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汉书载: “景帝中五年(公元前 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 ”这次改革 A废除了分封制度 B削弱了封国势力 C体现了儒学独尊 D改行三省六部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归纳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 ”主要反映了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汉景帝时诸侯王失去对其封国的统治权,失去了管理的任免权,行政机构的规模也大幅度缩小,据此分析可知汉景帝时的改革措施削弱了封
2、国的势力,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 2013年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达成世贸组织首个全球贸易协定,其内容涵盖了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 家发展贸易等。世贸组织总干事说, “世贸组织历史上首次迎来真正成果。 ”这个 “真正成果 ”指的是 A根除了国家间贸易纷争 B保证了世界粮食的安全 C缩小了南北间发展差距 D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
3、国家发展贸易 ”等信息可得出全球贸易的限制在不断降低,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据此可知 D符合题意,而 A“根除 ”的表述不合史实, B的表述不全面, C与题目无关,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贸易自由化 冷战既是一种对外政策,又是一种双方对抗的手段,还是一种国际格局态势。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杜鲁门主义柏林墙北约华约对峙 B雅尔塔体制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C一边倒越南战争多极化格局 D马歇尔计划 “铁幕 ”演说欧盟与经互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时抓住 “冷战 ”“对外政策 ”“双方对抗的手
4、段 ”“国际格局态势 ”等信息,与之相对应的是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 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苏之间 “冷战 ”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符合 “对外政策 ”,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符合 “双方对抗的手段 ”,而北约与华约的对峙符合 “国际格局态势 ”,故选 A符合题意,而 BCD的表述均不能全面反映题干,故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的特点 下表为小明整理的 “政治文明成就表 ”,其中 、 应分别填入 A代议制、古代罗马陪审法庭 B立法
5、机构、英国议会 C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D资本主义法制建设、苏联最高苏维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由于图表中 “公民大会 ”“制宪会议 ”“国民议会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 ”等都属于立法机构,可以直接排除 ACD,据此也可以得出第 处应该是英国议会,故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议会 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 “偷渡外逃 ”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 “先行一步 ”。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 ”的政策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试
6、点家庭联产承包 C实行市场经济 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全面解读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由于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难,干部作风不正以及国内外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扰乱破坏散布谣言,当时广东出现了 “偷渡外逃 ”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让广东 “先行一步 ”即设立经济特区,因此 A符合题意,而 BCD的表述均与题干主旨不合,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设立经济特区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一边倒 ”外交方针的制定 放弃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7、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 C 尼克松总统访华 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史论推断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一边倒 “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不相违背, A不合史实;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是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B不合史实;尼克松访华是 1972年,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 1971年, C不合史实,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成为解决欧亚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环境等各种安全问题的
8、关键组织,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1937 年一 1945 年,中 国兴起了 “抗战漫画 ”运动,漫画家们创作了大量作品。漫画体现了作者 A呼吁和平解决七七事变 B主张放弃对日妥协立场 C认为抗战前途渺茫 D倡导国共合作抗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漫画,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 “1937 年一 1945 年 ”及漫画中的 “卢沟桥事件 ”“喂!背后是悬崖,退吗?拉着的货物会全部毁灭的! ”等信息可以推断出不能后退,而要与日本进行战争,即主张放弃对日妥协立场,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
9、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卢沟桥事变 1910年,对 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 15%,广州更高达 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 15%,广州更高达 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 ”反映了当时中国深受高利贷的盘剥,工商企业的获利的很多要支付高额的利率,因此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即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
10、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 序号 题目 所刊载的期数 1 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 第 49期 2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第 52期 3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第 57期 4 排外平议 第 68期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 “1898 年 ”,以及表格中的 “义民与乱民 ”“中国民气之可用 ”“排外平议 ”等信息可得出梁启超所评论的对象是义和团运
11、动,而 AD在时间上不合题意, C与题意无关,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嘉庆五年(公元 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 “违者重处不 赦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军机泄露 B维护君主权威 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 ”强调了军机处的保密纪律,旨在强化君主的权威, B符合题意,而 A不符合 “根本目的 ”,排除, CD与题意无关,故选 B
12、。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 “商业革命 ”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 ”,即明清时期的商业概括,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A、 B出现在宋朝时期,不合题意,明清时期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还出现了商帮,因此 C 符合题意, D 的表述不合史实,
13、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帮 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省份 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公元前 206公元 221年)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隋( 598 618年) 9 4 3 1 1 1 2 4 2 唐( 618 907年)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A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答案
14、: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分布可以得出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如汉唐时期陕西与河南的治理次数一直都很高,唐朝时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的治理次数也很高,也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联系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色,可知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根本,据此分析可知 BCD均符合题意,而 A的表述在题干中无法反映,故选 A。 考点:古代中 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水利治理 综合题 ( 36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 在
15、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 蒙田( 15331592 ):论经验 (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0分) 材料二 图 11 1439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图 12 1570年欧洲人认 知的世界范围 ( 2)据材料二,指出 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知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 8分) 材料三 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 “胶合 ”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
16、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 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 “自然法则 ”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 意义。( 8分) 材料四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开始,进而 “中体西用 ”,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近代西欧和中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何异同?( 10分) 答案: ( 1)观点:肯定生命价值;热爱世俗生活。
17、( 2分) 背景:基督教会及其神学的统治;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 8分,任答其 中四点即可) ( 2)变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进一步了解非洲全貌(及亚洲东南部岛屿)。( 2分) 影响:冲击了西欧中世纪神学理论和教会权威;激发人们探索科学和世界的热忱;促进人文精神发展。( 6分) ( 3)自然法则: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体系)( 2分) 意义: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分)自然科学的发展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提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4分,任答两点即可) ( 4)同
18、:对世界的认识逐步深化;同时加深了对自身的认识;贯穿着新旧之争。( 4分,任答两点即可) 异:西欧是自发的主动探索过程(内生型),近代中国是在外来压力下被动走向世界的过程(外源型);近代中国认识世界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背景下,与救亡图存相伴随;中西方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西方是以人文思想、自然科学发展来推动政治变革,中国近代探索经历从技术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演变;西方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更重视理论总结,中国侧重于实用性。( 6分,任答 3点即可,其它回答如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 ”“
19、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 ”可得出观点为肯定生命价值;热爱世俗生活;第二小问可以结合近代欧洲几次思想解放潮流分析归纳,可以从宗教统治、经济、思想解放等方面归纳,如神权的统治、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等。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图片,获取信息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两幅地图的对比可以看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还进一步了解非洲全貌包括东南亚南部的岛屿等;第二小问结合 “思想领域 ”影响分析归 纳即可,结合 16世纪的时代背景,首先冲击了西欧中世纪神学理论和教会权威,激发人们探索科学和世界的热忱,促进人文精神发展。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及
20、运用的能力,结合 “牛顿 揭示出了它的法则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牛顿所揭示 “自然法则 ”指的是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 “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 ”的相关史实分析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自然科学的发展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提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 展。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需要结合中国与西欧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归纳,近代中国是被动的在外来侵略下走向世界,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技术到政治再到思想,且侧重于实用性,而西方是主动的探索过程,主要是以是以人文思想、自然科学发展来推
21、动政治变革,且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更重视理论总结。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牛顿、爱因斯坦 【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 吴起变法(前 386年一前 381年) 商鞅变法 关系 蔡泽曰: “吴起为楚悼主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南收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禁朋党以励百姓,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
22、威服诸侯。 ” B C 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 材料二 蔡泽曰: “今商君、吴起、大夫种(越国大臣)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 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 J辱而身全者,下也。 ” 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 ( 1)结合所学,在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的 B位置填上商鞅变法与材料一内容相似的措施,据此指出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关系并填在 C处。( 8分) ( 2)概括材料一、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 8分) 答案: ( 1) B:军功爵制(或废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 爵);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23、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重农抑商)。( 6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C:商鞅变法借鉴了吴起变法的措施。(两次改革一脉相承)( 2分) ( 2)评价:肯定两人的功绩,但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次等的成功)。( 4分) 看法:( 4分。本小问采用分层次评分;答案:符合题意皆可得分;仅答同意或不同意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观点与理由不匹配也酌情扣分) 答案:示例: 层次一( 3分): 同意。( 1分)理由: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 2分) 不同意。( 1分)理由:判断改革成败不能仅仅看改革者个 人的命运。( 2分) 层次二( 4分):不完全同意。( 1分)(理由可综合第一层次中两种答案:
24、,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4分)如: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判断改革成败主要看改革的客观历史效果。(看其是否推动历史前进;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 3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全面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中吴起变法的内容为罢无能,奖励军功,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重农抑商等,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即可作答,据此分析可以得出商鞅变法借鉴了吴起变法的内容。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评价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一与 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得出蔡泽首先肯了两人的功绩,但同时也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分析评价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是结合史实及材料内容分析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25、。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吴起、商鞅变法 内容及历史功绩 【选修 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种政体下的每一国家的立法机关的权力所加的限制: 第一,它们应该以正式公布的确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 第二,这些法律除了为人民谋福利这一最终 目的之外,不应再有其他目的。 第三,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决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第四,立法机关不应该也不能够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让给任何其他人,或把它放在不是人民所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1913年 9月,(内阁)秉承袁世凯之意提出
26、改变国会制宪与选举程序,要求先选举正式总统后制定宪法,国民党议员被迫违心同意。 9月 5日、 8日,众参两院先后通过选举总统案。宪法起草委员会仅用了 5天就完成大总统选举法, 10月 5日公布。 6日,在军警荷枪实弹的恐怖气氛中,国会议员苦熬11个小时,终于 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 姬丽萍:民初议会制度的确立及其运作 ( 1)据材料一,指出洛克认为立法机关行使权力应遵循的原则。结合所学,说明其目的。( 8分) ( 2)材料二中立法机构的运作与洛克的设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8分) 答案: ( 1)原则: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应为民众谋福利;有限的征税权;立法
27、权行使要有独立性。( 6分,答出三点即可) 目的:实现权力的制约平衡;防止专制与独裁;维护人民基本权利。( 2分,答出两点即可) ( 2)不同:立法草率;立法权受制于行政权,缺乏独 立性;成为谋求个人专制的工具。( 4分,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控制了政权,民主共和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专制主义根深蒂固,缺乏民主政治的实践经验;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4分,答出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问可以依据材料中 “国家的立法机关的权力所加的限制 ”“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 ”“为人民谋福利 ”“未经人民自己
28、或其代表同意,决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等方面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目的可以结合西方代议制的确立、内容等内容方面 归纳分析,诸如实现权力的制约平衡、防止专制与独裁、维护人民基本权利。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以依据材料二中立法的过程归纳即可,如立法草率,立法权受制于行政权,缺乏独立性,成为袁世凯谋求个人专制的工具等;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袁世凯夺取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可以从民主共和制未真正确立、中国传统的专制主义根深蒂固、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等即可。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观念 【选修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29、问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 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 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 016 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 1720 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 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
30、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 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辨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 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 1)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8分) ( 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 8分) 答案: ( 1)教育思想:教育由国家主办;按理想国三个等级的 设想构建教育体系;按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与培养目的进行不同的教学;男女都必须接受教育;主张全面发展;以哲学王为最终培养目的;重视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 8
31、 分,答出四点即可) ( 2)不能。( 1分) 理由:因为材料单一,无法求证(孤证不立);材料为二手资料,且可能带有材料选取者的主观色彩。( 4分,仅答 “不能 ”,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 途径:阅读原著及相关研究著作;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请教专家或老师。( 3分,每点 1分,写出其它符合题意的也可得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的能力,解 题时抓住 “教育思想 ”分析归纳,依据材料中 “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 ”得出国家主办教育, “儿童 6岁 ”“016 岁毕业后 ”“ 1720 岁 ”等信息可知按照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培养目标进行不同的教学, “男女分校学习 ”得出男女都必须接受教育,通过学习的内容可知主张全面发展等教育思想。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史实辨别的能力,仅仅依据材料无法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因为首先材料的单一,孤证不立,其次是所给材料是二手资料,带有主观色彩,对于了解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可以通过阅读原著及相关研究著作、 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请教专家或老师。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柏拉图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