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唐五代练习试卷 2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唐代府兵的基本单位是 ( )。 ( A)左右武卫 ( B)左右卫 ( C)鹰扬府 ( D)折冲府 2 唐代府兵制的基本原则是 ( )。 ( A)内轻外重 ( B)干枝俱强 ( C)强枝弱干 ( D)强干弱枝 3 武则天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主要借助于 ( )的支持。 ( A)庶族地主 ( B)前朝贵族 ( C)山东士族 ( D)关陇士族 4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评价一位唐朝的统治者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位统治者是 (
2、)。 ( A)唐太宗 ( B)唐高宗 ( C)武则天 ( D)唐玄宗 5 取代氏族志的姓氏录编纂于 ( )时期。 ( A)唐肃宗 ( B)唐中宗 ( C)武则天 ( D)唐玄宗 6 科举制度中的武举始开设于 ( )时期。 ( A)隋文帝 ( B)隋炀帝 ( C)唐高祖 ( D)武则天 7 唐朝出现的先进的灌溉工具和耕地工具是 ( )。 ( A)翻车、耦犁 ( B)筒 车、耦犁 ( C)筒车、曲辕犁 ( D)翻车、曲辕犁 8 唐朝官营手工业中,每年服役二十天,在政府 “趋役不尽及别有和雇 ”的情况下,可 “纳资代役 ”的是 ( )。 ( A)长上匠 ( B)明资匠 ( C)和雇匠 ( D)短番匠
3、 9 陆龟蒙秘色越瓷诗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描绘的是 ( )。 ( A)黑陶 ( B)唐三彩 ( C)白瓷 ( D)青瓷 10 唐朝城市中的工商业区是 ( )。 ( A)市 ( B)坊 ( C)肆 ( D)勾栏 11 据新唐书 .兵志记载, (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成为中央政府的核心力量。 ( A)兵部 ( B)尚书省 ( C)节度使 ( D)统军大将 12 “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毋用多言 !诸君不见立仗马乎 ?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这段话描述的是 ( )专权。 ( A)李林甫 ( B)李辅国 ( C)高力士 ( D)
4、杨国忠 13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 )。 ( A)牛李党争 ( B)安史之乱 ( C)南衙北司之争 ( D)宦官专权 14 唐朝的国家财政收入形成 了 “赋之所出,江淮居多 ”这种局面,是在 ( )。 ( A)贞观之治 ( B)开元盛世 ( C)安史之乱时 ( D)安史之乱之后 15 安史之乱后势力最强、危害最大的 “河朔三镇 ”指的是 ( )。 卢龙镇 魏博镇 淄青镇 成德镇 ( A) ( B) ( C) ( D) 16 藩镇节度使武装的核心是 ( ),他们 “父子相袭,亲党胶固 ”,且骄横异常, “变易主帅,如同儿戏 ”。 ( A)长从宿卫 ( B)长征健儿 ( C)牙兵 ( D
5、)节度使 17 唐顺宗时,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朝臣与宦官之间发生的冲突,称为 ( )。 ( A)南衙北司之争 ( B)党锢之祸 ( C)甘露之变 ( D)二王八司马事件 18 唐朝中期,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建议实行榷盐法的是 ( )。 ( A)第五琦 ( B)刘晏 ( C)杨炎 ( D)范仲淹 19 下列关于唐中期刘晏改革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 ( A)改革盐法 ( B)推行常平法 ( C)整顿漕运 ( D)实行农田水利法 20 唐中期以后,租庸调制难以维持,代之而起的是 ( )。 ( A)两税法 ( B)一条鞭法 ( C)摊丁入亩 ( D)方田均税法 21 唐朝后期,由于城市和工商业的
6、发展,在一些大城市里出现了专门代客商保管财务,并凭帖或信物,替存钱者支付款项,以收柜租的 ( )。 ( A)店肆 ( B)客栈 ( C)柜坊 ( D)邸店 22 我国产生最早的汇兑是 ( )。 ( A)柜坊 ( B)会子 ( C)交子 ( D)飞钱 23 唐后期,商业水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农村, ( )、野市等继续发展。 ( A)市、坊 ( B)草市、虚市 ( C)草市、勾 栏 ( D)勾栏、虚市 24 唐朝初年, “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 ”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 ( A)匈奴 ( B)回鹘 ( C)西突厥 ( D)东突厥 25 唐太宗时期的 “安西四镇 ”指的是 ( )。 龟兹 焉耆
7、乐浪 于阗 疏勒 ( A) ( B) ( C) ( D) 26 东突厥灭亡,其首领颉利可汗被俘发生在 ( )时期。 ( A)唐中宗 ( B)唐高宗 ( C)武则天 ( D)唐太宗 27 其首领被封为云 南王的是 ( )。 ( A)夜郎 ( B)南诏 ( C)吐蕃 ( D)回鹘 28 武则天时期,为管辖天山以北、西至中亚咸海的广阔游牧地带而设立的都护府是 ( )。 ( A)安北都护府 ( B)安西都护府 ( C)北庭都护府 ( D)西域都护府 29 唐朝时期,有 “海东盛国 ”美誉的是 ( )。 ( A)百济 ( B)新罗 ( C)渤海 ( D)日本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
8、,共 80分。 30 姓氏录 31 开元之治 32 短番匠、和雇匠 33 彍骑、 健儿 34 河朔三镇 35 四镇之乱 36 牙兵 37 北门学士 38 “二王八司马 ”事件 39 甘露之变 40 南衙北司之争 41 常平法 42 茶经 43 柜房、飞钱 44 安西四镇 45 北庭都护府 46 和籴、和市 三、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47 评析唐朝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意义。 48 说明贞观之治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评价。 49 怎样评价武则天 ? 50 简述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的表 现。 隋唐五代练习试卷 2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
9、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5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6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7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8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9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0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1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2 【
10、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3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4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5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6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7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8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9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0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1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3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4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
11、块】 隋唐五代 25 【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6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7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8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9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30 【正确答案】 武则天为打击士族势力,于显庆四年 (659),通过高宗下诏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新修的姓氏录把武氏家族列为第一等,下面按官职高低共分九等,无论祖 上有无功德,门第是高是低,只要通过科考或军功升至五品以上的官吏均可升高家族等级。这就进一步打破了土族与庶族的界限。对门
12、阀制度的破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1 【正确答案】 唐玄宗开元 (715 741年 )年间,任命姚崇、宋璟等人为相,针对时弊进行了一些改革: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抑制食封贵族;压制佛教势力;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限制土地兼并;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这些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吏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成为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 “开元之治 ”。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2 【正确答案】 短番匠、和雇匠是唐代工匠的两种类型。短番匠每年服役二十天,可 “纳资代役 ”。和雇匠由政府出资招雇,又分为明资匠和长上匠两种。明资匠是短期雇工,每年
13、大约做工三个月,长上匠是长期雇工,终年被政府雇佣。当时的和雇匠实际上是强制性的。尽管如此,和雇制度的产生具有进步意义,使政府对工匠的束缚有所放松。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3 【正确答案】 随着府兵制的逐渐破坏,募兵制日益发展起来。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根据张说的建议,京师宿卫 一切募士承担,共募得 12万,号称 “长从宿卫 ”,次年,改称 “彍骑 ”。边镇戍兵也自开元二十五年 (737)起正式实行招募制,被招募的戍兵称为 “健儿 ”,他们由边地将帅长期统帅,逐步形成了将帅专兵的局面。彍骑、健儿的军器、衣粮均由唐政府发给,他们长期服兵役,是被政府雇佣的职业兵。 【知识模块】 隋唐五
14、代 34 【正确答案】 河朔三镇指的是成德、魏博、卢龙三镇。成德镇治恒州 (今河北正定 ), 自李宝臣任节度使时开始割据,占有恒、定、易、赵、深、冀等州 (今河北中部和南部 )。魏博镇治魏州 (今河北大名东 ),自田承 嗣任节度使时开始割据,占有魏、博、贝、相、澶、卫、沼等州 (今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地区 )。卢龙镇治幽州 (今北京 ),自李怀仙任节度使时开始割据,占有幽、涿、营、瀛、莫、平、蓟、妫、檀等州 (今河北中北部及辽宁西部 )。三镇节度使均是安史降将,各拥强兵,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赋税不供中央。河朔三镇割据称雄,专横跋扈,公开与中央相对抗,被称为叛镇。 【知识模块
15、】 隋唐五代 35 【正确答案】 是发生在德宗朝时的中央和藩镇之间的斗争。建中二年 (781),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要求袭位, 遭到了唐德宗的反对。李惟岳便勾结魏博镇田悦 (田承嗣之侄 )、淄青镇李纳、山南东道 (治湖北襄阳 )节度使梁崇义共同起兵反抗中央,史称 “四镇之乱 ”。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6 【正确答案】 牙兵是节度使武装的核心。藩镇节度使为了维护统治,都拼命扩充军队,还挑选精英组成亲信 “牙兵 ”。牙兵多 “父子相袭,亲党胶固 ”,有着共同一致的利益。节度使对牙兵供给丰厚,往往能得到他们的死力,但也使牙兵骄横异常,只要他们对节度使稍不如意,就或杀或遂,另立新帅,形
16、成了 “变易主帅,如同儿戏 ”的局面。牙兵的专横难制,说明了藩镇 割据势力的根深蒂固。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7 【正确答案】 唐初在皇宫和政府部门,多设有学士机构。学士无品秩,地位不高,但得参与谋议,充作政府顾问,唐太宗亦间或请名儒学士起草诏书。高宗、武后时期,宫廷学士常于皇宫北门出入,故又称为 “北门学士 ”。武则天因为对旧官僚不信任,常令北门学士居中用事,参决百司奏表,以分宰相之权。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8 【正确答案】 又称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时发生的反对宦官集团的革新运动。永贞元年 (806)正月,顺宗即位后,重用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刘 禹锡、韦执谊、韩泰、韩哗、陈谏、凌
17、准、程异等十人,着手进行改革,以此削弱宦官的势力。同年八月,以权阉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与韦皋、裴均 (荆南节度使 )、严绶 (河东节度使 )等内外呼应,迫使顺宗禅位于太子李纯。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宦官得势后, “二王 ”即被贬逐,王伾病死于贬所,王叔文被贬后又被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州司马,时称 “八司马 ”,整个事件被称为 “二王八司马 ”事件。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9 【正确答案】 唐文宗联合朝官谋诛宦官的一次事变。文宗即位后,利用李训、郑注打击宦官势力。太 和九年 (835),文宗登紫宸殿朝见百官。李训令人奏告文宗称今吾左仗院的石榴树上有天降甘露,文宗便令宰相和官员前
18、去察看。李训回来说,不太像是甘露。文宗又令左、右神策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带领众宦官去看。此时,李训早已在左仗院埋下伏兵,只等宦官一到便围而全歼。但仇士良看出了破绽,急忙挟持文宗回宫,并派出禁军大肆屠杀。李训、郑注等皆被杀害,这件事史称 “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掌握军政大权,成为唐王朝的实际统治者,直到昭宗天复三年 (903)被朱温一举消灭。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0 【正确答案】 南衙是指以宰相为首,的朝廷机关,北司是指宫中的宦官集团。宪宗以后,宦官不仅掌握军政大权,而且操纵皇室的废立。宪宗被杀后,唐朝先后在位的八位皇帝,除敬宗外,都是宦官拥立的,而敬宗则死于宦官之手。稍有作为的
19、皇帝,往往想利用朝官压制宦官,宦官伺机反扑,南衙北司的对立因此形成。唐后期发生了多次 “南衙北司之争 ”,其中最为激烈的是发生在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和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1 【正确答案】 刘晏为解决唐政府的财政危机,稳定物价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在各道设巡院,选择精干廉洁的人做知 院官,知院官每月都要把本道各州县的雨雪、丰歉情况向中央申报,政府在丰收地区用较高的价钱籴进粮食:在歉收地区则用较低的价钱粜出,不仅利用粮食差价获利,而且保持各地物价的大体稳定。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2 【正确答案】 唐人陆羽所撰,茶是唐人须臾不可离之物,饮茶之俗风靡全国,各地茶肆林立,煎茶
20、售卖,茶道大行。陆羽的茶经记述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饮用方法及用具等,是我国第一步研究茶道的著作,推动了中国制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3 【正确答案】 由于城市和 商业的发展,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了柜房和飞钱。柜房,又称 “僦柜 ”,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财物,并凭帖或信物,替存钱者支付款项,以此收取柜租。柜房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飞钱,又称 “便换 ”,是我国产生的最早的汇兑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宪宗时期,办法是: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地方某道设在长安的进奏院,或者交给某军府、某使节、某富家,凭文券再到指定地方取现钱,这样就解决了长途搬运大量铜钱的困难。柜房和飞钱,都
21、是商业发展、交易繁荣的产物。它们的产生,减少了支付钱币的麻烦,避免了携带重金走远路的危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4 【正确答案】 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唐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于贞观二十二年 (648)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统领这四镇。四镇成为唐朝经营西域的军事基地,对西域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5 【正确答案】 长安二年 (702),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置的,是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管辖天山以北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游牧地区。北庭都护府的设置,在较长时间内保证了西域的统一,为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与内地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
22、件,同时确保了 “丝绸之路 ”的畅通,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6 【正确答案】 和籴、和市是唐政府剥削人民的手段,指政府以它制定的价格购买人民手中的粮食或布绢等物。唐后期,政府制定的价格往往低于市场物价,也多采取强买手 段,剥削于人。和籴、和市的东西,政府多不给钱,或只给很少的钱,这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三、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47 【正确答案】 唐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在政治、法律、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 第一,在政权机构建设上,中央仍然实行三省六部制
23、。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有关军国大事的诏旨,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诏旨,有封驳之权,长官称侍中。尚书省 是执行机构,负责执行全国政令。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共同对皇帝负责。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各项诏软和政策。初期,三省长官并为宰相,一起在政事堂共议国政。为防止权臣窃位,皇帝往往指派年纪较轻、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上 “参知政事 ”、 “同中书门下三品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等头衔,参加政事堂会议。进一步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唐朝初期仍实行州、县两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唐
24、太宗又把全国分为10道,道是监察机构,皇帝经常派巡察使、按察使等官员对地方官吏的工作进行检 查和监督。县以下的地方组织有乡、里。里是最基层的政权单位,对人民进行直接的统治。 第二,修订唐律。唐高祖时,命裴寂等人以隋开皇律为基础,于武德七年 (624)损益而成武德律。太宗即位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对武德律加以修订,于贞观十一年 (637)修成贞观律,并颁行全国。至此,唐律基本上形成。高宗时,又命长孙无忌等人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修成永徽律,于永徽二年 (651)颁行全国。永徽三年,又对永徽律做了具体解释,撰成疏议 30卷,永徽四年,疏议附于律文之后 正式颁行,形成流传至今的唐律疏议。唐律共
25、 12篇, 502条,其中贯穿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基本精神,但其对劳动人民则是极力地压制。此外,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唐律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防止统治阶级过分迫害劳动人民的规定。唐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第三,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均田制是唐朝前期基本的土地制度,对百姓、官僚的授田及土地买卖有明确规定。与均田制相对应的赋役制度是租庸调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丁缴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这项制度的实 行,使农民得到了部分土地,使得农民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农业生产,多少改善了农民的处境,对唐朝前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6、。 第四,实行府兵制。唐王朝建立后,继续沿袭西魏北周时期形成的府兵制度,经唐太宗的整顿,唐代的府兵制度比前代更加完善。府兵的基本单位是设在各地的折冲府,由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统率。折冲府下依次设有团、旅、队、火。折冲府有上、中、下三等之分。府兵的兵员每三年挑选一次,服役期间免本身租调。唐代的府兵制依然实行兵农合一制。府兵的调遣权力由尚书省兵部牢牢掌握,调兵须有皇帝敕书和兵部符契,地方官乃至中央十二卫都无权调兵。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第五,发展学校教育和实行科举制度。唐代的学校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两个系统,以官学为主。中央官学主要招收官僚子弟及外国留学生,以儒家经典和各科专门知识为学
27、习内容。地方官学以经学和医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都不定。 第六,修订氏族志。为了提高皇权的地位,唐太宗令人修订氏族志,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士族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 。通过修订氏族志,一部分庶族地主获得了士族名分,而山东士族则进一步受到打击,从而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意义:这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奠定和完善于唐朝的各项治国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国家的实力,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8 【正确答案】 从贞观元年 (627)到贞观二十三年 (64
28、9),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时期。这一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快,社会秩序也比较安定,史称 “贞观之治 ”。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唐太宗个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唐太宗即位之后,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务求处事允当,致力于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 (2)唐太宗十分重视选官用人。由于他的精心挑选,贞观年间掌权的大臣各有所长。唐太宗还非常注意地方官的选任,他把各州都督和刺史的姓名写在宫里的屏风上,随时记下他们的成绩和过失,以备提拔和贬降。他很注意县令的选择,要五品以上的官员保举能胜任县令的人,而各州刺史则由皇帝亲自选拔任命。选官得人,这是贞观时期政治较
29、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3)唐太宗还注意纳谏。他能够广泛听取官僚地主 的意见,并能注意判断是非,择善而从,有利于修明政治。唐太宗虚心纳谏,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敢于直谏的大臣,如魏征、马周等人。 (4)唐太宗还注意法制。他强调不论君臣都要按照法律办事,由于他的以身作则,贞观年间形成了执法严明公允的局面,这对安定社会秩序起了一定作用。 (5)唐太宗还注意处理同少数民族的关系,缓和民族矛盾,以求国内和平。同时,他还对士族地主集团的内部关系进行了调整。极力选拔寒门庶族、地主官僚出任中央政府要职,这种用人政策,在缓和阶级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封建统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6)唐太宗还采 取了一系列有
30、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他开仓救济灾民,注意不夺农时,以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同时,他还并省了州县,精简官员,整顿吏治,紧缩国家开支。唐太宗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对 “贞观之治 ”局面的形成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隋末农民大起义,打击了士族地主,部分调整了封建的生产关系,为唐初的社会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三,唐高祖武德年间所建立的各项制度,也为 “贞观之治 ”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四,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也是出现 “贞观之治 ”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评价:贞观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是封建社会历史上的 “治世 ”和 “盛世
31、”。但是 “贞观之治 ”也并不是像封建史学家所渲染的那样完美无缺。首先,就户口而论,隋炀帝大业二年 (606),尸至八百九十万,而唐贞观之初,户不满三百万,即使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 (652),户也不过三百八十万。虽然在唐太宗统治的二十多年间,人口有了较大增长,但比之隋既省时的户数,还不到二分之一。其次,就社会现状而论,当时有不少地区还是残破不堪,疮痍未复。再次,以人民生活和他们所负担的租赋徭役而论,农民的受田一般不足,而租、庸、调的剥削却并没有因受田不足而实际有所减轻。至于徭役,比起隋末虽然有所减省,但由于战争频繁,人民的徭役负担还是相当重的,由此也造成了阶级矛盾一度非常紧张。由此可见, “贞
32、观之治 ”不会像古代史臣所渲染的那样富足繁荣,阶级压迫和剥削仍然十分沉重。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9 【正确答案】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封建女皇,也是封建社会一个著名的女政治家。她从 655年做皇后开始参决政事,直到 705年退位时至,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五十年之久。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封建统治者,在她执政期间,唐 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仍然继续向上发展。其政绩主要表现在: 第一,修姓氏录,把后族列为第一等,其余一律以官职高下为标准,分成九等。官至五品者,皆升列士族。姓氏录打破了士族和庶族的界限,提高了出身低微的官员的地位,因而为普通地主所拥护。 第二,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首创由皇帝亲
33、自策问举人的殿试,还开创了武举。过去各州选送举人,排在贡物之后,她改为先人后物,表示重视人才。另外,武则天在辅佐高宗时已开 “南选 ”,武周代唐后, “南选 ”更盛,并成为经常的制度,从而使福建、岭南等边远地区的人才得到了科举人 仕的机会。 第三,为了多方发掘人才,武则天很注意破格用人,还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且还允许自荐。鼓励官吏和百姓自荐,以求进用。被荐或自荐的人,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很快被提升。但是,对于不称职的官员,也毫不客气地罢斥降免,甚至诛杀。 第四,武则天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她下令奖励农桑,并说凡是做到耕地增加、家有余粮的地方,地方官可以得到奖赏;如果户口减少,就要受处分。在她统治
34、的时期,社会经济继续上升,国家掌握的民户数字不断增长。 第五,武则天在加强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唐和边境各族的关系方面,也做了 不少工作。她收复安西四镇,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维护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 但是,武则天也是一个具有很大消极面的人物,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和过错。 第一,她用酷吏滥杀,其中错杀了许多好人。武则天还奖励告密,在朝廷放置铜匦,以收受告密信件,制造恐怖。又重用周兴、索元礼等酷吏,专办所谓谋反大案。酷吏们为罗织罪名,制造了许多可怕的刑具,对被告人进行骇人听闻的摧残和折磨,使被告人惊恐战栗,望风自诬,并广加牵连,以构成大狱。李唐宗室贵戚被杀的达数百人,大臣被杀的达数百家。刺史
35、、郎将以下被杀者更是不可胜 数。 第二,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武则天晚年放纵武氏亲族集团,他们把持朝政,把朝政搞得浑浊不堪。武氏亲族集团和一批新贵权势在武则天的纵容之下,成为新的特权阶层,霸占田地,勒索田租,经营高利贷,做了很多坏事。 第三,武则天大肆佞佛,到处筑寺造像,又建明堂,耗费了大量的资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矛盾。 武则天当政时期,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对于后来玄宗 “开元之治 ”的封建全盛时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复杂的局势中,武则天表 现了不平凡的个人才干。就 “纳谏 ”和 “用人 ”这两点来讲,连许多具有
36、封建正统思想的人,也为之赞叹不止。但是,和封建社会许多杰出的统治者相比,武则天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至于她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中勾心斗角,玩弄阴谋权术等剥削手段,更暴露了她的地主阶级本性,而且往往为后世的野心家所师承。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50 【正确答案】 经过唐初统治者的改革,励精图治,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 第一,农业的恢复与发展。表现在: 农田水利灌 溉事业的发展。唐政府在中央工部之下设有水部司,置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又设有事务机关都水监,置都水使者二人,掌河渠修理和灌溉事宜。政府还制定了水部式,对河渠、灌溉、舟楫、桥
37、梁以及水运等事做出法律规定。唐前期兴修了多处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生产工具的进步。在耕犁方面,唐朝农民在丰富的生产经验基础上,将旧式的直辕犁改进为曲辕犁,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在灌溉工具方面,除桔槔、辘轳、翻车外,劳动人民又创造了连筒、桶车、筒车和水轮等新工具。先进灌溉工具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灌溉效率。 户口数的逐渐上升。武德 年间,全国有户200余万,贞观初年增加到 300万,永徽三年 (652)上升到 380万。户口数的上升也反映了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安定富裕。 耕地面积的增加。由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作,耕地面积有所增加,甚至在河套、天山南路等边远地带,农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38、 畜牧业的发展。唐朝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在京西北的草原地带,建立了不少国营牧场。民间的百姓也纷纷养马,形成了官私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第二,手工业的发展。唐代的手工业,有官营和私营两类。唐政府建立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的行政管理体系来管理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的劳动力主要是工匠和工夫。私营手工业主要是个体农民所经营的家庭副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政府又常征调工匠服役,因而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与官营手工业相比,处于次要的地位。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纺织业。唐前期基本上还保持着北方织绢,江南产布的格局,同时江南的丝织品、关陇和江南的麻纺织品、桂州(今广西桂林 )和西州 (今新疆吐
39、鲁番 )的棉纺织品也有了较三种。 (2)陶瓷业发展到了新水平。唐代的白瓷、青瓷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最著名的是唐三彩,它是唐代陶器的杰出代表,在白地陶胎上刷一层无色釉之后, 以黄、绿、白、赭、蓝等颜色绘成花纹图案,再烧制而成,有各种人物和动物等图案,色彩鲜丽,造型生动,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珍品。 (3)矿冶业的发展。唐王朝建立后,规定除西、北缘边诸州禁置铁冶及采矿外,其余地方在政府优先经营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营。但是所得的铜及其他物品要由政府一手买断,后来政府由加强了对私营矿冶业的征税管理,也强化了官营矿冶业的经营管理。 (4)铸造业的发展。武德四年 (621),唐朝开始铸造新币,名 “开元通宝
40、 ”,直径八分,每枚重一钱,十枚重一两,这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造船业的发展。 官营造船业和私营造船业都有了发展。江南的扬州、洪州、宜州、金陵等地,都是当时造船业的中心。造船业的发达,使得各地经济交流活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第三,茶叶贸易的兴起。我国是茶树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种茶的国家。唐时期,我国在茶树栽培、茶园管理及茶叶制作方面有了长足进步,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茶叶在当时已迅速成为重要商品,茶叶贸易热闹非凡,茶叶贸易的兴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四,商业的繁荣和交通的发达。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主要表现在: (1)城市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一
41、个标志。西京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内的商业活动非常发达。东都洛阳是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城市,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商业活动亦十分繁荣。洛阳还是运河漕运的中心,唐政府有许多粮食、绢帛囤积于此。长江北岸的扬州,当南北交通要冲,是长江下游的商业都会,是漕米、海盐、茶叶的集散地。 (2)农村集市贸易的发展。这种集市贸易又称为草市、虚市、野市、蚕市等,多分布在水陆交通的要冲。农村集市有些发展成为后来的重要市镇。 (3)商人队伍的庞大。商人中既有贩卖各种物品的大小行商,也有经营邸店、客 舍、行铺、车坊的坐贾,他们是各地市场贸易的主宰人物。 为了巩固统治和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唐政府很重视交通的畅达。当时的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几条主要的交通干线。水路方面,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水道,各地的航运事业也空前发展起来。水陆交通的发达还表现在政府陆驿、水驿的设置及私人邸店的普遍上。唐在水陆交通要道上大致每 30里置一驿站,陆驿备有马,水驿备有船,以供官吏往还和官府文书的传递。在交通要道上除官府驿站外,还有许多私人开设的邸店,接待行商等各类商人。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