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普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853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广东省普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普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普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普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普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广东省普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中政治体制的 “变 ”体现在 从禅让到世袭 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从井田制到私有制 从宗法制到官僚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要求选择的选项应该是政治体制方面的, 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所以排除; 不符合史实,应该发生在夏朝,也应排除; 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集权制建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和分封制。 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

2、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 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错误,首相应该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B错误,根据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受最高法院和国会的制约,而不是不受任何制约; D错误,德国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故 C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

3、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 “状态 ”,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 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 D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阶级力量对比,使得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势力大为增强,所以工商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经过激烈的斗争,迫使议会进行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所以选择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议会改革。 费城

4、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 “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这表明他主张 A维护邦 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的权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显示是华盛顿想要表达需要强制力量的干预,而这种强制力量可以解决邦联制下面临的问题,所以应该选择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 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 “十人委员会 ”,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5、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不合题意,这部法律只能体现贵族和平民的利益与要求; B 错误,平民取得立法主导权不符合史实; C 材料不能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所以也不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所以 D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 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 “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6、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 打动了陪审团 ”、 “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 ”可以看出 A; 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陪审法庭。 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 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 “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 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这主要表明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

7、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只要有谁建议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 ”可以断定材料不是反映雅典公民的自由精神,所以要排除掉 A;由 “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 ”看出 B不符合题目愿意,故排除; C只是次要方面, D才反映本质问题。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评价。 元朝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以上行中书省总揽 “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 ”。明太祖认为元朝的这种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为此他 A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的政务大夫 B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

8、的财权 C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D废除中书省,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属于中央行政事务的处理,而 不是地方权力的问题,故排除; B项属于宋代的史实,不合题意; D项也不属于解决地方权力问题的史实,故也不对。所以选择 C,明代废行省,设立三司,三司分权,以达到中央集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不符合题意,从秦汉开始国家的行政

9、权就转移到了君主手中,而不是逐渐; C项不符合史实,因为宰相退出权力中心是在明初,而不是题目中所提到的时间; D项也是在秦朝就实现了,而不是逐渐;所以应该选择 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政治制度变革。 周礼 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各 ”、 “南北 ”、 “东西 ”、 “ 左右 ”、 “前后 ”等可以看出中正有序的特点;材料体现不出 ABD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

10、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都城建造。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 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 ”说明 A不正确;科举制下的学子不应该愚昧无知,所以 B项不符合史实; D项也不符合史实,古代科举制一直具有人才选拔功能;学子们倾其一生目的是为了文凭,实际不再是为了功名利禄,

11、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所以选择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八股取士。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可知这里的 “独主 ”是指既管中央又管地方;与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直接管理地方,所以秦汉开始君主通过郡县制等地方制度,来实现自己直接管理地方,故选 B。 考

12、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26分) 材料一、汉书 地理志称: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开创的设置十三州部刺史 “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 ” 材料三、朱熹说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金骑所过,莫不溃散。 ” 材料四、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不以山川形便为原则,却以犬牙交错为原则。正如清人储大文所说的,元朝行省 “合河南河北为

13、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南,汉南汉北 ,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障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 (魏源:圣武记卷 12)。 ” 材料五、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薄日多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 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14、,而天下治矣。 ” (注:顾炎武:顾亭 林诗文集卷 2“郡县论九篇 ”,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何种变化? (3分 ) ( 2)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离不开经济控制、分权监督和军事管制。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和宋朝对地方是如何实行经济控制、分权监督的。 (8分 ) ( 3)材料四所说的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有何特点? (3分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3分 )产生什么负面作用? (3分 ) ( 4)材料五中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他认为可行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6分) 答案:(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郡县制取代西 周的分封

15、制,中央集权制确立 (3分 ) ( 2)西汉:汉武帝统一铸钱,盐铁官营;设置十三州部刺史监督地方郡国 (4 分 ) 宋朝: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设通判制约知州 (4分 ) ( 3)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不以山川形便为原则,却以犬牙交错为原则。 (3分 )削除地方军事割据的自然条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分 )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军事防守 (3分 ) ( 4)弊端:中央集权下,地方缺乏自主性;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寓封建于郡县之中( 6分) 试题分析:( 1)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中的 “不立尺土之封 ,分天下为郡县 ”可知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由分封制变为郡县制

16、,中央集权制确立了。 ( 2)西汉:由材料二中的 “设置十三州部刺史 ”可知当时采取的对地方监督的措施是 “设置十三州部刺史监督地方郡国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实行经济控制是靠 “统一铸钱,盐铁官营 ”。宋朝:由材料三中的 “财也收了 ”可知实行经济控制的措施是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对地方的监督采取的措施是 “设通判制约知州 ”。 ( 3)特点:从材料四中可以得出答案:。目的:应该从元朝维护统治的角度去考虑,而材料说的是对地方行政区划设计的目的,当然应该 从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来看,即加强中央集权。负面作用:材料所述 “ 之险失 ”实际上指出了一个不足之处,就是不利于军

17、事防守;另外还可以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讲,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的话,山南北和水南北等设置真是不利于农业生产,另外区域内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都不方便。 ( 4)弊端:材料五中 “其专在上 ”、 “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可知其弊端是 “地方缺乏自主性 ”、 “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 ”。途径:从材料五中的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和宋代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18、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顾炎武。 ( 26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 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 “避亲法 ”、 “避嫌法 ”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

19、责任义务等做出详 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 “素望浅 ”,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4分)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

20、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 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 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 “一人一票 ”制度 (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 4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8分) (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4分) 答案:( 1)(

21、 10分)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6 分,每点 2分,任答 3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2分)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2分) ( 2)( 12分)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4分,每点 1分)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22、。( 8分,每点 2分) ( 3)( 4分)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 4分)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 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 4分) 试题分析:( 1)特点:由 “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说明其特点是“建立时间早 ”;由 “有大量相关法规 ”可以看出特点之二是 “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 ”;由材料中 “唐朝 ”、 “宋朝不断大量充实 ”“明清 ”等朝代的表现也可以看

23、出 “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 ”的特点;由 “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 ”可得出 “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的特点。作用:由材料一中的相关史料可以看出有利于监督官 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局限:由材料二中的事例可以看出 “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 ( 2)重要事件:根据材料三中的表格里 “1689”、 “1701”、 “1721”、 “1747”四个年份的事件就能得出答案:。权力制衡关系: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议会、内阁所具有的职权来反映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制衡关系,选民与政党之间、以及执政党与非执政党之间的权力制衡等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 3)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论结合进行论证的能力,题目给出了结论,让考生结合材料及所学提供尽可能足够的论据来证明观点 的正确性。同时题目设置是以开放性试题面目出现的,考生可以任选其中一个特点进行说明。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及特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监察制度的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