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84239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4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 这一思路的教育家是( )。(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2 “吏师制”是( ) 推行的一种教育制度。(A)西汉(B)春秋(C)秦代(D)东汉3 汉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私学,称为( )。(A)私塾(B)书馆(C)蒙馆(D)家塾4 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5 在我国教育史上,自号“习斋” 的教育家是( )。(A)王守仁(B)朱熹(C)黄宗羲(D)颜元6 在我

2、国近代史上,主持翻译华事夷言四洲志和各国律例,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是 ( )。(A)林则徐(B)郑观应(C)张之洞(D)魏源7 ( )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A)谭嗣同(B)康有为(C)严复(D)梁启超8 19121913 年公布的中华民国新学制用干支纪年法可称为( )。其中规定初等教育分为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两级共 7 年;中学校年限为 4 年,不分级。(A)壬戌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子癸卯学制9 1940 年 1 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即( ) 。(A)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

3、级斗争服务(B)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大众(C)使广大的劳苦群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10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 )。(A)政治学(B) 理想国(C) 雄辩术原理(D)乌托邦11 在古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中,开设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学校是( )。(A)文法学校(B)高级修辞学校(C)初级学校(D)拉丁文学校12 17 世纪,学园在英国出现,它是由( )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当时主要靠学生交费维持,传授一些实用的知识,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实科性质的中学。(A)非国教派(B)国教派(C)国教会(D)耶稣会13 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纪后期( )的设立。(A)剑

4、桥大学(B)牛津大学(C)伦敦大学(D)英王学院14 根据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论的观点,( )的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A)体育(B)智育(C)德育(D)美育15 1902 年,英国颁布了( ),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以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A)雷沃体姆报告(B) 巴尔福教育法(C) 斯宾斯报告(D)费舍教育法16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海德格尔(B)萨特(C)奥康纳(D)布贝尔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汉代董仲舒提出的“ 独尊儒术 ”的政治思想为汉高祖采纳,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文教政策使儒学成为封建教育的主流。18 1922 年学制又称六三三

5、学制,是一部主要参考日本的学制。19 抗战时期学校内迁虽是被迫的,客观上却也加强了内地和边疆的教育。20 佛教是根基于婆罗门教的宗教,所以它与婆罗门教的教育主张没有多大差别。21 阿拉伯教育是以伊斯兰教为中心的,但又具有强烈的世俗性。22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是一种彻底的机械论思想。三、简答题23 简述孔子的德育原则。24 简谈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论。必答题25 试述学在官府的成因。26 试述蔡元培先生改革北京大学的措施和指导思想。27 试述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教育体制的构成特点及作用。28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9 试述洛克的教育思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

6、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4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

7、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正确答案】 错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 的政治思想为汉武帝所采纳,而非汉高祖。【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错误。1922 年学制即“壬戌学制” ,由于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 6 年,初中和高中各 3 年,故又称为“六三三学制” ,它是一部主要参考美国的学制。【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

8、史19 【正确答案】 正确。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正确表述。【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错误。尽管佛教是根基于婆罗门教的宗教,其二者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及社会作用等方面有诸多共同之处。但是,在教育主张及实施上,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教育对象均为婆罗门弟子,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生制;而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佛教反对“婆罗门第一” ,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所以教育对象较为广泛,在教育方法上则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相结合。所以教育主张也有较大的差异。【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9、 正确。中世纪阿拉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神学与实用课程并存,古兰经与科学知识并重。【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性教学认为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它首先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保持一致,即养成德行;其次,为实现这个目的,要设立一个近的目标,即“多方面的兴趣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阐明了教学和德育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德育获得真实的基础。但是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德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这有机械论的倾向。【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三、简答题23 【正确答案】 (1)立志。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志于道”

10、并“乐道”,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2)克己。“克己复礼为仁”,善于自克才是道德修养的标志。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3)力行。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将道德修养付诸实践,“言必信,行必果” ,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5)内省。道德贵在自觉,道德教育贵在培养自觉。遇事“求诸己” ,积极进行自我思想省察,寻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6)改过。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扬长补短的过程,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

11、改才是真正的错误。【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4 【正确答案】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论述凯洛夫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他认为,教学的本质首先是教师在学生自觉与自动参与下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武装学生的过程,但他还担负着以科学原理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武装学生与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任务。教学过程特点:获得前人已有知识;获得对现实的认识,巩固知识;发展儿童德、智、体。教学过程六环节:感知具体事物,形成表象;认清事物关系;形成概念;掌握知识;养成技能技巧;在实践中检验知识。(2)凯洛夫教育学 中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的原则;巩

12、固性教学原则;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教学原则;教学的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3)论教育和教学内容。教育和教学的内容具体表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在谈到教学计划时,教育学强调普通学校授予学生的应该是从整个科学知识中选择出来的基本知识。教学大纲在有系统的形式中包括着一切构成教学科目内容的问题和题目纲要。教科书,它包括基本原理和学生独立学习的材料,还包括着学生必须领会的知识。凯洛夫教育学中对教育和教学内容的论述反映了 30年代以来苏联普通教育建设的成果。(4)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应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对各种科目按固定课表由老师进行讲授,这种教学工作组

13、织,就是他所强调的班级授课制度。【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必答题25 【正确答案】 “ 学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后设官分职、从事管理,为了管理的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记录,汇集成专书,由官吏掌握,这种现象,历史上称之为“学术官守”。由于只有官府有学,民间私家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由此造成“学在官府” 的历史现象。 “学在官府”的出现有其客观原因:(1)惟官有书,而民无书。西周时期生产水平仍然有限,书写的材料是竹简、木牍,书写的工具是刀笔,以拙陋的工具在粗笨的材料上制作出的书册,不仅极其繁重,而且也

14、十分昂贵,只有官府才具有制作书册的财力和人力。士人若要学习,只有到官府,求之主管书册的官司才能读到。(2)惟官有器,而民无器。西周时期的礼、乐、舞、射都是重要的学术,在教育上,也是学习的重要学科。学习这些学科,不能仅是口耳相传,而且要有器物设备,才有条件进行实际演习。这些器物,不是一人一家所能具备,所以要学习礼、乐、舞、射,只有在官府的人才具有条件。(3)惟官有学,而民无学。只有官学,没有私学,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庶人和平民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学在官府 ”体制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体制以及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 为其核心。【

15、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6 【正确答案】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大学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抱定宗旨:学校乃研究高深学问之地;砥砺德行;敬爱师长。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 第一的原则。第三,发展研究,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机关,而且是要创新知识,推动学术进步的场所。他率先在国内大学中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并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书。第四,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要求学生砥砺德行,敬爱师长,并成立了各种学生组织以培养学生兴趣。(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

16、则。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并不是研究某一家或者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某些人指定的学问。这一原则在教师的聘用上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办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一原则体现了蔡元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一是成立全校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评议会;二是成立全校最高行政执行机构:行政会议;三是建立全校教务传导机构:教务会议及教务处;四是建立主管全校人事和事务工作的机构:总务处;五是成立各门学科教务管理机构:教授会。(4)改革学科和教学体制:扩充文理,改变“ 轻学而重术” 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17、)。改革的意义:不仅使北大改变了自身面貌,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学,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不仅完善了资产阶级高等教育制度,而且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阵地。【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7 【正确答案】 (1)革命根据地教育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干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在职干部水平或训练某种专业人员,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主要通过干部训练班和在职干部学校实施。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其教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尤其是经过整风运动和整学,社会教育纠正了以往脱离边区实际的倾向,取得很大发展;其组织形

18、式主要有冬学、民校(民众学校)、夜校、半日校、识字班(组)、读报组,以及剧团、俱乐部、救亡室等,其中冬校和民校适应分散的农村群众和生活实际,是最受欢迎、最普遍、最广泛的社会教育形式。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抗战时期儿童教育的办学形式主要有“游击小学” 、“两面小学”、“ 联合小学”等形式,内容十分注意适应战争的需要。(2)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8

19、 【正确答案】 (1)教育观。教育目的。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雄辩家,但是在他看来,雄辩家不仅仅是擅长演说的人,还应当是一个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从一定意义上讲,德行比才能更重要,教育的任务应当是培养良好的德行。教育作用。昆体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能敏捷地、灵敏地学习。另一方面他认为,天生的才能只是个人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其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实践和教育。但是,教育应当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学前教育。昆体良重视学前教育思想,极力主张在儿童能说话的前后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智育,教授字母、书写和阅读,要进行快乐学习,使儿童热爱学习。(2)教

20、学观。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昆体良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在课程设置上,他认为专业知识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在教学方法上,昆体良提倡因材施教和改进教学方法,主张采用赞许和表扬以及激励学生进步的方法,同时强调使用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方法。他还提出教学要“ 适度”,学习与休息交替的教学原则,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作业和演讲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3)教师观。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的;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当有耐心,奖惩时要注意分寸;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9 【正确答案】 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他的“

21、自然、权力基础上的天赋人权” 论和 “社会契约”论、他的“白板说” ,以及他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所阐述的绅士教育的主张都对西方近代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教育的认识论基础。他反对流行的“ 天赋观念”论,提倡 “白板说”,还认为,五官的感觉只能了解物体的部分性质,内心的“自我反省” 则可以使人了解复杂的概念。(2)教育的作用。洛克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 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3)教育的目的。洛克认为一国之中绅士教育是最应该受到重视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绅士。他注重贵族子弟的教育,主张把他们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

22、智慧和才干的事业家。(4)绅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洛克是从德、智、体三个方面阐释绅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关于体育,洛克认为人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他认为每个绅士的身体都必须能适应以后活动中面临的艰苦环境,针对当时贵族子弟多娇生惯养的风气,他强调生活各方面的忍苦耐劳。对于德育,他把德行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环境。洛克把听从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看成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道德教育的方法首先要重视理性的领导,其次要重视榜样示范作用,强调德育中的早期教育、行为习惯和良好榜样,主张尽可能不要使用体罚。在智育问题上,洛克尤其强调两点:德行重于学问;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