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五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3910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五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五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五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五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五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五校高三 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 “四科取士 ”: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该时期是 A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一曰德行高妙 二曰学通行修, 三曰明达法令, 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 ”,可以看出当时选拔官吏的标准是德行、学识、才能;结合所学知识,以德行为选拔标准的是察举制;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

2、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一规定 A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C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 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 1983年,中央撤销人民公社体制;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 “分田到户 ”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其撤销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故选 B。 考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战神山议事会是古代雅典的一种政治机构,形成于公元前 7世纪,由氏族贵族组成,其职权包括立法权、最高司法权、监 督国家政务等。至公元前 5世纪中期,其职权仅限于审判谋杀案和亵渎神明的案件。下列选项中,与战神山议事会权力变化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创设民主权力机构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废除债务奴隶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 6世纪初到公元前 5世纪中期,雅典先后进行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这三项改革不断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材料中战神山议事会权力变化实际反映

4、了雅典由氏族贵族专权到民主政治的发展的变化;这与民主权力机构的创设有直接关系。故选A; B、 D两项是梭 伦改革的内容; C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之所以说 “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 ”,是因为这场运动 A冲击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B倡导 “先定论 ”,挑战教皇的权威 C追求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平等 D用理性之光驱散了现实的黑暗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价值,主张追求现实的幸福,冲击了神学思想的束缚;宗教改革挑战教皇的权威;启蒙运动追求人的彻底解

5、放和自由平等,倡导理性;故排除 B、 C、 D,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马克思指出: “ 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材料描述的是 A 19世纪的英国 B 16世纪的西班牙 C 20世纪的美国 D 17世纪的荷兰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 。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 ”、 “这个共和国的资本 ”,结合所学知识, 17世纪的荷兰成立了共和国,渔业、工场手工业

6、发达,并垄断了世界的航运业,被称为 “海上马车夫 ”,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 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间,路德创建德意志独立的教会组织并领导开展反对罗马天主教的斗争,这却得到了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国王的支持。由此可见 A法国天主教不受罗马教廷管辖 B法王更加关注现实政治利益 C法王是一个不够虔诚的天主教徒 D法国国王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主张世俗权力要高于教会权力;故法国国王支持路德的宗教改革,其出发点是为了其现实的政治利益。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7、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英国科技史家 W C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绪论中写到, “科学可以越出自己的天然领域,对当代思想的某些别的领域以及神学家用来表示自己的信仰的某些教条,提出有益的批评 ”。下列哪些科学家的成就达到丹皮尔所描绘的境界 A托勒密 B哥白尼 C普朗克 D法拉第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观点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的思想及神学等都会产生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哥白尼的 “日心说 ”有力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 “地心说 ”,动摇了神学宇宙观。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中自然科 学的发展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

8、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可见达尔文主义推动了 A工业革命 B宗教改革 C殖民扩张 D启蒙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结合所学知识,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论述了其进化论思想。与其生存斗争相吻合的是殖民扩张,故选 C;从时间上排除 B、 D; A项与材料观点不相符。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 进化论的影响 英国哲学家边沁提出的功利主义认为 “鼓励人们为他人造福并不是取得最大程度幸福的最好方法,最好方法是让个人尽可能自由地按自己的方法去

9、追求自己的幸福 ”,据此可以推断边沁在经济上主张 A计划经济 B自由贸易 C重商主义 D殖民扩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最好方法是让个人尽可能自由地按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由此可以推断其在经济上主张自由主义。故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中的经济思潮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 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 ”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A 试题分

10、析:材料观点是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其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依据所学知识,斯大林时期的农业全盘集体化,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并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长期落后局面;故选 A;其他三项改革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农业集体化 1951年 8月,美国与菲律宾签订条约,肯定了美国在菲律宾拥有海空基地的权利和作出美国保护菲律宾的承诺。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美苏争霸主战场在亚洲 B美苏全球冷战的体现 C美国企图阻挠中苏结盟 D北约组织的强势东扩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美苏争霸的主战场在欧洲; 1950年中苏友好同

11、盟互助条约签订;故 A、 C 可以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美国与菲律宾签订条约,这与北约没有关系,故排除 D;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1971年,日本政府发表经济白皮书中,难掩得意的表情:风雨 25年,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在战后 “风雨 25年 ”中,日本经济发展的 “机遇 ”应该是指 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 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对抗共产势力的盟友 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 在共产势力扩张下,韩战越战的军需景气强化了日本出口 A B C D 答案:

12、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的经济复兴,故 说法错误;二战后的日本,经济面临崩溃,急需恢复经济,因此当时的日本并不具有先进的产业技术,故 错误。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日本的崛起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 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8 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 3 8和 18 7。这主要是由于 A社会主义 制度的建立 B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3、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成功实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 1956 年底,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故 A排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家起宏观调控的作用。故 C、 D两项排除;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 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出席日内瓦会议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

14、时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会中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原则,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材料中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 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体现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故选 C。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万隆会议 从公元 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 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白银资源丰富 B铁钱数量充足 C民间发行交子 D战乱后经济萧条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北宋

15、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材料反映的是公元 9961005 年,成都地区的现象,这恰好是北宋初期,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春秋繁露载: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 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表明董仲舒 A实现君主专制的合法化 B以天命强化儒家的德治理论 C推动儒家思想的神秘化 D以暴力废除暴君的革命理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可以看出董仲舒将儒家的德治上升到天命的高度,督促统治者要施行德治。故选 B。 考点:

16、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其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这一论断与下列思想主张相似的是 A道法自然 B法天而治 C理生万物 D心外无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 ”,这可以比喻为世界事物在不去看它、不去想它时,它便不存在。结合所学知识,这与陆王心学的主张相似。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 “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先

17、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其 “时代性的缺陷 ”主要表现为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 B封建势力异常强大 C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渗透 D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家只是针对社会黑暗现实作出批评,未能提出未来社会的蓝图的根本原因,即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故选 A。 B项不具有时代性; 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D项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史记 商君列传载太史公曰: “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18、。且所因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 n,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从个人品行的视角评价,有失偏颇 B以主观情感评价,忽视对实效考察 C从生平实绩评价,基本上符合史实 D立足于道德评价,有明显的主观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 “ 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从个人 品行、道德的角度对商鞅进行了评价。故 A、 B、 D三项说法正确; C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故选 C。 考点:史学理论和史学常识 史料研究 史料评价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

19、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这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故京剧中的脸谱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古代的戏曲 京剧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 “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 ”, “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此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 “闭关锁国 ”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林则

20、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林则徐是地主阶级,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秩序;故 “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指的是其主张目的是维护九秩序。选 B。 A、 C、 D 三项说法均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地主阶级的新思想 林则徐 1885 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 38 6下降到 35 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 36 7上升到 43 2,其中关税收入由18 8上升到 26 0。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B清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经

21、济发展陷入困境 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8851892 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中田赋收入比例下降,而厘金和关税收入上升的原因是: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大量外国商品的输入,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故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故选 D。其他三项均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 为 “主保中国,次保大清 ”、 “主保大清,次保中国 ”、 “只保中国,不保大清 ”,其中 “主保中国,次保大清 ”是指 A顽固

22、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主保中国,次保大清 ”的是为救亡图存,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主保大清,次保中国 ”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地主阶级顽固派; “只保中国,不保大清 ”的是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本题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 古代以奴隶为财产的市民国家,中世纪以农奴为财产的封建诸侯国家,近代以劳动者为财产的资本家国家,都是所有者的国家。这种国家的政治、法律,都是掠夺底工具 ” 。持上述观点的应当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23、C胡适 D陈独秀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观点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法律都看做是掠夺的工具。即反对剥削制度。主张废除剥削制度的思想具有共产主义思想。故这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的思想主张。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陈独秀 “全 中国都在动 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 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 ”这段文字出自美国作家安娜 雅各布对一场战争的叙述。这场战争是 A护国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全中国都在动 ”

24、、 “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 ”、 “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场战争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抗日战争。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综合题 ( 13 分)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阶段 时间 政治选择 第一阶段 18601911 年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第二阶段 19111913 年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 19141928 年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

25、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 19281949 年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 19491976 年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 1978年以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 1)持以上观点的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 2分) ( 2)第三、四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制约因素有哪些?( 4分) ( 3)第五阶段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以 19531957 年 “一五 ”计划为例,期间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历史意义?( 4分) (

26、 4)该学者认为,第六阶段的模式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关键在于 “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 ”,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 3分) 答案: ( 1)第一阶段史实: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任答一点给 1分) 第二阶段史实: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权力分立等。(任答一点给 1分) ( 2)经济:封建经济基础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1分) 政治: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强;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分) 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1分) (每个方面任答一点给 1分) ( 3)任务: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27、 1分)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分); 工业化意义:初步建立独立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奠定了基础;(任答一点给 1分) 三大改造意义: 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任答一点给 1分) (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经营者和工人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济活力; 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促进了沿海地区快速发展。(一点 1分,满分不超过 3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所学知识,第

28、一阶段为 18601911 年,清政府推行的现代化举措:即 19世纪 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 19世纪末的百日维新、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第二阶段为 19111913 年的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探索的现代化运动,围绕辛亥革命,列举史实: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等。 ( 2)第三、四阶段是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制约近代化的因素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政治: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强;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经济:封建经济基础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 3

29、)结合所学知识, 19531957 年间,我国正在实行 “一五计划 ”,期间我国的主要任务即是一五计划的内容:一化三改;其意义有:工业化意义:初步建立独立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奠定了基础;三大改造意义: 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 4)本问考查改革开放中 推行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依据所学知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经营者和工人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济活力; 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促进了沿海

30、地区快速发展。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31、“夫农工商贾者 ,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 ,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 ,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 ,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 ,虽多不病矣 ”。 “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 ,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 (宋)司马光 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 清 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 甲午战争后, 爱国人士要求 “振兴实业 ”“设厂自救 ”。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 “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 先订商律,作为

32、则例 ”。制订和颁 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4分) (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4分) (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 3分) 答案: ( 1)贾谊观点:主张重农抑商;背景:秦末以来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或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 2分)司马光观点:农业、工商业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富的来源。 背景: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大 发展。( 2分) ( 2)原因: 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

33、的规定使得外国人在华贸易有特权;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 2分) 影响: 削弱了关税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冲击了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结构,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 分) ( 3)意义: 突破传统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有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规范经济行为和市场秩序; 有利于维护中国经济向近代转型; 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一点 1分,任答三点给 3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的 “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 食其力,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得出贾谊主张重农抑商;结合西汉时期的背景分析: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遭到

34、严重破坏,急需恢复生产;依据材料中的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 ,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可以看出其主张农业、工商业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富的来源。结合北宋时期的背景分析: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 2)材料三反映了在关税方面,对洋人和国内商人截然不同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的规定使得外国人在华贸易有特权;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清政府 对商人征收重税。第二小问可结合列强侵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关税的作用回答问题 : 削弱了关税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冲击了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结构,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 3)材料中的经济立法表明清

35、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可以促进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从立法的角度看,有利于规范经济行为和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 济的解体;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13分)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请阅读材料,回

36、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著名史学家萧功秦指出: “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 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传统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 ”。 材料二 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 16世纪 “封建贵族阶级在来势猛烈的圈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 ”“在 18世纪期间,就整个世纪平均数而言,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 大约在 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 请回答: ( 1)材料一提到的唐宋之变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请简述唐宋时

37、期社会流动的原因和表现。( 4分)并说明宋代的社会流动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1分) ( 2)据材料二,指出 1618 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 3分)结合所学分析 引发英国社会流动的原因?( 3分) ( 3)通过上述材料的探究,你对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何认识( 2分) 答案: ( 1)原因: 实行科举制; 商品经济发展( 2分) 表现: 科举制推动平民参政;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民阶层扩大( 2分) 影响:文学艺术平民化和世俗化趋势加强( 1分) ( 2)表现: 封建贵族日趋没落; 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崛起; 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工人; 自耕农消失(任答三点, 3分) 原因: 新航路开辟;

38、圈地运动开展; 工业革命发展; 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或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任答三点, 3分) ( 3)认识 : 社会流动是对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公正合理的社会流动,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1)依据题干中对社会流动的定义,结合所学知识,唐宋以来推行的科举制、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流动;科举制的推行促进了庶族地主及平民的参政;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依据所学,市民阶层的兴起,促进宋代的文学艺术出现通俗化、平民化的趋势;如宋词、话本的兴盛,风俗画的盛行等。 ( 2)依据材料中的 “封建贵族阶级 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

39、阶级化 ”、 “有一半的农村劳 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 大约在 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社会封建贵族日趋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崛起;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工人;自耕农的消失。结合 1618 世纪的英国历史及材料可以概括出去原因有: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圈地运动开展;工业革命发展。 ( 3)本问结合上述两问中对不同时期及国家社会流动的原因、影响的认识,可以看出,社会流动是对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合理的社会流动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

40、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 13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 xing x)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二 伦敦大学成立于 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

41、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 2530 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 1 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 材料三 1912年 1月 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 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它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第一,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第二,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第三,明令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学;第四,强调注重小学手工科。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 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

42、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材料四 上世纪 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步伐。美国 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要开发有关自然科学学科的全国统一标准,将数学和自然科学列入 5门核心课程(另 外三门是英语、历史和地理)中。 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高中课程改革计划,规定必修课设物理和自然科学。各国在课程的设置上,把人文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原联邦德国和英国都把人文科学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这其中,为了重建精神价值,恢复道德教育,各国都对道德价值观念和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越来越把道德价值观念结合进 “课程设计 ”和 “校外教育设

43、计 ”之中。 摘编自卜玉华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推行 “教化 ”的主要措施( 2分),指出其目的 有哪些?( 2分) (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 3分) ( 3)请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的这些改革措施有哪些历史意义?( 3分) ( 4)请根据材料四指出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西方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分)。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 答案: ( 1)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在各郡县设立学校(一点1分,任答两点给 2分) 目的: 提高民众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 1分); 维

44、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思想上的大一统。( 1分) ( 2)原因: 英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自由民主平等意识的扩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 英国积极开拓世界市场,通过发扬英语传播英国文化; 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实用人才; 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一点 1分,任答三点给 3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 3)意义: 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1分) 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1分) 促进了教育等领域的近代化等。( 1分)(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 4)趋势:在课程内容上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并重(结合)。( 1分)

45、原因: 第三 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国家间科学技术竞争加剧;( 1分) 反思 20世纪以来的精神危机,重建精神价值。( 1分)(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所学知识,董仲舒推行教化的措施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在各郡县设立学校。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 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由此可以看出其目的是:提高民众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此举是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思想上的大一统而服务的。 ( 2)本问要依据材料找出伦敦大学的创新之处,然后依据其创新分析原因;材料中的创新之 处有: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

46、被排斥在课程之外;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结合所学 19世纪中期的英国相关知识,总结出原因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工业革命的影响;积极开拓世界市场的需要;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用人才。 ( 3)材料中的教育部的改革措施有: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小学可以男女同学;注重小学手工科。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依据所学知识,这些措施有利于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人们思 想的解放;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促进了教育等领域的近代化等。 ( 4)依据材料中的美国 “将数学和自然科学列入 5门核心课程(另外三门是英语、历史和地理) ”、法国 “规定必修课设物理和自然科学 ”、 “各国在课程的设置上,把人文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在课程内容上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并重。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 “为了重建精神价值,恢复道德教育, ”,可以看出各国重视人文的原因是:反思精神危机,恢复道德教育;结合所学,各国重视自然科学的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国家间科学技术竞争加剧。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设立太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