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诸多因素中,决定教育性质的主导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的水平(B)社会意识形态(C)民族文化传统(D)政治经济制度2 人类社会赖于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环境(B)人口状况(C)政治制度(D)社会生产3 ( )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的途径。(A)社会生产(B)科学实验(C)学校教育(D)社会经验4 ( )我国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A)1983 年(B) 1984 年(C) 1985 年(D)1986 年二、
2、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5 阶级性是教育的本质。6 生产性是教育的本质。7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年)标志着教育学达到了科学化水平。三、简答题8 简述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9 简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关系。10 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11 简述教育的概念。12 原始社会教育有哪些特点?13 简述教育的结构。14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有哪些?15 简述古代社会的教育思想。16 简述信息社会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17 简述义务教育、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含义。18 比较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不同。必答题19 简述
3、我国教育本质讨论的始末及其主要观点。20 概述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的联系和区别,说明广义教育在当今受到中外教育界重视的原因。21 论述有关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22 试述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23 试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24 大学少年班的争论少年班1978 年 3 月,在老一辈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的大力倡导下,在方毅等领导同志的支持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一少年班,截至目前,已招收 29 期共 1134 名少年大学生。中科大少班成立之后,国内十几所重点大学相继办起“少年班” ,但不久纷纷停办。最近,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首批学员回母校聚会,
4、立即有媒体跟踪采访,披露了这个班上昔日大名鼎鼎的“神通” 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干政 “自我封闭”、谢彦波“ 有心理问题”的不幸命运。中科少年班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于是“少年班是培养人才还是摧残人才?到底还要不要办下去的讨论在校内外激烈地展开。源自“ 问题学生 ”中科大少年班办学之争源于它的“问题学生” :近几年,经常有指责少年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问题严重、人际交往困难”的文章,见诸报端网站,引发人们对少年班办学的争论。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曾提交了一份请求停办少年班的提案,很快有人站出来反对。今年 3 月,19 岁的少年班 2001 级学生马丽丽(化名)窃取同学的国外大学邀请信事件公布后,
5、立即被炒得沸沸扬扬,不久,有人以马丽丽事件为由头否定少年班教育模式,一位网友的话代表了这部分人的观点:“反对把小孩子送去读大学,他们身心还未成熟就去接受高深的大学教育,很容易犯错误。少年班该停办了。”7 月份,有媒体发表文章,对宁铂、干政、谢彦波的现状进行了详细描述。27 年前这三人是红透大江南北的“神童” ,是全国亿万家庭教育孩子学习的榜样,国家和人民希望他们成为科学家,甚至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今,他们出家的出家,避世的避世,离大家的期望距离甚远。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又进行了一场“少年班办还是不办” 的争论。甚至连宁铂的同班同学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 以自己的感受而言,中国不能没有少年
6、班”,一派则认为“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绝不会去少年班。”少年班成才率高据了解,科大少年班几乎每年都有 13 个“问题学生” 被退学,有的自控力差、贪玩、学业跟不上,有的品行不端,还有的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也有个别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被休学。分管少年班工作多年的中科大副校长程艺说,这些现象在普通的大学班级同样存在,不是少年班的特有严物。不能因为少年班名气大就不允许它出问题,也不能仅仅因为出了少数“问题学生” 就怀疑它存在的必要性。从总体看,少年班学生在中科大优秀学生中占很大比例。据学校跟踪调查,少年班毕业生成才率非常高,85以上考取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三分之一获得博士学位,比例远高
7、于本校普通本科生。其中数百名杰出人才活跃在国内外知名学府、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一般在 30 岁左右就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发明原子陷阱分析行法的卢征大、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世界上第一位认知学博士张家杰等国际知名的杰出人才都曾在中科大少年班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少年班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卿以他掌握的数据得出这样的结论:“ 从培养科技人才的角度看,可以毫不惭愧地说,少年班成立至今,中国没有哪一所学校的哪个系有这样的成绩。”25 论述教育的功毙。26 论述陶行知的“ 生活即教育 ”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比较他们的异同。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及其产生与
8、发展)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与社会发展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与社会发展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与社会发展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与社会发展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5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具有阶级性的,但在阶级社会中,很多事物都具有阶级性,阶级性并不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所以,阶级性只是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一种属性,并非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而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
9、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6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固然与生产有着持久的、广泛的和密切的联系,但是教育并不等同于物质生产,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即包括物质生活的经验,又包括精神生活的经验。教育既是生产斗争的工具,又是传递文化、进行阶级斗争和营谋社会生活的工具,它具有多种社会职能。因而生产性并非教育的本质。而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7 【正确答案】 错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1806 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标志着现代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的诞生。【知识模块】
10、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三、简答题8 【正确答案】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1)凡是对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2)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拘成人教育中的学生。(3)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法。教育的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要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拘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
11、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受教育者也不是完全听从于教育者,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受教育者的学会影响教育者的教。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得以完成的中介,没有教育措施,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_述三个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各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9 【正确答案】 (1)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和兼职的教师、其他
12、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但自学校教育产生后,教育蓍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的各种人员。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2)二者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关系: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活动,是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活动。同样,如果离开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也同样不能构成教育活动。此外,概括地说,
13、在狭义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还可以界定为是师生关系。那么,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又是互相促进的关系。【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0 【正确答案】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这是因为:(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它的产生与动物的生理需求有关,其内容也与动物的生存本能有关。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基社会性上。人类产生教育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和社会延续、发展的需要。教育一开始就是一种具有社会性和为了社会的活动。(2)动物没有语言,不具备将个体经验类化,并将类化经验积累起来向其他动物传递的功能。人类教育
14、传递的是共同体积累的类化经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是其他任何一种高等动物无法比拟的。(3)动物界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小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维持生命并独立生存,而人类教育的结果远胜如此。人类教育不但使受教育者获得适应环境的经验,而且培养了人进一步改造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人创造新经验的能力,这是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1 【正确答案】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1)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
15、着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2)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3)总的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4)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狭义的教育。【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2 【正确答案】 (1)教育同劳动和生活相结合。(2)教育内容
16、和方法简单。(3)教育是平等的。【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3 【正确答案】 教育的结构分为教育活动的结构和教育系统的结构两部分。(一)教育活动的结构(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主体)。教育者通过自己的活动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其基本特征是具有主导性和社会代表性。(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个体)。教育对象是在教育者的影响和指导下获得发展的,只有人才能成为教育对象。(3)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作用于受教
17、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些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教育工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二)教育系统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是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教育系统的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1)教育层次结构。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组成。(2)教育类型结构。由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特殊教育组成。(3)办学形式结构。由全日制、半工(农) 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函授、刊授、广播、电视等学校组成。(4)教育管理体制结构。由公办、民办、社会团体办、企业事业办以及私人办学等组成。【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4 【正确答案】 人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
18、的总和。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的过程。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5 【正确答案】 (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1)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 六艺”(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孔子倡导启
19、发式的教育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学记 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世界二鸯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化民或俗,其必由学)。学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师严然后道尊) 。 学记同样重视启发性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古希腊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柏拉图:一是强调人受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回到理性;二是重视教育与政治的联系。亚里士多德:一是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主张和谐教育(德智体都得到发展的教育)。三是他倡导要遵循儿童
20、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特点:主张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封建教会的压迫和统治,张扬个性。强调满足儿童的性情和爱好。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强调要遵循自然,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用自然法则来解释教育法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教育对每个人来讲,都是重要的发展途径。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 “白板说”。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法国教育家卢梭倡导自然教育,让儿童任其天性自由地发展。其教育思想影响了德国教育家康德。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要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教育的过程、方法要遵循自然。【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6 【正确答案】 信息社会又称为“
21、后工业社会” 、 “知识社会”等,是由一些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范畴。与工业社会相比,信息社会仍是一种形成中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已经基本成型的社会,因此具有一种过渡性质。其基本特征是:生产工具已经从大机器时代进入到智能时代,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已经使当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大多数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交通、通讯、商业、教育、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蓝领阶层正在消失。高度智能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支柱性产业,传统的第一和 第二产业也面临着紧迫的技术改造和知识更新问题。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就业
22、人员比重中迅速上升。新知识、新技术和丰富优质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制约一个国家发发展的关键因素。民主开始从政治生活层面向各种社会机构包括家庭层面扩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建立在丰富个性基础上的民主和平等关系。由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世界一体化速度开始加快,高度的相互依赖和频繁的文化冲突将会成为困扰 21 世纪人类的主要矛盾。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学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职业预备的需要,而且也要满足人们人文关怀的需要;学校的类型进一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一个四通八达的学校教育网络将会最终建立起来,学校教育的教学时空也将
23、得到根本改变;学校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学校市场化” 的概念会激发学校不断地进行变革,以提供优质和简便的教育服务;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将会得到改造、丰富或发展,出现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将成为教学的核心任务;学校教育观念、管理、课程、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等学校事务都成为公共辩论的焦点,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将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方式。第二,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政治性、文化性将继教育的生产性之后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性质,教育在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用将进一步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教育将不仅帮助青少年一代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而
24、且还将启发他们去反思社会变革和筹划新的社会变革,既包括经济变革,也包括政治变革和文化变革。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从单纯的适应走向社会变革的中心。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公共话题,也成为政治家们首先要考虑的社会问题。【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7 【正确答案】 义务教育又称国民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普遍履行义务教育制度。我国政府在 1986 年颁行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实施。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为: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全民
25、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一种重要思潮,体现了知识社会对人在教育方面的要求。就是每一个人(儿童、青年和成人)都应能获得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意味着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平等地开放,必须承认人人都有接受教育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全民教育是针对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教育状况恶化的背景而提出的,它要求将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一项必需条件来看待,呼吁各国政府、有关组织和个人一致行动,共同解决影响人们接受教育的问题,旨在满足人的基本学习需要。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越人的自然素质,建构个体主体精神,进而促进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
26、的教育。其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 的人。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先倡导者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到 20 世纪 60 年代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是指人的整个一生都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分隔,目前,终身教育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1)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确立终身教育的地位,着力建设学习型社会。(2)在发达国家主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3)在发展中国家以扫青少年文盲和义务教育为主。终身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对于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继续教育是接受一定层次的教
27、育后的一种多层追加型的教育。继续教育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补充、扩展、深化更新的知识为主,同时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和理解力,不断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是终身需要进行的教育。继续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在终身教育战略思想直接影响和运用中所出现的一种教育职能活动。【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8 【正确答案】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属于古代教育的范畴,这时的学校教育的特征是:教育基本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采用
28、个别教学,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于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虽然在性质上根本不同,但就学校教育的形态来说,都属于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现代的学校教育与古代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区别是: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段所垄断,而是逐渐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班级授课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
29、被广泛采用;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系统。【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必答题19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界深受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1952 年人民教育杂志提出了以下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又具有自己的专门特点;教育无疑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因为它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之一,但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同生产力没有直接的联系,教育必须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才能发挥作用,教育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些观点,当时基本上为我国教育界所接受。随着国家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以现代化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教育工作重点的相应转变也属大势所趋
30、。客观上要求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问题。在此情况下,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应运而生。1978 年,于光过首先对把教育简单地归结为上层建筑的正统观念提出了挑战,认为教育包含了上层建筑的东西,但不能说教育就是上层建筑。其后出现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和教育属于生产力两种观点的讨论。至今,关于“教育本质” 的讨论尚未定论。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主要有以下观点:(1)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2)教育是社会生产力。(3)教育本质一部分是上层建筑,一部分是生产力。(4)教育本质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不断演变过程中,在某些历史阶段其本质是生产力,在另一些历史阶段其本质是上层建筑。(5)教育是促进人体社会化的过程。(6)教育是培
31、养人的活动。教育本质的讨论,从理论方面看,对于深入地理解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建构教育理论体系,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实践方面看,对于我国 20 世纪最后 20 年的教育思想解放、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20 【正确答案】 (1)广义的教育,指凡是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着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2)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
32、、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3)二者的联系是:广义的教育涵盖狭义的教育,狭义教育是广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4)二者的区别是:广义的教育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智能、态度和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教育只是指学校中的教育,二者在内涵和外延上相差很远。狭义教育,把人生截然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而把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特别是最终完成正规的大学教育,作为立足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目标。广义的教育则不然,因为它包含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只从学校里接受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社会生产的发展,造成
33、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变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现代工业使得许多传统职业在社会上消失,同时新的职业不断出现,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固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如果不继续学习,就会很快被抛出现代生产之外,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今天许多人不仅是为谋生而学习,而是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学习,因此,广义教育越来越受到中外教育人士的重视。【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21 【正确答案】 (1)生物起源说: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育学家沛西.能等人都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甚至在人类产生之前,教育就早已存在于动物界。老动物对小
34、动物的爱护和照顾就是一种教育,人类教育只不过是在承袭动物教育形式基础上的某些改善和发展。他还把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说成是教育起源和存在的基础。(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他从心理说观点出发,批判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基础。不论成人愿意与否,儿童都在模仿他们。因此,依照孟禄的意见,模仿是手段,是教育过程的实质。孟禄的心理起源说和利托尔诺的生物学教育起源学在实际上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同样抹杀教育的社会性,把受教育者当成无法控制的对象。(3)劳动起源说:这是十月革命后苏联一些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观点。他们在批
35、判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同时,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明教育的起源,特别是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他们主张,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开始了,同时认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22 【正确答案】 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从时间上说,现代学校最早出现在 18 世纪,是应现代大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从类型上说,现代学校既包括一些专门传递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现代工业训练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学校,也包括现代大学。从途径上说,现代学校的产生基本上是通过
36、三个途径:一是新建一些适合于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化大生产以及工人提高自己劳动素质需要的学校;二是逐步地改造传统学校,增加现代课程;三是由政府出资购买或接管一批教会学校。与农业社会学校相比,现代学校在体系上更完备、类型上更多样、层次上更清晰、性质上也更世俗化。就教学组织而言,现代学校普遍实行了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生产性,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文化生产联系在一起,生产的多样化和专业化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37、)教育的科学性,科技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教育的发展同样也受教育科学的指导。(3)教育的国际性,教育应该是面向世界的教育,开放是当今世界的特色。(4)教育的未来性,教育不仅要考虑当今社会和个人的需要,而且还要看到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5)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应该属于社会的每个人,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基础。(6)教育的终身性,一个人只有不断接受教育,吸取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23 【正确答案】 当今世界正处于和平发展的阶段,新技术革命在不断发展和深化,现代教育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历史性变化,正在使现代教育的思想和理论日益从理想和概念逐渐转变成现
38、实,使现代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使现代教育更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些变化正在发展成为一些重要的大趋势。(1)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日益高涨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正在形成一场历史上影响最广、最深刻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塞场运动正在逐步深化,到 21 世纪将可能把现代教育推进到义一个新的阶段。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改革运动,其方向和实质正在逐渐明朗,大致说来就是为构建适应 21 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教育体系而努力。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面向 21 世纪;适应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新的教育体系。(2)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化和现实化面向 21 世纪
39、,人类将面临种种更加严峻的挑战,各国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更多的更全面发展的人,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使得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也日益丰富和成熟,教育正日益加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将对人的全面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3)教育与社会生产的联系更加紧密当前,教育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达国家兴起的产学合作;二是发端于苏联的教育。生产和科学一体化。前者主要着眼于大学科研成果(尤其是高科技成果)尽快用于社会生产,同时也起到利用社会力量帮助学校培养人的作用;后者主要是着眼于利用社会力量(主要是生产单位)培养高质量和
40、满足生产要求的人才,同时也促进高等学校科研和生产结合,使科研成果用于生产。上述两种形式各有特点,都具有较强生命力,目前正引起各国教育的纷纷效仿,其形式和内涵在 21 世纪将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4)终身教育思想正在逐步实现终身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引起极大反响,各国纷纷高度评价终身教育的重大意义,并正在将终身教育的理论付于实践。(5)提高教育质量成为重点在数量与质量之间,未来更注重教育质量。在对 21 世纪的预测中,一些专家注意到这样一个趋势:质的问题比量的问题日益引人注目,从关心数量到关心质量反映了科学技术方面从能源到信息的重点转移。随着教育质量问题的突出,
41、新教育质量观也被提到,这将引起一系列教育改革。(6)教育技术日益现代化被称为信息革命的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正在引起教育手段的革命性变化,使教育技术越来越现代化。目前,广播、电视、电影、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正得到广泛使用,并逐渐向普及化、成熟化发展。(7)教育国际化势头日益强劲目前,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首先是经济国际化,全球范围的竞争和合作,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极大推动了科技国际化,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合作日益频繁,经济和科技国际化推动了各领域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势头也越来越迅猛,成为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8)更关注全球命运和未来发展随
42、着对全球问题的日益严重性和未来发展更加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和开展全球教育和未来教育,全球教育和未来教育正在成为各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24 【正确答案】 我认为大学少年班应该继续办下去。这是基于我对超常教育的认识得出的结论。(一)何谓超常教育超常教育即超常人才教育(台湾、香港称资优教育,欧美称天才教育,日本称英才教育),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悄然兴起的对天资优异的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它既不是超乎寻常的教育,也不是使常态儿童成为超常儿童的教育,而是针对超常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而进行的指在使他们得到良好发展的教育。“超常儿童” 指在心理特征的某一方面表现特别出众
43、的儿童,他们的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培养互相作用的结果。超常教育尽管看起来只针对比例相对少的儿童,但由于他们的发展潜力比较大,有希望使他们成为杰出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应是超常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超常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我国以往总是把超常教育定位于对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实际上超常人才教育不仅要面对智力超常儿童这一潜人才“富矿” ,还要从特殊人才的成才规律去面对更大的人才宝藏。研究表明,智力中等偏上的人如果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即适合于个体发展的教育,大多能成为优秀人才,所以超常教育的对象应该是:不论躯体健全与否,只要智力在中等偏上的早慧生(天资早显学生)与潜慧生(天资迟显生)均
44、可接受这种特殊教育。(二)为什么要进行超常教育(1)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智力发展超常的人在儿童中的比例是 1%3。如果按1的比例计算,中国超常儿童有 290 万。如果把音乐、美术、体育、绘画等特殊才能考虑进去,超常儿童的比例要占到 15%。中国的教学班是为大多数孩子设的,超常孩子会不适应。超常儿童的独特性要求有适应他们的教育。这些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应该享有基本的受教育的权益,我们也应该给超常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机会。(2)从国家、社会的角度来说,基础教育与卫生、医疗等一样是公共事业,有提供公共产品、普遍服务社会的义务。教育部门开办盲聋哑学校,体现了对每个公民个体的尊重,公民也
45、有权利享受这种服务,在某方面有超常素质的人,同样有权利享受适合于他们的教育服务。这也是一种教育公平。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有需求有供给,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提供这类公共产品可以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并且于国于民皆为有利。超常教育是培养能在国内外各个领域中竞争的卓越人才或英才,即具有高创造力的各种高级管理人才及各学科带头人等,而不是一般人才,所以它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素质教育。这是超常教育的意义和培养目标之所在。教育结果的平等、过程的平等的前提是教育机会的平等,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不同规格、类型和层次的教育让人选择。现代教育观应是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允许选择、因人施教、人尽
46、其才的教育,才更有利于人的发展。(3)从超常儿童自身角度来说,开展超常教育可以帮助有潜力的孩子找到自己的潜力发展自己。普通教育强调齐头并进,使用相同教材,是“大锅饭” ,无法启发有潜力的孩子。超常教育强调发展,立足点在各自发展,多样性的课程、个别化教学、丰富的环境,让有潜力的幼苗发挥潜能。课程和教学方法使教育历程充实、活泼,这些也都是教育改革中所追寻的。资优教育的原理、原则和策略的运用,可使普通教育变得更活化、素质化,更能帮助所有学生发展起来。所以超常教育的发展对普通教育改革也有一种刺激甚至是引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4)从统计数据来看,有人曾对近世 1000 多年间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与他们做出
47、的重大科学创造发明绘制了科技人才成功曲线,发现大多数人在 30 岁左右即开始做出重大发明创造。人才学研究表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是 2545 岁,峰值年龄是 37 岁。国外心理学家把智力分为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比较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将这几种能力与人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发现,49 岁以前智力占优势,1829 岁占明显优势。这样,如果按我国现在的教育制度按部就班地进行教育,学生到硕士毕业已有二十五六岁,博士毕业已经三十岁左右,再经过几年工作实践积累,就错过了发明创造的最好时机。超常教育本着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原则,使年轻人在 25 岁左:右就达到博士毕业,正好进入创新的最佳年龄。(三)结论超常儿
48、童虽然有超常之处,其他的常态儿童与他们相比或许显得平庸,甚至还有那智力上有障碍的儿童。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对于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努力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无论孩子是否超常,最终是否能够成功,主要还取决于他成长道路上受到的教育,只有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孩子真正收益。超常教育也不是没有缺陷,如案例中就提到“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问题严重、人际交往困难” 等现象。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少年形成了一种与同龄人不同的 思想和价值观念。超常教育班的同学即不属于自己同龄人的圈子,也不属于与自己同时毕业的大同学的圈子,而是一个独立的群落。由于家长及老师的特别关爱,这个群落的生活
49、自理能力要弱于其他人。他们接受学校影响多一些,社会经验比较少,甚至不如与大龄同学一起长大的同龄同学。这些情况都是值得注意的。总之,少年班并不是“ 神童流水线 ”,创办它的目的在于更早地培养出素质全面、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案例中的中科大少年班成立仅短短二十多年,成绩有目共睹,它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目前对各类少年班的成败得失进行认真总结,有利于把大学少年班和我国的超常教育事业做得更好。【知识模块】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25 【正确答案】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共有以下几种分类:(1)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包括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二是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