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84273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 ”这节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测量是( )。(2015 年)(A)接受学习(B)操作性条件学习(C)发现学习(D)观察学习2 某学生花 20 分钟学习一首短诗,为防止遗忘,他又继续学习了 10 分钟,这种学习属于( ) 。 (2016 年)(A)适度学习(B)过度学习(C)掌握学习(D)意义学习3 在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中,教师提示和指导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种教学属于( )。(2017 年

2、)(A)程序化教学(B)支架式教学(C)合作式学习(D)讨论4 学习需在别人的帮助下,在真实和现实的情境中发生,这种构建主义主张属于( )。(2017 年)(A)个人建构主义(B)认知建构主义(C)心理建构主义(D)社会建构主义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2007 年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6 根据阿特金森的研究,在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 )。(2008 年)(A)最高(B)最低(C)中等(D)最高或最低7 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3、)。(2008 年)(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8 某学生因对“ 必须坚持每天一定量的运动达半年以上” 的要求感到自己落实困难而放弃了瘦身计划,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表明其对瘦身的( )。(2012 年)(A)结果期望低(B)结果期望高(C)效能期望低(D)效能期望高9 某学生将自己某学科的失败归结为“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 。他的这种归因属于( )。 (2014 年)(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B)外部、稳定的归因(C)内部、不稳定的归因(D)外部、不稳定的归因10 丽丽是个害羞的女孩儿,正在准备参加演讲比赛,如果她是内控的,她会将演讲比赛的成功归因于( ) 。(2016 年)(A

4、)自己具备这个能力(B)认真的准备(C)运气好(D)任务简单11 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经圆满完成。这句话蕴藏着( )。(2017 年 )(A)负强化(B)替代强化(C)内在强化(D)外在强化12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2007年)(A)描述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13 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测,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 ,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2007 年)(A)同化(B)顺应(C)平衡(D)重组

5、14 “知识就是力量 “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2008年)(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15 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2008 年)(A)概念转变(B)概念形成(C)概念同化(D)概念整合16 学生在理解“ 力” 的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 “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2008 年 )(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17 学生因“凹透镜 ”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 “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2008 年)(A)纵向迁移(B)横向迁

6、移(C)一般迁移(D)普遍迁移18 下列术语中,含义不同于“认知结构” 的是( )。 (2009 年)(A)统觉团(B)认知地图(C)学科基本结构(D)编码系统19 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 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2009 年)(A)社会建构主义(B)激进建构主义(C)皮亚杰理论(D)信息加工理论20 在多次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 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2009年)(A)图式(B)命题(C)表象(D)产生式21 形式训练说所涉及的迁移本质上是( )。(2009 年)(A)水平迁移(B)垂

7、直迁移(C)特殊迁移(D)一般迁移22 学习单词 basket(筐子)有助于学习 basketball(篮球)。这里所产生的迁移是( )。(2013 年 )(A)顺应性迁移(B)低路迁移(C)水平迁移(D)特殊迁移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3 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2011 年)24 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2013 年)三、简答题25 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2010 年)26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2009 年)27 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和提高措施。(2011

8、年)28 简述学习动机的目标定向理论。(2016 年)必答题29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下面是 5 个实例:例一: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例二: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让违规学生坐到教室后边,与其他学生分开,有效地阻止了学生的违规行为。例三:刚上课时,郭忠抽掉前座李军的椅子,李军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地批评了郭忠,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情况说明。例四:课间有两个学生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于是决定用 8 分钟

9、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例五: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上述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2010 年)30 信息加工模型是以心理结构以及对这些结构执行的运作(即所谓的认知过程)来描述人的学习与记忆的。阅读下图,并按要求答题。(2013 年)(1)写出各字母所代表的术语。 (2)按照图中的字母次序,分别对所写出的术语作出解释。 (3)阐述这一信息加工模型对知识学习的重要启示。31 某小学低年级新学期开学不久,班上来了一位插班生。这天数学课学

10、习“8 加 1”的计算,她没有学会。课后,老师对其进行个别辅导,一遍又一遍地连续重复了多个“8 加 1”的例题,她似乎会了,但当换成 “7 加 1”“9 加 1”等其他计算题时,她又算错了。老师越讲越生气,不知这学生到底怎么了?试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就如何改善这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给该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并思考该教例对教学的启示。(2014 年)32 论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据该原理说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007 年)33 阅读下述案例,请分别用 3 种学习动机理论,对小明厌学、弃学的行为作出解释。(2009 年)小明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一直居于班级前列。中考时发挥得不太理想,考分

11、比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低 5 分。父母设法让小明进入一所市重点高中就读。进入高中学习的头几个月,小明心想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铆足了劲,刻苦学习,成绩也一直居于班级平均线以上。可是第一学期末的两次年级统考中,小明成绩的总分排名却落到班级第 37 名。寒假,小明没有休息,希望通过加班加点复习,迎头赶上。但第二学期开学后的几次测验中,小明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很少让他回答问题。特别是数学成绩,经常在班级倒数十名的圈子里徘徊。小明开始怀疑自己头脑是不是缺乏数学细胞。原来语文一直是小明的优势学科,现在也开始明显退步。自此以后,小明就提不起精神,不想看书。有时放学回家连书包也不动。近来已经有

12、一个多月没有上学了。父母对小明也批评过,也骂过,都无效果。34 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一样,社会认知理论也很重视发展学生对学习作出自我调节的能力。例如,1993 年班杜拉就曾说:“正规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智慧工具、自我效能、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一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请回答:(2015 年)(1)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基本含义是什么?(2)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有哪些有效的切入点?(3)从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自我调节的学习要涉及哪些活动?35 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某学校规定:今后每次考试都将根据前次考试成绩给全年级学生安排考场。成绩前 50 名的学生在第一考场,5110

13、0 名的学生在第二考场,依次类推。(2016 年)(1)这种做法试图通过影响哪种心理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试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3)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的角度对这种做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发现活动而获得知识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态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即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

14、态度。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说明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 150的学习效果最佳。由题中的“为防止遗忘”可以看出他已经掌握,又使用 50的时间用来复习,属于过度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教学方式的具体含义和过程。通过教师与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提供材料,提示和指导学生,促进其独立理解,并在之后撤去帮助的,都属于“支架式教学”。这里的难点在于将撤去帮助这一点隐藏起来,使得

15、学生容易混淆各个概念。程序化教学主要强调把详细的程序教材提供给学生,并提出问题或事实,让学生回答,而学生必须经常不断地、正确无误地回答材料中的问题,教师对其准确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合作式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讨论则是一种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个人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人主观的建构,只反映个人经验的现实,只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头脑中,也只有对个人自己才有意义。社会建构主义主张,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通过直接地跟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

16、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强调真实和现实情境是社会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应该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习动机分类体系的掌握情况。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可分为认知(或称求知) 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和社会交往(或称附属)动机。其中,社会交往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动机属于内部动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是学生的好学和乐学等认知动机。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

17、案】 C【试题解析】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学生趋于努力获得成功达到目标的倾向。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质与量紧密相关。高成就动机者在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下仍能保持好的表现,在经历失败的过程中,高成就动机者在任务的坚持性上比低成就动机者强。研究者发现,学生可能以两种动机来达到目的:试图获得成功和试图避免失败。试图获得成功者一般会选择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且任务失败后动机反而增强,更加努力以获得成功;而避免失败者在遭遇失败后,动机水平降低。避免失败的动机的一种极端形式就是“习得性自暴自弃”,即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成就动机高的人一般会选择认为难度中等的任务,这样的话更容易

18、成功。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德维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分为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两种导向。前者意在获取知识、增加能力,倾向于内部动机激发,更相信努力导致成功,表现为一种进取取向;后者靠外部动机激发获取学习兴趣,将学习视为通过成绩在他人面前展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手段,一旦学业失败,则表现为一种无助取向,并将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或者能力不足等。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努力。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结果期望指的是对行为结果的期待,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某学生能预

19、测到每天一定量运动达半年以上就能瘦身,则可能去坚持运动;效能期望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去实施该活动。某学生虽然明了每天一定量运动能达到瘦身的结果,但他觉得“每天必须坚持”且要“达半年以上”这一要求自己无法做到,这表明其对瘦身的效能期望较低,只好放弃瘦身计划。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们在寻找自己成败的原因时,人们通常将导致自己成败的因素分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

20、境六个因素,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将学习的失败归因为“自己”,说明这属于内部归因;“不是学这科的料”,意味着这是一种稳定的归因。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首先内控的人会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由于丽丽是个害羞的女孩儿,所以她会把成功归因于可控部分,即认真的准备。【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于强化理论中的各个概念是否能够有效区分。负强化是撤去厌恶刺激导致的行为频率增加。替代强化是自己观察到别人的行为被强化的过程。内在与外在强

21、化相反,内在强化指满足自己的内在动机,而外在强化是满足外部的奖励和成果等。这里的工作圆满完成看似一种内在的满足感,其实主要的难点在于理解它是一种外部结果,因而并非内在强化而是外在强化。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识分类体系的掌握情况。根据知识的表述内容,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通过言语来进行清楚的描述,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至于条件性知识,所反映的只是知识适用的时空条件,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结合。因此

22、,本题选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的掌握情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来实现的。其中,同化是指学生利用相关的原有认知经验对新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并生成更丰富理解的过程。顺应是指当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存在偏差或完全对立时,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有观念或完全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的过程。至于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的不断交替出现的过程。重组是指原有经验系统的成分保持不变,但是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安德森

23、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一般可以通过言语进行清楚的描述;陈述性知识则是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它反应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条件性知识所反映的只是知识使用的时空条件,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结合;策略性知识是关于认知、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方面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显然是一个命题,也就是陈述性知识。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概念转变是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变化,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的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

24、程。因此,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概念的转变。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提出同化学习的三种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是指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旧知识之间构成类属关系。下位学习有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当新的学习材料作为原先获得的概念的特例,或作为原先获得的命题的证据或例证加以理解时,即为派生类属学习;当新知识类属于原有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观念后,使得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或限制时,即为相关类属学习。“力”是“重力”的上位概念,学习完“力

25、”再学“重力”,属于派生类学习。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所谓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包括横向迁移(水平迁移) 、纵向迁移 (垂直迁移) 、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横向迁移指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内容和难度类似的情境中;纵向迁移是指不同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凸透镜”和“凹透镜”属于平级的概念,因而这两种概念之间的迁移属于横向迁移。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

26、学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统觉团是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认知地图是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提出的,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即根据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内部表征,其存贮在记忆中的空间属性所反映出的地图;编码系统是指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这种内在的编码系统也就是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通过以上概念的阐述可知,统觉团、认知地图、编码系统和认知结构基本是同一含义。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

27、析】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相互作用、文化在个人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包括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的建构主义等。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个体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第二,认识的技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世界,而不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的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信息加工理论假定信息或者知识是事先以某种先在的形式存在的,个体必须首先接受它们才能进行认知加工。因此,“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

28、属于信息加工理论。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知识的表征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包括概念、命题、表象、图式和产生式。图式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的规律性作出编码的一种形式,这些规律性既可以是知觉的,也可以是命题性的;命题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位,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者描述一个状态;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产生式包含了“如果某种条件刺激满足,那么就执行某种动作”的知识。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所谓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

29、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包括水平迁移、垂直迁移、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水平迁移指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内容和难度类似的情境中。垂直迁移是指不同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形式训练说是一种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主张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认为通过一定训练可以使新的各种官能得到发展,从而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这也就是“一般迁移”。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学习过程中,从学习迁移发生的方式上看,学习迁移可分为特殊迁

30、移和非特殊迁移。特殊迁移又称具体迁移,是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一般指概念或态度的迁移,其迁移范围大。非特殊迁移是指从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运用到具体事例中去。相对而言,特殊迁移产生的内在原因比非特殊迁移直接明了。学习单词 basket(筐子)确实直接对学习 basketball(篮球)有帮助。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3 【正确答案】 错误。经典条件反射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经典条件反射认为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

31、和情绪反应,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一反应联结而形成的。操作条件反射虽然也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刺激情境中所产生的刺激一反应联结,但个体所学到的一连串刺激一反应联结都是经由先是错误的反应多于正确的反应,而后逐渐变为正确的反应多于错误的反应,最后到达全部正确的程度,即试误说。所以,二者在根本上是有差异的,前者强调反射刺激的建立和强化,后者强调行为在试误中的改进和形成。【试题解析】 尽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都属于行为主义者解释学习发生的基本现象,但两者的建立过程则完全相对。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中,行为(反应)常发生在条件刺激之后;而在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中,行为(反应)通常发生

32、在强化刺激之前。【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错误。根据韦纳提出的成败归因理论,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什么因素是受到多种变量影响的。如果学生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就会产生羞愧和内疚,反而会对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试题解析】 根据韦纳提出的成败归因理论,将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这六个因素可归纳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不同因素,会有不同的动机

33、效果。由于努力归因属于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归因,一般情况下,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可激发起更加努力学习的动机,以争取学习的成功。如果学生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但学业仍失败,此时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胜任力有所怀疑,即可能作能力的归因,由此产生羞愧和内疚,反而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激发学习动机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努力因素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还有哪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业成就”,并尽量指出解决方法。【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简答题25 【正确答案】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

34、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倾向或态度。【试题解析】 本题首先要阐述清楚有意义学习的内涵和实质,其次要阐述清楚有意义学习所需要的条件。【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1)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3)在学生观上,建构主

35、义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4)在教学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四种观点,即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学观。考生抓住这四个方面进行回答即可。【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或者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项任务能力的判断与信念。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愿意在自己有成功把握的事情上投入精力。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并会实际

36、去实施那一活动。为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获得成功经验; 获得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 情绪的唤起; 合理归因。比如多提供让学习者体验到成功的经验,对其模仿榜样进行积极强化,进行适当的言语鼓励和评价,对学习者进行内在情绪状态的唤起,等等。【试题解析】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去实施该活动。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学习行为的决定

37、因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目标定向理论是由德怀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成就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学业目标取向可以分为两类: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1)两类成就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也称学习目标定向、任务卷入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意在获取知识,增加能力,倾向内部动机激发,相信努力导致成功,表现为一种进取取向。成绩目标定向,也称自我卷入目标定向。成绩目标定向者靠外部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将学习视为通过成绩在他人面前展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手段,并极力回避可能导致失败或表现出能力不足的情境,表现为一种无助取向。(2)不同目

38、标定向的原因:两种不同的能力内隐观。掌握目标定向的儿童持能力增长观,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努力和经验是可以提高的;成绩定向的儿童持能力实体观,认为能力是成功的原因,且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有些个体甚至将高努力视为低能力的象征。(3)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目标定向是导致学习策略变化的因素之一。掌握目标定向的个体认为其学习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能力、技能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困难看作挑战,有助于深加工策略的使用,拥有更多的自我描述;成绩定向的个体把学习看成一种工具和手段,将困难看作失败的征兆,采用表面加工策略,对自己较多地进行消极描述。(4)应用。在强调

39、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今天,目标定向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在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使学生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动机模式,同时应减少在学习环境中的社会比较,提高学生在自我参照标准上的评价,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所付出的努力大小和策略的运用上,集中于掌握知识本身,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目标定向理论的基本内容,这是常考考点,需要熟练掌握。【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必答题29 【正确答案】 上述 5 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视为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除的过程,而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

40、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消退法。依据行为主义学习观点,一种行为若不予以强化就会消退。他对学生“ 做鬼脸 ”的行为采取不理睬、忽视的态度,最终使其消退。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作过激的反应,反而会成为一种强化。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隔离法。他对学生采取“孤立” 的措施,目的是将违规学生与其他学生“ 隔离” 开来,防止其不当行为因部分学生的支持、赞赏而得到强化。例三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惩罚法。该学生行为的错误性质较严重,予以忽略是不恰当的。教师采用严肃批评、写检查等惩罚性措施,使其错误行为受到禁止,或使其发生的概率降低。例四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餍足法(过度满足法)。他在采用

41、其他方法无法终止学生违规行为的特殊情况下,让学生过量地重复其原有行为,使其因得不到强化、失去意义而自动消退。例五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强化法。他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不再讲闲话”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实际是通过强化与学生原有错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通过教师对课堂中学生常见违规行为的不同处理方式,考查考生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特别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对教育案例的阅读理解与分析思考能力。对于这种题,首先要阐述清楚核心问题,以本题为例,就是阐述清楚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次,结合理论逐个分

42、析每个事例都体现了、应用了哪些理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0 【正确答案】 (1)A :复述 B:提取 C:编码 D:精致与组织 E:编辑(2)复述:指为在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这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提取:指从长时记忆中激活或回忆知识的过程。对陈述性知识而言,提取可使知识在工作记忆中活跃起来;对程序性知识而言,提取可使某些行为自动执行。编码:指准备将信息存人长时记忆中的过程,包括对信息进行精致与组织。精致与组织:精致指将获得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促进理解与记忆;组织指以某种符合逻辑的方式将信息按一定的层次关系组织起来,以促进学习和记忆。编辑:指通过练习

43、使工作记忆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3)首先,这一模型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两类不同的知识。其次,对工作记忆中的陈述性知识作出编辑,可在长时记忆中创建新的程序性知识。这一过程表明两类知识之间可以实现转化。【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信息加工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1 【正确答案】 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指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一强化一反应。(2)刺激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境一反应一强化。即先有情境,然后作出反应动作,最后得到强化。(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

44、的联合。(4)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5)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同样的反应。(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习对一类刺激作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7)规则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8)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该学生处于连锁学习与言语联想学习阶段,老师只是不断对其进行强化,让其通过练习得到反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引导。(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

45、行教学法的加工,力求使所传授的内容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2)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作为掌握新知识的基础。(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结合。(4)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在认知策略中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在复述策略的基础上,要学会精细加工策略,它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正确

46、的学习策略,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试题解析】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本题需要考生对学习层次八个阶段以及对应的教学事件思考清楚,并根据这些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对策和建议。【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2 【正确答案】 成败归因理论:(1)人们对自己成败原因的认识会影响其以后的行为。(2)在寻找自己成败的原因时,人们通常将导致自己成败的因素分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3)将自己的成败归

47、因于不同因素,会有不同的动机效果。如将成功归因于努力,以后还会进一步努力;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以后就不会去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同时要避免让学生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而形成习得性无助。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积极归因训练对于差生转变具有重要意义。(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48、。创设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并且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反馈信息可以帮助学习者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有助于其增强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49、极性。同时应该有恰当的评定,实验证明,评定等级加上适当的评语,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5)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但不可滥用外部奖励,否则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6)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课堂中的合作与竞争环境无疑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研究表明现实中有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三种课堂目标结构,它们激发的是学生三种不同的动机系统。【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要求考生陈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阐述不同的归因维度对个体学习动机的不同影响,并据此提出激发学习动机的“积极归因训练”这一措施。【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3 【正确答案】 小明厌学情绪、弃学行为可以用多种学习动机理论来解释:(1)成败归因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原因的推断,通过影响其情绪感受和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期,从而影响后续学习的动机。小明进入高中后,在几次年级统考中名次后移,虽经努力而未见成效,就将自己的学业失败归之于能力低下,这一消极归因使其感到羞愧,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期也很不乐观,因而降低了学习的坚持性。(2)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