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348926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升空后的 “嫦娥二号 ”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的天体 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 “嫦娥二号 ”月球探测卫星升空后属于地月系,而地月系隶属于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共同构成总星系。故升空后的“嫦娥二号 ”不属于河外星系。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特点。只要掌握了天体系统的特点与级别就不会答错啦。 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日温差)较月球表面要小得多。主要原因是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球大气对太阳

2、辐射的吸收作用; 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大气逆辐射产生的保温作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球上存在大气层而月球不存在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因为存在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所以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日温差)较月球表面要小得多。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 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关系。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水汽和二氧化

3、碳吸收红外线;云层愈厚,反射愈强;散射也有一定的选择性,蓝紫光最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又称为 “温室效应 ”。 (3)人类活动:森林、水库和城市等因素也影响气温。 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 A直接加热大气 B通过熏烟增强大气逆辐射 C直接加热地面 D增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大气逆辐射的作用,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

4、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流造成的损失。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逆辐射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将知识点与生活现实相结合。大气逆辐射,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了 保温作用。 下图是 “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 A a B b C c D d 【小题 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受到影响的环节是 A a B b C c D d 【小题 3】冬天,多云的夜晚气温会温暖些。起主要作用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5、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吸收、消弱作用以及大气受热过程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关系。三者的关系可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如图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也就是图中的 b。 【小题 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吸收作用造成的,对应图中的 a。 【小题 3】冬天,多云的夜晚气温会温暖些,主要是多云天气云层厚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感觉温暖些。 考点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吸收、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受

6、热过程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既复杂又有规律。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若图中甲、乙之间表示的是亚欧大陆(甲)和太平洋(乙)之间的季风环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环流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B该环流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此时甲地是亚欧大陆的夏季 D冬季时,风常常由乙地吹向甲地 【小题 2】若图中表示的是三圈环流模式图,甲、乙位于纬度 30 6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赤道低气压带 B甲是极地高气压带,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甲、乙之间是东北信风带 D甲、乙之间是盛行西风带

7、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主要考查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由图可知,亚欧大陆上为下沉气流,甲地为高压,因此亚欧大陆上对应季节为冬季,冬季时,风常常由甲地吹向乙地。 【小题 2】主要考查三圈环流的相关知识。若图中表示的是三圈环流模式图,结合甲、乙位于纬度 30 60且甲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可知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中间是盛行西风带。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流的对应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示意图,主要考查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与三圈环流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但属于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规

8、律的考查,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功底。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 A热力环流 B大气环流 C三圈环流 D季风环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定义考查,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环流的概念。 点评:本题属于定义考查,难度较小。 读 “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 ”(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回答题。 【小题 1】图中箭头分别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 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A abcd B abdc C badc D cbad 【小题 2】关于风向、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力,不影响风向 B摩擦力只影响风力,不影

9、响风向 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力 D在地转偏向力的持续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首先判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因为它最好判断,该力的特征是垂直等压线,并由低压指向高压,所以箭头 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次观察风向,由于是近地面图,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图中 b、 c、 d均与等压线斜交,但b、 d由低压指向高压,这不可能是风向,只有 c为风向,这样与 c方向相反的为摩擦力 d,与风向相垂直的为地转偏向力 b。故本小题选 B。 【小题 2】由于风向偏向于水平气压梯度力 的右侧,故该图处于北半球。形成风的三种力,水平气压梯

10、度力的情况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决定风向、风速。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影响风向(南左北右)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不影响风向减小风速。 考点:本题考查近地面影响风的三个作用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本题考查大气水平运动 风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组需明确: ( 1)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 2)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 ( 3)高空中的风:只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最后与等压线平 行。 ( 4)北半球风向右偏。 城市和郊区之间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市

11、区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小题 2】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 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城市风的相关知识。市区受人为热源多等原因,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气压高。 【小题 2】在城市风热力环流中,高空气流由城市吹响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吹响城市。所以为了减少城市风 对市区空气的污染,火电厂应选择在城市风下沉范围外。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风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城市风这一典

12、型热力环流形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热岛效应的成因。 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由图可知 A为北半球西风带、B 项在北半 球,但风向画的不对, C 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D 是南半球西风带。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技巧是先判气压带,再根据气压带判风带。 根据下面的气温、降水统计图,判断全年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下面的气温、降水统计图,可知甲地为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季节

13、移动形成的,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丙丁地为季风气候,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以气温、降水统计图为素材,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各种气候的成因与特点。 “上升气流存在是形成降水的重要因素 ”。据此判断地球上降水较多的地区是 赤道附近 副热带地区 温带地区 两极附近地区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上升气流存在是形成降水的重要因素 ”再结合赤道附近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副极地高气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所以这两个地区降水较多。 考点:本题考查降水的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

14、小,做题时要注意找关键字眼,如 “上升气流存在是形成降水的重要因素 ”,这样就有头绪啦,盛行上升气流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冬季,对我国的天气、气候影响最深刻的是 A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B夏威夷高压 C阿留申低压 D印度低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半球冬季气压的分布状况,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亚欧大陆上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最为强盛,对我国的天气、气候影响最深刻。 考点:本题考查冬季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熟练掌握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分布状况即可作答。 接上题:在该气压中心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 A温暖湿润

15、B温暖干燥 C寒冷干燥 D阴冷潮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高压的性质,冬季,大陆为冷源,空气变冷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冷高压中心。这种气压控制下天气寒冷干 燥。 考点:本题考查高压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熟悉低压、高压的性质即可作答,冬季,大陆为冷源,空气变冷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冷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干燥,不会带来降水。 下列冬、夏季风,其成因主要是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有关。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东亚冬季的西北季风 B东亚夏季的东南季风 C南亚冬季的东北季风 D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 答案: D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

16、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题中 A、 B、 C 选项的成因都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 D项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是由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即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熟练掌握典型季风的成因即可作答。 总结: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17、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读 “地震波波速变化图 ”,回答题。 【小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地温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密度的变化 【小题 2】地球内部

18、三个圈层中,地幔位于 A莫霍界面以上,地面以下 B古登堡界面以上,地面以下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D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小题 3】关于古登堡面上波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B横波、纵波波速明显增加 C横波消失,纵波波速明显增加 D横波明显降低,纵波完全消失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难度适中。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划分,共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小题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划分,共分为地壳、地幔、地

19、核三部分,其中地壳和软流程以上的地幔构成岩石圈。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古登堡界面为地幔与地核分界线。 【小题 3】地震波在古登堡面上横波完全消失, 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是地球外部圈层的重要组成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且很规则的圈层 C地球的外部圈层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D生物圈不仅是地球生物

20、的总称,还包括其生存环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的相关知识,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圈层之间通过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实现联系。岩石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球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了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就不难作答。另外还需注意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包括地表上下 25 34千米内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

21、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 100米到水下 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从天文含义上看,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 A日地距离的变化 B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C干湿季节变化 D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定义的考查。一年中,随着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表面的季节的形成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地球表面的季节的形成原因,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科学家推测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其主要原因之一

22、是 A与太阳距离太远 B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C宇宙环境不安全 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是因为月球上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月球的自转周期近似等于一个月,但是我们却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另一面看不到,是因为月球的公转周期也是近似一个月,这种自转叫受线自转,就好像地球这面有一根绳子拽着月球一样。所以月球昼夜交替是一个月,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难度较小。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日月距离、宇宙环境与地球相比相差不大,排除A、 C。在月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排除 D选项。因此本

23、题还可以用排除法 获得正确答案:。 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的方向是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10年 10月 1日这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 12月 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的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的方向,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就不难作答。 美国中部时间(西 6区) 11月 3日 18点, NBA休斯顿火箭队在主场迎战波特兰开拓者队,中国 球迷观看该场比赛实况应在北京时间 A 4日 8时 B 4日

24、 20时 C 3日 12时 D 3日 2时 答案: A 试题分析: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东八区比西六区快 14个小时,当美国中部时间(西 6区)为 11月 3日 18点时,东八区时间为 4日 8时。 考点: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区时的计算方法,相差几个时区相差几个小时,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会喷射出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并以极高的速度射向宇宙空间,形成 “太阳风暴 ”。 2003年 10月到 11月间,太阳风暴连续多次袭击地球。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

25、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小题 2】本次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最有可能的是 A使地球气温升高 B使地球各地降水异常增多 C引发地震和火山喷发 D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太阳的外部结构有光球层、色球层 、日冕层,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 【小题 2】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地球上降水异常增多;出现磁暴、极光现象。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掌握相关知识即可。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所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光

26、球层。太阳大气层三层的特点是:由里到外,温度、厚度越来越大,亮度、密度越来越小。 ( 1)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最主要的有: 光球层:黑子(标志,变化周期 11年) 色球层: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日冕层: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 80-500千米高度)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 ”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下列

27、能源,按形成和来源,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水能 B风能 C潮汐能 D煤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较小,辨清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即可。水能与河流径流量和地势落差有关,风能与风力风速气压梯度密切相关,潮汐能是由天体引力造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能源的形成和来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即可轻松作答。 读下图,能正确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等级,难度较小,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中地月系层次最低,银河系层次最高。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解答本题

28、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 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 B东北平原 C海南岛 D青藏高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影响太阳辐射能的主要有大气层的吸收、削弱、散射作用。题中所述四地青藏高原海拔高、云量少、晴天多、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 点评:本题间接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难度适中。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 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 1)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反之

29、,太阳辐射少。 (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该地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C海拔高,离太阳近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青藏高原海拔高、云量少、晴天多、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状况不同接受的太阳辐射也不同,做题过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地球公转到图中四点中的 位置时,北半球一间开

30、窗朝南的房屋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达最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北半球一间开窗朝南的房屋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达最大说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低,一年中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时节。也就是图中的 C点。 考点:本 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有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有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的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读 “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 ”图,完成题。 【小题 1】图中四点地球距离太阳最远的是 A A B B C C D D 【小题 2】当地球公转到 B点

31、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并正在向南移动 C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D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并正在向北移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做题时根据远日点、近日点对应的时间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即可轻松做出此题。图中 A处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图可以判断 A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 22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远日点是 7月初,故本小题选 A。 【小题 2】 A为夏至日,根据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方向可知 B处是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并正在向南移动。 考点

32、: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也可先判断二分二至日,再根据二分二至日推断近日点与远日点。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关于图中 A和 D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线速度比 D小 B A的线速度和 D一样 C A的角速度比 D大 D A的角速度和 D一样 【小题 2】春分日这一天 A A和 D昼长夜短 B太阳直射 AG纬线 C B比 C先看日出 D A比 B先到看日出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主要考察地球自转速度的有关知识。地球自转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角速度全球各地相等,约 15/ 小时(南北两极点除外);地

33、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 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同一纬度,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所以本题选D。 【小题 2】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知这是北半球的一部分,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全球昼夜等长,均为 12小时,图中 C比 B先看到日出, A、 B 在同一条经线上,故 A、 B 同时看到日出,所以 A、 C、 D 都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常规知识点的考查,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 力。 下列四幅昼夜分布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答案: B 试题

3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难度较小。由图可知 A为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B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为北半球,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 C、 D项为冬至日。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借助光照图考查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的判读、昼夜长短变化等知识点,很基础,试题涉及内容属于核心考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极圈内现象的判断,注意了这些问题就不难回答了。 一个太阳日是指 A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 B地球自转 360所需的时间 C一个周期时间长 24小时 D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定义的考查,较为简单,一个太阳日是昼夜交

35、替的周期,为24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一个太阳日对应的时间。 点评:本题是定义的考查,较为简单。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不断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约为 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主要涉及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分;一个恒星日为 23小时 56分 4秒、一个太阳日为 24小时。 综合题 下图为 “太阳系模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共 5分 ) ( 1)甲、乙、丙、丁中,表示地球公转的是 。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其公转速度较 (快、慢)。 ( 2)图中各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一致,除此以外,其运动还具有 、近圆性的特征。为地球生命的生存和繁衍带来了一个 宇宙环境。 ( 3)地球生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有适合生

36、物呼吸的大气; 、有液态水。除此以外,请说明地球生命存在还具备的条件重要条件和原因。 答案: (共 5分 )( 1)丙 快 ( 2)共面性 ( 3)适宜的温度 原因是日地距离适中 试题分析: 第( 1)题,考查太阳系行星分布顺序及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太阳系中中心天体 是太阳,其他天体绕其运动。具体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每年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其公转速度较快;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其公转速度较慢。 第( 2)题,考查地球的运动特征。地球与其他行星运行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为地球生命的生存和繁衍

37、带来了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 3)题,考查地球的特殊性即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地球生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有液态水; 适宜的温度,地球存在生命其主要原因就是日地距离 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体积、质量适中。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宇宙环境、地球运动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知识点全面,综合性强,通过太阳系模式图考查地球宇宙环境、地球运动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点。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和日照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 (甲图) (乙图) ( 1)依据甲图判断,当地球位于 (用图中数字表示)区间运行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38、;当地球位于 (用图中数字表示)区间运行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 2)当地球处于 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 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全球昼夜长短分布情况是 。 ( 3)当地球处于甲图 位置时,与日照图(乙)相对应。此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在达到一年中最大的范围是: _ _。 ( 4)乙图中 A点的地方时为 点,此日昼长为 小时。这一天无锡( 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答案: (共 10分 ) ( 1) ( 2)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全球昼夜平分 ( 3)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 4) 4 16 8326 试题分析: 第( 1)题,考查地球公转相关知识及其地理意义。冬至

39、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之间向北移动,直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回归线为止。依据甲图可知当地球位于 区间运行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春分时全球昼夜等长,春分直到秋分之前北半球昼长夜短。依据甲图可知当地球位于 区间运行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第( 2)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季节分布规律及昼夜长短变化,当地球处于 位置时也就是秋分时节,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全球昼夜平分。 第( 3)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及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由 乙图中地球侧视图可知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公转处于甲图的 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

40、线及其以北地区。 第( 4)题,考查地球侧视图相关的时间计算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问题。由乙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 180经线也就是说 180经线地方时是 12:00, A点所处的经线相差 120(有地球经纬网分成 6份可知每格代表经度相差 3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 A点的地方时是 12-8=4此时昼长是 16小时(根据乙图中白昼占据8格,每格 2小时得出);这一天无锡( 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30-2326) = 8326。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涉及的具体考点有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昼夜长短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时间日期的计算,试题基础但综合性强,充分

41、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左图中虚线 a、 b表示等压面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分 ) ( 1)在上面的左图中实线上画箭头表示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_运动 ,再形成 _运动。 ( 2) B、 C两地温度较高的为 ; C、 D两点中气压较高的是 _ _; A、 B、 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为 _。由此可见, 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 3)上面的右图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答案: (共 5分 ) ( 1)画图略( 1分) 垂直(升降) 水平( 1分) (

42、2) C C B 地表冷热不均( 2分) ( 3)白天( 1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升降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直接原因 ) 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 向如下图所示: 第( 2)题, B、 C 两地温度较高的为 C; C、 D 两点中气压较高的是 C; A、 B、C、 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为 B。由此可见,地表受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第( 3)题,本小题考查海陆风的形成。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 考点:本试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与运用。 点评:本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灵活运

43、用能力,难度居中。 方法技巧: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进而确定近地面的冷热状况: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 凸向低处的为低压 (如 A、 E、 F 为高压, B、C、 D为低压 );在近地面,气压高处气温低 (如 A地 ),气压低处气温高 (如 B、C地 )。 (2)结合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判断不同地点的气压高低。 (3)确定空气流向,要注意高空与近地面风向与受力的差异。 (4)气压高、低是针对相同海拔高度不同位置相对而言的,因此在热力环流系统中 “高气压 ”数值不一定大于 “低气压 ”,气流并不总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下图为 “世界部分地区及

44、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 ( 1)依据图示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判断北半球处于 (季节)。此时 M地受 (气压名称)影响,盛行 风,气候特征是 。 ( 2)此时 N地 ( 气压带或风带)控制,降水较 (多、少)。 ( 3)下面四地的气温、降水统计图中能与无锡的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 。这类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图中 D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 。成因是 。 答案: (共 10分 ) ( 1)夏季 夏威夷高压 东南 高温多雨(或温暖湿润) ( 2)副热带高气压带 少 ( 3)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 40 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试

45、题分析: 第( 1)题,依据图示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北移,故北半球处于夏季。此时 M地受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影响,盛行东南风,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或温暖湿润)。 第( 2)题,此时 N地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 第( 3)题,无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下面四地的气温、降水统计图中能与无锡的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 B。这类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图中 D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南北纬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成因是全年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考点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气候类型的判断与成因。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难度

46、居中,涉及的考点有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及气候类型的判断、成因与分布,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判断题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为 A,错误为 B,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 (10小题,每题 1分,共 10分 )。 【小题 1】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肯定是月球。 【小题 2】北京时间采用的是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 【小题 3】若黄赤交角为零(即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平行),则地球上四季更替 现象将消失。 【小题 4】地球表面的温度不总是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小题 5】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同。 【小题 6】软流层以上的地

47、幔部分和地壳构成了岩石圈。 【小题 7】太阳辐射是引起近地面大气温度变化主要、直接的原因。 【小题 8】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等压线密的地方风力也大。 【小题 9】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引起地球上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小题 10】地球上的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冷、热不均)因素形成的热低压或冷高压。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A 【小题 5】 A 【小题 6】 A 【小题 7】 B 【小题 8】 A 【小题 9】 B 【小题 10】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肯定是月球,错。天体有人造天体和自然天体之分,其中部分人造天体如人造

48、地球卫星距离地球较近。 【小题 2】北京时间采用的是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错。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 120E的地方时。 【小题 3】若黄赤交角为零(即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平行),则地球上四季更替现象将消失,正确。正是黄赤交角的存在才会出现太阳直射点的周期移动,导致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若 若黄赤交角为零便不会出现太阳直射点的周期移动,也没有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 【小题 4】地球表面的温度不总是随纬度增加而递减,正确。总体而言地球表面的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但影响地球表面温度的因素是多样的,有下垫面、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 【小题 5】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同,正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多少是由所在纬度位置决定的。 【小题 6】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构成了岩石圈,正确。岩石圈有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构成。 【小题 7】太阳辐射是引起近地面大气温度变化主要、直接的原因,错 。近地面大气温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地面辐射。 【小题 8】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等压线密的地方风力也大,正确。风力的大小是由气压梯度力决定的,等压线越稠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越小。 【小题 9】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引起地球上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错。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导致大气运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