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842677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6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A)国民教育制度(B)义务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成人文化教育机构2 王刚的爷爷当年就读于半工半读学校,上午上课,下午劳动,既学到了系统的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劳动技能。他接受的教育属于(A)正规教育(B)半正规教育(C)非正规教育(D)业余教育3 18、19 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 是指(A)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B)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

2、校系统(C)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D)家庭教育系统与学校教育系统4 从纵向来看,我国的学制不包括(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成人教育5 从世界各国学制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中等学制的最终方向是(A)单轨制(B)双轨制(C)分支型学制(D)多种类型学制并存6 关于现代学制由双轨制变革为单轨制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工业技术革命的推动(B)普及义务教育的推动(C)决策者的英明(D)人民的争取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

3、职业教育(D)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8 2011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 265。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A)精英化阶段(B)大众化阶段(C)普及化阶段(D)全民化阶段9 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A)主导与辅助关系(B)领导与从属关系(C)合作与竞争关系(D)衔接与分工关系10 如果说各级学校之间主要体现的是前后衔接的关系,那么各类学校之间主要体现的关系则是(A)辅助关系(B)从属关系(C)竞争关系(D)补充关系11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在教育任务上普通高中要兼顾基

4、础教育和(A)职业教育(B)普通教育(C)预备教育(D)就业教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2 智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13 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矛盾的。14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特长的教育。15 教育目的实质上表现为教育功能。三、简答题16 试评析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17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18 简要回答个人全面发展实现的社会条件。19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20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必答题21 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其蕴含的教育思想,并围绕这一思想论述教育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材料

5、一:世界顶级贵族学校伦敦伊顿公学路边的公告栏上,贴着一张已经过期的通知,内容与一场辩论赛有关。辩论赛其中的两个题目是:1议会认为英国政府应该提升银行利率,对吗?2你认为,人类工程学是否前进得太快了? 从这两个题目,也许我们对伊顿闻名于世的“精英摇篮” 可窥见一斑,这里曾造就过 20 位英国首相,培养出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是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每周,有 3 天时间学生每天上课 7 小时,另外两天则只有 5 小时,除去这些时间,伊顿学生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体育运动,包括优雅浪漫的伊顿划船赛,以及“伊顿五人”、墙赛、田野游戏赛等伊顿的特有运动。材料二: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做客新

6、华网,与网友就“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进行在线交流。刘长铭在访谈中说: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彻底放弃科考情结或者状元情结。刘长铭说,我觉得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非常深刻的教育价值观变革,培养这种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彻底放弃科考的情节或者状元情节。长期以来,“科考情结”和“状元情结 ”始终在我们的文化中 “剪不断,理还乱”。就人数来讲,中国的科举状元与诺贝尔奖得主大体相当,然而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人类的贡献,两者绝不可同日而语。今天,我们的教育仍然有着深深的“科考情结” 和“状元情结”,许多教育者仍然关注的是怎样制造“状元” 。刘长铭坦言,这个状元今天得了很高的分数,并不能够证明他以后能得

7、到很好的发展。我们曾经认为现在的学生优秀,那么将来一定会优秀的,但是实践证明,上学成绩优秀的人,事后可能并不是最优秀的。这就如同跑马拉松,你在前 100 米、前 200 米的时候可能跑得非常领先,但是并不能够说明你 20 000 米以后还能够领先。大量统计研究表明,人的创造高峰期是在 40 岁左右,也就是说,多数人是在基础教育完成 20 年左右、高等教育完成 10 年左右进入创新成果的高产期。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创新成果产生的时间有早有晚,但无论如何用学生在校考试成绩来评价创新教育成功与否,都显得幼稚和不足。22 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材料

8、一:“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 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 这样内容犀利的言辞,不是出现在辩论赛上,而是一名中学生在 3 000 多名师生众目睽睽之下的激情演讲。4 月 9 日,启东市汇龙中学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当天上午,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5 分钟的演说中,这名学生“慷慨陈词 ”,表达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所谓理想,引起一片哗然。昨天晚上,该校领导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学校认

9、为这名同学的演讲“ 言论不当,用词过激 ”,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本着宽容的态度,不会对其进行处分。材料二:“ 我们一天是怎么过的呢 ?早晨到学校早自习,上半天课,中午吃完饭,然后午自习,下午上半天课。如果是住宿生晚上要晚自习,如果是走读生,回家先写作业,然后复习复习,十点到十一点睡觉,第二天还是老样子。”北京市一位高二学生这样描述他的学习状态。“在高考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家长给的压力太大了,根本不给我们一个缓解压力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天天泡在网络世界里沉迷不能自拔的原因。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的话,不知道这种教育制度能不能培育出能力比较全面的人;但是如果是想培养一个在精神上很坚

10、强,可以正视现实的人来说,我觉得还是相对比较失败吧。” 这位名叫权心 (化名) 的男孩呼吁,“ 如果可以的话,如果教育可以改革的话,那我希望代表广大学生说,希望新的体制可以对我们稍微温柔一点,就是多给我们一点自由,哪怕是多一点休息时间。”“作为北京首次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个实验者,我认为课改的优点在于培养了我们的探究能力;拓宽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贴近时代步伐,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但也存在着问题:第一,学分制影响下,考试不仅数量多了,也重要多了,教材量猛增,半个学期就 10 本书,一个学期将近 20 本书,因为教材猛增,疯狂地赶进度使我们的学习质量很难有保障;第二,课改的教材缺乏系统性,内容不连贯;

11、第三,一些必修课本词句烦琐、晦涩,不容易懂;第四,在我们的学习进程中某些学分的设置成了一种变相的负担。”对于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改,另外一位正在读高二的女生如是评价,“虽然课改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去培养创新精神,但是在这样的课业负担下,似乎这些东西意义也不太大了。”“就农村教育而言,加大教育投入并没有解决农村孩子辍学率越来越低、孩子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现在的教材不适合农村,越来越多的教材只是关注到物质的层面,图片、文字可能增多了一些农村的题材,但是关于农村真实的命运没有明确的阐述。就流动儿童教育而言,有的流动儿童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给孩子很高的成绩、家长很满意的成绩,但

12、是这些成绩并不能如实反映这些孩子所受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吴金爱以自己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社团的实践调研经验,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国家行政学院的教师从春侠则展示了她女儿周末要完成的作业:读三篇文章,写三篇读书笔记,每篇需要 30 分钟;语文练习册共 6 页,需 40 分钟;写字练习 2 页,需 20 分钟;一篇日记,需一小时;数学习题、数学测试卡、口算 300 道。从春侠算了算,“以上作业共需四小时。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这样让孩子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成长的,学校教育就是在训练孩子做题!”“中国的教育教会学生考试,而美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生活。” 中国青年报福建记者站站长陈强通过对女儿在

13、中美两国所接受的教育进行比较后得出如上结论。他认为,我国学校教育应该降低基础教育的难度,重视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同时,中国的家庭教育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理解为给孩子报很多的音乐班、绘画班,却忽视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23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加以分析。材料一:小学要求调皮和学习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2011 年 10 月 18 日华商报报道,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们被分成了两类,一部分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该校老师解释,学校给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哥哥姐姐们都是红领巾,我觉得绿领

14、巾不好看,可是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 一名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材料二: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向优秀生发红校服2011 年 10 月 26 日,网友披露,内蒙古包头 24 中向初二、初三年级成绩前 50名的学生,以及部分进步特别快的学生,发放了一款与众不同的校服:有别于普通的水蓝色校服,这款校服为红色,背面印有“包 24 中优秀生,房地产” 字样。经记者核实,该校确实发放了 100 件特殊红校服,以区分普通学生,目的是树立榜样。材料三:中学按学生成绩发三色作业本据齐鲁晚报2011 年 10 月 31 日报道,枣庄 3

15、9 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校部分班级的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校方称这是分层次作业,是为帮助学生缩小差距。31 日中午 12 点,在枣庄 39 中八年级(7)班,正在教室的学生小李介绍说,他们班是在两周前发的三色作业本,班级前 30 名的学生发绿色和黄色作业本,后 30 名的学生发黄色和红色作业本。笔记本封面上还分别标有字母:绿色标有 A,黄色标有 B,红色标有 C。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个年级的部分班级,八年级已分发了三色作业本,七年级的部分班级只是发了某一学科的三色作业本。记者了解到,以前学校只是发一个黄色的作业本,并没有标注字母。枣庄 39 中教务处主任张会说,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

16、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体验到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学校决定实施分层次作业。张会介绍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的题目:A 类题难度比较大,B 类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C 类题是相当于课后练习题性质的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我们承认有差距,但是这样做是为了缩小差距。我们分发作业本只是针对题目难度,并非针对学生本人。”张会解释说。“这样根据题目难度分层次作业,是为了让老师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有侧重点。”枣庄 39 中校长李居涛说。24 下面的材料讲述的是一名考上外地名牌大学的沈阳女孩因不会做家务而退学。阅读

17、下列材料,试运用教育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据 2011 年 8 月 26 日华晨商报报道,小菲是个准大学生,今年高考她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名牌大学,专业也很热门,8 月 28 日就正式开学了,可在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后,小菲却哭着告诉爸妈自己不想去南方,想再复读一年考本地的大学,原因是离开了家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据小菲自己所述,刚出生时父母工作忙,她是奶奶带大的,上小学后才回到家里,可能是父母觉得对她愧疚,回家后使劲地补偿她,吃完饭连洗碗都不舍得用她,她倒开水也会被制止,“ 我知道爸妈疼我,尤其是我妈,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上了高三,妈妈对她的照顾更周到了,每天和小菲一起睡,但会比她早起一小时做营养餐给

18、她。晚上小菲不想学习了,妈妈就连打带闹把她弄精神,对此小菲觉得妈妈很烦。高考估分时预计的成绩不错,父母想让她报考沈阳本地的大学,可小菲拒绝了,她当时的想法是摆脱父母的控制,于是报考了南方的一所大学。8 月初,录取通知书到了,一家人都很高兴,可当天下午,小菲的奶奶突然病了,爸爸、妈妈都赶到了医院。当天晚上小菲一个人在家,在楼下买了饭,吃完就把碗筷放在水池里,想洗出来却把碗打碎了,“ 收拾碗的时候把手指划破了,那一刻我突然想到我连袜子都洗不好,离开妈妈我怎么生活啊,要是生病了怎么办”小菲说着又哭了,她说她不知道怎么和同寝室的人相处,也不会照顾自己,所以她后悔了,不想去南方上学了。25 阅读下列材料

19、,试运用教育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1996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与教育” 大型调查发现,在 1014 岁之间的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家务或很少干家务。在调查所列5 项劳动种类中,只有 155的孩子经常购物;116的孩子经常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80的孩子经常洗碗、洗菜等;66的孩子经常洗衣服;39的孩子经常做饭;另外,有 697的孩子明确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饭;632的孩子表示从没洗过或很少洗过衣服;481的孩子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洗碗、洗菜等简单家务劳动;386的孩子从没买过或很少买东西;31的孩子从没做过或很少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

20、)模拟试卷 6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概念的把握程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和教育的管理系统两个方面。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

21、,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概念的把握程度。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包括全日制和半工半读式等多种形式。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学制类型特别是“双轨制”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1819 世纪的西欧,特别是英国,在产业革命之前,资产阶级为其子女建立了从预备学校、中学直至大学的学校教育制度,而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只能在由宗教团体主办的“贫民学校”“主日学校”接受“教义”的灌输。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 1870 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要求其

22、国民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样一来,英国的教育一方面保持着原有的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以培养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新型劳动力,由此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各级学校系统的把握程度。从纵向来看,我国的各级学校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学制类型的变革情

23、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双轨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单轨学制,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学制结构是分支型学制。英国是典型的双轨制,美国是典型的单轨制,苏联的学制介于两者之间,叫分支型学制。由于普及义务教育的需要,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是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制方向发展,随着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最终都将发展为单轨学制。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学制类型变革情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现代学制主要

24、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是由双轨制向单轨制方向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推动,以及广大人民的积极争取。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国 1995 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

25、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育制度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有关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理论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马丁.特罗认为,当一个国家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例在 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在 1550时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在 50以上时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

26、”,旨在考查考生对学制基本含义的掌握情况。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与分工等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学制基本含义的掌握情况。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各级学校之间体现的主要是前后衔接关系,例如,中等教育在初等教育基础上进行,高等教育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各类

27、学校之间体现的主要是补充关系,包括层次、形式、内容、学习时间和教育手段等多方面的补充。因此,正确答案为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现行学制中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即教育制度改革的走向的了解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规定,全日制普通高中主要实施基础教育,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以及为国家培养劳动力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增加了职业性课程,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做一些就业准备,具有了职业准备教育的趋势。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28、。12 【正确答案】 错误。 智育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整体,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对智力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感觉、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要发展兴趣、动机、需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智育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有机的统一活动过程。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智力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非智力活动是一种情意活动,教师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统一

29、起来,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错误。 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全面和谐的发展,就不会显示出完美的个性,也不会有个性很好的发展。德、智、体等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和谐发展,正是个性完美发展的表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即培养“劳动者”、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发

30、展。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二者并不互相排斥。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指德、智、体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错误。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一致的,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也要致力于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并最终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并不反对培养学生的特长,但培养学生的特长依然要建立在全面发展的

31、基础上,不能为了特长而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能认为培养学生的特长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不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实践领域正在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从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其精髓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特长是对素质教育的错误理解。【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32、错误。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教育目的带有主观性,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实际的作用和影响。教育功能是客观的,按作用的对象不同分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和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目的是人们主观上对教育的期望,而教育功能是教育在实际中产生的客观作用和影响。教育功能会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实现以教育功能的发挥为基础。因此,认为教育目的的实质表现为教育功能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综合考查学生对教

33、育目的和教育功能的掌握情况。应该分别论述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的概念,并从两者的特点和关系加以分析。【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三、简答题16 【正确答案】 两者间存在明显不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开展教育活动。评价如下:(1)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都未能从本质上真正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内涵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2)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与同等的局限性。(3)教育、人、社

34、会三者之间是在不断适应和超越中实现历史、具体的统一的。【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是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两种主要理论。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容易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对立起来,容易导致个人主义倾向,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是坚持个人与社会历史的、具

35、体的统一。【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社会依据,即社会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性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其次是人的依据,即人的身心发展程度和需要。【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的确立可以从社会和人两个方面来考察。从社会层面来看,主要包括生产关系、政治经济性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直接决定于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取决于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体现人类已有的发展程度,又对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和

36、提出要求。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从而也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 从人的依据来看,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首先,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程度。其次,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变化规律。最后,教育目的的制定,尤其具体培养目的确立也要符合人的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需要。【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8 【正确答案】 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主要需要四个方面的条件:(1)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2)消灭旧的分工:(3)缩短劳动时间;(4)实施全面教育。【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

37、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对历史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超越,也是他对工场手工业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研究的结果。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使人的发展受到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则使人真正进入了片面发展的历程。工场手工业中旧的分工是造成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消灭旧的分工,缩短劳动时间以及实施全面教育。【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第一,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第二,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第三,社

38、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第四,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五,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第六,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写道,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可见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0 【正确答案】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部分构成。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

39、施加影响以形成所期望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首先,各育间不可分割。因为各育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育的因素,各育的发展又都离不开其他各育的配合,都需要其他各育与之协调。其次,各育间不能相互代替。因为各育都具有特定的

40、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任何一育都是不可替代的。【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的。对于这一问题除了要会各育名称和内涵以外,还要理解各育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各育的划分是相对的,是为了便于学习与研究。【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1 【正确答案】 (1)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素质向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并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2)伦敦伊顿公学除了上课,还有丰

41、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贴近社会生活的辩论赛、墙赛、田野游戏赛等伊顿的特有运动,启示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第一,体能、智能;第二,活动能力;第三,道德品质;第四,情感、意志、性格。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要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同整个社会实践相结合。(3)刘长铭认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彻底放弃科考情结或者状元情结,认为用学生在校考试成绩来评价创新教育成功与否显得幼稚和不足,这启示我们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远比仅仅有知识有智力重要。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能力并学以致用,而这种能力很难用考试和成绩体现出来。另外,教育不能仅考虑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注

42、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能力,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教学既要“知识、能力” 并重,又要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促进个体的和谐、全面发展。【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同时考查考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是否能够做到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2 【正确答案】 (1)材料所反映的教育问题主要是教育的“应试取向” ,即通常所说的以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应试教育 ”。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在教育对象方面,“ 应

43、试教育 ”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而重视高分学生,更确切地说,是重视高分。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 的原则。在教育内容方面,“ 应试教育 ”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方法方面,“ 应试教育 ”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 填鸭式 ”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在教育评价方面,“ 应试教育 ”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与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

44、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为了应付各种统测统考,领导卡教师,教师又卡学生。学生一旦考不好,教师待遇立即受影响:在“末位淘汰”的变态考评模式下,不但职称泡汤,还可能发配到偏乡僻野。于是教师“ 死教”学生“死学”,周末没了,法定节假日没了,寒暑假也没了,每天要“摧残”到夜里十一二点违规补课屡禁不止,恶性循环。在教育结果方面,在“ 应试教育 ”下,多数学生被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2)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教育应该重新审视其人才培养目标,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21 世纪的中国公民 ”。 20 世纪 30 年代,老一代教育

45、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教育要培养学生“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来自清华大学的李楯教授也提出,要“培养 21 世纪多元一体、合而不同格局下开放世界中的中华人” 。“能过人的正常生活的人” 。今天的中国需要建立人性的自觉和有限生活世界的意义,需要的是“ 能过人的正常生活的人 ”。教育要人清醒而不是迷信,对教育的方向给予信心,坚守人性纯正的力量和真诚的气概,描绘社会未来图景,达成有限条件下的最积极尝试和最大努力,它的眼界和胸怀,它的尺度和责任感标注和定义了一个时代的终极价值。一个人的成长不可以也不可能是一种设计和操作,首要的是一种态度,相信人,信任人,破除一切有关人的外在形式的枷锁,破除

46、一切心理上的不成熟和依赖,关于教育的思考需要高度。“人格健康并富有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的现代公民” 。首先,要把健康人格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一个核心凸显出来。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人的一种解放,它培养的是一种基本的习惯,所有这些基本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用一句话来表述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格健康并富有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的现代公民。因此,可以建议国家强制地命令小学生只能上半天课,下午就应该玩,做各种游戏、娱乐活动;中学生有一个月社会实践课,必须排进课表,军训也必须排在课表里。“自由人”。首先,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给学生犯错的自由,给学生改错的空间,才能够培养自由人

47、。其次,谁去培养自由人?自由人才能培养自由人。所以,要给教师一个自由的空间。一个具备批判和反思能力的人,可能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尊严的唤醒和张扬。我们都应该具有独立的意识和批判的精神,一种能够与世界对话的能力,是一个真正有用的人,而且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敢于追求,并且坚持真理。教育应当具备批判和反思的功能,而且它的对象就是当代的特征和各种体制,从而避免将学生培养成为思想的盲虫。要具备这些品质就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充分地享有了解现实真相的权利。【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相关教育理论综合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应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材料反映的主要教育问题,指出这些错误做法的危

48、害,找到并分析这些错误做法产生的根源,即这些错误做法违背的相关教育理论,最后,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1)材料反映的问题学校按成绩给学生佩戴绿领巾,穿不同颜色校服,使用不同颜色作业本,其实质都是按考试成绩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等级,把学生区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2)按考试成绩把学生区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危害这些做法必然会对学生心灵造成不良的影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使“ 差生”有了一种低人一等的标志,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伤害他们的自尊心。(3)错误根源这些做法违背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我国的教育方针。马克思主义关于

49、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最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此外,马克思的全面发展还指所有人、全体人的全面发展。1995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即德、智、体、美等方面。德,指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对待与社会、与集体、与他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应具有的价值观念、行为品质、道德追求、人格修养、人生信念等,是对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政治观及其行为品质的总称。智,指人在生活、事业中,在认识自然、社会并作用于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学识、才能、智慧等。体,指人在各种活动中所应具有的身体活动机能、能量、体质和体力等。美,具体指的是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几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