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488085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练习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204年,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拉丁帝国。拉丁帝国下辖 ( )。 帖撒罗尼加 雅典 伯罗奔尼撒 色雷斯 ( A) ( B) ( C) ( D) 2 反映罗斯历史的最早的编年史著作是 ( )。 ( A)往年纪事 ( B)伊戈尔公远征记 ( C)罗斯法典 ( D)训子篇 3 开辟 “瓦希之路 ”的是 ( )。 ( A)希腊人 ( B)瓦里亚格人 ( C)东斯拉夫人 ( D)拜占庭人 4 接受基督教的基辅罗斯大公是 ( )。 (

2、 A)伊戈尔 ( B)留里克 ( C)弗拉基米尔 ( D)奥尔加 5 蒙古军西征之后,罗斯处于 ( )的控制之下。 ( A)伊尔汗国 ( B)察合台汗国 ( C)窝阔台汗国 ( D)钦察汗国 6 莫斯科成为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在 ( )时期。 ( A)瓦西里三世 ( B)伊凡四世 ( C)底米特里 ( D)伊凡三世 7 拜占庭帝国最后灭亡于 ( )之手。 ( A)塞尔柱突厥人 ( B)十字军 ( C)罗斯人 ( D)奥斯曼人 8 奥斯曼国家的第一个苏丹是 ( )。 ( A)奥斯曼 ( B)默拉德二世 ( C)巴叶齐德 ( D)乌尔汗 9 绰号 “钱袋 ”的莫斯科大公是 ( )。 ( A)伊

3、凡三世 ( B)伊凡一世 ( C)伊凡 .卡利达 ( D)弗拉基米尔 10 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稳固的伊斯兰教政权是 ( )。 ( A)笈多王朝 ( B)莫卧尔帝国 ( C)戒日帝国 ( D)德里 苏丹国 11 戒日帝国的首都是 ( )。 ( A)曲女城 ( B)德里 ( C)华氏城 ( D)布罗奇 12 撰写佛国记的中国赴印度僧侣是 ( )。 ( A)玄奘 ( B)宋云 ( C)惠生 ( D)法显 13 俄国开始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的君主是 ( )。 ( A)伊凡三世 ( B)伊凡四世 ( C)瓦西里二世 ( D)瓦西里三世 14 日本圣德太子摄政时期,规定官阶晋升不再以氏族门第而以个人的才干和

4、政绩为依据的是 ( )。 ( A)宪法十七条 ( B)大宝律令 ( C)养老律令 ( D)冠位十二阶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15 吉罗特起义 16 索贡巡行 17 往年纪事 18 伊戈尔公远征记 19 罗斯法典 20 “八思哈 ”制度 21 库里科沃平原战役 22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23 瓦希之路 24 阁提 25 吠檀多派 26 巴克提教派运动 27 伊克塔 28 特辖区制 29 印度教 30 锡克教 31 阿克巴改革 三、史料分析题 29-30小 题,每小题 30分,共 60分。 32 第一条 如果某人杀害了他人,被害人的兄弟可以为他复仇;子也可以为其

5、父;父也可以为其子;或者是侄子为其伯叔;外甥为其舅父,向凶手复仇。如果没有复仇者,那么,凶手应赔偿被害人 40格里夫纳。 如果被害人是罗斯人、侍从、商人、官长、审判官;如果被害人是游民,或者是斯拉维涅人,也同样应当是 40格里夫纳。 第四十二条 关于征收命金的规定如下:一周内供应命金征收者麦芽 7捅,公羊 1只或者一大片肉,或者 2诺卡达。而星期三是 1列查那和 3块干酪。星期五也是如此。面包和黍米按 需要供应。每天供应两只鸡。允许命金征收者在马厩内寄养 4匹马,并要得到充足的饲料。每征得 16格里夫纳 10列查那 12维维里查的命金,可预支 1格里夫纳。征收命金期间,因命金征收者要吃鱼而付给

6、他鱼款 7列查那。这样,一周内总共耗资 15库纳,还有供应的食物。每个地方征收命金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周。上述是雅罗斯拉夫制定的法令。 (王钺 译 ) 录自世界上古中古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 293 296页。 请回答: 上述史料来自何种历史文献 ?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其内容与意义。 四、简 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33 拜占庭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相比,能够长期延续的原因。 34 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评价。 35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政治制度及特点。 36 奥斯曼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练习试卷 1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

7、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2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中 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3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4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5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6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7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8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9 【正确答案】 C 【知

8、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0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1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3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4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15 【正确答案】 拜占庭帝国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巴列奥略王朝时期,政治腐败,政局混乱,阶 级矛盾突出。 1342年,帖撒罗尼加爆发了 “吉罗特起义 ”, “吉罗特 ”在希腊语中意为 “人民之友

9、”,是反封建的民主派。起义者占领帖撒罗尼加,建立独立城市共和国,实行反封建的社会改革,没收封建地产,解放农奴,建立民主政权。拜占庭皇帝约翰六世乞求土耳其人的援助,于 1349年攻陷帖撒罗尼加,吉罗特起义失败。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6 【正确答案】 基辅罗斯早期的税收政策。每年冬初,大公率领亲兵挨家挨户征收毛皮、蜂蜜、蜂蜡等物。征来的贡物,一部分分给亲兵以维系主从关系,大部分则运到拜占庭和东方 市场出售,以换回各种必需品和奢侈品,这就是索贡巡行。索贡巡行无异于掠夺,经常遭到各地居民的反抗, 11世纪被地租剥削取而代之。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7 【正确答案】

10、 反映基辅罗斯早期历史的著作。由基辅彼彻拉修道院涅斯托尔著成,成书于 12世纪初年,既是一部内容广泛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优美流畅的文学作品,是罗斯早期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的百科全书。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8 【正确答案】 反映基辅罗斯早期历史的著作。该书成书于 12世纪,描写诺夫哥罗德一塞维尔斯 克王公伊戈尔远征波洛伏齐人遭到失败的故事。借以谴责封建内讧,主张团结对敌,同时表达了对波洛伏齐人蹂躏罗斯大地的愤恨,是一部具有罗斯爱国主义思想的文学作品。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9 【正确答案】 古罗斯法令汇编。它是在东斯拉夫人习惯法的基础上,结合罗斯大公颁布的法令

11、,于 11至 12世纪编成的法令汇编。法典反映了罗斯封建关系的形成,目的是保护封建所有制,巩固封建制度。法典分简本和详本两种版本,是研究古罗斯社会经济、历史和阶级关系的最有价值的资料。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 的历史 20 【正确答案】 钦察汗国统治罗斯期间推行的军政体制。 16世纪后期,钦察汗国对罗斯的统治逐步加强,正式任命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形成统治罗斯居民的严密组织,即 “八思哈 ”制度。 “八思哈 ”,突厥语,意为镇守官。八思哈制度是一种军事政治组织,所有的 “长 ”都由蒙古军官充任,最后由八思哈统一指挥。其职责是监视赋税完纳和对蒙古人忠诚。八思哈制度于 14世纪初

12、废除。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21 【正确答案】 罗斯摆脱蒙古统治的重要战役。 1380年,金帐汗国马麦汗与立陶宛结 盟,联合进攻莫斯科。 9月 6日莫斯特大公底米特里选定顿河以西库里科沃平原为战场。这里河流纵横,丛林密布,不利于骑兵行动,宜于发挥步兵优势。 9月8日罗斯人利用浓雾掩护,渡过顿河进入战场。马麦汗被迫在立陶宛盟军到来之前与莫斯科军队交战,结果蒙古军队惨败,马麦汗只身逃走。库里科沃平原战役成为莫斯科摆脱蒙古统治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22 【正确答案】 俄国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 1598年,伊凡四世之子底米特里去世,留里克王朝

13、绝嗣,波兰贵族以护送伪 “底米特里 ”的名义人侵 俄国,引起俄国局势的动荡; 1601 1603年又接连发生灾荒,民不聊生。 1606年,农奴出身的波洛特尼科夫在乌克兰北部发动起义,并向莫斯科进发。义军主要矛头针对贵族官吏,不反对沙皇,并希望有个 “好沙皇 ”。 1607年春,义军退守土拉。后来沙皇军队长期围攻,并决堤灌城,致使义军弹尽粮绝,起义宣告失败,波洛特尼科夫被俘牺牲。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23 【正确答案】 即由瓦里亚格人开辟的商路。瓦里亚格人居住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八、九世纪的时候,他们以武装商队的形式,由波罗的海经东欧平原上 的水道到达黑海与希腊人和阿拉伯人进行

14、贸易。这条贸易大通道就是著名的 “瓦希之路 ”,意为由瓦里亚格人到希腊人之路。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24 【正确答案】 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特殊的职业世袭集团。中古时期,印度的种姓制度更加复杂,在四种姓之外,按照行业组成各种 “阇提 ”。阇提内部职业世袭,设管理机构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者要受到惩罚,直至被剥夺受保护的权利。阁提之间互相隔绝,不准通婚。随着手工业分工的加细,各种手工业阁提的数目不断增加,城乡居民全被组织于阁提之中,处于封建主的统 治之下。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25 【正确答案】 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形成的一个唯心主义哲学派别。吠檀多派以吠

15、陀为经典,从新的角度解释这些经典,认为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神的启示。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是梵天创造的,真理就是对梵天认识的统一,求得梵我一致,是宗教解脱的主要途径。吠檀多派是印度教基本教义的理论基础。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26 【正确答案】 又称虔信运动, 12世纪兴起于印度南部,初期的代表人物是罗摩奴闭,认为 “梵天 ”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保护者和毁灭者, 一切存在皆由 “梵天 ”而来。 13世纪以后,巴克提教派运动传入北方各地,主要流行于城市下层群众中,罗摩难陀和克比尔为主要代表人物。罗摩难陀不仅认为 “梵天 ”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而且强调终生平等的原则,虔信 “梵天 ”的人无

16、论身世贵贱,皆可获得解脱。克比尔吸取了印度教吠檀多派哲学和伊斯兰教苏菲派教义,强调一神信仰,反对偶像崇拜和种姓制度,主张简化仪式,并认为印度人和突厥人是用同一种粘土塑成,旨在消除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对立。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27 【正确答案】 德里苏丹国以服军役为条件分封给穆斯林战士的土地,这是德里苏丹国时期国有土地的主要占有形式。 “伊克塔 ”最初仅供受封者本人享用,不得继承和转让,苏丹拥有更换和收回的权力,征税标准由国家规定。因此, “伊克塔 ”最初实际上是税收的分封而不是土地的分封。图拉格王朝建立后,穆斯林军事贵族不断扩大对于所占土地的权力, “伊克塔 ”逐渐演变为世袭

17、领地。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28 【正确答案】 伊凡四世为打击大贵族、建立沙皇专制制度推行的措施。 1564年伊凡四世将全国土地都分成两部 分,即特辖区和普通区,各有自己的宫廷及其主管部门、政厅和国库。特辖区设在中部地区和南方部分地区,其余皆属普通区。凡未经批准在特辖区居住的贵族和领主都必须迁到普通区,在那里领得土地。为配合特辖区的建立,沙皇成立自己的卫队 特辖军团,由千名优秀中小贵族组成。 1572年沙皇宣布废除特辖制。特辖区的建立和特辖制的实施,是沙皇专制统治的集中体现,促进了旧贵族的消灭、新贵族的形成和农奴制的加强。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29 【正确答

18、案】 4世纪前后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逐 渐演化而成, 8世纪经商羯罗改革形成新型印度教。印度教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 “轮回 ”、 “业报 ”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印度教是三大教派的泛称,主神是互相关联而各具一相的 “三相神 ”,即婆罗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印度教主张神人同性说,每个主神都有许多面孔和化身。印度教教派繁多,教义繁杂,教规和宗教仪式五花八门。印度教的原始性和复杂性,是印度社会各阶层和集团的现实生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因此,它符合新兴封建主阶级的需要,一方面利用印度教的禁欲主义向广大贫苦信徒鼓吹忍受现实痛苦,麻痹人民 斗志;另一

19、方面利用印度教纵欲狂欢的宗教仪式向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纵情享乐。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30 【正确答案】 16世纪由纳那克结合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某些因素创立的宗教。在印度虔诚派的基础上,吸收了伊斯兰教的一神论和无种姓差别的社会观,主张信徒一律平等,反对种姓制度、偶像崇拜和消极遁世态度。有教团组织、宗教首领,信徒多为低级种姓的人民。 17世纪以后,逐渐成为独立的宗教政治组织。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31 【正确答案】 莫卧尔帝国阿克巴统治时期进行的改革。 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皇帝以下除宰相外,设四大臣辅佐皇帝统辖中央机关。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省,

20、设总督管理军务,中央另派行政长官掌管税收和民政,并监视总督;实行统一的军衔等级制度并按军衔高低授予采邑;宗教和民族关系方面,调和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外来统治者与印度本地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提拔印度封建主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取消印度教徒的人头税和巡礼税,允许宗教信仰自由;综合各种宗教教义,创立所谓的 “神圣宗教 ”,消除宗教矛盾。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丈量全国土地,按产定级,作为征收地租的标准,规定中央地 区把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发展农业,特别支持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社会风习方面:废陈规陋习,还创办学校,推行新的教育制度,允许女子受教育。阿克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宗教和阶级矛盾,加强了中

21、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帝国的统治,但改革并没有消除帝国的根本矛盾。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三、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60分。 32 【正确答案】 上述史料来自罗斯法典。它是基辅罗斯国最早编纂的一部成文法典。是在东斯拉夫人习惯法的基础上,结合罗斯大公颁布的法令,于 11 12世纪编成。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法典包括两部分,古罗斯法典和雅罗斯拉夫维奇法典。前一部分主要反映了 7 9世纪东斯拉夫人氏族制度解体过程的社会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财产分化、阶级产生的情形。后一部分主要反映了 9 11世纪基辅罗斯由氏族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转变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保护封建所有制的一些措

22、施。该法典有简本和详本,是研究基辅罗斯历史、阶级关系和经济生活的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四、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33 【正确答案】 拜占 庭之所以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仍能延续,是与其繁荣的经济保证了帝国税收的足额完纳、行政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有关。其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繁荣,又与其特殊的经济结构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密切联系。 第一,拜占庭的奴隶制始终没有发展到西罗马帝国那样的规模和程度,在农业生产中,奴隶劳动并不常见,主要生产者是隶农、佃农和自由农民。所以这里的奴隶制危机并不像西罗马那样严重,这就保证了农业的繁荣。 第二,拜占庭的工商

23、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状态。其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前者以奴隶劳动为主,后者以个体的自由小生产者为主。其主要 的手工业有纺织、采矿、金属加工、玻璃制品、纸草等。 第三,拜占庭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延缓了帝国的衰落。拜占庭地处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上,国际贸易始终没有间断,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国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保证了经济的长期繁荣。正因为如此,拜占庭顶住了外族的入侵,经受住了内部人民起义的打击,保持了国家机器的完整性,并一步步走向封建社会。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34 【正确答案】 大化改新的背景: 第一,以血缘氏族为主的部民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日本的统一和中国先进文化

24、 与技术的输入,铁器的普及,使日本在 7世纪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这加强了生产过程的个体性,个别家族脱离部民组织独立生产的趋势日益强烈,最终动摇了部民制度,动摇了大和国赖以存在的基础。 第二,亚洲政治形势的变化给日本带来巨大压力:六、七世纪,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与此同时,朝鲜半岛的新罗兴起,日本在朝鲜的势力不断受挫,如失去了最后一个据点任那,这不仅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极大损失,而且政治威信也大大降低。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非常 尖锐:不同政治集团之间,围绕土地、部民以及控制王权、抑佛与崇佛等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夺。 第四,

25、阶级矛盾也非常尖锐:由于统治阶级的争夺,出现了 “老者啖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与母共死 ”的惨状及 “强盗窃盗并大起之,不可止 ”的现象。 第五,圣德太子改革为日后日本的文明和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 603年制定冠位十二阶,规定官阶晋升不再以氏族门第而以个人才干和政绩为依据,以此遏制贵族特权,提高皇权权威; 604年制定宪法十七条,作为贵族必须遵守的政治规范,其中糅合了儒法佛诸家思想,强调君主至上,号召臣民 “以和为贵 ”、 “以礼为本 ”;同时号召崇尚佛教,以佛教的忍耐、善行说教来教化日本臣民,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圣德太子的改革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日平等友好邦交的基础,但改革

26、主要局限于精神方面,没有触及部民制,加上贵族豪强势力的阻碍,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政治目的无法实现。 第六,日本留学生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思想理论基础,并成为改革的中间力量:圣德太子时就开始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熟悉了中国的律令制度,回国后创办学馆进行宣传,积极倡导以 “法制完备 ”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中大兄和中臣镰足成为改革的中坚 力量。 大化改新的内容: 第一,废除王拿和贵族一切私有土地和部民,全国土地和人民都直接归属天皇(国家 ),成为公地和公民。 第二,实行 “班田收授法 ”,国家对农民 (公民 )班给口分田,六年一班,死后归还。另分给园地和宅地,可以世袭占有。另外,对贵族官僚授予食封,

27、对功臣贵族另赐功田。 第三,改革租税制度,实行租庸调法。 第四,改革国家机构,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中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分别掌管各项政务;地方行政设国 (省 )、郡、里 (乡 )等单位,国司和郡司由中央任命:里长由地方土豪充任。 大化改新的评价: 大化改新是以中大兄为首的改新派在遣唐留学生的影响和支持下,以 “法制完备 ”的唐代集权制国家为典范,为建立天皇中心主义的律令制国家而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 第一,改革确立了以土地国有制为基础、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把从前占有土地和部民、独立性很强的氏族豪强改造成为国家服务的官僚,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传统特权,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人民而进行的无休止

28、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二,废除部民制代之以班田收授法,改变了国家的性质,即将部民奴隶制生产关 系变成了封建生产关系。班田收授法就是国家以班给口分田为条件而确立起来的封建租佃关系。 第三,把广大部民 (农民 )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公民授予口分田,负担一定的租庸调,地位有所改善,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但是,改革也有一定的局限:第一,农民负担过重,不堪忍受。除交纳税外,还要自行运到京城,还要服各种徭役、兵役。第二,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土地私有,在口分田之外,贵族官僚还有职田、位田和功田,寺院和神社也占有大量土地,这些土地经营方式比较灵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

29、积极性,为私有土地所有者与国家争 夺劳动力、兼并土地留下了隐患。 8世纪末班田便近废弛。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35 【正确答案】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帝国。苏丹是最高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既是国家元首、军事统帅,又是护教者和神法的执行者。苏丹之下,国家机构分为行政和穆斯林两个系统。行政机构方面:最高行政长官是宰相 (维齐尔 ),下有大法官、财政官、欧洲和亚洲驻军司令、海军司令、近卫军团首领和掌玺大臣,以上人员组成御前会议,协助苏丹处理全国军政事务。地方行政,全国分为 31个省, 250个县,分别设省长 和县长治理。军队在奥斯曼国家占有特殊地位,它不仅是苏

30、丹权力的重要支柱,而且军人还构成了政府机关的核心,即国家各级行政官员大都由军人充任。奥斯曼国家拥有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其中最精良的部分是苏丹直辖的近卫军,约万余人,纪律森严,终身服役,不准结婚,待遇优厚,享有特权。穆斯林机构是苏丹权力的精神支柱,它分作三个部分:宗教、教育和法律。 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以国家和教会、政治和宗教紧密联系为基础的,古兰经是信仰和法律的源泉,国家的一切制度和法令都被认为是真主的神法,而苏丹则是神法的执行者,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36 【正确答案】 第一,奥斯曼帝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了灾难,使被征服各国的生产力遭到破坏,延缓了它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如土耳其占领巴尔干半岛与西亚,对亚欧商业征收苛捐杂税;无休止的战争和海盗活动也阻碍了地中海贸易的正常发展。因此,西欧与东方的贸易受到影响,促使西欧国家致力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的海上航道。 第二,奥斯曼军事封建帝国直接威胁临近巴尔干半岛的匈牙利和奥地利等国,激发了这些国家的各族人民反抗奥斯曼帝国的斗争,促使以哈 布斯堡家族为首的多民族的奥地利国家形成。土耳其的侵略欧洲,使东南欧和中欧的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第三,奥斯曼土耳其的征服使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知识模块】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