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陕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 “(它)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行省字面意思是行动的中书省,是代表中央管理地方的机构,即中央的派出机构。故选 D。 A项错误,分封制是地方的管理者享有本地的世袭领地; BC 项均明显错误,地方有相应的权力,郡县长官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首长。 考点:行省制度 点评:行省制度是元代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对唐宋以来的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加
2、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中央集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我国古代的行地方政体制演变的内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到了元代是实行行省制。同时,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也不断的完善。这些内容也需要掌握。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 表态说: “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 说什么,我们要 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 时英国 A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B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C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
3、平等权力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学生要注意题干中的几个重要信息:内阁成员可以表达不同意见、对外内阁要说同样的话、墨尔本内阁辞职而非一个人辞职。符合这些信息总体特征的只有 A项。 B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不能准确的反映材料; C项明显错误; D项错误,政党之争对内阁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决定内阁政策。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君主立宪制是英国的政治体制。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核心,责任内阁制是其重要的特征,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内阁就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在政治上共进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7世纪通过权
4、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9世纪的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获得多数。 从政治结构来看,有人说德意志帝国是 “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 ”下列 说法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B帝国皇帝是国家元首 C帝国皇帝拥有行政、立法等国家权力 D宰相不对议会负责而对皇帝负责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使德国确立起代议制,这促进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宰相掌握行政权但是对皇帝负责。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健全,故有 “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
5、制主义的社会形态 ”的说法。因此 ACD正确。国家元首是皇帝并不能证明这一观点。故选 B。 考点:德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此题实际 上考查的是 1871年宪法内容。 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带有明显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议会只是用来装点门面。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美法德四国各自确立的资本主义政体和确立这种政体的法律文献和它们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英国人麦考利在 1830年说: “如今我们国家比 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D 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英国在 1830年期间的趋势是越来越富裕,国家越来越强。这主要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故选 A。从 19世纪 70年代到 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故 B错;国际局势并不太平,资本主义侵略战争不断,故 C错;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故 D错。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英国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越来越富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列强加快了侵略战争的步伐。英国成了最大的殖民国家。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
7、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一切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标准思想,这与智者学派的观点一致,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建设。 AB项说法错误,材料认为应该尊重法律; D项说法与材料明显不符。故选 C 考点:智者学派 点评:智者学派强调人在认识客观事物主体上的作用,体现了人的价值,但是却忽视了道德建设,为个人极端主义打开 了方便之门。与此相关的如苏格拉底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需要掌握。 宗教改革领袖马丁 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
8、”此言最大的意义是 A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B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C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 D根本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读材料,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 ”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故 B项正确。马丁 路德仍然宣扬信仰圣经,宗教改革并没有完全否定上帝的存在, A项表述不符合实际; C、 D 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故答案:为 B 项。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宗教改革是西欧 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
9、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 “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 ”可以看出计划的手段在现代西方世界依然发挥作用。故选 D。 A项本身正确,但是未体现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B 项说法明显错误; C 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计划手段,而不是这种经济体制。 考点:斯大林体
10、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的是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是 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避免单纯的市场手段的弊端,这为 资本主义国家所吸收借鉴;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 “改良主义 ”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 “改良主义 ”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壮大
11、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里的改良主义就是允许用一些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经济措施来发展经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选 B。 A 项错误,体现不出 “改良主义 ”的内容; C项错误,共产主义政策并未修改,而是废除; D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主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情况下发展私有成分。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核心是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农民可以支配自己的剩余产品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英国约翰 W 梅 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
12、为“长时期的和平 ”,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C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冷战时期,由于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足以摧毁地球的核武器,因此双方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持了恐怖的和平衡,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故选 B。 A项与材料无关; C项说法错误,除了冷战外,还有热战; D项说法明显错误。 考点:冷战 点评:冷战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为标志。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对
13、抗。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冷战的背景、具体内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2011年 1月 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在接受采访时说: “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B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说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故选 D。 A项只讲到政治一个方面,
14、不全面; B项说法本身有道理,但是材料未体现; C项区域集团化未体现。 考点:世界多极化趋势 点评:世界多极化源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战后建立的两极格局在 20世纪 70年代因欧共体和日本等受到挑战, 90年代后多个经济中心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加强。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趋势: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出现 -多极化趋势加强。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 C马丁 路德提出信仰得救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 C项发生在 1571 年, B项发生
15、在 17 世纪; D 项是从解剖学的角度证明了 A项达尔文进化论的正确性,因此 BCD均错误。只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于 1859 年,所以应该选择 A项。故选 A 考点:近代科学 点评:近代 科学是在近代人的精神的解放的基础上产生的,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要的代表,它的产生有打击了神创学说,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科学的其它成就也需要掌握。 法国批评家加米尔 莫克奈在评价某画派时说: “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们现在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这种外观速写化跟轻率从事风马牛不相及,而是伟大艺术智慧的结晶。 ”加米尔 莫克奈所评价的这个画派最有可能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新古典
16、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 “我们现在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这种外观速写化跟轻率从事风马牛不相及 ”,可知是印象主义,印象派主张绘画强调自然的光与色带给人的主观感觉,故选 B。 A项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B项直接描绘社会现实,直击黑暗面; D项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其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 考点:近代西方的绘画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对近代西方绘画的流派及它们的特点有所了解,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识图辨别能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西方文学、音乐等也是常考的地方 十二铜 表法规定: “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
17、过额的罚金 ” “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 ”。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 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是一部成文法典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材料中规定了限制高利贷、债务归还宽限期等内容,反映了对平民利益有一定的保护,本题选 DB项。 A 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平民的利益; 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C项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 考点:十二铜表法 点 评: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民法为主要的内容,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平民的要求,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与此相关的知识如
18、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的完备阶段。此外,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也要准确的记忆。 1957年 7月 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 “包产到户 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 抱着狐狸精当美女 ,恋恋不舍。 ”上述材料说明 A文章作者极力推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C “包产到户 ”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D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7年时,我国农村已经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而从材料看,当时仍有一些地区存在着 “包产到户
19、”现象,这一经营方式不被一部分人认可。即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故选D。 A不正确, “人民公社化运动 ”始于 1958年; C不正确,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包产到户 ”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发展; B不正确,题干信息并未阐述农业合作化运动对生产 力的影响。 考点:三大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点评: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 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实行建立公有制经济,建立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的,从材料看当时并不被所有人认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
20、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 “死水 ”中泛起了 “微澜 ”。其 “微澜 ”主要表现为 A地域性的商人集 团形成 B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C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D手工工场兴起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微澜 ” 应该是指区别于自然经济的新特点,根据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商品经济活跃,故选 C; A、 B和 D项最早是在明朝出现。 考点: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商品经济在宋元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关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知识还
21、有:夜市、草市出现;城市打破了时空限制并且经济功能增强等,在流通领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元代纸币得到普遍的流通,其他领域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垢汝? 问:如何是涅 ?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 ”与该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说世间束缚你的人、污染你的人、决定你生死 的人都是你自己,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王守仁的观点类似。王守仁的心学主张心即理。故选 C。 A主张天人感应, B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客观唯心主义;李贽认为阴阳二
22、气产生万物,是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考试的重点。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认为心是世界的本源,心即理也。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二者同属于唯心主义但是又不是很一样。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真知与常知异。尝 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答
23、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理学的理解能力。程朱理学强调理在人之外,探究事物之理,需要外在的努力,要通过亲身实践。题干表明虎伤人儿童都能知道,但是没有亲身实践,不是真知。只有像田夫被虎伤过,才能获得真知。故选 A。 BCD项是陆王心学的代表观点,认为 心是世界的本源,理不假外求,在心中,和材料的观点相反。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
24、。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拜金主义盛行 C轻商思想淡化 D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世俗的现实生活,这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观念和形式内容的变化,世俗小说更加繁荣。故选 D。 ABC 项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材料所涉现象的主要的原因。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 点评: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商品
25、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界出现了一股要求思想解放、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潮。在文学上则出现了较多地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内容。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 “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 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 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强调的是 “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 重问题 ”,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 ”中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及三大政策,都不能成为当今世界的最为紧要的问题,当今中国和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问题是民生问题
26、。故选 C。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民主义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分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族主义指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民权主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要实现人民的富裕,平均地权。现在最关注的是民生主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 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 “高明 ”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来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维新变法时期,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
27、新派人士借助孔子的外衣传播维新思想。故答案:为 B项。 A项不符合维新变法运动;C项不符合文艺复兴运动; D项二者都不符合。 考点:文艺复兴与维新变法相同点的比较 点评:文艺复兴是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而进行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基础的借助于古希 腊罗马文化而进行的运动。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 15世纪达到高潮, 16世纪传播到欧洲各地。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维新变法中,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孔子的权威宣传新法,儒学成为了宣传新法的工具。 美国学者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说: “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
28、上是复古的。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 有缺陷之处。 ”据此,材料中“他们 ”的实践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进行制度变革 D 创建继昌隆缫丝厂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 ”、 “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 ”等可以看出材料指的是洋务运动。 B项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故选 B。 A项属于农民阶级的运动; C项属于资产阶级的运动; D项是民族工业。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就是用西方先进的制度来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的统治,这就注定了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
29、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外题中涉及到的近代其他的运动的情况也是考试的重点。 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 摇的名言 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 “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一切政治及学问使 老百姓,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体现出关注民生,而且侧重的是保障最低水平,所以应该是以轻工业为主。故选 C。A项体现不出民生内容; B项说法错误,近代
30、民族工业大都是以轻工业为主; D项错误,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的理解。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由于近代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实业更多的体现的是救国内容,同时由于资金少,基础薄弱等因素,大多是发展轻工业。与此相关的内容包括民族工业的产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和衰落萎缩时期等都是重点。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以上言论的主要依据的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答案:
31、 C 试题分析: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 1 992 年的十四大上,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选 C。 A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项是在十五大上; D项说的是对外开放。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等需要掌握。 1936年 10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对话中说: “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
32、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 ”毛泽东此文中所说的 “这个运动 ”是 A北伐战争 B长征 C建立抗日根据地 D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 1936年这个时间看,可以排除 C,抗日根据地点是在全面,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的; A项错误,此时尚未出现城市运动与农村革命的分歧; B项错误,不符合材料中的 “枪杆子运动 ”等信息。 D项正确,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虽然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在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认可。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点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学习苏联,走城市中心论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
33、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的的理论在当时并未得到一致的认可,反映了当时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对自己的国情的认识还不能 形成一致的意见。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反围剿斗争、长征、遵义会议等需要掌握。 共同纲领规定: “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 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 “另起炉灶 ”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 “一边倒 ” D “求同存异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4、”、 “一边倒 ”三项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故选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 “一边倒 ”,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因此 BC 不符合题意; D项是在 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选项中提到的三大外交方针,积极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
35、用。在 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综 合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大清帝国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久尊戴。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诸君主,而大巨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实施后,限十个月
36、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 1)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 2分) ( 2)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体现了什么原则?( 2分)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3分) (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 6分) 答案:( 1) “君权神授 ”,神圣不可侵犯。( 2分) ( 2) “主权在民 ”的原则,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5分) ( 3)材料一本质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材料二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6分) 试题分析:( 1) 铁定宪法大纲属于封建专制性质
37、的文件,宣扬君权神授;(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学习美国,体现三权分立的思想。( 3)二者的性质不同,两部文献无论在指导思想、内容,还是发表的目的等各方面都截然不同。 考点:钦定宪法大纲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比较 点评:清朝末年,民族危机加速,中国国内的反清运动此起彼伏,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清政府 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8年出台了钦定宪法大纲,事实证明,清末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则是规定了主权在民,学习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体制,并得到发展创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一部法律文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38、日本明治维新时 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 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
39、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 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 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 1923 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分) (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 “非凡的改革方案 ”的内容。( 4分)并指出其局限性。( 3分) ( 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 “惭愧无比 ”
40、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 6分) 答案:( 1)特点: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 ( 2分) ( 2)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新军队,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文明开化,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4分,两点即可) 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3分) ( 3)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同时,对外侵略扩张,增强了实力。( 3分)中国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同时,不断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 3分)。 试题分析:第( 1)问,材料一 “依据英国模式建设 ;参照法国模式变革 , 1889 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
41、法为蓝本 ” ;材料二 “而不是完全模仿 西方国家。 ”可以得出特点。 ”第( 2)问实际在考查明治维新的措施局限性,以及掠夺别国的例证。第( 3)问注意从中日双方双方的不同上回答日本先进,中国落后的原因。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逐渐的使日本走向了近代的方向。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富有理性色彩,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取得了重大成就,逐渐走向了扩张之路。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新变法学习日本进行变革,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治家威廉 格菜斯顿对美国 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
42、说 “这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 材料二 美国特拉华州的代表马丁 路德在制宪会议上评论道: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 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 恩格斯则认为: “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典型表现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 评材料中关于美国 1787年宪法的观点。( 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威廉 格莱斯顿对美国 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基本持肯定态度;马丁 路德基本持否定态度;恩格斯对其既有肯定又有否定
43、。我同意恩格斯的观点,认为关于美国 1787年宪法既要看到其进步性,又要看到其存在的局限性。( 2分) 进步性: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是西欧的启蒙思想与美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 “分权与制衡 ”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地方与中央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局 限性:它没有完全反映维护群众权益的独立宣言的内容;它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的选举权被剥夺。 综上所述,恩格斯的观点较为全面、辩证,既看到美国 1
44、787年宪法的进步性,又看到其局限性。 ( 10分) 试题分析:此题可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对 1787年宪法进行评价,要针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要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 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 “古者
45、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 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平津侯列传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所谓天子者,
46、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 子之权乃益尊。 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 2分)他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什么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证对儒学地位的影响。( 2分) ( 2)据材料二、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4 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和明太祖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 4 分)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顾炎武思想的产生原因。( 4分) ( 4)有人说:顾炎武与
47、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一说明理由 。( 5分) 答案:( 1)观点:君权神授。( 2分)特点:君权与神权 (天命 )相结合。( 2分) 影响:成为封建正统 (统治 )思想。( 2分) ( 2)矛盾:中央与地方( 2分);皇权与相权( 2分)。 措施:实行 “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势力( 2分);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属皇帝( 2分)。 ( 3)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2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分) ( 4)继承:承认君主的权力。( 2分) 发展: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分权和 “众治 ”。(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据题干可得出 “君权神授 ”,儒学自此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 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一主父偃以提出 “推恩令 ”,加强中央集权而闻名,判断出材料一谈论的主题是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根据材料二,明太祖谈论丞相制度,可分析出是处理君权与相权。 “解决措施 ”可根据基础知识作答。( 3)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结合顾炎武的时代背景:明末清初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提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而权乃归之于天子 ”可判断出顾炎武承认君主的权力,但作为明末清初反封建的思想家,顾 炎武又反对君主专制, “以天下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