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293.15-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烟草.pdf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47452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293.15-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烟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41 T 293.15-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烟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41 T 293.15-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烟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41 T 293.15-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烟草.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41 T 293.15-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烟草.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 B 6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93.152014 代替DB41/T 293.11-2002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烟草 2014 - 12 - 30发布 2015 - 03 - 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293.152014 前 言 DB41/T 293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分为15个部分: 第1部分:小麦; 第2部分:玉米杂交种; 第3部分:水稻常规种; 第4部分:水稻三系杂交种; 第5部分:高粱三系杂交种; 第6部分:谷子; 第7部分:大豆; 第8部分:甘薯; 第9部分:棉花常规种; 第10部分:棉

2、花杂交种; 第11部分:油菜常规种; 第12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 第13部分:花生; 第14部分:芝麻; 第15部分:烟草。 本部分为DB41/T 293的第1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41/T 293.112002烟草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DB41/T 293.11200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四级种子”的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定义 ; 本部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铁钊、丁永乐、宋连启

3、、苗艳芳、张小泉、梁增灵、袁晓春。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王淑俭、陈廷贵、陈明灿、张慧、刘领、刘雪君、王芳、胡建伟、李书会、谢军保、刘诗慧、王小东。 本部分于2002年8月首次发布,2014年12月第一次修订。 DB41/T 293.152014 141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烟草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烟草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生产技术的要求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烟草四级种子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UC/T

4、 143 烟草育苗基本技术规程 YC/T 20 烟草种子检验规程 YC/T 22 烟草种子贮藏与运输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四级种子 four-grade seed 在种子生产中,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按世代顺序繁殖的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的种子。 3.2 育种家种子 breeder seed 育种家育成的品种最初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用白色标签作标记。 3.3 原原种 foundation seed 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原种质量标准。用

5、白色标签作标记。 3.4 原种 registerd seed 由原原种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用紫色标签作标记。 3.5 检定种 certified seed 由原种繁殖用于大田生产的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检定种质量标准。用蓝色标签作标记。 4 育种家种子生产 4.1 生产、利用方式 4.1.1 育种家种子生产、贮藏在育种家直接管理下进行。对该品种的最初优系种子在育种家种子圃中足量繁殖,低温干燥贮藏,分年利用。 4.1.2 当贮藏的育种家种子即将用尽时,可将剩余育种家种子再足量繁殖,贮藏利用。 4.1.3 当不具备低温干燥

6、贮藏条件时,由育种者从初始优系中选株自交生产育种家种子。 4.1.4 育种家种子经过一次繁殖,可生产原原种。 DB41/T 293.152014 142 4.2 育种家种子圃 4.2.1 生产育种家种子概述 对初始优系中的典型单株按株行种植和评定,按株行进行鉴定、去杂和混合收获,生产育种家种子。 4.2.2 土地准备和育苗 按UC/T 143方法,选择地力均匀、排灌方便、避开菜园地或前茬为茄科作物的地块,并实施轮作,合理施肥。精细整地作畦,适时播种、育苗,加强管理,保证苗全苗壮。 4.2.3 移栽 适时移栽,根据需种量确定种植面积和株行数。按株行种植,一般种植46行,每行2030株,移栽密度要

7、适宜,以利个体发育。行端设走道,以便鉴定去杂。四周设24行保护区,保护区种植同品种同类别种子。 4.2.4 栽培管理 适时中耕培土,合理追肥,及时灌排水,防治病虫害和杂草。 4.2.5 鉴定、去杂 按品种典型性和整齐度进行株行评定和选留,淘汰劣行。再单株鉴定、去杂。去杂应重点在团棵期、现蕾期、始花期三个时期进行,每时期进行数次。对淘汰的杂株、变异株、病株、劣株要提前打顶,及时抹杈或拔除。 4.2.6 套袋自交 始花期用硫酸纸袋套袋,严防自然杂交。套袋前彻底摘除中心花和已受过粉的花或果。套袋数量根据需种量而定。 4.2.7 疏花、疏果和留叶保种 套袋20天后摘去纸袋,剪去未授粉花蕾。留种株必须适

8、当控制花果数目,以保证蒴果成熟一致,提高种子质量。一般单株留花枝数46枝,每花枝留果15个左右,剪去晚期花蕾和青果,单株留果6080个,每公顷留种量控制在90kg120kg。每株留上部叶56片,待种子成熟后采收,以保证种子正常成熟,籽粒饱满。 4.2.8 检验 按YC/T 20规定进行田间和室内检验。 4.2.9 采收和贮藏 果枝上蒴果50 %80%变成褐色,其余蒴果也开始转褐色时视为适宜采收期。对套袋自交蒴果按株行混合采收,并做到单采、单运、单晒、单脱、单贮,种子袋内外附标签。严防混杂。应符合YC/T 22的要求。 5 原原种生产 5.1 生产、利用方式 DB41/T 293.152014

9、143 在原原种圃对育种家种子分株鉴定去杂、混合采收,繁殖原原种。原原种经过一次繁殖可生产原种。 5.2 土地准备和育苗 育苗不分株行,并符合4.2.2的要求。 5.3 移栽 将育种家种子适时育苗移栽,合理施肥,密度适中,以利于个体发育和提高种子产量。 四周设24行保护区,种植同品种同类别种子。 5.4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应符合4.2.4的要求。 5.5 鉴定去杂 按单株进行鉴定去杂并符合4.2.5的要求。 5.6 套袋自交 套袋自交应符合4.2.6的要求。 5.7 疏花、疏果和留叶保种 应符合 4.2.7的要求。 5.8 检验 应符合4.2.8的要求。 5.9 采收和贮藏 采收和贮藏应符合4

10、.2.9的要求。 6 原种生产 6.1 生产、利用方式 由原原种生产原种。原种经过一次繁殖,生产检定种。 6.2 套袋自交 套袋自交应符合4.2.6的要求。 6.3 土地准备和育苗 土地准备和育苗应符合4.2. 2的要求。 6.4 移栽 将原原种适时育苗移栽并应符合5.3的要求。 6.5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应符合4.2.5的要求。 DB41/T 293.152014 144 6.6 鉴定去杂 鉴定去杂应符合5.5的要求。 6.7 疏花、疏果和留叶保种 疏花、疏果和留叶保种应符合4.2.7的要求。 6.8 检验 应符合5.8的要求。 6.9 采收和贮藏 采收和贮藏应符合5.9的要求。 7 检定种

11、生产 7.1 生产利用方式 检定种直接供应大田。生产田不允许留种。 7.2 套袋自交 套袋自交应符合4.2.6的要求。 7.3 土地准备和育苗 土地准备和育苗应符合4.2.2的要求。 7.4 移栽 将原种适时移栽,并符合5.3的要求。 7.5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应符合4.2.4的要求。 7.6 鉴定去杂 鉴定去杂应符合5.5的要求。 7.7 疏花、疏果和留叶保种 疏花、疏果和留叶保种应符合4.2.7的要求。 7.8 检验 应符合5.8的要求。 7.9 采收和贮藏 采收和贮藏应符合5.9的要求。 DB41/T 293.152014 14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烟草调查记载项目和方

12、法 A.1 生育期 A.1.1 催芽期 开始催芽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A.1.2 播种期 实际播种的日期。 A.1.3 出苗期 全区50%幼苗子叶完全平展的日期。 A.1.4 十字期 全区50%幼苗的第一、第二真叶与两片子叶大小相仿,而呈十字形的日期。 A.1.5 四片真叶期 全区50%幼苗出现第四片真叶并与第三片真叶大小相仿的日期。 A.1.6 六片真叶期 全区50%幼苗出现第六片真叶并与第五片真叶大小相仿的日期。 A.1.7 成苗期 全区50%烟苗达到当地适宜移植标准的日期。 A.1.8 移植期 实际移植的日期。 A.1.9 团棵期 全区50%植株达到当地团棵标准的日期。此时,一般烟苗移

13、栽成活后,株高30 cm,叶片展开达1316片左右,株形近似球形时,称为“团棵”。 A.1.10 现蕾期 全区50%的植株可见花蕾时为现蕾期。 A.1.11 开花期 全区10%的植株中心花开放时为开花始期,达到50%时为开花盛期。 A.1.12 第一蒴果成熟期 DB41/T 293.152014 146 全区50%植株的第一蒴果成熟的日期。 A.1.13 蒴果成熟期 全区50%植株上的半数蒴果变成褐色的日期。 A.1.14 叶片成熟期 以工艺成熟期为标准,烤烟分别记载脚叶、腰叶、顶叶。 A.1.15 生育期天数 包括以下几项: a) 苗期天数:自出苗至移栽的天数; b) 大田期天数:自移植至采

14、收的天数; c) 移植至现蕾盛期的天数; d) 移植至第一花的天数; e) 移植至开花盛期的天数; f) 移植至第一蒴果成熟的天数; g) 开花盛期至蒴果成熟的天数。 A.2 生物学性状 A.2.1 苗期生长势 一般六片真叶后记载,分强、中、弱三级。 A.2.2 苗色 一般在成苗期记载,分深绿、绿、浅绿、黄绿四级。 A.2.3 大田生长势 分别在团棵期和现蕾期观察,分强、中、弱三级。 A.2.4 腋芽生长势 封顶后第一次株杈观察,分强、中、弱三级。 A.2.5 株型 于现蕾期观察,分塔型、筒型、橄榄型三种。 A.2.6 株高 不封顶的植株在第一青果期测量,自垄背或地表量至第一青果果柄基部的高度

15、;封顶的植株在封顶后茎部生长定型时进行测量,自垄背或地表量至顶端,又叫茎高(单位以cm表示)。 A.2.7 茎围 第一青果期自垄背起测茎高约1/3处茎的圆周。 A.2.8 节距 DB41/T 293.152014 147 中部茎(茎高1/3处),上、下各五节,共十节的平均长度(单位以cm表示)。 A.2.9 茎叶角度 于现蕾期上午十时前测量中部茎高的1/3处叶片在茎上的着生角度。分甚大(90以上),大(6090),中(3060)和小(30以内)四级。 A.2.10 叶序 以分数表示。在茎上着生方位相同的两个叶节之间的叶数为分母,两叶节间着生叶片的圈数为分子。一般叶序有2/5、3/8、5/13等

16、几种。 A.2.11 单株叶片数 封顶株指可采收叶,不封顶株的叶数指实际叶数。 A.2.12 叶片大小 分别测量脚叶、腰叶、顶叶的长和宽。长度系指自茎叶连接处至叶尖。有柄叶减去柄长;宽度以叶片最宽处为准。 A.2.13 叶形 根据中部定型叶片长宽比例和最宽位置分为以下8种:宽椭圆形长宽比为1:1.61.9;椭圆形为1:1.92.2;长椭圆形为1:2.33;椭圆形叶片的最宽处在中部;宽卵圆形为1:1.21.6;卵圆形为1:1.62;长卵圆形为1:23;卵圆形;最宽处在基部;披针形叶片窄而长,长宽比为1:3以上;心脏形长宽比为1:11.5;心脏形叶片最宽处在基部。 A.2.14 叶柄 分有、无两种

17、。 A.2.15 叶耳 分大、中、小、无四种。 A.2.16 叶面 分较平、较皱两种。 A.2.17 叶缘 分皱褶、波浪两种。 A.2.18 叶肉厚度 分较厚、中、较薄三种。 A.2.19 叶肉组织 分粗糙、中、细致三级。 A.2.20 叶尖 分钝、渐尖、急尖、尾尖四种。 DB41/T 293.152014 148 A.2.21 叶色 分深绿、绿、浅绿、黄绿四种,于现蕾期观察。 A.2.22 叶脉颜色 分绿、黄绿、黄白三种。 A.2.23 主脉粗细 分粗、中、细三级。 A.2.24 主侧脉角度 测叶片最宽处主脉与侧脉的角度。 A.2.25 花序特征 在花序盛花期记载。一般以松散、紧凑、较紧凑三

18、级表示,或以大、中、小三级表示。 A.2.26 花的颜色 开花盛期,以花冠的实际颜色表示,一般为深红、粉红、白三种。 A.2.27 蒴果特征 在蒴果长成而尚呈青色时记载品种间的相对特征。 A.2.28 种子特征 记载成熟的种子颜色、光泽及大小特征。 A.2.29 种子千粒重 以g表示。 A.3 烟叶产量、质量和收益的计算 A.3.1 产量 以kg/hm2计算。 A.3.2 均价 以元/kg表示。 A.3.3 级指 即品级指数。在科学试验中,常为消除地区间或年份间价格差别的影响,而采用级指作为品质指标。级指愈高,商品价值愈高,烟叶品质愈好。计算级指首先要算出各级烟价指数。即以当地一级烟的价格为1

19、进行推算。例如,烤烟中一级价格2.80元的烟价指数为一,中三级价格2.15元的烟价指数为2.15/2.80=0.768。余类推。算出各级烟价指数后可按如下方法计算级指: DB41/T 293.152014 149 烟叶等级 各等级重量 烟价指数 中一级 30 1=30.00 中二级 20 0.768=15.36 总计 50 45.36 级指 = = = 0.972 级指与均价的换算方法如下: 级指= 均价/级烟价格,均价=级指一级烟价格。 A.3.4 产值 产值=产量均价,以元/ hm2表示。 A.3.5 产指 产指=产量级指。 A.4 原烟品质记载项目 A.4.1 外观质量 A.4.1.1

20、成熟度 分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 A.4.1.2 叶片结构 分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 A.4.1.3 身份 分中等、稍厚、稍薄、薄、厚。 A.4.1.4 油份 分多、有、稍有、少。 A.4.1.5 颜色 分柠檬黄色、橘黄色、红棕色、青黄色、微带青、杂色。 A.4.2 化学成分 烟叶化学成分:烤烟一般取中桔三(C3F),主要测烟碱、总氮、还原糖、总糖、蛋白质、钾、氯等,以%表示,并从中算出还原糖与烟碱比值、总氮与烟碱比值、钾氯比值,籍以反映化学成分的协调性。 A.5 原烟卷制评吸项目(烤烟) A.5.1 香气型 (某级重量某级指数) 各级重量 45.36 50 DB41/T 293.

21、152014 150 分浓香型、中间香型、清香型。 A.5.2 香气质 分好、较好、中偏上、中等、中偏下、较差。 A.5.3 香气量 分足、较足、尚足。有、较少、少。 A.5.4 浓度 分浓、较浓、中等、较淡、淡。 A.5.5 余味 分舒适、较舒适、尚适、欠适、滞舌。 A.5.6 杂气 分无、较轻、有、略重、较重、重。 A.5.7 劲头 分大、较大、中等、较小、小。 A.5.8 刺激性 分无、微有、有、略大、较大、大。 A.5.9 燃烧性 分强、较强、中等、较差、熄火。 A.5.10 灰色 分白、灰白、灰、黑灰。 A.5.11 质量档次 分好、较好、中偏上、中等、中偏下、较差、差。 A.6 几

22、种病害的调查记载方法 A.6.1 品种抗病性的分级 品种抗病性分以下四级: a) 高抗:病情指数015; b) 中抗:病情指数1630; c) 微抗:病情指数3150; d) 感病:病情指数51100。 A.6.2 烟草叶斑类病害的记载方法 DB41/T 293.152014 151 适用于赤星病、蛙眼病、角斑病、炭疽病、白粉病、气候性斑点病等。在处理区与对照区分别以对角线等距五点取样。每点取有代表性的烟株5株,五点共25株,每取样单株要逐叶调查,分成五级见表A.1。 表A.1 烟草叶斑病分级标准 级别及其代表数值 区分病级的标准(目测全叶) 0 全叶无病斑,有极少数斑但低于5% 1 病斑总面

23、积占全叶5% 2 病斑总面积占全叶10% 3 病斑总面积占全叶25% 4 病斑总面积占全叶50%以上 将每一取样株的调查结果按叶片进行分级归类,得出各级的叶片数,要求出每个处理所取20株的各级叶片数。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按如下公式计算。 病情指数 = 100% 防治效果 = 100% 病情指数愈高,病害愈严重。 A.6.3 烟草黑胫病的调查统计 本记载方法适用于黑胫病诱发鉴定试验(其它青枯病、根结线虫等病的分级可据此参考修订)。 试验小区宜全面调查,面积大的试验区,可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40株,共取样100200株,逐株记载,分级标准见表A.2。 表A.2 烟草黑胫病分级标准 级别及其代表数值 区分病级的标准(目测全叶) 0 全株无病 1 基部病斑不超过茎围1/2或极少数底叶凋萎 2 茎部病斑超过茎围1/2或一半以上叶片凋萎 3 2/3以上的叶片凋萎 4 病株枯死 _ (病级该级病叶数) 总叶片数4 对照区病指-处理区病指 对照区病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