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683-2011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编制规范.pdf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47898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6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683-2011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编制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DB41 T 683-2011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编制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DB41 T 683-2011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编制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DB41 T 683-2011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编制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DB41 T 683-2011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编制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 41/T 683 2011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 编制 规范 Code for General Plan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 2011- 07- 06 发布 2011- 09- 06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683 2011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编制程序 . 3 6 规划文件组成 . 5 7 森林火险区划 . 5 8 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 . 6 9 规划内容 . 8 10 规划图件与附表 15

2、11 档案管理 1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森林防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编写提纲 . 1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研究报告编写提 纲 . 1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说明书编写提纲 . 20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附表格式 . 23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文件归类装订 . 31 参考文献 32 DB41/T 683 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 人民政府护林 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南

3、京森林警察学院、河南省森林航空消防站、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志东、李军、汪万森、尚忠海、刘飞、王明印、赵建新。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 : 梅象信、乔文斌、段绍光、姚鹏、吴刚、王玉彬、许小芬 、徐玉成、文生 才、岳伏牛 、吴子献、柴仁俊、任建智、马彦君、曹廷文、李国锋、汪俊、李晓梅 。 DB41/T 683 2011 III 引 言 编制森林防火总体规划是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整体水平、提升 森林防火综合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为了 提高河南省各级人民政府及 森林 、林木、林地经营单位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的编制质量,增强河南省森林防火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按照有

4、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 标准 。 本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 立足河南省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特点和森林防火实际,在总结不同地区森林防火规划实践经验 ,参考国内有关标准并 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对指导和促进河南 省 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DB41/T 683 2011 1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 编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河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编制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编制程序、规划文件组成、森林火险区划、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规划内容、规划图件及附表、档案管理 等。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 辖区县级以

5、上行政区域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 的编制, 国有林场和 省级以上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有森林防火任务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森林防火 总体 规划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J 104 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LYJ 127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LY/T 1721-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LY/T 1821 林业地图图式 建标 122-2009 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

6、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规划区 planning area 因森林防火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而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规划 区具体范围应包括:林地、林地边缘一定范围和森林防火设施建设需要占用的区域等。 3.2 森林火灾 forest fire 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林地自由蔓延和扩展,并对森林和环境带来危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燃烧现象。 3.3 森林防火 forest fire prevention 有关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进行森林火灾灾后调查处理的科学理论、技术原理和方法措施的统称。 DB41/T 683 2011 2 3.4 可燃物类型 types of

7、fuels 可燃物的种类、组成、载量、密实度、分布等特征基本一致的同类可燃物组合的集合。 3.5 可燃物载量 fuel loads 单位林地面积上所有可燃物的绝干质量,通常用 kg/m2或 t/hm2来表示。 3.6 森林防火期 forest fire control season 一年中容易发生森林火灾且必须有效开展森林防火工作的时期。 3.7 森林防火区 forest fire control zone 一定行政区界内,能引起或酿致森林火灾的区域。一般将本行政区域内的 林地 及 林地边缘水平 一定距离范围的区域划为森林防火区。 3.8 森林火险区 forest fire hazard zo

8、ne 易 发生森林火灾的地区 , 根据森林火灾危险性大小划分为 、三个 等级。 3.9 森林火灾受害率 forest fire damage degree 一年中某一地区森林火灾受害森林(包括灌木林、疏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比率。 4 总则 4.1 一般规定 制定本区域森林防火总体规划一般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森林防火及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b) 协调好森林防火与生态环境建设、林业建设之间的关系,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c) 统筹安排,科学布局,立足于不断提升本地区的林火综合控制能力; d) 在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 规划和本地区林业建设总体规划的总体控制下进

9、行规划,应符合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 e) 规划涉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原则上应委托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项目设计书(施工图)进行评估,提交评估报告,作为规划评审的依据。 4.2 规划宗旨 DB41/T 683 2011 3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以增强区域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为目标,以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林火控制能力建设以及完善防火体制机制为重点,突出科学防火、生态防火、依法治火,全面提高本地区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巩固绿化成果和生态建设成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3 基本原则 制定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是: a) 全面规划,

10、统筹安排。将森林防火纳入区域发展整体规划,着眼于本地 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 置系统的完善,统一布局、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b)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分析当地林火发生发展规律,找准隐患,分类治理,分区施策,突出重点,针对薄弱环节 和火险隐患高的区域,重点加以规划; c) 综合治理, 协同作用 。坚持多种防火措施相结合,综合应用技术、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并促使各 项 防火措施与 工程设施相互补充、发挥整体效能,取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d) 科学防火,依法治火。 充分运用防控森林火灾的科技手段,提升防火队伍的整体 素质,营造有助于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实施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e)

11、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从实际出发,坚持当前与长远、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4.4 规划期 县级以上行政区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的规划期宜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期一致。根据需要,可分为 近期规划( 3年 5年)、中期规划( 5年 10年) 和 长 期规划( 10年 20年) 。 在规划期内 应 合理安排规划项目的年度建设进度。 5 编制程序 5.1 任务确定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提出规划任务,依据有关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的规定,遴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制订项目计划书,并与选定的规划编制单位签定编制合同。 5.2 收集资料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应收集以下资料: a) 规程、规范、标准、法律、法规及相关

12、文件等; b) 地方志、林业志等; c) 最新国民经济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和中长期规划、城市及林业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 d) 最近一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 统计 资料, 地质、水文以及火灾季节气候、气象资料等; e) 本地区森林火灾历史档案、历年森林防火工作档案、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资料等; f) 最新 出版的 1: 10000 1: 100000 地形图、卫星影像、航空影像、行政区划图、林相图、景 观图片等; g) 与森 林防火总体规划相关的其他资料。 5.3 外业调查 5.3.1 调查目的 DB41/T 683 2011 4 掌握规划区内的自然条件、自然

13、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森林、林木、林地情况,历史上森林火灾情况,森林防火工作现状、问题和要求等,为火险区划和项目规划设计提供切合实际的依据。 5.3.2 调查的主要内容 5.3.2.1 基本情况调查 重点调查林区及周边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条件等。 5.3.2.2 植被调查 对规划区域内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的相关因子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与可燃物类型划分、火险区区划,以及林火控制能力评价有关的指标,包括:树种与组成、林龄、树高、胸径、郁闭度、密度、植物种类、植被盖度、土壤类型、枯枝落叶层厚度、岩石裸露率、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坡位等。 近 3年进行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地区

14、,其调查成果可以直接引用。 3年前进行过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的地区,如资源档案更新规范,可抽取10% 小班到现地核实,误差在 5%以内的也可使用。 未建立资源档案的应 进行植被调查。 5.3.2.3 专业调查 对与 森林防火密切相关的因素应进行深入的专业调查。主要包括: a) 林区经济社会状况调查。工农业、商业、旅游、人口、劳动力及城镇和村 庄分布,居民风俗习惯、用火习惯等; b) 交通状况调查。包括公路、铁路、林区生产道路、旅游道路等; c) 可燃物类型调查。包括规划区域的植物类型、分布,可燃物载量; d) 已有森林防火设施调查。包括现有的森林防火设施分布、数量、效能发挥情况,本地区森林

15、消防力量结构、组成、布局、装备以及所开展的工作情况等; e) 森林火灾调查 。包括林区火烧迹地的地形、植被恢复、损失、火灾原因、火灾面积等; f) 水文资料调查。包括河、渠、库、塘等数量、位置、取水口、交通状况等; g) 临时停机坪位置调查。可进行航空消防直升机停放的临时停机坪数量、位置、交通等状 况。 5.4 分析研究 5.4.1 林火发生发展规律分析 重点研究内容包括:规划区域可燃物类型、分布及其燃烧性,森林火灾危险性分析与评价;近 10年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特点与扑救情况,研究历次森林火灾发生期间的天气变化;火源种类、分布,火源管理难易程度评价,旅游景区游客的季节性分布、数量和结构及用火

16、特点等。 5.4.2 已有的森林防火设施功效分析 综合分析和评价了望台、防火检查站、防火道路、通讯设施、防火林带、灭火机具、扑火队伍以及可利用的天然防火隔离带(河流、悬崖、石壁等)或库渠塘堰、农田、生物防火隔离带等的功效;总结历年来群众森林防火的经验。 5.4.3 拟建项目可行性分析 对规划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森林火险综合治理等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DB41/T 683 2011 5 5.4.4 研究成果要求 编制规划区内可燃物分类明细表,形成规划区林火发生发展情况报告。 采用1: 10000 1: 100000地形图或卫星影像,绘制可燃物 类型分布图、森林火源分布图、森林火灾发生图、已有

17、森林防火设施图。 森林防火工作情况调查报告、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研究报告的编写提纲分别 见附录A 和附录B。 5.5 规划编制 主要工作包括: a) 森林 火 险等级划分与火险图绘制; b) 确立规划分期及各分期目标; c) 确定森林基础设 施重 点建设项目,进行空间布局; d) 明确森林防火重点措施,制定森林防火工作发展战略; e) 撰写规划说明和附件草案、绘制有关规划用图。 5.6 征求意 见 规划草案应向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和社会征求意见,并进行修改。 5.7 上报审批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应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涉及相邻行政区的

18、,应 同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6 规划文件组成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文件由总体规划说明书、规划图件和附件组成。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说明书编写提纲见附录 C。 7 森林火险区划 7.1 森林防火区划定 林地、林地边缘水平距离 100m范围内,以及农田林网、片林、护路林、护岸林等边缘 30m以内区域划 为森林防火区。 7.2 森林火险区区划 根据规划区内林地燃烧性、森林的重要性和火源出现概率,将森林防火区 划分 为 3个森林火险等级,具体区划标准见表 1。 表 1 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标准 火 险 等 级 区 划 依 据 森林火灾 危险性大 1、 成片分布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未成林

19、造林地和优势树种为栎类 Quercus spp.的阔叶林,且面积大于 100hm2。 DB41/T 683 2011 6 表 1(续) 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标准 火 险 等 级 区 划 依 据 森林火灾 危险性大 2、 集体林区或国有林场等级道路 1km以内,或集体林区居民点周围 3km范围内的地段。 3、 省级 以上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辖区。 森林火灾 危险性中 1、 以椴 Tilia spp, 槭 Acer spp.,楸 Catalpa spp., 楝 Melia spp.,枫杨 Pterocarya spp.等树种为主的阔叶林、阔叶混交林(优势不明显),且面积大于 200 h

20、m2。 2、 集体林区或国有林场等级道路 1km 2km以内,或距林区居 民点周围 3km 10km范围内的地段。 3、未 列入的其他林地,且面积大于 200 hm2。 森林火灾 危险性小 1、 竹类 Bambusoideae pc,青冈 Cyclobalauopsis,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等树种为主的可燃物类型。 2、 农田林网、片林、护路林、护岸林等边缘 30m以内区域 。 符合上表中任一条件的地区,可划为该森林火险等级;符合其中两个以上条件时,取其中对应危险性高的等级作为该地区的森林火险等级。 8 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 8.1 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包括规划期内定性

21、和定量的发展目标,是项目建设和工作措施规划的依据。长期规划目标,应按规划分期分解为若干阶段目标。 规划目标应在调查分析和综合评价基础上 , 结合本地实际,依据全省森林防火工作总目标进行确定。县级行政区 域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的目标见 表 2。 表 2 县级行政区 域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目标 序 号 目 标 名 称 目 标 要 求 1 防火宣传教育普及率 ( 森林防火的各种宣传方式所触及的人数占 规划区固定 以及 流动人口 总数 之 比 ) 95% 2 林火巡护 了望 覆盖率 (森林防火 巡护 与了望人员可见范围的面积与规划区 总面 积之比) 90% DB41/T 683 2011 7 表 2(续) 县

22、级行政区域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目标 序 号 目 标 名 称 目 标 要 求 3 林火预报应用率 100% 4 林火通讯覆盖率 (在规划区内,森林防火(固定或移动电台)应急通讯的信号覆盖面积与规划区总面积之比) 95% 5 防火阻隔网密度 (包括自然与人工的各类森林防火阻隔带的总长度与规划区总面积之比) 100m/hm2 6 火情接警及出动时间 10min 7 专业队伍到达火场时间 (自专业森林扑火队出动之时起,至该队伍到达火场的最短时间) 级火险区 30min 级火险区 40min 级火险区 50min 8 森林火灾当日扑灭率 98% 9 森林火案查处率 95% 10 年均过火面积 0.4 hm2

23、/次 11 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比例 ( 本行政区 内 已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 数占 应建专业 森林 消防队 数之比) 98% 12 森林火灾受害率 1 8.2 总体布局 级火 险区:应提高巡护了望、预警监测、应急处置、防火阻隔、通信交通、防火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布点密度,完善扑救专业队伍、防火宣传、应急指挥、火源管理体系; 级火险区:应侧重于巡护 了望 、预警监测、火源管理、生物阻隔带等方面的建设,应增加防火物资储备,加强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 级火险区:应加强防火宣传、火源管理,重视监控和防范。 DB41/T 683 2011 8 9 规划内容 9.1 组织指挥系统 9.1.1 组织指挥体系

24、 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政府主要负责人或主管领导担任指挥长。 林区的国营林业企事业单位,部队、铁路、农场、牧场、蚕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以及村、组、集体经济组织, 均 应当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组织, 根据需要设森林防火办公室,配备 1名 2名专 门工作人员。落实各景区、景点、护林点森林防火第一责任人。 根据工作需要, 毗邻县之间 应 设立县级森林防火联防组织;县域内 林区 的乡镇、森林经营单位及旅游景区均应与周围乡村、驻军和厂矿企业等 建立森林防火联防组织。 9.1.2 指挥信息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由网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指挥

25、室(中心)构成。主要内容如下: a)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国有林场以及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均应建立 1 个指挥室(中心),面积不少于 50m2; b) 指挥室(中心)应建立 4 兆 以 上带宽的互联网络,配置必要的视频、语音通 讯设备、网络服务器,建立与省、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连同的指挥信息网络平台; c) 县级以上应配置应急指挥车 2 辆 4 辆; d) 县级以上应建立森林防火数据库; e) 有条件的县或森林经营单位,应建立森林防火视讯调度指挥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9.1.3 信息传输网络 在森林防火区内,建立完善的 通讯系统 ,配备超短波中继台

26、、超短波电台、对讲机、卫星通讯等无线通讯设备,建立覆盖全区域的森林防火通讯网络; 县 级以上 森林防火指挥部应配置通讯车 1 辆 2 辆,配置火场实时多媒体信息机载设备 1 套; 国有林场及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 管理 局 (处) 均 应配置通讯车 1 辆,每个护林点配置 移动 通讯设备 1 台。 9.1.4 管理制度建设 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和完善森林防火制度,包括森林防火目标管理制度、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和领导职责、防火办岗位职责、护林员职责、了望员职责、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入山检查制度、用火审批制度、防火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消防队伍管理制度、森林火灾扑救预案

27、、扑火指挥员职责、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制度等。 9.2 宣传教育工程 9.2.1 宣传教育网络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网络建设内容包括: a) 构建宣传教育组织体系。应协调宣传、新闻、教 育、文化、旅游、公安等部门和乡镇、 村民委员会,组成宣传教育网络; DB41/T 683 2011 9 b) 分析宣传对象。面向社会公众,针对游客、林区居民、生产经营者、流动人员 等人群, 应采取不同 管理 措施; c) 选择宣传方式。选择放电影、散发 传单、导游解说、发放宣传画册、写信、签订防火协议等; d)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防火期来临前的集中宣传、防火期内的经常性宣传和常年性的宣传; e) 组织编印或制作森林

28、防火宣传资料、宣传海报、教材读本、卡通玩具等。 9.2.2 宣传教育设施 在、级火险区的各个入山路口、居民集中地区、景区、主要景点、林区道路沿线重点部位均要设立防火警示宣传标志,如宣传牌、宣传栏、宣传窗、标语等,增加林区防火宣传标志数量。 县级以上行政区应配备不少于 2辆的宣传教育车; 国有林场和省级以上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应配备不少于 1辆的宣传教育车。 9.3 火源管理系统 9.3.1 森林防火责任区 在森林防火区内应分层级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人。划分原则为: a) 林区的村、组行政区辖区内的,应划定对应级别的森林防火责任区; b) 对森林、林木、林地经营单位

29、和个人,根据县林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确定相应的森林防火责任区; c)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辖区等,应根据景 区、景点布局、服务网点和 植被、地形、道路和居民点分布,划分不同管理层级的森林防火责任区; d) 在、级火险区内,应根据火源种类、数量和出现频度,交通状况,地形复杂程度,细分出多个森林防火责 任区。 9.3.2 森林防火期 根据规划区森林资源物候规律、森林火灾发生特点,特别要依据天气变化和火源规律,规定森林防火期,确定向社会公布的渠道和方式。 9.3.3 森林防火检查站 在级火险区的主要入口设立永久性森林防火检查站;在级火险区的次要入口、级火险区的主要入口,设立临时森林防火

30、检查站,并完善检查和火源管理制度。 永久性森林防火检 查站建设要求为: a) 应为砖混 结构,并 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永久性建筑 , 面积不小于 35 ; b) 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宣传教育材料。 9.4 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 9.4.1 森林火险预警系统 森林火险预警系统由预警中心、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和可燃物因子采集站构成。预警中心负责采集辖区内的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和可燃物因子采集站的监测信息,收集本辖区内气象部门发布的当地天气实况和预报信息,制作本辖区内的中短期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实时火险监测报告等,并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众发布,同时上报上一级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 9.4.1.1 火险气象

31、观测站 DB41/T 683 2011 10 根据 全省统一规 划, 在大别山区、桐柏山区、伏牛山区和太行山区的相关县分别 建立 1个 2个 森林火险 气象观测 站 ,定点定期观测森林火险气象,为森林火险预报提供 科学数据 。 9.4.1.2 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 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布局原则上按气候带和森林分布设定。一般应设立在不同森林类型中,具体位置应与现有气象站在空间上互补,宜设置在 GSM/GPRS或 CDMA信号能覆盖的林缘或林间空地。 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应配置温湿度仪、雨量筒、风速风向仪等监测设备和气象信息的自动传输设备。 9.4.1.3 移动气象观测哨 在级火险区,设立 1个 2个移

32、动气象观测哨,用作临时性的火场气象要素监测。 9.4.1.4 可燃物因子采集站 与森林火险气象观测站和移动气象观测哨同步布设。 配备能测定地表温度、可燃物 载量、 可燃物含水率、 可燃物燃点的相关因子 设备。 9.4.2 了望监测系统 了望监测系统主要建设在级、级火险区内,包括了望台(亭或点)和自动探火设施等。 了望监测系统 的 建设要求为 : a) 新建 了望 台(亭或点)要充分考虑已有 了望 台的位置 , 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不同 了望 台(亭或点)的监测区域应能够相互衔接, 了望 台(亭或点)的建设密度应以规划区内盲区总面积所占比例小于 10%为原则; b)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森

33、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其他国有重点林区,应建设电视、红外探火仪和信息传输网络的自动监测和报警系统; c) 了望 台(亭或点)应高于优势树种最大树高的 2m以上,宜采用砖混或钢架结构,应注重美观、实用,并与周围环境协调; d) 每个 了望 台(亭或点)均应配置望远镜、红外探测仪、罗盘仪、对讲机等设备。 9.4.3 地面巡护系统 地面巡护 系统 重点安排于地形复杂的森林地段或级火险区的重要地段。在 了望 监测的盲区必须安排地面巡护。 地面巡护 系统的 规划重点为 : a) 建设护林房,位置应临近道路,方便生活和巡护森林;应配置望远镜等监测与 通讯设备、扑火机具和必要生活设施; b) 配足交通设备,保

34、证每位巡护队员均有 摩托车 等交通工具 ,有条件的可配备汽车。 9.4.4 卫星监测 系统 有条件的重点火险县可建立卫星林火监测终端设备。 卫星监测设施应 与森林防火指挥信息系统 同步规划,统一建设。 9.4.5 航空巡护 系统 根据 我省实际和林区森林概况,开展森林航空护林和航空消防工作,建立健全森林航空巡护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本行政区域内的飞机定期巡护覆盖范围,编制飞行计划、飞机巡护航线; DB41/T 683 2011 11 b) 本行政区域内灭火队伍空降地点、飞机临时停机坪; c) 本行政区域内适宜飞机吊桶灌水的水源地、地点; d) 与航空护林相对接的火情接报、指挥和扑救、

35、扑火 物资和工具运送、航空喷水灭火、航空喷液灭火、人工降水灭火等设施; e) 与航空护林相对接的相关措施和制度。 9.5 防火阻隔 系统 防火阻隔 系统包括自然障碍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生物阻隔带等。其中,自然障碍阻隔带 包括河流、沟壑、岩石裸露地、沙丘、水湿地等天然的阻火设施。 规划时应充分利用自然阻隔条件 ,以防火林带等生物防火阻隔带为主体,以加大 防火阻隔网密度为目标 , 合理规划工程或生物阻隔带 。 森林 防火阻隔系统规划指标见表3 。 表 3 森林防火阻隔系统规划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单位 技术经济指标 1 自然障碍阻隔带 m/hm2 根据自然条件确定 2 工程阻隔带 防火隔

36、离带(人工)、防火沟、生土带等 m/hm2 2m/hm2 防火公路、铁路 m/hm2 1.5m/hm2 3 生物阻隔带 主带(乔灌木) m/hm2 2m/hm2 副带 m/hm2 1m/hm2 9.5.1 工程阻隔带 工程阻隔带包括防火隔离带、防火沟、生土带、砖石防火带、道路工程(公路、铁路)等,建设内容 及 要求分别为: a) 防火隔离带(沟)、生土带等,必须根据自然 条 件严格按 LYJ 127进行设置。采用火烧、 割打 、机械挖除、机耕、化学灭草 等方法,彻底清除防火隔离带上的易燃物。防火沟开设方向应垂直于主导风向,坡地时垂直于坡向。生土带应设置在地势平缓、开阔和土质瘠薄的边防地带或林地

37、边缘,林内不能开设生土带。 b) 在土壤等立地条件差的林区 宜建设砖、石防火带 ,砖、石防火隔离带的高 度应高于植被的最大高度 0.5m 1m,宽度宜为 1m 2m。 c) 道路交通阻隔工程规 划 的 总体 要求 ,一是 合理 利用现有道路,新建道路应做好方案比选 。 二是干线公路路面一般采用沥青或混凝土铺装,其等级不得低 于交通三级路;支线公路等级不得低于林区三级路 ;林区步道应根据自然地势设置。林区公路的设计还应符合LYJ 104的要求。 9.5.2 生物阻隔带 生物阻隔带包括防火林带、防火灌木带、农田、菜地等。其中,防火林带宽度在林内应大于优势树种的最大树高,灌木林带宽度为 15m 25

38、m。 防火林带的 规划要注意以下 内容: DB41/T 683 2011 12 a) 树种选择。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针对不同立地条件 可 选择以下防火树种:珊瑚树 Viburnum odoratissimum, 青冈 Cyclobalauopsis, 水曲柳 Fraxinus spp., 稠李 Padus racemosa, 冬青 Ilex chinensis, 大叶冬青 Ilex latifolia, 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卫矛 Euonymus alatus, 接骨木 Sambucus williamsii, 毛泡桐 Paulownia tomentosa, 杨树 P

39、opulus spp., 柳树 Salix spp.,椴树 Tilia spp, ,榆 树 Ulmus pumila, 槭树 Acer spp.,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茶叶树Chionanthus retusus, 油桐 Vernicia fordii, 核桃楸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石楠 Photinia serratifolia, 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黄杨 Buxus sinica,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刺楸 Kalopanax se

40、ptemlobus, 枫杨 Pterocarya spp., 桃 Prunus persica, 杏 Prunus armeniaca, 梨 Pyrus spp., 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白丁香 Syringa oblata var. alba, 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 大叶黄杨 Buxus megistophylla, 月桂 Laurus nobilis, 北海道黄杨 Euonymus iaoonicus.cv cuzhi , 扶 芳藤 Euonymus fortunei等; b) 营造方式。防火林带营 造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式,以纯林为主,混

41、交为辅,混交采用行间混交; c) 造林密度。一般株行距 2m 2m或 1.5m 2m, 2500 3333株 /hm2; d) 位置。应建设在林田交界、山脊或山坡中上部、入山道路两旁、行政区界等; e) 防火林 带规划和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与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形成闭合圈; f) 风景区的防火林带 密度应不小于 15m/hm,公路两侧防火林带宽度应为 30m 50m。 9.5.3 其他可燃物管理措施 根据林内可燃物的类型、面积、区域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a) 营林 措施防火。可在每年防火期来临前,编制清除林内可燃物的面积、区域; b) 计划火烧宜在每年初根据可燃物类型特征,划定计划火烧的

42、区域和面积,明确用火目的、方式方法和用火时间,通过计划点烧清理可燃物。 9.6 扑救系统 9.6.1 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森林消防队伍分县级森林消防大队和乡(镇、场)级森林消防中队。 具体要求: 国有或集体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有林地面积大于 1000hm2的乡镇均要组建15人 25人的专业森林消防中队或 20人 30人的半专业森林消防中队,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县级的专业森林消防大队,人员 60人 90人,隶属县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管理。 防火期内,专业森林消防队队员要集中食宿,加强培训与演练,集中待命。 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均应建设配套的营房和附属设施,配置森林消防运兵车、

43、运输车、运水车、灭火机具和相应的森林消防物资。营房面 积根据工作人员编制按每人20m 2 30m2确定。 9.6.2 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 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分为国家库、省级库、县级库、乡级库四级。国家库、省级库分别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投资建设,县级库、乡级库由县、乡财政投资建设并管理。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应符合建标 122-2009的 有关规定,并根据全国 和河南省 森林防火规划 统一 布局 省级 以上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 ,县 级 、乡级 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 的 规划 还 应 按以下 要求 进行 : a) 县级、乡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宜建造在、级火险区内或邻近的地方, 应遵循调集便利、交通

44、方便、 就近增援、分 级保障 的原则; b) 每县均应建设 1个 2个县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面积不小于 100m2; DB41/T 683 2011 13 c) 国有或集体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有林地面积大于 1000hm2的乡镇均应建设至少 1个乡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面积不小于60m 2; d) 应配备相应的森林灭火机具和救灾物资,并明确各类森林消防物资的储备年限、使用寿命、更新补充及物资管理要求。 9.6.3 扑火物资装备配置 根据森林消防队伍的规模和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的建设要求,配备相应基本装备。省级、县级、乡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的扑火物资装备配置的控制标准见表4

45、。 9.6.4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根据本区域森林防火实际,制定本区域森林火灾 处置 应急预案: a) 根据上级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和本地的实际,制定本 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 本 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b) 国有和集体林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林区的乡(镇)人民政府 均应 根据 上级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 , 村民委员会应 制定相应 的 森林火灾应急处置 规定 ; c)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每年在森林防火期来临前应组织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演练。 9.7 森林防火 科技支撑与培训基地 9.7

46、.1 科技支撑 依靠省内外相关高校、科研单位的科研力量和资源条件,结合地区实际,规划适合本地区森林防火工作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技术开发的项目、内容与进度,不断提升本地区森林防火的科技含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9.7.2 培训基地 明确森林防灭火应用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主攻方向,对当地森林火灾扑救指挥和消防人才的培养进行长期规划。 指挥员每年至少培训 1次,森林消防员 每年 至少培训 2次。 有条件的县应建立 森林消防野外演练基地,划定野外火场仿真演练区域。 9.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8.1 投资估算依据 森林防火总体规划建设投资估算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现行概预算规定,以及省和当地现行

47、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市场现行价格进行。 9.8.2 投资估算办法 投资估算内容及要求如下: a) 森林防火建设投资估算由各单项工程综合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组成; b) 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 c) 费用构成按建筑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预备费用划分; d) 分期建设时,需按首期及后期的投资概算分别汇总列出。 DB41/T 683 2011 14 表 4 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扑火物资装备配置控制标准 序 号 物 资 种 类 单 位 省级库 储备数量 县级库 储备数量 乡级库 储备数量 备 注 1 灭火二号工具

48、把 420 700 140 300 100 140 2 灭火水枪 支 360 600 120 200 20 60 3 风力灭火机 台 360 600 80 120 10 30 4 油锯 台 90 150 10 30 4 8 5 点火器 个 165 275 30 55 5 10 6 移动水泵水泵灭火系统 套 30 60 5 10 1 2 7 大斧 把 200 300 80 140 30 60 8 砍刀 把 200 300 80 140 30 60 9 消防铲 把 200 300 80 140 30 60 10 割灌机 台 120 200 20 40 5 10 11 手持 GPS 个 100 20

49、0 20 40 5 10 12 扑火服装 套 420 700 140 300 50 100 包括头盔、防火手套、眼镜、防扎鞋等 13 帐篷 套 420 700 140 200 10 30 14 睡袋 套 420 700 140 200 10 30 15 海事卫星电话 部 15 25 2 5 1 16 手持对讲机 部 420 700 80 140 10 30 17 风速仪等气象仪器 套 10 20 5 10 5 10 18 发电机 台 10 15 3 5 1 DB41/T 683 2011 15 9.8.3 资金筹措 森林防火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森林防火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森林、林木、林地经营者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承担本辖区内森林防火的工作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并可通过多方位融资,补充建设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