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3889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孟德斯鸠说: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 “稍许差些 ”的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专制主义的理解。从材料中可知, CD两项专制色彩非常浓厚; B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二战后,导致德国和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民族矛

2、盾的日益激化 B美苏两个大国的干涉 C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 D消灭法西斯势力的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朝鲜和德国的分裂是二战后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C 项说法错误, D项与此无关。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冷战的影响 20世纪 30年代,苏联的 “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 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C导致国家经济

3、的衰退 D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体制弊端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符合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的理解的应该是人民生活方面,符合要求的 D项。 C项表述错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A项时间不符 ,B项不 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经济体制弊端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 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段话中所说的是我国两个时期农

4、村变革的情况,后者与前者的不同点是 A建立了新的土地所有制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违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比较能力。费正清指出,毛泽东与邓小平在 “组织 ”农业时的不同在于:毛是把土地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邓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的作用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 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责。在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转变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答案:选择 D项。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故 B项不正确; 1954

6、年以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是人民行驶国家权力的机关, 1954年后,政协成为各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故 A、 C项不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政协职能的转变 某位同学想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了解 18至 20世纪英法两国的历史,下列可供他参考的书目是 人间喜剧 国家与革命 百年孤独 大卫 科波菲尔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比较容易。人间喜剧是 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大卫 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 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国家与革命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百年

7、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所以答案:选 C。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英法文学成就 日落紫禁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 此段文字中的 “几个读书人 ”应该包括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梁启超 D陈独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从材料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变亦变,不变亦变 ”可以得出这次运动是维新变法,梁启超等人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 ABD项不符合题目的时间要

8、求。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梁启超 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在校 庐抗议中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近代企业中,其兴办宗旨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天津机器制造局 B发昌机器厂 C继昌隆缫丝厂 D大生纱厂 答案: A 试题分析:冯桂芳主张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把中国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作为治国之本,同时采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这是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 A项是洋务企业; BCD是民族工业。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洋务运动 1830年,曼彻斯

9、特已发展为英国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中心,其主导产业是 A畜牧业 B棉纺业 C毛纺业 D种植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1830 年,英国已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后,棉纺织业是此时期的新兴的主导产业。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欧洲大陆、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法律文献是 A罗马民法大全 B英国权利法案 C美国 1787年宪法 D法国民法典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法国民

10、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欧洲大陆、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民法典 现代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说: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其选择的理由应该包括 偃武修文,文明昌盛 君弱臣强,政治开明 科举完善,教育普及 经济繁荣,重心南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主要考查的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宋朝削弱武将的权力,重视教育和科举;在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在政治上,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等措施,加强 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是错误的,

11、排除。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宋朝的制度 综合题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向欧洲传播。 1585年,由西班牙传教士门萨多撰著介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的宏著中华大帝国史出版,掀起了大规模的 “中国热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另一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对中国文化作了许多研究后,惊喜地发现在中国历史上从政治理论到伦理道德等方面都有特殊的地位和魅 力。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欧洲人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向往,不少欧洲人欣赏甚至模仿中

12、国风尚。凡尔赛宫的舞会上,国王身着中国服装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塞纳河边的戏园子里,文人端着景德镇的茶碗品茶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沟通中西的媒介及欧洲人喜爱和推崇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6分)(注: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分别是: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

13、特点。( 3分) 材料三 1840年前后,清朝拥有一千七百多所府、州、厅、县的各类官学, 4500余所大大小小的书院以及为数更多的义学、社学、私塾。每年有几十万名士子参加各类科举考试。 1860年后中国出现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并由政府选派二百余名学生出国留学 1904 年全国共有学堂 4222所,学生总数为 92169名。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使得传统的私塾失去了其主要作用而没落或转型。 1909年学堂总数增至 52348所,学生总数达 156万多名。 1905年底中国留学日本学生 8千至 1万名, 1906年估计人数已达 2万,形成世界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热潮。 摘编自马克 世界文明

14、史 ( 3)依据材料三指出 1860年至 20世纪初中国教育出现的变化。( 5分)简析此时期近代中国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6分) 答案: ( 1)输入欧洲的中国商品、欧洲传教士及其编著的书籍。( 2分)儒家思想、丝绸服装、中国戏剧、瓷器 、茶。( 4分) ( 2)特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过程。( 3分) ( 3)变化: 1860年后出现新式学校,政府选派学生出国留学; 20世纪初,学堂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逐渐形成留学热潮;科举制逐渐被废除。( 5分) 原因: 1860年后,洋务运动兴起,需要新式人才,创办近代教育; 20世纪初民族危机

15、深重,爱国青年积极寻求救国道路;清政府推行 “新政 ”改革,鼓励留学。( 6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借鉴。从材料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 ”“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 ”“凡尔赛宫的舞会上,国王身着中国服装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塞纳河边的戏园子里,文人端着景德镇的茶碗品茶 ”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可以从对西方的态度变化、学习西方的内容深入、学习西方的目的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

16、学习经历了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过程。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从 材料 “1860年后中国出现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并由政府选派二百余名学生出国留学 ”“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使得传统的私塾失去了其主要作用而没落或转型 ”“1906年估计人数已达 2万,形成世界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热潮 ”中可以概括出 1860年至 20世纪初中国教育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近代中国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1860年后,洋务运动兴起,需要新式人才,创办近代教育; 20世纪初民族危机深重,爱国青年积极寻求救国道路;清政府推行 “新政 ”改革,鼓励留学。

17、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 思想;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 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经济结构的变动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洋务运动的影响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 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 600年的欧洲了。史学家们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公元 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技术与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 (美国)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 ( 1)结合所学知识,简 要说明公元 1500年左右, “欧洲的

18、技术与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 ”比其他文明具有怎样的 “决定性的优势 ”?( 6分) 材料二 早在 13, 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 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白银资本等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6 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 开始改善的原因。( 6分) (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 19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发

19、生变化的原因。( 8分) 答案: ( 1)公元 1500年左右,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新航路开辟促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 2)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6分) ( 3)欧洲主要国家逐步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 8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可以从1

20、6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来分析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公元 1500年左右,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新航路开辟促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分析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注意分析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全面分析;可结合 16世纪前后的阶段特征组织答案:即可。 (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从政治、经济这两个方面分析原因,而

21、不需要思想文化方面的,这个时期政治方面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经济方面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考点: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4春,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原函中指出: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被革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之职。 1896年3月至 10月,李鸿章受命出访欧美。回国后,李鸿章在给多位朋友的信函中

22、谈到了出访欧美的感受,在给某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 “此行遍历诸大邦,亲觇(视察)富强之实效,中国地大物博,果能上下一心,破除积习,力图振作,亦何事不可为 ” 在致旧时幕僚伍 廷芳的信中,李鸿章更加明确强调: “根本之计,尤在变法自强 ”。 材料三 戊戌政变后,有人告李鸿章是维新派,慈禧太后曾对李说, “有人说你是康党 ”(与康有为同党),李鸿章回答说: “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强国,中国之强久矣,何待近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臣实是康党。 ”慈禧听后只能 “默然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晴四十年 (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发

23、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简析其思想变化的原因。( 6分) ( 2)依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当时李鸿章给 予慈禧太后的回答?( 3分) ( 3)综上,简要谈谈你对李鸿章思想变化的看法。( 3分) 答案: ( 1)从 “师夷长技以自强 ”发展为 “变法自强 ”。( 4分) 原因:李鸿章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败,深刻认识到仅以富国强兵的方式(洋务运动)不足以救中国( 3分);李鸿章考察欧美,目睹了西方富强与先进,而要变法自强。( 3分) ( 2)说明当时的李鸿章面对局势的变化,认为变法才能强国。( 3分) ( 3)李鸿章的思想变化是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其对时局的认识日益清醒和深刻。( 3分,言之有理即可

24、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 的概括能力。从材料一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到材料二 “根本之计,尤在变法自强 ”可以看出李鸿章观点的变化。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变化的原因:李鸿章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败,深刻认识到仅以富国强兵的方式(洋务运动)不足以救中国( 3分);李鸿章考察欧美,目睹了西方富强与先进,而要变法自强。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强国,中国之强久矣,何待近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臣实是康党 ”说 明当时的李鸿章面对局势的变化,认为变法才能强国。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三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从 “师夷长技以自强 ”发展为 “变法自强 ”,李鸿章的思想变化是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其对时局的认识日益清醒和深刻,认为变法才能强国。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李鸿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