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邢台英华学校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3940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北邢台英华学校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河北邢台英华学校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河北邢台英华学校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河北邢台英华学校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河北邢台英华学校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河北邢台英华学校高三 8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 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 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中的 “最早 ”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表述错误。 中 “完整的宗法结构 ”应该包括周王、诸侯、卿大夫、士,题目中显然是不完整的,因此表述也是错误的。从 “册封 ”“侯 ”“土田

2、”等信息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故 表述正确。从关键词 “青铜器 ”“西周康 王 ”可以判断 的表述是正确的。故选 C。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冶金业 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到 1936年,中国关税收入 6.36亿元,统税收入 1.31亿元,盐税收入 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 1927年的 15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 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政策 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的关税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 立以后,采取

3、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材料信息即是此情景的反映。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 “1928年 ”可知当时正值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因此排除 B项。从材料中关税、盐税收入等信息可知此情景与整顿税务有关,与倡用国货无关,故排除 A项。 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 C项。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19世纪末,上海 “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下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 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 民族工业产品

4、已丧失国内市场 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上海出现洋楼、洋轿、洋灯、洋锅,说明 正确; “莫不以洋为尚 ”说明 正确; 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近代社会生活虽然受到西方影响,但仍保留大量传统东西,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体现的是土洋并存,故排除 。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 ,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 (詹姆士二世的女儿 )为女王,目的是 (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

5、的知识迁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的基本史实为切入点,考查对光荣革命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意图。 1688年的光荣革命,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拥立他的妻子玛丽为女王,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所以 D项体现了主题。 A项没有反映出这一事件的真 正目的,故排除; B项本身与史实不符,故排除;英国防止独裁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君主立宪制,以议会来制约国王的权力,故排除 C项。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下图为欧洲人不同时期所认识的世界范围 从 1420年的欧亚大陆到 1620年的欧亚大陆、非洲、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区域明显扩大。

6、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指南针传入欧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420年,由于传统贸易商路的局限 ,欧洲人只知道欧亚大陆,后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非洲、美洲等大陆和太平洋等海洋的发现,欧洲人认识世界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哥伦布发现美洲 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 ) 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现代化史

7、观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观的理 解能力。提取信息 “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由此可判断体现了 。 考点:史学理论 史观的区分及运用 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年,一部此前 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 “结尾的简短一章 ”主要指的是 ( )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古今中西方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切入 点,旨在考查考生把握和阐释历

8、史阶段特征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对应起来。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信息 “1820年和 “结尾的简短一章 ”分析,这一 “历史事件 ”或 “历史现象 ”应该出现在 18世纪末和 19世纪前期。 A项出现于 15 16世纪, B项出现于 16 18世纪中期, D项确立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均与题干时间条件不符,排除 A、 B、 D。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 1765年, 1820年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与题干要求的时间段相符。故选 C项。 考点: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85年,美国芝加哥建 成世界第一栋 “摩天大楼 ”。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

9、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 “摩天大楼 ”大量出现,主要由于 ( ) A炼钢技术的改进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 “1885年 ”“摩天大楼 ”,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可知,钢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建筑和城市面貌的改变,故选 A项。 考点: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20世纪 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

10、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885年汽车发明,到 20世纪初,汽车、有轨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性能进一步完善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利于洛杉矶居民向郊区搬迁,答案:选 A项。 考点: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右图是 20世纪初欧美国家报刊上的一幅漫画(图中大树意为自由贸易,树底下坐着的是英国,而正在采摘果子的为美、法、俄、荷等国)。下列对这幅漫画的解读,不准确 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英国的 “世界工厂 ”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

11、可知, 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美国工业生产超过英国,结合图示自由贸易大树下的英国受到美、法、俄、荷等国等国挑战,故 C项错误。 考点: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著名未 来学家约翰 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 陷入政党争斗局面 ”是因为实行了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依法治国 ”方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此题主要涉及政党关系问题。之所以 “中国没有 陷入

12、政党争斗局面 ”,主要还是由于新中国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 B项符合 题意; A、 C两项虽是三大基本制度之一,但不符合题意; D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治国方针,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保罗 约翰逊在现代:从 1919到 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 “(20世纪 )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 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 “求变之风 ”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

13、进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这场 “求变之风 ”发生时间在 20世纪 80年代,其结果是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所以可以断定这场 “求变之风 ”就是 20世纪 8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改革与剧变,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进而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故选 A项。这场剧变导致社会主义力量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故排除 B项;早在 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时社会主义阵营就开始瓦解,故排除 C项; D项与材料不吻合,故排除。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下图是一幅 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 ) A民国时期的

14、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获取图片有效信息。图片是民国时期关于 “力士香皂 ”的广告,并且由著名影星 “胡蝶 ”代言,其广告内容为: “力士香皂芬芳馥郁,历久不退,且着虚和润,无干燥损虚之弊,敢进一言为介绍。 ”A项表述绝对, “都 ”字表述不合理; B项中著名影星代言并不能得出 其社会地位崇高的结论; C项是对广告内容的正确理解,广告内容突出了产品功效; D项中,材料体现不出普通民众对明星代言的认同程度, “广泛认同 ”表述不当。 考点:中国近

15、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据记载:从 1900年至 1911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 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 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 “鼻祖 ”。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实业救国 ”思潮方兴未艾 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 主要地区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时间是 20世纪初,为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因此 “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政治革命 ”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B、 D两项;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 “广州是外资输

16、入的主要地区 ”,排除 C项。 在 “实业救国 ”思潮的鼓舞下,更多人投资实业,故选 A项。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观 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 “异姓不养 ”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其子归宗 (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与 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材料的关键词 “异姓不养 ” “其子归宗 ”等可知,中国古代收养养子特别注重宗法姓氏关系,古代人认为族人只能祭祀与自己同族的人,同族意味着同姓。不收养异姓人,说明深受宗法制的影响,故选 D。 考点:商周时

17、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 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说明在商朝时期已经出现养蚕缫丝的纺织业,故本题选择 C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和说文解字中的记载不能确定商朝时期出现纺织业,故排除 A、 D两项;黄道婆是元朝时期的人,故 B项不合题意。 考点: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唐文宗太和六年 (832年 ),宰相王涯上奏: “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

18、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 “雕鞍银镫,装饰焕烂 ”相符; B、D两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 “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相符;题目只涉及统治阶层对商人的限制态度,未涉及人民群众的态度,故 C项中 “全社会 ”的说法过于绝对。本题应选 C项。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19、”政策 重农抑商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 所见: “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了明朝取道江南经江西越大庾岭到广东的商道忙碌的情形,结合明朝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这一知识点,判断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本题应选 D 项。 考点: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近代以来,在中 亚地区广泛出土过 “开元通宝 ”“乾元重宝 ”“大

20、历元宝 ”“建中通宝 ”等货币,在西安等地的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阿拉伯金币、东罗马查士丁尼二世的 “索里德 ”金币。这些发现表明当时 A中国同中亚和欧洲贸易关系密切 B中国同东罗马帝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 C中亚或西亚货币可以在中国流通 D中国货币可以在中亚或西亚流通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情况,只能说明中国同中亚和欧洲贸易关系密切,其余三项从材料中不能直接得出,故选 A。 考点: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下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 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21、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片形式考查了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的民主是本城邦男性公民的民主,故排除 C、 D两项;由题干中的图片可知当时雅典人口约有 40万,享有民主的自由民只有 16.8万,故 A项中 “超半数 ”的说法与其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 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反映的现象是南京国民政府自主决定关税,而南京条约规定 “协定关税 ”: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故选 A。 考点 :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这部著作是 (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新学伪经考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题干中 “近代民主色彩 中国近代化的先声 启蒙作用 ”分析,应是资政新篇。它是先进的

23、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明确 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 1843 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答案: B

24、试题分析:此题以柱状图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的思考判断能力,解此类题关键是读图,看数据的变化,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图示可以看出 1843 1847年英国输入中国的产品呈增长趋势,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1848 1852年则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B项符合题意。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 济的解体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材料表明( ) 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

25、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某一派别的主张,可将题干设问转换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主张。据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可知,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创办民 用工业, A项正确。 B、 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

26、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饼状图为切入点,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图片可 以看出外国资本一直占有重要份额,民族资本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故本题选择 B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因此 A项错误。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因此 C项错误。中国产业资本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内局势而非国际局势,故 D项错误。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综合题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

27、百万之赋 全赖此 (棉织 )一机一杼 ” 苏州府 “郡城之东 ,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 ”;盛泽镇 “俱以桑蚕为业 ” 嘉兴府 王江泾镇 “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湖州府 “俗皆织绢 ”; “惟湖以蚕 官赋私负咸取足焉 ”;南浔镇 “烟火万家 ”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 (上海 )界,申江鬼国正通商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 料三 马克思在 1853年就预

28、言: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 “暴力 ”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5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 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

29、会变化分开来 ”的思路,概括 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分) 答案: (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 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等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30、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第 (1)问的第一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根据设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 “百万之赋 全赖此 (棉织 )”“计日受值 ”“王江泾镇多织绸 居者可七千余家 ”作答。第 (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 “鬼国 通商 中国商人 狂 ”“农人 家家置纺车 ”“无 心种菽粟 ”作答。 第 (3)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根据设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 初创

31、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 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 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 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 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 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

32、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 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3分)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3分) (3)据片断三,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 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6分) 答案: (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 (若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 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 (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

33、领域 )。 背景:一战后,出现了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扩大海 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 背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试题分析:本题以美国杜邦公司两个世纪的发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综合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的综合性、纵横联系性较强。第 (1)问要结合 19世纪初期的世界形势如工业革命和各国殖民战争来回答。第 (2)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 (3)问的战略调整要能够从关闭火药厂到研发一系列的民用产品,成立国际投资公司等信息进行分类概括;回答背景时,一定要结合战略调整时美国和世界的形势和历史阶段 特征

34、来具体地回答,避免笼统、抽象地组织答案:。 考点: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 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 且 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 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

35、,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 (上册 ),中华书局 1981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 ( 4分) 材料二 材料三 从 19世纪后期到 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 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 “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的。( 4分) 材料四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 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

36、革不 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 5分) 答案: (1)主张:易服、剪辫。 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 (2)变化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 (走向近代化 )。 “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的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3)新变化:否 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 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文化碰

37、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 试题分析:第 (1)问,阅读材料一获取有效信息,把握材料主旨,从军事、外交、卫生等方面阐述。第 (2)问,长袍马褂是中国传统服装,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新服饰,由此可知,由传统到现代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山装产生的背景。第 (3)问,抓住关键信息: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 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其认识从批判与继承的原则阐述。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

38、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 1946年 12月 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 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 (一 )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 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 (二 )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 (三 )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

39、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 伦堡原则的意义。( 8分)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 (及组织等 )的惩处。 (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纽伦堡审判的认识。第 (1)问联系一战后签订惩罚战败国德国等的凡尔赛和约,结合材料二战后 “对战犯进行了审判 ”回答即可。第 (2)问围绕纽伦堡原则的内容进行判断。结合对战争罪犯起诉的法理依据是国际法、惩罚法西斯势力、当 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和平与发展等方面进行考虑。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