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3862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 11月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 1894年,那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98年是戊戌,以戊戌变法为标杆,按照顺序数下去即可,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 “庚子赔款 ”。天干地支六十年为一甲子。天干十年一循环,地支十二年一循环。 考点:史学理论和常识 文化常识 天干地支纪年法 有人在评价雅典民主时说道: “在一项政策通过时,它往往能够集中多数

2、人的智慧,从而使该政策总是显现得更实际和更安全。 ”这实际上是说明雅典民主 A有利于修正错误 B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为 C有利于正确决策 D有利于促进文化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在一项政策通过时,它往往能够集中多数人的智慧,从而使该政策总是显现得更实际和更安全。 ”不难概括说明雅典民主体制有利于决策的民主性。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特点 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 与经济的关系。叫做 “裙子经济 ”,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 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

3、性一改上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答案: A 试题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对劳工的需求大大增加,妇女也大量的加入到工厂中工作,由于要工作告别了那种长裙不方便,所以 短裙裤装流行了起来。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裙子的生产能力也大大提高。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某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

4、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 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的政 治制度, “较少的腥风血雨 ”“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体现了和平性、渐进性、创新性,联系史实可知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符合材料的描述,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阅读欧美 18 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时间 重

5、大历史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 “1785年 .1871年 ”的史实,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阶级力量仍然比较强大,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从而推断出 AB的说法不符合历史阶段特征。 D说法没有材料依据。 考点:新航路的

6、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31年,斯大林说: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 100年。我们应当在 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1931年 .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 100年。我们应当在 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说明斯大林此时意图加快苏联的经济、军事的力量,结合所学,斯大林后面推行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国力迅速增强。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 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全面性认识

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 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美国汽车产量在 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可知是经济大萧条的影响。经济大萧条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市场萎缩,收入减少,生活条件恶化对汽车的消费能力减小。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的危机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英国约翰 W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 “长时期的和平 ”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8、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 “长时期的和平 ”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可知作者认为冷战是避免了世界性的大战的世界局势。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 格局的形成 冷战 20世纪 6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三尼之说:美国总统肯尼迪;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 赫鲁晓夫;印度总理尼赫鲁。 “三尼之说 ”的出现体现了那时的国际形势是 A美苏 “冷战:格局形成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世纪

9、60年代是两极格局时期,是美国总统肯尼迪;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 赫鲁晓夫反映的是两极对峙。材料中,印度的崛起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作为重要的一股力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同时冲击了两极格局。 C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三 足鼎立指美、欧(欧共体)、日,故题选 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C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图片反映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其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3国组成于 1992年 8月

10、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 年 12月 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 1994年 1月 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关税,而贸易区以外的国家则仍然维持原关税及壁垒。美墨之间的签订体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 “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 “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 ”, “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 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 ”。由

11、此可见 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D全球化加剧国际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 ”反映了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故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 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 ,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 “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 “茫然

12、 ”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20世纪 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 .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 .拔剑四顾心茫然 ”提供的时间节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达仁堂之前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环境下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 考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1985年 9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面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

13、,农民在田地里插秧;另一面是忙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和照相机等。标题是:美国人正在 “担心 ”中国 “正在远离马克思 ”。这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 A中国不再是农业大国 B中国人不再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C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D高档消费使人们滋长资产阶级享乐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1985年 9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 .一面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 .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和照相机等 .”可知美国认为改革开放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邓小平指出: “如果

14、 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由此可见, “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的研制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是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的成果 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可以与选项内容直接对应。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

15、”时期的成就 春秋 公羊传对 “四民 ”的解释是: “一曰德能居位曰士;二曰辟土殖谷曰农;三曰巧心劳手人以 成器物曰工;四曰通财鬻货曰商。 ”材料对 “士、农、工、商 ”的划分依据是 A社会地位 B知识水平 C道德品质 D职业分工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观念中有 “重农抑商 ”的传统。春秋 公羊传对 “四民 ”的解释对 “士、农、工、商 ”的划分依据主要是职业分工。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汉书 董仲舒传中有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等记载。由此可,董仲舒的

16、思想 A强调春秋 “大一统 ” B糅 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 “独尊儒术 ”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以教化为大务 ”; “正法度之宜 ”分别体现了:道家、儒家、法家的思想主张,即可知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 “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 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 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17、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 .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 .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即可知作者认为与西方近现代科技相比较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古代科技的特点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同时又认为 “万里一朔,莫如中华 ”。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A推动 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B引发了 19世纪 40年代中国社会学习西方的热潮 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然抱持文化优越感 D在遭受西方列

18、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和引发了 19世纪 40年代中国社会学习西方的热潮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万里一朔,莫如中华 ”仍然带有天朝上国的心态。 考点: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新思想的萌发 下图是清朝 “光绪十七年 ”发行的 “开平矿务局股分票 ”。下列对其体 现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最早的股票,开风气之先 B当时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C是当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 D中国金融证券业发达,大量企业上市 答案: C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19、随着近代工业的兴建,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在中国社会出现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工业企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 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 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 “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D以轻工业为主

20、,注重民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一切政治及学问使 老百姓,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体现出关注民生,而且侧重 的是保障最低水平,所以应该是以轻工业为主。故选 C。 A项体现不出民生内容; B项说法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大都是以轻工业为主; D项错误,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的理解。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 下列所示两幅形势图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变化趋势是 A从侧重反帝到侧重反封建 B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 C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从局部抵抗到全民族抗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片 1,可知反映的是太平

21、天国运动,图片 2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结合所学,两者分别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各个阶层的救国探索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 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反映了社会契约精 神 C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D提出了救亡图存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 ”这里区

22、分了国家和政府两个概念, “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 ”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致。故此题应选 B项。其他的说法没有材料根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思想主张 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 (川、滇、黔、陕、甘、湘、桂 )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 (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B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 (川、滇、黔

23、、陕、甘、湘、桂 )开办工厂数量在 1940-1943年的数量急剧增长,即可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 转相窃之于民而己。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秦朝以来,夺取政权的历朝国君皆是 “大盗 ”,现在又该转向人民为 “大盗 ”了。从中可以看出严复的民权的思想。故选 C。 A项材料并未体现;B项说法错误,严复是维新派的代

24、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 D项错误,严复不主张革命,创立共和国,主张维新变法保留君主制。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 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思想主张 综合题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区域 任务 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 孟子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

25、学者称之为 “一次相互的启蒙 ”。 材料三 17 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中国历史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成为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 “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 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 请回答: ( 1) 在材料一的

26、“观点或名言 ”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 2分) (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 4分) ( 3)据材料三,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儒家文化时的侧重点及主要理由。( 4分) ( 4)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3分) 答案: ( 1)人本身;天赋人权。 ( 2)欧洲的近代科技,中国的儒家思想。作用: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 3)儒家思想的仁政 和大一统思想。理由:西方思想启蒙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 4)认同:近代资产阶级宣传西方思想,但脱离人民群众。 不认同:近代资产阶级积极宣传西

27、方思想,随着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先进思想逐渐传播到人民群众。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的内涵即可概括出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人本身。结合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对此, 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天赋人权的思想主张。 ( 2)据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 .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 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 .”,即可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主要是中西方的思想文化,其产生的作用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 3)据材料三 “17 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 .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

28、神力量的源泉。 中国历史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 .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不难概括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儒家文化时的侧重点,结合材料涉及的时间节点即可说明其主要理由。 ( 4)该类题是道半开放题。根据材料 “.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 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 .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概括出核心观点是近代资产阶级宣传西方思想,但脱离人民群众和国情。首先,说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教材的史实,自圆其说。关键是观点和论证不难自相矛盾。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思想的世界性意义 服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反

29、映着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补子就是明代官员常服和补服在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或圆形)饰有鸟兽的图案。文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仙 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鸳鸯,七品为 ,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武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绣狮,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绣彪,七品绣犀牛,八品与七品相同也是绣犀牛,九品为绣海马。 朱和平中国服饰史稿 材料二 在明代,人们把身子包得严严实实,形成宽衣博带、衣领紧扣、裙长拽地的中式服饰式样,不强调服饰与人体各部位保持一致,在服饰结构上采取平面裁剪的方法

30、,在人体与衣料之间形成的空隙较大,显得宽松。 摘编自王超玲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服饰审美观念比较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对于服饰崇尚显露人体之美,反映在服饰式样上就显得开放、显露。在结构处理上,以立体裁剪为本,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合体,是身体与纤维衣料之间的空隙极小,追求用服饰突出人体曲线美,是服饰成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反映。 摘编自王超玲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审美观念比较 材料四易服者注意: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有鉴于此,故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并各国维新便帽无不完备。敝局非图渔利实因鼓吹易服起见,凡士商各界请一 试之,方知

31、予言不谬。 北京大自由报上刊登的广告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补子的特色。( 2分) ( 2)据材料二、三,比较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式样与结构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观念层面上概述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6分) ( 3)据材料四广告内容,由表及里地概述有关 “易服 ”的历史信息。( 6分) (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服饰变迁的要素( 2分) 答案: ( 1)特点:动物为图案;规定严格;官阶分明。( 2分) ( 2)差异:明代服饰式样宽衣博带、衣领紧扣、裙长拽地,结构上采取平面裁剪的方 法,服饰宽松。西方服饰式样开放、显露,在结构上以立体裁剪为本,服饰合体。( 4分

32、) 观念:中国注重儒家伦理道德(受理学的影响),西方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2分) ( 4) “表 ”:民国的成立;西化特征出现;士商率先易服。 要素:政治生活的需要、经济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的变革。 试题分析: ( 1)据材料一 “补子就是明代官员常服和补服 .饰有鸟兽的图案 .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鸳鸯,七品为 ,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 .”,即可概括明代补子的特色。 ( 2)据材料 二、三 “在明代,人们把身子包得严严实实 .不强调服饰与人体各部位保持一致,在服饰结构上采取平面裁剪的方法 .显得宽松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对于服饰崇尚显露

33、人体之美,反映在服饰式样上就显得开放、显露。在结构处理上,以立体裁剪为本,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合体 .”即可比较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式样与结构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在思想方面主要是中国注重儒家伦理道德,西方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 3)据材料四 “易服者注意: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 .专做西式 .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 ,方知予言不谬。 ”,其表的含义是材料的直接信息,其里主要是从产生 “表 ”特征的原因去分析概括。 ( 4)综合以上材料 “补子就是明代官员常服和补服 .饰有鸟兽的图案 .在明代 .在服饰结构上采取平面裁剪的方法 .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审美

34、观念比较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对于服饰崇尚显露人体之美 .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 .”即可总结出影响服饰变迁的主要要素。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 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理念和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31 年至 1832 年,英国爆发霍乱,造成约 2 2 万人死亡。 1848 年霍乱再次发生,死亡人数超过 7 2万 新工业带来新的污水,而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这个集团既不懂得如何处理污水,在工厂中也不安装任何保护环境的设

35、备,形成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里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方式。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到 20世纪 30年代初期,南部大平原被毁的草地达到 35% 罗 斯福总统授意成立大平原干旱地区委员会进行系统综合防治。推广先进耕作技术,使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提高 1933 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对愿意参加生产削减计划的农场主给予补贴,强调减少生产和保护土地相结合,在南部大平原地区, 85%以上的农场主都参与了该项计划 大平原委员会提出:必须对文化观念加以改造,破除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等错误观念。 经过十多年的多层面的综合

36、治理,到了 40 年代,沙尘暴从南部大平原渐渐消失,而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高 国荣、周钢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对荒漠化与沙尘暴的治理 材料三 由于赫鲁晓夫个人的坚持, 1954 年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 “关于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决议 ” 据统计,仅垦荒头几年,就有 100 多万志愿者参加了垦荒工作。从 1954 年到 1958 年,苏联国家对垦荒的投资共达 307 亿卢布,约占这几年全部农业投资的 20%左右。最初规定的开荒数字是 1300 万公顷,后来提高到 2800 至 3000 万公顷 开荒地区从 50 年代末开始,便出现大面积风蚀现象。 李华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全民垦荒运动

37、 材 料四 ( 1958年大跃进运动期间)在工业领域,大办 “五小 ”工业,建成了简陋的炼铁、炼钢炉 60 多万个 在农业领域,推行片面的 “以粮为纲 ”政策,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和 “向自然界开战 ”口号的激励下,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毁林、弃牧、填湖开荒种粮的现象。 凤凰网向自然界开战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分析造成当时英国疾病流行、环境污染的原因。( 2分) (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在环境的 “系统综合防治 ”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6 分) (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垦荒运动和 “大跃进 ”在发动者的主观动机、发动 方式及消极后果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从 “生态文明 ”的角

38、度总结其历史教训。( 5 分) 答案: ( 1)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利益集团追求利润,工业污水随意排放;环保意识薄弱、技术落后。 ( 2)经验:充分发挥国家干预的作用;调动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环境立法;转变观念和加强环保教育;发挥科技作用;综合治理与预防相结合。 ( 3)主观上试图快速发展经济;加强环保;造成环境破坏。 教训:尊重客观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 试题分析: ( 1)据材料一 “1831 年至 1832 年 .1848 年霍乱再次发生,死亡人数 超过 7 2万 新工业带来新的污水,而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 .在工厂中也不安装任何保护环境的设备 .”即可概括出造成当时英

39、国疾病流行、环境污染的原因。 ( 2)据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授意成立大平原干旱地区委员会进行系统综合防治。推广先进耕作技术,使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提高 1933 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 .85%以上的农场主都参与了该项计划 .必须对文化观念加以改造 .经过十多年的多层面的综合治理 .”即可概括指出美国在环境的 “系统综合防治 ”方面可借鉴的措施。 ( 3)结合材料 “由于赫鲁 晓夫个人的坚持 .最初规定的开荒数字是 1300 万公顷,后来提高到 2800 至 3000 万公顷 .便出现大面积风蚀现象 .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和 “向自然界开战 ”口号的激励下,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毁林、弃牧、填湖开荒种粮的现

40、象。 ”不难概括出垦荒运动和 “大跃进 ”在发动者的主观动机、发动方式及消极后果三方面的相似之处,结合当前的国家政策,即可回答出 “生态文明 ”角度的历史教训。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此行之,非惟 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患缺食;因可选官劝诱,令兴水土之利,则四方田事加修。盖人之困乏,常在于新陈不接之陈。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 66 材料二 对熙宁变法的评述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朱子大全 请回

41、答: ( 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举措?据材料概括其主观意图。( 4分) ( 2)材料二中的评述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后农民怎样的境遇?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民如此境遇的原因。( 6分) 答案: ( 1)举措:青苗法。( 1分) 意图:帮助农民渡过灾荒;保证农业生产;限制高利贷剥削。( 3分) ( 2)境遇: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善,实际负担更为沉重。( 2分) 原因: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北宋的统治,其指导思想偏重于为政府积累财富;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地方官府强制借贷、硬性摊派等。( 4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 “.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患缺食

42、.常在于新陈不接之陈。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 .”符合王安石变法青苗法 “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 以补助耕作。 ”结合所学,其主观意图主要是帮助农民渡过灾荒;保证农业生产;限制高利贷剥削。( 2)根据材料和所学,熙宁变法,一般指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当时 “积贫积弱 ”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颁布了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但由于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同时偏重于为政府积累财富,存在操之过急,用人不当的问题,结果事实上使得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善,实际负担更为沉重。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 变法 青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