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4857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等级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B地球 太阳 银河系 总星系 C地月系 太阳系 星座 宇宙 D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难度较低,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自然环境各要素虽然

2、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各要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是指自然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若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则自然环境中的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都可能发生变化;故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非洲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出现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的更替,是(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B

3、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C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从赤 道到高纬地区的自然带地域分异,故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抓住材料中自然带地域分异的规律,结合三种主要地域分异的特征分析。 下面的气流状况示意图中,表示北半球气旋的图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图水平气流运动呈辐散,风向向右偏,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反气旋;B图水平气流呈辐合,风向向右偏,故判断为北半球的气旋; C图水平气流呈辐散,风向向左偏,故判断为南半球的反气旋; D图水平气

4、流呈辐合,风向向左偏,故判断为南半球的气旋。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差异,并结合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差异分析即可。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答案: C 试题分析:太阳大气从里到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的分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太阳大气的分层规律即可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 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有关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120E经线的地方时 北京所在

5、的东 8区的地方时 北京所在的东 8区的区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时区东八区的区时;其中央经线 120E的地方时,不是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考点:本题考查区时。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北京时间的真正涵义,区别北京时间和北京地方时的差异。 关于图中四地的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角速度:乙丙甲丁 B线速度:甲乙丙丁 C角速度:乙丙丁甲 D线速度:丁丙乙甲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四地的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故图示四点角速度都相等,而线

6、速度从低纬向高纬排序即可,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在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图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 B图自转方向显示为北半球,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 C图晨昏线经过极点,即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 D图自转方向判断为南半球,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晨昏线与经线、纬线之间的关系

7、,掌握二分二至日晨昏线分布的基本特征。 有关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洪积 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B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人海口地区 C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人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D各部分均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洪积 -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出山口, A错误;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上中游, B错误;三角洲发育于河流入海口,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河流不同部位的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不同的地貌形态,注意比较分析即可。 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泥石流 B山体滑坡 C水土流失 D火山喷发 答案: D 试题分析:

8、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属于外力作用形成,而火山喷发其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属于内力作用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的差异和不同表现即可分析。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 东南多,西北少 西北多,东南少 夏秋多,冬春少 冬春多,夏秋少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季风区,故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故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由于影响我国 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南沿海,故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故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水资源分布。 点评:本题

9、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时空差异即可分析。 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北逆南顺 ”。故只有 A图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较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方向的基本规律。 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示 表示岩层发生弯曲,为褶皱,属于内力作用而形成的; 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而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的结果; 图表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图表示岩层发生断

10、裂、错位,为断层,属于内力作用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岩层变化和地貌特征判断内外力作用的差异。 本初子午线是( ) A最长的经线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 0经线 答案: D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线。本初子午线即 0经线;所有的经线都等长;东西半球以 160E和 20W为界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经纬线的基本概况即可回答。 岩石圈是指( )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答案: D 试题分析: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

11、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构造。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注意比较地壳和岩石圈的差异。 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 1 月 1 日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以此推理全球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相互具有联系性知识内容的归纳与总结。 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则:

12、 ( ) A季节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昼夜长短相同 D地方时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而同一纬线上,季节相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都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地方时差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等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变化规律即可。 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 A三圈环流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全球性大气环流由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共同组合,而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是热力环流。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大气运动的主要运动形式及

13、差异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内容的落实。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D随地球自转运动而移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海洋和陆地相比,由于海洋的热容量较陆地小,故海洋的昼夜温差较陆地小;晴天和阴天相比,由于阴天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

14、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故白天温度不高;晚上多云,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应强,故晚上气温不低,故海洋上的阴天昼夜温差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大气的热力作用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晴天、阴天的大气热力性质的差异即可分析。 读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所示两图中表 示暖锋的图是( ) A 图 B 图 C 图 . 图都是暖锋 D 图 . 图都不是暖锋 【小题 2】两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后,出现的共同天气现象是( ) A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C都出现连续性降水 D天气转晴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5、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 图冷气团主动进攻,判断为冷锋; 图冷气团被迫后退,判断为暖锋。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 为冷锋,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故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为暖锋,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取代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故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根据冷气团和暖气团的相对运动判断锋面的性质,结合冷锋、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过程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古诗云 “黄河之水天上来 “, “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 “。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从河水补

16、给角度看, “黄河之水天上来 “可理解为 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 【小题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 A海陆间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三者都不是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天上来 ”反映黄河水的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 【小题 2】 “百川纳大海 ”反映通过径流把陆地水输送到海洋,属于海陆间大循环。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结合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三种水循环类型判断即可。 图 3.10是洋流流经某中低纬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图,

17、指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南半球暖流 北半球暖流 南半球寒流 北半球寒流 B 南半球寒流 北半球寒流 北半球暖流 南半球暖流 C 北半球暖流 南半球寒流 北半球寒流 南半球暖流 D 北半球寒流 南半球暖流 南半球寒流 北半球暖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等温线分布, 图示越往北,温度越低,判断为北半球;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则 图洋流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判断为暖流; 图洋流由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判断为寒流。 图越往北,温度越高,判断为南半球; 图洋流从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判断为寒流; 图洋流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判断为暖流。 考点:本题考查洋流、等温线分布和读图分析

18、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南北半球的温度分布差异,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的关系等内容即可判断。 综合题 读 “太阳光照图 ”(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 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 EF 线的名称叫 _ 。 (晨线、昏线 ) ( 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其判断依据是 。 ( 3)此时此刻, A、 B、 C、 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 0的是 ,等于 0的是 。 ( 4)该日 A、 B、 C、 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 5)此时此刻, A点的地方时是 ,这一天 C点的昼长是 。 答案: (1)晨线 ( 2)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

19、极夜现象 ( 3) D ,BC (4)C ,B (5) 12点 , 8小时 试题分析:( 1)结合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 EF 线,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 EF 线为晨线。( 2)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3)图示 B、 C 点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 0, D点位于夜半球,故太阳高度小于 0;而 A点位于昼半球,故太阳高度大于 0。( 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南回归线上)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图示 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结合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得 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

20、全球越往南昼长越长,而越往北, 昼长越短。( 5)图示 A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上,故地方时为 12 时。图示 C 点的日出时间为 8 点,故上午为 8: 0012 :00,故计算昼长 8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自转方向、 12点的位置等基础信息,进一步判断节气、晨线和昏线、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等综合信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晨昏线图的基本解题技巧的归纳。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 1)分析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 。 ( 2)写出甲、乙、丙三处的

21、地质构造名称。 甲 ;乙 ;丙 ; ( 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 4)在图中 、 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是 ; 是 ; 是 。 答案:( 1)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 2)向斜 ;断层 ;背斜 ( 3分) ( 3)丙( 1分) ( 4) ( 1 分); ( 1 分) 地表径流; 水汽输送; 海水蒸发( 3 分) 试题分析:由于地 壳运动过程中的挤压力作用而导致岩层发生弯曲。( 2)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乙处岩层断

22、裂、错位,判断为断层;丙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 3)背斜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撑作用,符合力学原理,且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故适宜间隧道。( 4)结合图示的水循环环节, 表示海洋水汽蒸发; 表示水汽输送,应有海洋指向陆地。 表示地表径流。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水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水循环的图示判断水循环的环节等内容。 读 “某河流域示 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 1)图中 D、 E两处中,最有可能出现浅滩的是 _处。 ( 2)河中有淘沙、淘金处,可能是 _处,原因是_。 ( 3) A、 B、 C、 D、 E

23、五处,其中聚落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可能在 _处。原因是_ _。 答案: (1)D (2)D D处位于河流凸岸,易沉积沙、金 (3) C、 D、 E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农耕,且取用水和交通方便 试题分析:( 1)图示 D位于河流凸岸,水流较缓慢,故可能出现泥沙淤积而形成浅滩;而 E 处为河流凹岸,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故河岸较陡。( 2)河流中的淘沙、淘金处应位于流水沉积作用较强处,故判断为 D 处。( 3)结合图示, CDE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从地形、水源、土壤和农业生产等条件反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作用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点

24、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河流凹岸和凸岸的水流速度的差异,判断流水作用的差异,并结合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分析即可。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图中 A处是 (高、低 )气压,名称是 。 ( 2)图中 B处盛行 季风, C处盛行 季风。 (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 4)亚洲东部 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 答案:( 1) 7;低;亚洲低压 ( 2)东南风;西南风 ( 3)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 4)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大。 试题分析:( 1)图示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即 7 月。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名称为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2)图示 B位于东亚,此时为东南季风, C处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3)东亚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南亚季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而形成。( 4)由于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季风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季风环流的常规考点,学生只要能通过图示获取此时东亚地区的季风风向和南亚地区的风向,结合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不同成因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