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模拟试卷 82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 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 A)哲学是 “科学之科学 ” ( 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2 休谟说: “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 ”,这一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 B)唯心主义的观点 ( C)不可知论的观点 ( D)形而上学的观点 3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 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学的感觉。 ”这
2、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B)先验论的观点 ( 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 D)经验论的观点 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 ( A)物质的承担者 ( B)物体的位置移动 ( C)事物的显著变动 ( D)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 5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句话的实质是 ( A)唯心主义 ( B)形而上学 ( C)辩证唯物主义 ( D)相对主义 6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 A)质和量的相互 转化 (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7 “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
3、。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福利。 ”这段话 ( 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 ( 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 ( C)承认国家是历史范畴 ( 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高峰 ( B)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 ( 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 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 D)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 9 相对主义的运动观认为 ( A)只存在着绝对运动而不存在着相对静止 (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D)只存在着绝对静止而不存在着绝对运动 10 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根本区别是 ( A
4、)运算速度不同 ( B)运算的准确程度不同 ( C)运动形式的高低不同 ( D)运算的对象不同 11 辩证法和诡辩论的区别在于 ( A)辩证法承认转化,诡辩论否认转化 ( B)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统一,诡辩论和唯心主义相统一 ( C) 辩证法主张发展的观点,诡辩论主张静止的观点 ( D)辩证法主张转化需要条件,诡辩论否认转化需要条件 12 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 ( A)诡辩论的观点 ( B)绝对主义的观点 ( C)相对主义的观点 ( D)辩证的观点 13 可能性是指 ( A)一定要实现的东西 ( B)无法实现的东西 ( C)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 D)偶
5、然的东西 14 在事物的转化过程中 ( A)都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 B)都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 C)有些需要人们发挥主观 能动性,有些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 D)人们的主观努力可有可无 15 认识的客体是指 ( A)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 ( B)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 ( C)已进入认识领域但尚来进入实践领域的事物 ( D)进入实践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 16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 C)政治思想、逻辑学、语官学 (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 34
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1只绵羊 2把石斧 ”的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的石斧具有哪些特征 ( A)它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 B)它的抽象劳动成为具体劳动的表现形成 ( C)它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 D)它的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18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 A)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 ( B)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价值生产的起点 ( C)两者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 所起的作用不同 ( D)两者不是互相排斥的,资本
7、家总是尽可能周时使用,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19 全球互联网上贸易额不断增加,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缩短 ( A)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 ( 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 C)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 D)生产过程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20 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 A)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 B)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 C)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 ( D)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 21 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 ( A)物价持续普遍下降 ( B)居
8、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 ( C)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 ( D)单位货币升值 22 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影响资本积累伪因素有 (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 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2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效率与公平的优化结合,是因为 ( A)效率是实 现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 B)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 ( C)收入差距过大直接挫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可能持续提高效率 ( D)效率与公平的调整和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4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逐步
9、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这一机制的内容包括 ( A)生产经营者是价格形成的主体 ( B)竞争是价格形成的条件 ( C)市场供求是价格形成的主要依据 ( D)生产经营者自主定价是价格形成的前提 25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为 ( A)传递经济信息 ( B)调节供求关系 ( C)刺激生产发展 ( D)宏观经济调控 26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是 ( A)新科技革命的发展 ( B)商品输出和商业资本国际化 ( C)生产的高度社会化 ( D)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三、分析题 三、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
10、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27 材料 1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和不健康因素,最突出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粮食供 求关系趋紧的问题逐步凸显。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粮食产量连续下降,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幅减产。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 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5.5万亿,增长 26.7%,今年第一季度增长 43%,尤其是部分行业投资增长强劲,结构矛盾突出,去年钢铁、水泥投资分别增长 92.6%和 121.9%。今年第一季度又分别增长107.2%和 101.4%。更为严重的是,在总量扩张的同时,结构并没有改善,不仅已经 关闭的小钢厂恢
11、复生产,而且又上了一批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的项目。 2004年前 10个月,全 国原煤产量达 12.85亿吨,同比增长 16%;全社会煤炭库存 1.14亿吨,比年初增加 463万吨,增长 4.2%。但目前国有大矿能力已经接近饱和;乡镇矿成为增产的主力,但资源浪费严重。钢厂用煤还要受品种的制约,铁路运输也受瓶颈制约。 在电力方面,今年前 10个月,全国发电量达 1.7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5%。但全国依然有 24个省级电网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夏季,全国电力供需缺口在 3000万千瓦以上。 在油品方面,今年前 10个月,全国生产原油 1.45亿吨,同比增长 2.9%;原油进
12、口量 8580万吨, 增长 36.2%;原油加工量 2.25亿吨,增长 14.4%。成品油产量 1.2亿吨,增长 16.4%。但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炼油装置负荷率接近 100%,新增部分基本上靠进口解决。 在运输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为 16.13亿吨,同比增长 1.33亿吨,增长 9%。其中煤炭适量 7.4亿吨,同比增加 8765万吨,增长 12.7%。 日均装车突破 10万车,但对货运需求的满足率仍只有三分之一。江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为 18.72亿吨,增长 22.8%。 材料 2 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13、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自十六大报告 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使投资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投资总规模保持合理水平,投资效益得到提高,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推进国民经济 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材料 1说明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 2,结合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论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8 下列是摘自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4、的问题一文的材料: 材料 1 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材料 2 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 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材料 3 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这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这两个阶级的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如果我们处理不当,那么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
15、级之间的矛盾就会变成敌我之间的矛盾。 请回答: (1)分析材料 l,结合所学的知识,分别指出自抗日战争时期以来 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的范围、敌人的范围。 (2)分析材料 l、 2、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指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包括的范围。 (3)论述毛泽东在这一著作中提出的新理论及其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实指导意义。 29 下面是有关创造价值劳动的材料: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劳动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历了剧烈膨胀后,比重逐渐减少;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总之,
16、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劳动向其他领域转移和延伸。商品生产劳动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生产领域,而且延伸到了社会服务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 劳动正由以体力劳动为主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转变。 摘自经济研究 2002年第 5期 结合材料,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论述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30 下列是一组我国对外开放的材料: 材料 1 据国外学者研究:一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比例,发达国家为 1: 1.4,发展 中国家为 1:0.13。按此比例测算,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有 400亿美元以上,而实际却与之相差甚远。 2002年中国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
17、家,而中国所有海外投资只占全球外国投资总额的不足 0.3%。全世界每年国际工程承包的总金额在 1万亿美元左右,我国只拿到 1%多一点。 材料 2 中国海外投资增长情况: 1991年: 7.6亿美元; 1994年; 55.24亿美元; 1999年: 69.5亿美元; 2002年:132亿美元。 材料 3 近年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一体化迅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 特征: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角度合理配置资源。在竞争压力的影响下,跨国公司比任何时候都面临重要的选择,是内部化还是外部化,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国际生产体系发展趋势之一是走专业化道路,集中资源加强核心竞争能力。在生产价值链的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和市场
18、营销三大环节中,跨国公司更多的是 “抓两头 ”,即紧紧抓住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制定和推广、新产品的开发和升级。同时,控制产品销售渠道,在品牌管理、市场营销甚至售后服务几个环节上不惜重金。而将原来一些由企业内部生产和经营的业务,以 “外包 ”的形式从外部供应商处购买,使得根据供货合同 ,为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合同制造商在国际生产体系中的作用凸显。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 2003年 9月 26日 材料 4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而区域一体化,意味着对该区域非成员国的歧视。如果仍然依赖贸易,就会受贸易转移的影响,如果进入区域内投资,就可以受益于区域内部贸易的优惠条件。再者,进入封区城内投资,
19、不仅可以享受优惠政策,也可以享受区域外对区城内投资的许多好处。此外,发达国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签订了援助协议, 制定了很多贸易、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例如美国和非洲一些国家有协议,产品零关税。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台湾和香港、斯里兰卡,都到非洲这些国家去投资。中国大陆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机会。此外,欧盟和加勒比海、太干洋地区也签订了类似协议。这些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优惠,如果不利用,在产品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 摘自中华工商时报 2003年 11月 13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 l与材料 2,分析我国实施 “走出去 ”战略的必要性。 (2)结合 材料 3与材料 4,说明我国实施 “走出去 ”战略的现
20、实意义。 四、选做题 本题满分 10分。请在 I、 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则只按第 I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31 选做题 材料 1 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化生产、投资体系已经形成,跨国公司力量不断壮大。 目前全球已有 5 3万家跨国公司,其在全球的附属企业达到 45万家;跨国公司通过其于公司已将触角渗透和延伸到世界各地和各个领域。就其实力而言,世界GNP的 1 5,国际贸易的 1 3,国际投资的 2 3,国际技术贸易的 90以上 都为跨国公司所掌握。跨国公司以全球市场作为其活动范围,实行全球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达到成本最低和利
21、润最大化。跨国公司组织全球生产的最主要方式是直接投资,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形成生产和销售全球化的结合。 摘自王怀宁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材料 2 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客观上发挥了合理的资源配置者的功能,有利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跨国公司是高度国际化的垄断资本组织,其经 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追逐高额垄断利润。所以,它也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加深了南北矛盾。一些跨国公司甚至凭借强大的实力,操纵弱小国家的经济命脉,插手他国内政。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善于实行正确的政策,利用它的积极作用,缩小或限制它的消极作用,使其为发展本国经
22、济服务。 摘自 xueli kaoyan zhidao 材料 3 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 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 8日宣布,以 12.5亿荚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 IBM的全球台式电脑 和笔记本业务,从而组建起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 届时, IBM将持有联想集团 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发力,在日本、美国等地,提起中国企业,许多人都能顺口说出海尔、华为等,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甚至能津津乐道着中国企业的经典案例。 “走出去 ”,讲述更多发展道路上的 “中国故事 ”,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摘自新华网 2005年 12月 8日 请回答: (1
23、)材料 1表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 (2)结合材料 2,分析跨国公司 的作用与影响。 (3)结合材料 2和材料 3,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应对之策。 选做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 50年来,中非人民紧密团结,中非友好不断深化。中非各领域交流合作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领导人就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达成了共识。 材料 2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 互依存不断加深,这些都为
24、世界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材料 3 中非经贸关系正呈现互惠、双赢的喜人局面: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中非之间的贸易额 2005年达到 397亿美元,年均增长约 30%, 2006年超过 500亿美元,预计 2010年将达 1000亿美元。中非双方既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又互为市场,可优势互补,双方合作的潜力巨大。 请回答: (1)简要说明中非共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性。 (2)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3)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非经贸关系呈现互惠、双赢局面的原因。 考研政治模拟试卷 82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
25、题 1分,共 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考查对哲学与科学关系的理解。 A项把哲学看做是 “科学之科学 ”,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理解二者的关系,是不正确的; B项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不对的,因为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客观世界的存在,而不是哲学; C项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也不对,因为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 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能仅说成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 D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选项,因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2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对不可知论具体观点的
26、确认和掌握。休谟认为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其本质特点是否定了感觉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否认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所以,题干是休谟不可知论的典型观点。 C项是符合题干的正确选项, A、 B、 D是干扰项。 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和掌握。本题题 干是马克思的一段话,说的是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由于不同的目的,观察、感觉、反映的方向是不同的,因此所获得的认识也是不同的。题干中马克思这段话就是说明了 “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的特点。所以 C项是正确选项, A、 B、 D项不合题意,属干扰项。 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考查对运动涵义的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存
27、在形式,而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是错误的。认为运动是位置移动,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而认为运动是事物显著变化,把静止排除在运动之外,也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一切事 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所以, D项是正确选项, A、 B、 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应排除。 5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考查对形而上学实质的掌握。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句话是形而上学的典型名言,体现了形而上学思想的实质,即把对立的东西绝对的对立起来,在对立中看不到统一,在统一中看不到对立。所以, B项是正确答案, A、 C、 D是干扰项,应排除掉。 6 【正确答案】 C
28、 【试题解析】 考查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掌握。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指矛盾着的双方既斗争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所以, C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答案。 A项 “质和量的相互转化 ”是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问题; B项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阐明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问题; D项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是说明矛盾的对立关系。因此, A、 B、 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应排除。 7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考查对国家的阶级本质的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实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以此来分析题干,说国
29、家 “为公共利益服务 ”“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福利 ”,很明显是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所以, D项是正确选项。 8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理论来源。从广义上说,人类优秀的哲学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批判地继承。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终结哲学的发展,在新的起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仍要与时俱进。据此, C为应选项。 A、 B、 D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它们 所表述的全都否认了哲学的发展,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9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相对主义在运动观上的错误观点。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上,存在着两
30、种错误的极端。一种是把相对静止夸大为绝对静止从而否认运动的绝对静止论,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另一种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而把绝对运动推向极端的错误观点,这就是相对主义的运动观。相对主义是形而上学的恶劣变种。据此, A为应选项, D为淘汰项。 B、 C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它们表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所主张的正确的观点。 10 【正确答案】 C 【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根本区别。在运算的速度、准确程度和对象上,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都会有所不同,但这不是二者的根本区别。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所体现的运动形式具有质的差异,即高低不同。人工智能体现的是机械的物理的运动,人的思维体现的则
31、是社会的运动。据此, C为应选项。 A、 B、 D为淘汰项。 11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区别。辩证法讲转化,诡辩论也讲转化,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转化是客观真实的转化,转化需要条件;后者的转化则是主观虚构的转化,无条件可言。 据此, D为应选项, A为淘汰项。 B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辩证法可以和唯物主义结合,也可以和唯心主义结合。 C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诡辩论通常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而把绝对运动推向极端。 12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认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批判又继承。这样,新事物与
32、旧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体现着间断性 (非连续性 )与连续性 (非间断性 )的统一。据此, D为应选项, A、 B、 C为淘汰项。 1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 查点是可能性的含义。预示着事物发展的种种趋势是可能性的含义,故而 C为应选项。 A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可能的东西并非一定要实现的东西,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 B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无法实现的东西乃是不可能性。 D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可能性有必然的可能性与偶然的可能性之分。 14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可能性如何转化为现实性。自然界的自目演化过程不需要人的介入,故而它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不
33、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是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故而它由可能向现实的 转化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据此, C为应选项, A、 B为淘汰项。 D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在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中,若需要人发挥主观努力,人必须发挥;若不需要人发挥主观努力,人就不必发挥。而这一点,不能解释成人们的主观努力可有可无。 15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认识的客体。认识的客体既不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不是指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而是指进入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被主体所认识的事物,由于宇宙无限,故而认识的客体会随着实践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愈来愈多,会有愈来愈多的存在转化为认识的客体。据
34、 此, A、 B为淘汰项, D为应选项。 C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 “已进人认识领域但尚未进入实践领域 ”是一种悖谬的观点,按照实践决定认识的法则,只要进入实践领域。就必然进入了认识领域。 16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考查点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含义。社会意识形式可以划分为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和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前者属于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后者不属于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在任何社会中都没 有阶级性,包括所有的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语言学、逻辑学等。据此, D为应选项。
35、 A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自然科学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B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技术科学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C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逻辑学、语言学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 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正确答案】 A,C,D 【试题解析】 考查对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的特点的掌握。在 “1只绵羊 2把石斧 ”的简单价值形式中 ,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它的价值通过处于等价形式的石斧表现出来,从而石斧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生产它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生产它的私人劳动成为社会
36、劳动的表现形式。所以, A、 C、 D项是正确选项, B项的内容是错误的。 18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考查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关系的掌握。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都是靠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 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两种方法不是相互排斥的。所以, A、 B、 C、 D项都是正确选项。 19 【正确答案
37、】 A,B,C 【试题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周转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资本周转时间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流通时间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时间 (即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 )和商品的销售时间 (即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互联网贸易加快资本周转 速度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资本的流通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虽属于资本的生产时间,但生产资料的储备量的多少,取决于生产资料购买的难易,购买方便,储备的数量就可以减少,流通时间就可以缩短。所以, A、 B、 C、 D是正确选项。 D项内容属于资本的生产时间,与互联网上的贸易额无关,不符合题意,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难点在于对 C项能否做出正确
38、的判断。 20 【正确答案】 A,C,D 【试题解析】 考查对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的理解。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 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为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这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 A、 C、 D项都是正确答案。 B项内容是错误的。 21 【正确答案】 A,C,D 【试题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的一般表现。在纸币流通条件下,
39、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之间必须保持基本相近的关系。当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所 需的金属货币量时,就会出现纸币本身的升值,物价下跌,这就是通货紧缩。所以, A、 C、 D项是正确选项。 22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考查对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的掌握。在剩余价值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积累的规模决定于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在这种分割不变的条件下, A、 B、 C、 D项的内容都是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因此, A、 B、C、 D项都是正确答案。 23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考查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掌握。效率原则,是指社会分配制度和
40、分配政策 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企业和国民经济效率为目标。公平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公平,按劳分配的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公平。要以效率促进公平,以公平实现效率。效率可以为公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物质条件;实现公平分配,可以调动人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人们增加投入,提高效率。 24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考查对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的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市场的核心,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建立完善市场体系的基础,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中心环节。以市场形成价格 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其内容包括价格主要由企业等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
41、中自主定价。所以, A、 B、 C、 D项都是正确选项。 25 【正确答案】 A,B,C 【试题解析】 考查对价格机制的基本功能的掌握。价格机制具有的基本功能; 传递生产和消费等经济信息,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调节生产,促进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调节经济利益关系,调节收入。显然,价格机制不具有宏观调控的功能。所以, A、 B、 C项是正确选项。 26 【正确答案】 A,C 【试题解析】 考 查对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的掌握。经济全球化是在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推动下,新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步走向相互开放、相互依
42、存的新阶段。这是在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以及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 A、 C项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B项是经济全球化的形式, D项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基础,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三、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27 【正确答案】 (1)材料 1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而经济结构不合理又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的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实现整体优化和升级。这是造成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的根本原因
43、之一。 (2)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主要是研究保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社会经济体系内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马克思把规模巨大、部门众多的整个社会生产部门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 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 部类,通过两大 部类内部及其之间的交换和对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所需条件的概括说明,要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首先必须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而要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建立起合理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对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防止经济出现
44、大起大落,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使国有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28 【正确答案】 (1)抗战时期,敌人是指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等,主要是民族敌人;人民是指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解放战争时期,敌人是指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人民是指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敌人是指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人民是指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2)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
45、,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对抗 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区别是相对的,非对抗性矛盾也可以发生对抗的现象,尽管这只是局部和暂时的现象,但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农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 (3)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著作中,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在总结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 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新学说。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
46、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两类矛盾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应不同,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指出正确处理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虽然已经发表了近半个世纪,但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哲学基
47、础。根据这一原理,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加以解决,这就要通过社会主义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求正确处 理当今社会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 本题带有跨学科性特点。第一问的回答比较灵活,主要考查考生对 “人民 ”“敌人 ”两个范畴的理解:第二问主要阐述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的性质及相互关系的理论;第三问的回答最为灵活,必须结合今天的
48、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现实进行解答。 29 【正确答案】 (1)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严谨而科学的体系。但是应该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于工业化初期,当时创造价值的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 结构的升级,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为:劳动的领域得到扩展,劳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劳动过程的整体性得到增强。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 (2)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包括:一是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只局限于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
49、劳动、管理劳动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同样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二是拓展对创造价值的领域的认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劳动向其他领域转移和延伸。商品生产劳动的领域,已不仅仅 局限在物质生产领域,而是延伸到了非物质生产领域,即社会服务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这样,在当今社会,不仅财富的数量迅速增长,而且财富的存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精神财富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这部分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本题考查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新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考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首先要说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然后说明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也要变化;最后阐明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新认识的内容。 30 【正确答案】 (1)材料 1与材料 2说明,我国对外投资的潜力很大,但实际投资不多,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必须大力推动海外投资,实施 “走出去 ”的战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实施“走出去 ”战略的条件更加具备了,要求也更加迫切了。实施 “走出去 ”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