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保险硕士保险专业基础(金融学基础)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83880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保险硕士保险专业基础(金融学基础)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保险硕士保险专业基础(金融学基础)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保险硕士保险专业基础(金融学基础)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保险硕士保险专业基础(金融学基础)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保险硕士保险专业基础(金融学基础)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保险硕士保险专业基础(金融学基础)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1 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为货币金属,只铸造和流通金银币的货币制度。( )(A)正确(B)错误2 金属货币制发挥蓄水池功能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大的币材金属贮藏。( )(A)正确(B)错误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3 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 )职能。(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购买手段(D)贮藏手段4 (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作用。(A)金币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5 下列属于优先股

2、股东权利范围的是( )。(A)选举权(B)被选举权(C)收益权(D)投票权6 目前我国有( ) 家证券交易所。(A)1(B) 2(C) 3(D)47 在银行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中央银行(B)专业银行(C)商业银行(D)投资银行8 现代各国商业经营性金融结构,尤其是银行业,主要是按照( )形式建立的。(A)合作制(B)国有制(C)私人所有制(D)股份制9 格雷欣法则10 商业信用11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12 利率市场化13 金融期权14 货币传导机制15 货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要素是什么?16 什么是货币的储藏手段?17 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18 试述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对

3、经济的影响。19 什么是场外交易市场?其特点是什么?20 简述投资银行的含义。2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的主要观点有哪些?22 简要分析建立和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含义。23 股票与债券有何不同?24 你认为除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有没有货币创造的功能? 为什么?25 简述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主要操作工具的运用。保险硕士保险专业基础(金融学基础)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货币作为贮藏手

4、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金属货币制发挥蓄水池功能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大的币材金属贮藏。【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货币几种职能的基本含义。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本题中货币被用来偿还欠款,就是体现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5、】 本题主要考查对货币制度的理解。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以黄金铸币为法定本位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在金币本位制度下,各国通货相对稳定,对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优先

6、股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优先股通常预先定明股息收益率。由于优先股股息率事先固定,所以优先股的股息一般不会根据公司经营情况而增减,而且一般也不能参与公司分红,但优先股可以先于普通股获得股息,对公司来说,由于股息固定,它不影响公司的利润分配。二是优先股的权利范围小。优先股股东一般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股份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无投票权,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享有投票权。三是如果公司股东大会需要讨论与优先股有关的索偿权,优先股的索偿权先于普通股,而次于债权人。【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央银

7、行是银行体系的核心,商业性银行是主体。专业银行是指有特定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专业银行按服务对象设立有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开发银行和储蓄银行等;按贷款用途设立的有投资银行、抵押银行和贴现银行等。【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于股份制其特有的优势,各国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主要采用这一制度。【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9 【正确答案】 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根据国家法令规定,同一面值的金属铸币具有同等的法偿能力,不管其实际重量和成色。由此,在

8、流通过程中人们都愿意支付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从而使劣币充斥市场。而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则逐渐退出流通,被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最先对这种现象加以理论概括的是英国人托马斯格雷欣(Thomas Gresham,15191579)。他是一个大商人、银行家和财政家,1551 年任英国王室财政顾问和安特卫普的金融代理人。1559 年他上书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建议收回成色不足的铸币加以重铸,以阻止良币流出国外。在奏书中他使用了“劣币驱逐良币” 提法。后来英国经济学家亨利麦克劳在他 1858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纲要一书中最先称之为“格雷欣定律” ,后为其他经济学家所沿用。【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10 【正确答案

9、】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11 【正确答案】 按照利率的真实水平划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考虑了物价变动(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可视为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对经济起实质性影响,但通常在经济调控中,能够操作的只是名义利率。划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意义在于,它为分析通货膨胀下的利率变动及其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工具,便于利率杠杆的操作。【知识模块

10、】 金融学基础12 【正确答案】 利率市场化指国家不直接制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市场融资利率,而是基于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并进行间接调控的变革过程。在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借贷双方将根据市场信息自主决定借贷利率,形成的市场利率能灵敏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国家只是根据货币政策目标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通过调整中央银行控制的利率,并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瓷金供求状况来影响金融机构利率和市场利率,并且力求形成灵活有效的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有两个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方式影响市场利率。【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13 【正确答案】 期权又称为选择权,是在期货

11、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衍生性金融工具。从其本质上讲,期权实质上是在金融领域中将权利和义务分开进行定价,在规定时间内,权利的受让人有权决定是否进行交易,并行使其权利,而权利的出让方即义务方必须履行其义务。在期权的交易时,购买期权的一方称作买方,而出售期权的一方则叫做卖方;买方即是权利的受让人,而卖方则是必须履行买方行使权利的义务人。期权主要可分为买方期权和卖方期权,前者也称为看涨期权或认购期权,后者也称为看跌期权、看空期权或认沽期权。看涨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以确定的价格买进相关资产;看跌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以确定的价格出售相关资产。【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14 【正确答案】 货币

12、传导机制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这样一个过程。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传导机制,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二是由中间指标发挥外部影响,即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在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一般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1)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社会经济单位总以货币、债券、股票和实物资产等形式持有资产,货币只是资产的一种形式。每一种资产都有收益率,各经济单位通过比较各种资产的收益而随时调整其资产结构,这个调整必将影响到整个经济活动。

13、对此,凯恩斯学派认为,当货币政策变动时,例如,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债券,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货币资产收益率下降;经济单位以货币买进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上升,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则增加投资,引致总需求增加,导致产出增加。整个传导过程可表示为:货币政策工具M( 货币供应)r(利率)I(投资)E(总支出)Y(收入)。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先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利率水平,再经利率水平的变动改变投资活动水平,最后导致收入水平的变动。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这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利率变化对投资水平的影响。投资水平对收入水平的

14、影响,这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这一传导过程中各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其中任意环节出现阻塞或障碍,都可能导致货币政策效果的减弱或无效。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利率。(2)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该学派认为,增加货币供应量在开始时会降低利率,银行增加贷款,货币收入增加和物价上升,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引致产出提高,直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的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可用符号表

15、示为:MEIY。ME,是指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这是因为: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的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中不包含任何货币供给的因素,因而货币供给的变动不会直接引起货币需求的变化。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由于货币需求并不改变,公众手持货币量会超过他们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从而必然增加支出。EI,是指变化了的支出用于投资的过程,这是一个资产结构的调整过程。超过意愿持有的货币或用于购买金融资产或用于购买非金融资产。不同取向的投资会相应引起不同资产相对收益率的变动。这就引起资产结构的调整。最后是名义收入 Y,Y 是价格和实际产出的乘积,货币供给的变化在短期内会引起实际收入和价格两方面的变化,而在长

16、期只会影响物价水平。【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15 【正确答案】 在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先后在货币问题方面制定了种种法令。这些法令反映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的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其意图总是在于建立能够符合自己的政策目标、并可能由自己操纵的货币制度。一般说来,有秩序的、稳定的,从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客观条件的货币制度,是各个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要求能够有效地操纵货币制度,也包括为了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但没落的王朝在非常时期操纵货币制度,则往往是为了搜刮国民财富,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到了最近半个多世纪,控制货币制度日益成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货币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17、货币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所有这些方面,称为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16 【正确答案】 (1)货币的储藏手段是货币的职能之一。当货币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被储藏起来,就执行储藏手段职能。一般有储存金银、储存纸质货币和持有银行存款等方式。(2)商品交换初期,货币储藏的目的是用储存货币形式来保存剩余产品。在商品经济不发达阶段,生产者不一定能在需要时卖掉产品,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连续进行,不致因经济波动而中断,就必须进行货币积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被视

18、为绝对财富的象征,促使人们为追求更多财富而储藏货币。(3)在足值货币流通时,货币储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当流通中的货币多于商品交易所需货币,其交换价值低于自身价值,多余货币自动退出流通领域,转为价值储藏;反之,当流通中货币少于所需货币,储藏货币又会自动进入流通领域。这一机制只能在储藏量充足时才能顺利发挥作用。到了信用货币流通时期,由于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符号,货币储藏时并未退出流通领域,不能起到调节流通功能。【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17 【正确答案】 从总体上来讲,商业信用交易对于加强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加速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

19、具体而论,对于商业信用的卖方提供者来说,其作用表现在能够扩大商品经营规模、开拓商品市场、提高竞争力;对于商业信用的买方提供者来说,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稳定货源、稳定供需关系;对于商业信用的卖方与买方接受者来说,其主要作用均表现为缓解资金短缺的困难。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见本章简答题第 2 题。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直接为生产服务。(1)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3)商业信用的发

20、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在再生产周期的繁荣或高涨阶段,以商业信用方式出售的商品也多;相反,在危机阶段,商业信用也相应陷入萎缩状况。【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18 【正确答案】 (1)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了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2)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正利率会刺激居民储蓄。(3)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负利率对经济不利,扭曲了借贷关系。(4)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利率。它对经济的影响介于正利率和负利率之间。【知识模块】

21、 金融学基础19 【正确答案】 场外交易是相对于证券交易所交易而言的,凡是在证券交易所之外的股票交易活动都可称作场外交易。由于这种交易起先主要是在各证券商的柜台上进行的,因而也称为柜台交易。场外交易市场与证交所相比,以买卖未在交易所登记上市的证券为主,没有固定的集中的场所,而是分散于各地,规模大小由自营商来组织交易。场外交易市场交易可以通过交易商或经纪人,也可以由客户直接进行,无法实行公开竞价,其价格是通过商议达成的。此外,场外交易比证交所上市所受的管制少,灵活方便。【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20 【正确答案】 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

22、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在金融领域内,投资银行业这一术语的含义十分宽泛,投资银行的广义含义包括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即包括公司融资、兼并收购顾问、股票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风险投资业务;投资银行的狭义含义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而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其包括的业务范围则较为传统。【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21 【正确答案】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它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

23、指标、货币政策的效果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广泛概念。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共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方式。货币政策四大目标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矛盾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经济的增长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国际收支赤字。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货币当局稳定物价的努力常常会导致资本流入和需求减少,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由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固有的矛

24、盾,货币当局只能做出适当的选择而不可能达到所有目标。可能的选择是:侧重统筹兼顾,力求协调。侧重于权衡或选择,适应经济环境的需要而突出重点。具体的目标选择不但有赖于各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也反映了人们对货币经济和货币政策认识的深化程度。(3)中国关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的观点。中国人民银行按照 1995 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所宣布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选取的是单一稳定币值的目标。但是,。关于货币政策应选定怎样的目标问题,我国理论界近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论。主要观点有:单一目标论。这又可分为两种相对立的意见。一种是从稳定物价乃至经济正常运

25、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出发,强调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惟一目标;另一种是从货币是再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出发,主张用最大程度的经济稳定增长保障经济起飞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稳定物价,即强调经济增长应摆在首位。双重目标论。这种观点认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应是单一的,而应当同时兼顾发展经济和稳定物价的要求。强调他们两者的关系是:就稳定货币而言,应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稳定,即在经济发展中求稳定;就经济增长而言,应是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即在稳定中求发展。如果不能兼顾,则两者的要求均不能实现。多重目标论。鉴于货币政策涉及面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对外开放的加快,就业和国际收支问题

26、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又有人提出: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必须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等方面,即目标不应是双重的,而应是多重的。【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22 【正确答案】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能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资料和行事规则。具体而言,它应包括个人信用等级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个人信用风险转嫁制度。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主要表现在:居民个人的信用观念淡薄。缺乏客观可靠的个人信用资料。信用立法工作滞后。建立和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拉动需求

27、、刺激经济增长、扩大我国市场规模、间接增加就业、防范交易风险、指导企业赊销、方便消费者等诸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对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主要包括加强电子网络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查询网络系统,执行储蓄存款实名制,加快配套法律制度的建设等等。【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23 【正确答案】 (1)股票一般是永久性的,无需偿还;而债券是有期限的,到期日必须偿还本金。(2)股东从公司税后利润中分享股利,而且股票本身增值或贬值的可能性较大;债券持有者则从公司税前利润中得到固定利息收入,而且债券面值本身增值或贬值的可能性不大。(3)在求偿等级上,股东的排列次序在债权人之后,当公司由

28、于经营不善等原因破产时,债权人有优先取得公司财产的权力,其次是优先股股东,最后才是普通股股东。通常,破产意味着债权人要蒙受损失,但债权人无权追究股东个人资产。一旦公司破产清算时,先偿还高级债券,然后才偿还次级债券。(4)限制性条款涉及控制权问题。股东可以通过投票来行使剩余控制权,而债权人一般没有投票权,但他可能要求对大的投资决策有一定的发言权。(5)权益资本是一种风险资本,不涉及抵押担保问题,而债务资本可要求以某一或某些特定资产作为保证偿还的抵押,以提供超出发行人通常信用地位之外的担保。(6)在选择权方面,股票主要表现为可转换优先股和可赎回优先股,而普通债券不具备选择权。一方面多数公司在公开发

29、行债券时都附有赎回条款,另一方面,许多债券附有可转换性。【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24 【正确答案】 除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货币创造功能。(1)商业银行进行货币创造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可以经营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在这两种业务的不断循环进行下才能够进行货币创造。不能从事存款业务,则货币创造无从产生;不能从事贷款业务,则无法向社会公众提供存款的资金渠道。两个条件缺一不可。(2)其他金融机构虽具有筹集资金和资金运用的业务,但均不能经营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不具备货币创造的条件,从而没有货币创造的功能。【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25 【正确答案】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

30、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1)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使政府债券价格提高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上,而债券价格的上涨就意味着利率的下

31、降。同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会使活期存款多倍扩大,活期存款即货币供给的增加也使利率下降。利率的下降会引起投资上升,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上升。反之,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过大,因而价格水平有持续上涨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下降。(2)改变贴现率。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府债券作担保。现在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贴现率。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

32、。贴现率降低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提高;贴现率提高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降低。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贴现率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贴现率的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货币和信贷供给。中央银行在降低或提高贴现率时,用控制银行准备金的办法迫使商业银行相应地降低或提高贷款利率。(3)改变银行准备率。银行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因而又名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改变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准备率来调节货币和信用供给,如果要突破法定准备率的最高限或最低限,就必须请求立法机构授予这项权力。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

33、一项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银行准备率。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可以降低银行准备率,使商业银行能够按更低的准备率,也就是按更多的倍数扩大贷款;也使商业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扩大了商业银行增加信用的基础,增大了贷款能力。反之,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时,可以提高银行准备率,使商业银行必须按更高的准备率也就是按较低的倍数扩大贷款;也还使商业银行准备金不足,从而减少了贷款能力。不过,目前西方国家一般不主张提高银行准备率。就重要程度而言,贴现率政策虽然曾经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但是现在已被放在次要

34、地位,而公开市场业务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政策手段。银行准备率具有法律效力,能对银行信用产生直接影响。银行准备率的变动能直接造成超额准备金或准备金不足,从而可以增强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政策的效果。因此,西方学者认为,法定准备率政策既能独立起作用,又能作为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政策的补充。一般地说,以上三项重要手段既可以单独运用,又可以配合使用。在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的配合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运用准备率政策。除了上述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和改变银行准备率三种重要政策手段外,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时还采用一些次要手段,例如,道义上的劝告、选择性控制和证券信贷的控制,以及分期付款信贷控制和抵押信贷控制等。【知识模块】 金融学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