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总复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提出: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七大。 2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 3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二、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1历史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
2、主题,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2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3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
3、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于统一全党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全党的拥护。,三、第二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是起来的。 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2主要内容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
5、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的内涵 第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6、大胜利的时代。第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第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的意义,第一,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
7、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三,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四、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科学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核心和实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目的
9、和条件)。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毛泽东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
10、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在论述十大
11、关系时指出,在把重工业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同时,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并处理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论述。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把这种关系概括为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指出,“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建设社会主义,丢了人民,建立不了重工业,丢了人民,这是不成的”。,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
12、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二、意义和经验教训,1.意义: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2.经验教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必须坚持对外
13、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习近平强调:“我们党领导人己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以后,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是整个中国特色社
14、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的初始阶段。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2.性质和主要特征,从社会性质看: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从发展程度看: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完善、不成熟,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从历史地位看: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二、基本路线和主要矛盾,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
15、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髙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三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两个没有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
16、、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17、义总任务,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
18、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3.坚持科学发展,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发展,就是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必须统筹兼顾,统筹改革左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
19、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三、发展战略,途径毛泽东: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 目标(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政治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文化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生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
20、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后再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三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
22、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 现贝覆性错误。所谓的颠覆性错误,就是 指根本性、方向性错误。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问题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等。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促进;把改革
23、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三、扩大对外开放,“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对中国发展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主要是在通过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24、的正当关切,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综合考虑维护中国发展利益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要求,完善有关方针政策和体制机制,使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全球其他国家带来更多的福利,与国际社会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大举措。 “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欠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25、,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虽只有
26、二个字之差,但是实质上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
27、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以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
28、辱与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由居(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
29、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3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等重要作用。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从严治党、保持长治久安,都必须在全面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
30、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 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三,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4推进政治体
31、制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弘扬民族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核心是改革创新)(精髓);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
32、、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就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的文化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
33、化体制改革。,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保障改善民生 第一,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健全促进创业就业体制机制 第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保制度 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五,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
34、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总要求的实质和核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入民富裕、国家
35、强盛、中国美丽。 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
36、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1)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具体地说,一个国家;两制并存;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高度自治。(邓小平)(2)八项主张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提出八项主张。(江泽民)(3)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胡锦涛),(4)反分裂国家法,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37、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5)2015年5月,习近平提出五点主张,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库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第四,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
38、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并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
39、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基于新中国60多年历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自然选择。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
40、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切为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2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
41、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巩固和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1)社会主义时期民埃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
42、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所谓“全面”,就是治党要覆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等各个领域;所谓“从严”,就是用更严格的标准管党治党,对党员的要求比对普通群众的要求更严格,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