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84232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921 年 8 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的一所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和培养干部的学校是( )。(A)上海大学(B)农民运动讲习所(C)湖南自修大学(D)中共中央党校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教育的基本精神是( )。(A)注重教育的正规化建设(B)群众教育第一(C)教育为长期的战争服务(D)生产教育第一3 下列不属于根据地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的是( )。(A)游击小学(B)两面小学(C)乡农学校(D)一揽子小学4 下列不属于苏区干部学校的是( )。(A)陕北

2、公学(B)鲁迅艺术学院(C)华北联合大学(D)西南联合大学5 抗战时期,党的教育总方针是( )。(A)一切为着前线,一切为着打到日本侵略者和解放中国人民(B)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C)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D)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努力扫除文盲,创造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6 干部教育中开展最早的形式是( )。(A)高级干部学校(B)中级干部学校(C)干部在职培训(D)“抗大”7 从教育思想来看,( )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A)晏阳初(B)黄炎培(C)梁漱溟(D)陶行知8 在教育本质的问题上,杨贤江认为教育是( )。

3、(A)社会的经济基础(B)劳动力再生产手段(C)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D)不偏不倚的公正事业9 1913 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 。(A)发展师范教育(B)改革普通教育(C)扩大高等教育(D)推进社会教育10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二者的关系是( )。(A)生活是教育的中心(B)教育是生活的中心(C)教育不能改造生活(D)生活可以取代教育11 陶行知创立“ 小先生制 ”的主要目的在于( )。(A)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D)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12 黄炎

4、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A)“博爱互助 ”(B) “谋生济人”(C) “爱国崇实”(D)“敬业乐群 ”13 1929 年开始的河北“ 定县实验 ”是由( )主持的。(A)陈鹤琴(B)梁漱溟(C)晏阳初(D)黄炎培14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 )” 。(A)做世界人(B)做现代中国人(C)做文明中国人(D)做诚信中国人15 在中国教育史上,( )是最早较为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理论的教育家。(A)李大钊(B)杨贤江(C)鲁迅(D)恽代英16 下列不属于黄炎培所提出的职业教育的三大“要旨” 的是( )。(A)“为人类谋发展之准备”(B) “为世界

5、、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C) “为个人谋生之准备”(D)“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17 ( )主持成立了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省级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江苏省职业教育研究会。(A)黄炎培(B)陈鹤琴(C)蔡元培(D)梁漱溟18 实施“四大教育 ”的总枢纽是 ( )。(A)学校式教育(B)社会式教育(C)家庭式教育(D)公民式教育19 陈鹤琴“活教育 ”教学程序的第一步是 ( )。(A)批评研讨(B)创作发表(C)阅读参考(D)实验观察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抗日根据地教育的重心在群众教育,而群众教育的重心又在成人教育。2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是:国民教育第一,干部教育第二

6、。22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应当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23 陈鹤琴的“ 活教育” 课程思想源自杜威的教育思想。三、简答题24 简述并评价新民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内涵。25 试举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几所主要干部学校,并分析其特点。26 “抗大”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27 “抗大”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28 “抗大”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必答题29 阐述革命根据地教育体制的构成特点及作用。30 概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31 试比较杜威和陶行知的主要教育观点。32 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对当今教育理论创新的启示。33 评述乡村教育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

7、从事者及其活动特点。34 简述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特色。35 试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史实的识记。1921 年 8 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它是一所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和培养干部的学校。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基本经验的运用。第一,实行抗战教育,坚持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第二,实行新型的教育体制;第三,教育

8、与生产劳动、社会政治活动紧密结合;第四,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力量,实行多种形式的办学;第五,改革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地的小学教育情况。根据地的小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根据地的小学基本上和苏区相似,学制 5 年,前三年为初小,后两年为高小,初小、高小都有的称为完全小学;游击区和近敌区的办学形式有“游击小学”“一揽子小学”和“两面小学”等形式;小学的课程除了形式上照顾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之外,尤其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和生产劳动,各根据地都编写了大量的战时小学教材。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4 【正确

9、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苏区的干部教育。干部学校分为高级干部学校和初级干部学校。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培养高级干部的学校大多集中在延安,其中有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鲁迅艺术学院等,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这些学校为抗战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华北根据地有抗战建国学院、华北联合大学等。而西南联合大学是国民党政府为保存教育实力所采取的措施。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其中,B 项是文化教育方针:C 项是“抗大”的教育方针;D

10、项是毛泽东在 1934 年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的苏维埃教育建设的中心任务。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干部教育的有关史实。干部在职培训是干部教育中开展最早的一种教育形式,早在苏区就旱已开展。干部学校教育是由干部在职训练演变而来的一种干部教育形式。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不同教育家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辨别。梁漱溟对近代中国教育史的贡献在于他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验。乡村教育是其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漱溟认为,“中国的建设问题便应当是乡村建设”。对于晏阳

11、初、黄炎培、陶行知的思想考生也要认真掌握。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杨贤江对教育本质的论述。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对“教育是什么”这个关乎教育本质的问题作了开宗明义的说明,他说:“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黄炎培教育思想的史实。黄炎培于 1913 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对“癸卯学制”颁布以来中国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作了考察。他指出,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道德、知识、技能训练,走上社会后毫无用处。这就从理

12、论上论证了改革普通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与个人生活和社会需要之间联系的必要性。文章发表后,在民国初年的教育界激起强烈的反响,形成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引起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强调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生活即教育”所

13、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小先生制”这一特殊教育史实的认识和理解。所谓“小孩也能做大事”,陶行知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创造精神,认为小孩不仅能教小孩,还能教大人,在他看来,小孩是实现中国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他提出的 “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就体现了他的这一认识。陶行知认为,“小先生制”是为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

14、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识记和理解程度。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另一重要特色和组成部分是他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黄炎培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概括为“敬业乐群”四个字,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即热爱所业,尽职所业,有为所从事职业和全社会做出贡献的追求。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即有高尚情操和群体合作精神,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乃至奉献精神。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15、中国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晏阳初的教育实践。晏阳初在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对于县范围内如何具体实施乡村教育总结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这集中表现为他所概括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陈鹤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梁漱溟把村学、乡学、乡农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组织形式,村学、乡学都是他在邹平实验时采用的实验体制,乡农学校是他后来的实验机构,先在菏泽试行,然后推广到其他 14 个县的试验区。1916 年,黄炎培主持成立了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省级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江苏省职业教育研究会,并在江苏省教育会上提出了实施职业教育的方案。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16、中国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教育目的论。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杨贤江教育思想历史地位的认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对中国当代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内容。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有三大要旨:“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17、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黄炎培的教育实践。1916 年,黄炎培主持成立了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省级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江苏省职业教育研究会,并在江苏省教育会上提出了实施职业教育的方案。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在如何实施“四大教育”问题上,晏阳初提出“三大方式”,而利用学校这种形式来推进乡村中的平民教育,是实施“四大教育”的总枢纽,这种形式对青少年最适宜。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陈鹤琴对“活教育”

18、的探索。陈鹤琴归纳出了“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从直接经验的要求出发,实验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是儿童进行科学发明的钥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本题选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正确答案】 这一表述是不正确的。注重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贯政策。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教育更是出于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根据地文化教育的实际状况和党的未来事业发展的准备,提出了“ 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 ”的政策,突出了干部教育的中心地位。因此,上述表述认为抗日根据地教育的重心是在群众教育,是不正确的。【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1

19、 【正确答案】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938 年 11 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论新阶段的报告中,将抗战时期的教育政策论述得更为具体。他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因此全民族的第十个任务,在于实行如下各项的文化教育政策。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需要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须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第二,创没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第三,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第四,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需要,确立了“ 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 的教

20、育政策。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有利于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的。【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这一表述是正确的。大职业教育思想是黄炎培的重要观点。黄炎培认为,职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分工的产物,而教育则是保持和发展各行业的条件,沟通职业与教育就是必需的。由于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意义,与之相应教育也具有双重功能。基于此,职业教育的功能就其理论价值而言,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就其社会影响而言,在于通过提高国民的职业素养,使学校培养之才无不可用,社会从业者无不得受良好训练,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乃至野无旷土,市无

21、游氓,社会国家的基础由此确立。就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而言,在于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重要、最困难、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的问题,消灭贫困,并进而使国家每一个公民享受到基本的自由权利。对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黄炎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所谓“一贯的” ,是指应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应贯彻于全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建立起职业陶冶一职业指导一职业教育一职业补习和再补习的体系。所谓“ 整个的” ,是指不仅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应有一个独立的职业教育系统,而且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不仅

22、普通教育要适应职业需要,而且职业教育也要防止使用的偏执、实用的片面。所谓“正统的” ,是指应破除以为升学做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而以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为偏系的传统观念。职业教育的地位与普通教育应等量齐观。【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这一表述是正确的。(1)“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论的概括表述。他指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将书本看作唯一的教育资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活动的全部内容,人的观念被书本严重地束缚住了,学校成为“知识的牢狱” 。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 “活教材”,才能摒弃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2)陈鹤琴所谓 “活教

23、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 “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3)“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摒弃书本,只是强调为历来教育所忽视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而书本知识则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应能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并能够反映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特点,陈鹤琴追求的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4)“活教育”的课程打破惯常按学科组织的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即能体现儿童生活整体性和连贯性的“五指活动”(“五组活动”)形式,也即儿童健康活动(包括卫生、体育、营养等)、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时事等)、儿童科学

24、活动(包括生、数、理、化、地等)、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美、工等)、儿童文学活动(包括读、写、说、译等)。(5)这些理念无不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三、简答题24 【正确答案】 (1)1938 年 11 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论新阶段的报告中,将抗战时期的教育政策论述得更为具体。他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因此全民族的第十个任务,在于实行如下各项的文化教育政策。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需要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须之课程及发扬学产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第二,创

25、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第三,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第四,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其他的教育方针政策还包括:“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 的政策;“实行生产劳动”的教育政策; “民办公助 ”的政策;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的政策。(2)文化教育方针:毛泽东明确指出:“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是文化的方针,也是教育的方针。所谓“民族的 ”,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带有民族特性的教育。它不一概排除外国教育,也不“全盘西化” ,而是取其精华,

26、弃其糟粕。具有民族的形式和特点而与新民主主义的内容结合,即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所渭“科学的 ”,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统一。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对中国古代和近代教育既不一概否定,也不因循守旧,而是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精华。所谓“大众的 ”,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为全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的,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教育,因而又是民主的。(3)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对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此后阶段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教育,都产生了实际的影响。抗日民主根据地和以后解放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针政策,亦都是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

27、具体化。【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学校主要有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工学、马列学院等。特点:(1)缩短学制,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和教育,发动群众。(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删除陈旧或不实用的内容。,(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实习训练,推广“ 小先生制”。【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6 【正确答案】 “ 抗大” 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启发式。“抗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注重运用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其具体方法有:其一,由近到远。其二,从具体到抽象。其三,注意互相联系。其四,突出重点。(2)研究式。“

28、抗大”提倡研究式教学。 “集体研究讨论”“按教育计划学习”“个人自学”和“思考研究”是主要方式,而教员只是从旁指导。政治、时事、政策课大多采用研究式教学。(3)实验式。“抗大”的课程“少而精”,主张少在课堂上讲,多在实地操作,多设置情况演习,以养成学员长于分析判断、善于临机应变的能力。(4)“活”的考试。书面考试先由教员拟定考题,指定参考书目,学员自行准备后小组讨论,再吸收、补充他人见解,结合本人观点材料做成答卷,学员交换阅卷。组织学员到战斗和工作第一线接受检验,也是“抗大” 对学员的考试方式。【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7 【正确答案】 “ 抗大”“以训练抗日救国军政领导人才为宗旨”,通过多种

29、途径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首先是学习理沦,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其次是学习中共党内斗争的文件,提高党性意识。其三是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其四是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最后是深入工农群众,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去,向工农学习,向实际学习。【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8 【正确答案】 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后来成为抗大的校训。【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必答题29 【正确答案】 革命根据地教育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

30、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0 【正确答案】 (1)教育为政治服务。在当时特定的时代环境下,最大的政治是以武装斗争的手段去夺取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而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投入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军队干部战士的觉悟,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中心任务。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正是围绕着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的,教育的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首先

31、,在安排各类教育发展的同时,正确处理了特定环境下的轻重缓急,保证了最迫切需要的满足。其次,在教育内容的确定下,始终服从了战争的需要。再次,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安排上,也充分考虑到战争条件和政治需要。(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更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视为培养新公民和新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第一,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当时当地的生产和生活联系实际,进行劳动习惯和观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第二,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时问安排注意适应生产需要。第三,要求学生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不仅具有教育意义,也具有经济意义。(3)依靠群众办学。根据地经济基础差,学校、师资、设备都十分缺乏

32、,处在战争环境,根据地政府有限的物力、人力又难以大量投入教育。因此就出现了“民办公助” 的办学形式。所谓的民办公助,就是由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由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余、开学田、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政府予以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早在苏区时期,就注意依靠群众办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群众教育由群众自己办,即在苏维埃政府支持下,以乡村为单位依靠群众办夜校、识字班等。其二,依靠群众力量办普通小学,即由政府出一部分经费,场地、设施和部分经费由各乡村自行解决,通常是初小由乡办,高小由区办。其三,干部教育不脱离群众,

33、无论教学内容、学习时限和教学组织,都考虑群众工作的实际需要。【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1 【正确答案】 (1)学校与社会。关于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杜威的观点有两方面:一是从学校组织形式看。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小型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各类的作业进行活动。二是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杜威认为,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改良调节功能。他指出:首先,学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其次,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延续功能,即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延续工具;再次,学校教育的协调功能,即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使个人成为“社会的一员 ”;最后,学校教育的培养功能,培养个人与别人共同生活和合作共事

34、的能力。陶行知关于杜威关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的论述,“翻半个跟头” ,提出“社会即学校”,他指的学校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专门学校;其二是指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所。陶行知关于“ 社会即学校 ”的定义是从当时中国国情出发,寻找普及大众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切实可行的道路。(2)教育与生活。杜威站在自然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 的概念。他从三个方面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一是生活离不开教育。他主张,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二是生长是生活的特征,而教育就是生长。所谓生长,就是指向未来的发展过程。教育的历史就是生长过程。三是教育是对生活的改造。这种改

35、造,不仅是对个人,而且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它是一个连续不断改造的过程。陶行知在教育与生活的问题上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又“翻了半个跟头” ,提出了 “生活即教育”,把生活和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概括起来有三层意思: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又促进生活之变化。他强调,只有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才算得上是促进生活之变化的教育。 教育随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生活无时不变,教育也随之发展,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3)教育与学生。杜威认为,学校教育必须简化和整理所有影响儿童发展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

36、,创造一个比儿童自然成长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环境,促进儿童发展。为了促进发展,他强调: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把重心转移,“ 儿童变成了太阳 ”,一切教育组织措施,都围绕他们运行。 教育过程要能唤起儿童的思维。他认为思维就是有机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学校应该提供可以引起儿童思维的经验情境。陶行知在教育与学生问题的论述上,根据中国国情有了创新。陶行知也认为教育要促进学生发展,但这发展必须处理好三层关系:群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关系; 全面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关系;近期发展和终生发展。在如何促进儿童发展的措施上,陶行知又发展了杜威的思想:从儿童为中心到“ 六大解放”。陶行知认为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

37、地位,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因此,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思维到创造。陶行知认为在教育中不仅要启迪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创造,解放儿童创造力,“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使人人都能创造。(4)教育与知识。杜威认为知识就是经验,而经验就是人与自然所创造的环境的“交涉”。我们从杜威的著作中不难看出杜威十分强调学生的直接知识的获得。主要表现:倡导 “从做中学”;确立新的课程观。杜威认为学校的课程计划必须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教材上的迫切问题是在儿童当前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课程教材必须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而且随知识的发

38、展而发展。陶行知在教育与知识问题上发展了杜威的思想。首先,他并不是照搬杜威的“从做中学” 的思想,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 教学做合一 ”的理沦,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结合。其次,陶行知对课程教材的建设上不仅强调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贴紧学生的直接经验,而且他从培养合格的民主人才出发,对构建具有中国国情的课程和教材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他认为课程建设要顾及全体人民接受民主教育,使他们了解贫富不均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拿出一切力量来争取胜利;富国之路是科学的教育、科学的生产、科学的劳动。同时,课程建设要留心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特别的训练和培养。教材选编要以社会和学生生活为中心,做到从丰富中求精华,从生活

39、中求活的教材。(5)教师与学生。对教师与学生这一问题,杜威的观点有三点:必须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为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坚决克服传统学校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抑制过多的现象。教师不应该对儿童采取放任的态度,不应“ 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陶行知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比杜威又有新的发展。他认为,教师必须做到:树立“ 人民第一,一切为人民”“天下为公、文化为公 ”“虚心学习、集思广益 ”“平等待人、共同长进” 等民主作风,真正做民主教育的教师。学会“ 宽容”,“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 ,与学生共甘苦,做民众之公仆。教师与学生共创造,教师创造学生,学生也创

40、造教师,学生教师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师生双方共同向创造生活迈进。【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2 【正确答案】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吸取和改造国外教育家特别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杜威倡导变革传统教育,融合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以使学校和社会适应资奉主义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其强调沟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思想,对陶行知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陶行知在批判地吸取杜威“ 教育即生活 ”的基础上,提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 “生活教育 ”思想体系。如“社会即学校 ”的命题即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 ”,是在对杜

41、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 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连的,是 “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 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也是在充分认识中国教育传统和现实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陶行知认为当时中国的教育表现为两种“八股” 。即“老八股”和“ 洋八股”。前者是中国教育传统的

42、表现形式,后者则是实行新教育后的表现形式。然而,非但“老八股”与民众生活无关, “洋八股”也与民众生活无涉,中国教育的面貌并没有因为新教育的实行而发生根本的变化。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社会即学校” 的教育命题。“ 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 “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里去办,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关,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需。因此“社会即学校” 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从教育内容说,人民需要仆么生活就办什么教育;从教育形式来说,适宜什么形式的学校就办什么形式的

43、学校。“社会即学校” 不是学校消亡论,而是学校改造论,改造旧学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对当今教育理论创新的启示:关于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如何立足于自身,如何汲取外部的必要营养,如何成就独立自我的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理沦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在我国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既有苏联的教育理论模式,又有欧美和日本的教育理论框架,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在长期简单化的理论复制当中,迷失了自我,远离了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精神家园,几乎成为盲目漂泊、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现实地摆在了当今每一位教育理论上作者的面前。陶行知先生一直反对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的“拉洋车”“仪型他国”。他一方面

44、注重吸取国外教育家的先进思想,同时,又不脱离中国教育的实际,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适合当时中国农村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教育理论,他应该成为我们理论研究者的楷模。所以,在引进和研究国外的教育理论时,应注意对不同教育理论流派、不同教育家的思想和观点,从理论整体上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批判,同时又紧密联系中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自我发展,并使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逐步走上动态开放、日趋深入和丰富的健康发展轨道。【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3 【正确答案】 (1)乡村教育运动是指中国 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以农村为基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改革和实验活动。进入

45、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教育界逐步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同家,中国的命运取决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只有通过农村教育改革才能最终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乡村教育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也受到了西方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科学实验方法的影响;乡村教育运动的出现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乡村教育运动的出现也是中国农村社会矛盾极端尖锐化的反映。(2)影响最大的当属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江苏、浙江等地开展的农村改进实验,陶行知开展的生活教育实验,以及晏阳初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等地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梁漱溟等人在山东邹平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活动等。(3)其共同的活动特点是: 他们都以教育实验为

46、手段,探索教育改革的成功模式,并试图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全社会;他们都以农村作为教育改节实验的基地,以农民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并以教育改革带动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教育的活动和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安排和设汁教育实验的形式和内容。【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4 【正确答案】 (1)具有鲜明的中国化色彩。陈鹤琴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同时也十分注意从中摄取有益的营养,尤其善于运用传统私塾教育中的一些经验来解决现代教育问题。如私塾教育注重因材施教,“聪明的学生,给他多学一点;愚笨的学生,给他少学一点。不举行划一的共同考试,引起无

47、渭的竞争”;采用“ 个别的指导,个别的考查,以资鼓励而促七进”的个别教学;强调行重于学的特点和当时新教育改革所倡导的观点相吻合,符合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我幽古代的许多传统教育经验和数育思想经过陈鹤琴的实践、过滤和升华,形成了其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其中国传统色彩浓烈。(2)具有明显的两方化色彩。陈鹤琴将从杜威及其他美国老师那里学来的理论应用到幼儿教育阶段,形成了“活教育” 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三大部分: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在目的论中,他提出了“做现代中国人” 的五个条件: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精神、服务的精神。“活教育的课程是指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

48、大社会去学习”。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原则。什么原则呢?就是“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这是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3)受西方机能主义心理学与西方测验理论影响较深。重视心理学研究是陈鹤琴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他关注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心理特征、有关儿童人格发展等问题,并以此作为解释与解决有关家庭教育、幼稚教育、小学教育等问题的依据,为中国教育的科学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5 【正确答案】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确立了职业教育是振兴经济的战略措施。(2)确立了大职业教育的教育观念。(3)进一步端正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4)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科学的教学原则。(5)开辟了职业教育的多种途径。(6)确立了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的原则。(7)确立了调查研究是发展和办好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8)确立了以我为主、博采众长、洋为中用的职业教育研究原则。(9)确立了专科一贯制的办学体制。(10)确立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GOST R ISO IEC 10177-199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Provision of the connection-mode Network internal layer service by intepack.pdf GOST R ISO IEC 10177-199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Provision of the connection-mode Network internal layer service by intepack.pdf
  • GOST R ISO IEC 10373-3-2011 Identification cards Test methods Part 3 Integrated circuit cards with contacts and related interface devices《识别卡 试验方法 第3部分 带触点和相关接口设备的集成电路卡》.pdf GOST R ISO IEC 10373-3-2011 Identification cards Test methods Part 3 Integrated circuit cards with contacts and related interface devices《识别卡 试验方法 第3部分 带触点和相关接口设备的集成电路卡》.pdf
  • GOST R ISO IEC 10373-7-2011 Identification cards Test methods Part 7 Vicinity cards《识别卡 试验方法 第7部分 邻近卡》.pdf GOST R ISO IEC 10373-7-2011 Identification cards Test methods Part 7 Vicinity cards《识别卡 试验方法 第7部分 邻近卡》.pdf
  • GOST R ISO IEC 10373-9-2013 Identification cards Test methods Part 9 Optical memory cards Holographic recording method《识别卡 试验方法 第9部分 光学存储卡 全息记录方法》.pdf GOST R ISO IEC 10373-9-2013 Identification cards Test methods Part 9 Optical memory cards Holographic recording method《识别卡 试验方法 第9部分 光学存储卡 全息记录方法》.pdf
  • GOST R ISO IEC 10536-1-2006 Identification cards 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Close-coupled cards Part 1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识别卡 非接触式集成电路卡 紧耦卡 第1部分 物理特性》.pdf GOST R ISO IEC 10536-1-2006 Identification cards 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Close-coupled cards Part 1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识别卡 非接触式集成电路卡 紧耦卡 第1部分 物理特性》.pdf
  • GOST R ISO IEC 10536-2-2004 Identification cards 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Part 2 Dimensions and location of coupling areas《识别卡 非接触式集成电路卡 第2部分 耦合区域的尺寸与位置》.pdf GOST R ISO IEC 10536-2-2004 Identification cards 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Part 2 Dimensions and location of coupling areas《识别卡 非接触式集成电路卡 第2部分 耦合区域的尺寸与位置》.pdf
  • GOST R ISO IEC 10536-3-2004 Identification cards 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Part 3 Electronic signals and reset procedures《识别卡 非接触式集成电路卡 第3部分 电子信号与重设规程》.pdf GOST R ISO IEC 10536-3-2004 Identification cards 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Part 3 Electronic signals and reset procedures《识别卡 非接触式集成电路卡 第3部分 电子信号与重设规程》.pdf
  • GOST R ISO IEC 10588-199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of X 25 packet layer protocol in conjunction with X 21 X 21bis to provide the OSI connection-mode Network Service《信息技术 使用X 与X接合.pdf GOST R ISO IEC 10588-199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of X 25 packet layer protocol in conjunction with X 21 X 21bis to provide the OSI connection-mode Network Service《信息技术 使用X 与X接合.pdf
  • GOST R ISO IEC 10729-1-199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Conformance test suite for the presentation layer Part 1 Test suite structure and test purposes for .pdf GOST R ISO IEC 10729-1-199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Conformance test suite for the presentation layer Part 1 Test suite structure and test purposes for .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