期中国所处的阶段的不同,明确问题要回答的是近代中国面临复杂局势所应采取 的态度。主要从救亡图存与向西方学习两个角度归纳总结。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成就与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综合题 (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

27、掉。 我们不能只有有所的,也要有所风险;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于有所牺牲,因为没 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 1)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面临着怎样的国内形势?( 3分) ( 2)用自己的话扼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3分) ( 3)材料一中的 “后退 ”指的是什么?造成后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 4)材料二中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是什么意思?罗斯福

28、说的 “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是指什么?是不是美国经济制度 中最严重的缺点?为什么?( 8分) 答案:( 1)经济危机严重,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人民不满情绪高涨。( 3分) ( 2)要美国人民不要害怕,要守纪律,要为恢复发展经济作出牺牲。( 3分) ( 3) “后退 ”是指美国经济衰退( 1 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 2 分) ( 4)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挽救经济危机,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2分)。罗斯福所说的缺点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分)。不是最严重的缺点( 2分)。最严重的缺点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

29、分) 试 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背景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可联系材料 “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及所学回答。 第( 2)问,本题也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背景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可联系材料 “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归纳概括。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对美国所造成的影响分析与掌握。结合经济危机 的概况及特点,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综合分析解答,同时注意分析认

30、识经济危机的根本因素。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回答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要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回答;回答 “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要结合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点回答;联系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回答最后一小问。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摘自 1985年 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

31、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摘自 1987年 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 1992年初南巡讲话 ( 1)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包含的基本思想。( 4分) ( 2)材料三、材料四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 4分) ( 3)据以

32、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并谈谈你 的认识?( 7分) 答案:( 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来区分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4分) ( 2)更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 4分) ( 3)一致。( 1分)因为其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2分) 认识:邓小平的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党和人民的重大认识问题,这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归纳总结答案:。

33、如材料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与理解。本题在第( 1)问的基础上,进步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结合材料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归纳总结。 第( 3)问,主要考 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方针的认识与理解。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尤其是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的方针的确定。再结合邓小平关于 “计划与市场 ”及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分析的观点进行对比,归纳答案:。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