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842339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不属于陶行知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B)育才学校(C)山海工学团(D)自然科学院2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中,哪一项最为根本?( )(A)文艺教育(B)生计教育(C)卫生教育(D)公民教育3 下列不属于晏阳初提出的乡村教育“三大方式” 的是 ( )(A)学校式(B)乡村式(C)社会式(D)家庭式4 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明教育理论的著作是( )(A)教育史 ABC(B)新教育大纲(C)中国教育改造(D)论共产主义教育5 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

2、验的目标与途径是( )(A)三大方式(B)四大教育(C)改造农村(D)化农民、农民化6 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于( )(A)1912 年(B) 1915 年(C) 1917 年(D)1919 年7 黄炎培提出的职业教育原则不包括以下哪点?( )(A)手脑并用(B)教学做合一(C)理论与实际并行(D)知识与技能并重8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特征,不包括以下哪点?(A)全民化(B)实用化(C)科学化(D)社会化9 以下没有留学背景的教育家有( )(A)晏阳初(B)陈鹤琴(C)陶行知(D)黄炎培10 20 世纪 20 年代后,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 )(A)为社会服务(B)为个人谋生 (C)为经济发

3、展(D)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11 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是在什么地方发起成立的?( )(A)北京(B)上海(C)广州(D)武汉12 我国活动时间最长的人民教育团体是( )(A)山海工学团(B)晓庄学校(C)中华职业教育社(D)育才学校13 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A)鼓楼幼稚园(B)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C)山海工学团(D)育才学校二、简答题14 简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5 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16 黄炎培提出的职业教育的三大要旨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17 简谈陈鹤琴“ 活教育“的目的及其现实意义。18 简述陶行知“ 生活课程论 ”的特点。必答题19 评

4、述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20 评述乡村教育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从事者及其活动特点。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B【

5、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二、简答题14 【正确答案】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职业教育的作用、地位、目的和方针几个方面。(1)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

6、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第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第三,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黄炎培认为可以概括为“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2)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3)职业教育的方针。第一,社会化: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第二,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包括物质方面的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均需遵循科学原则。(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5)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是黄炎培对职业教育道德的总结。【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乡村教育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

7、部分。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其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建筑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分析、中西文化的比较之上。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起源于对中国社会问题症结的分析,而乡村建设是解决这种症结的途径。(1)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梁漱溟指出,中国社会自始至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表现为遇事安分、知足、寡欲、摄生,取一种向自身内求“调和持中” 的有理智、有意识的态度。中国文化追求人与人之间真的妥洽关系的仁的生活,因此世界文化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而中国问题的解决只有从自身固有文化中寻找出

8、路。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2)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乡村建设。第一,从社会历史看,中国自周代起就已脱离了阶级社会,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 中国旧社会可说为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之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第二,从社会现状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道德和理性的根在乡村,要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从乡村教育人手;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已被破坏得不堪收拾,乡村经济尤甚,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从乡村建设起。所以,乡村建设是乡村被破坏而激起的乡村自救运动,是重建我们民族和社会的新组织构造的运动。(3

9、)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乡村建设就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它的功能在于延续文化而求其进步。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一个如何以中国固有精神为主吸收西方文化,融现代文明以求自身文化长进的过程,这不过是个教育的过程。所以乡村建设是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4)乡村教育的实施。乡农学校的设立: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乡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乡农学校的组织结构按农村自然村落及其行政级别形成。组织原则是政教养卫合一,经教统政;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融合归一。乡农学校的教育内容

10、:所有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课程分两大类,一类是各校共有的课程,包括识字唱歌等到普通课程和精神讲话。另一类是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 。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消极的一面。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风,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黄炎培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在职业教育方面,他提出了三大要旨,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职业

11、教育三大要旨的主要内容。在职业教育的内涵方面,黄炎培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三大要旨。其三大要旨的主要内容包括: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中,他将“ 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放在第一位。黄炎培把“ 谋生”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他认为人们只有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立足于社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而且,通过职业教育使人人爱岗敬业,以职业为荣,社会必然会发达。黄炎培强调从对社会的影响来讲,在于通过提高国民的职业素质,使学校培养之才无不可用,社会从业者无不得到良好训练,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2)职业教育三大要旨的现实意义。黄炎培

12、三大要旨的现代职业教育目的理论,是从职业对于人与社会的双重意义阐述的。即对个人来说,职业教育具有求生存、求发展的意义;对于社会来说,职业教育具有利国富民的意义。职业教育要实现促进个人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双重目的: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观就体现了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这一点是我们现在应该继续发扬光大的。职业教育要实现学生独立个性与全面发展的统一。黄炎培在他的职业教育目的观上把“谋个性之发展 ”放在职业教育目的的第一位,这是现代职业教育值得继承和学习的。职业教育要实现谋生与乐生的结合。职业教育应该把受教育者作为具有完整精神和独立人格的真正的人来对待,不仅仅关怀他的物质所需,更主要的是通过对其心灵

13、的呵护,提升其探寻生活意义的能力。【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陈鹤琴是中国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他的“活教育” 理论是其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而“ 活教育 ”的目的对当今教育工作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把“ 活教育” 的目的规定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甚至提出“要做世界人 ”。陈鹤琴这一思想的出发点在于:旧教育只重视读读书,“活教育”则重视做人。特别是当代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的时期,应当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一个符合现代中国的现代中国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要具备健全的身体。陈鹤琴认为一个人身体的好坏,对

14、于他的道德、学问及从事的事业有很大影响。要有建设的能力。当时中国百业俱废,急切需要的是各种建设,而过去的教育培养的人不重视建设的能力,所以“活教育“则重视建设的能力,以便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要有创造的能力。陈鹤琴认为中国人本来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只是近百年因循守旧不知创造。时至今日,非常需要培养儿童的这种创造能力。他认为儿童本来就有很强的创造力,只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要有合作的态度。他认为中国人个性强,喜欢各自为政,不善于合作。所以应当从小训练孩子的合作团结能力,才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新中国的主人翁。要有服务的精神。陈鹤琴指出: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悉各种事实和技

15、能,可是不知道怎么去服务,不知怎么帮助别人,那么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全无意义。他认为“活教育 ”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2)“活教育”的现实意义。抗战期间,陈鹤琴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的教育目的,体现了他热爱祖国的精神。抗战胜利后,他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 ,体现了他具有“世界的眼光 ”。他提出做世界人,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他的“活教育”目的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也反映了他具有世界眼光的胸襟,对后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目的的制定要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陈鹤琴在构建中国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中,一直是根据中国国情吸收国外的

16、东西。教育活动要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陈鹤琴的“活教育”是针对当时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他的“ 活教育 “重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活动要重视教育实践的地位。陈鹤琴一贯重视教育实验,他通过在鼓楼幼稚园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及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中国化幼儿园的途径。因此,学习陈鹤琴的重要经验,把陈鹤琴关于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付诸实践并加以发展完善,这对当今的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主张过什么生活用什么样的书;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代替以文字为

17、中心的教科书;主张把社会之需要与能力,个人之需要及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必答题19 【正确答案】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就学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 ”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直接影响于杜威教育思想。1927 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

18、,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

19、活决定;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社会即学校。 第一,指“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 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 ,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第一,要求“ 在劳力上劳心 ”。针对传统

20、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造成“田呆子、书呆子 ”,长不出科学的种子。第二,因为“ 行是知之始 ”。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而以创造完成。第三,要求“ 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是对注人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原则下,相应对课程教材也提出也改造意见:以培植学生的生活力为追求,遵循学生的需要和可能,由此破除以学科知识为原则的课程传统。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有六大特点,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1946 年把生活教育的方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

21、的、创造的。(2)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 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其次,生活教育理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 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

22、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问寻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最后,生活教育理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特定时代提出来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诸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面,重温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1)乡村教育运动是指中国 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以农村为基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改革和实验活动。进入 20 世纪 20

23、年代以后,教育界逐步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中国的命运取决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只有通过农村教育改革才能最终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乡村教育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也受到了西方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科学试验方法的影响;乡村教育运动的出现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乡村教育运动的出现也是中国农村社会矛盾极端尖锐化的反映。(2)影响最大的当属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江苏、浙江等地开展的农村改进实验,陶行知开展的生活教育实验,以及晏阳初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等地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梁漱溟等人在山东邹平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活动等。(3)其共同的活动特点是:他们都以教育实验为手段,探索教育改革的成功模式,并试图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全社会的范围;他们都以农村作为教育改革实验的基地,以农民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并以教育改革带动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教育的活动和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安排和设计教育实验的形式和内容。【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