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84275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3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教育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A)特殊与一般(B)重合(C)无关(D)整体与部分2 属于裴斯泰洛齐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的是(A)创立教育心理学(B)提出统觉学说(C)倡导自然主义的教育观(D)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3 在皮亚杰的容积守恒实验中,学前儿童在比较两个水杯里的水的容积时,要么只能注意到水杯里水的高度,要么只能注意到水杯的粗细,儿童的这种表现被皮亚杰称为(A)自我中心(B)中心化(C)缺乏守恒(D)缺乏运算能力4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到

2、18 岁时,人格发展的阶段的数量为(A)三个阶段(B)四个阶段(C)五个阶段(D)八个阶段5 下列各种智力理论中不属于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的是(A)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B)瑟斯顿的智力群因素论(C)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D)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6 “元认知”类似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智慧技能(D)态度7 人走迷宫时发生的学习是(A)尝试一错误(B)顿悟(C)形成条件反射(D)模仿8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下面属于二级强化物的是(A)食物(B)保暖衣物(C)水(D)娱乐活动9 最初主张 S-R 联结存在意识中介的心理学家或心理学流派是(A)格式塔学派(

3、B)布鲁纳(C)斯金纳(D)托尔曼10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A)有意义的发现学(B)机械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的接受学(D)机械的接受学习11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在具体的实践场景中进行,这强调的是(A)学习的主动建构性(B)学习的实践性(C)学习的社会互动性(D)学习的情境性12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所有的指向学业的行为都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内驱力进行解释,下面不能由奥苏伯尔提出的内驱力进行解释的学习情形是(A)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赞扬学(B)学生为了得到奖学金学习(C)学生为了赢得社会地位学习(D)学生为了探索难解问题学习13 对归因理论做出详细阐述的心理学家是(A)班杜拉(B)德威

4、克(C)阿特金森(D)维纳14 在课堂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A)概念转变(B)概念形成(C)概念同化(D)概念整合15 强调前后学习的情境相似性对迁移效果影响的理论(A)经验概括说(B)共同要素说(C)关系转移说(D)结构匹配说16 下列选项中属于专门心智技能的是(A)打腹稿(B)观察技能(C)分析技能(D)综合技能17 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成果采取的复述策略是(A)分散复习(B)及时复习(C)部分与整体相结合(D)尝试背诵18 卡特尔将智力划分为(A)一般智力与特殊智力(B)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C)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D)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与实践性

5、智力19 提出的理论能够解释道德行为发展的心理学家是(A)班杜拉(B)皮亚杰(C)科尔伯格(D)弗洛伊德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是相互独立的。21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三、简答题22 简述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共识及由此概括出学习的定义。23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并分析这一理论在实践中产生的作用。必答题24 材料:张明现在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班主任老师早就让同学们考虑将来他们到大学要学习的专业了,可是张明却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好,他让父母帮他选择专业,父母也伤透了脑筋,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试根据有关教育心理学理论解释

6、张明的人格发展特点,以及这一理论对于学校解决与张明相似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的启示意义。25 材料:张明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在小学时学习成绩不错。到了初中以后成绩开始下滑,他越来越不爱学习,每天从学校回到家里以后不认真完成作业,大量的时间用在网络游戏上。如果你是他的老师,请用两种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帮助他。26 什么是一般迁移? 什么是特殊迁移 ?分别阐述一种与之相关的学习迁移理论。27 新学期开始了,王老师成为初中二年级四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级可是全校有名的“乱”班,学生上课迟到、自习时吵吵闹闹等不遵守纪律现象时有发生。请根据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帮助王老师管理这个班级,使全班同学能够遵守学校和班级制定的

7、规定。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3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普通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为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和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规律抽象为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倡导自然主义教育观的代表人物是卢梭。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认为教育研究要以心理学为基础。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皮亚杰称儿童不能同时考虑事物的多个维度只能考

8、虑事物的一个维度为中心化。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埃里克森将整个人生的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到 18 岁时,则有五个发展阶段。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属于传统的智力理论,强调智力是可以测量的,关注智力的水平差异,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瑟斯顿的智力群因素论以及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都属于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强调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强调智力是多元的,强调多元智力如何组合起来进行解决问题。这一理论和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论都

9、属于智力的系统理论,强调智力的结构差异。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过程的调节和控制,它与加涅提到的认知策略类似。【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尝试一错误、条件反射和模仿是行为主义者关于学习的论述。顿悟说是早期认知观点关于学习的论述。人走迷宫的过程符合尝试一错误的学习过程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反应保留下来,错误的反应被排除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强化物可分为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两类。一级强化物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

10、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是指因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而获得强化性质的中性刺激。二级强化物可分为社会强化物(社会接纳、微笑)、信物( 钱、级别、奖状等)和活动( 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格式塔学派是源自德国的心理学流派,是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早期持有认知观点的心理学流派,在 20 世纪初期即提出刺激和反应存在意识的中介。托尔曼是最早提出“S-O-R”公式的心理学家,O 是指有机体(Organism)。【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布鲁纳认为

1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建构主义认为,当学习是在脱离了知识发生的具体场景的情形下进行时,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惰性的,这种学习特征被称为学习的去情境性。当学习是在知识真实使用的场景中进行时,表现了学习的情境性的特点。【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提出的三种驱力分别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选项 A 可以用附属内驱力解释。选项 C 可以用自我提高内驱力解释。选项 D 可以用认知内驱力解释。【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班杜拉在 1977 年最初提出了

12、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德威克提出了成就目标理论。阿特金森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已经对于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解释,从而建构了大量的自发概念。这些概念有些与科学概念相冲突,被称为“错误概念”。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这些错误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这就是概念转变。【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桑代克提出的共同要素说强调只有两个训练机能之间有相同要素时,才可能有迁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智技能包括专门心智技能

13、和一般心智技能。专门心智技能是某种专门的认知活动所必需的,也是在相应的专门智力活动中形成、发展和体现出来的心智技能,如默读、心算、打腹稿等。一般心智技能是指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心智技能,它是在多种专门心智技能的基础上经过概括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观察技能、分析技能、综合技能和比较技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人类遗忘的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率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是避免遗忘的一种有效手段。【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卡特尔将智力划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包括理解

14、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晶体智力是指对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的能力,受后天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者,强调榜样在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该理论对于道德行为发展具有解释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正确答案】 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他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这八个阶段以不变的序列逐渐展开,

15、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解决某一具有普遍性的心理与社会矛盾。对于这些心理与社会矛盾,埃里克森使用了“危机”这一概念,其含义并不是一种灾难性的威胁,而是指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每个转折点上,个体不可避免地要对发展的方向作出选择。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增加了下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而消极地解决危机,则减少了这种可能性,给下一阶段的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各阶段发展任务解决得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个体未来人格和生活的具体方面。【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内容。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但是这八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埃里克森特别强调同一性形成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各

16、个阶段的发展与同一性形成的关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准确的。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元认知是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他认为元认知包括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即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元认知的理解。元认知的英文是“metacognition”。“meta”是“在之后”的意思,“metacognition”也被翻译成“超认知”“反省认知”和“后设认知”。【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简答题22 【正确

17、答案】 心理学家提出了众多关于学习的定义,对其进行概括,可以得出如下共识:(1)从功能上讲,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2)从学习的过程或学习的来源来看,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3)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之后获得行为或思维较为持久的变化。因此,可给学习下的定义是: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以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最终导致行为或思维持久的变化。【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的基本含义的内容。不同学者虽给学习下的定义不同,但我们可以从学习的功能、学习的发生和学习的结果三个维度进行概括。【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斯金纳使用强化理论对学习本身的论述就是对学习动机的

18、论述。个体的行为因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概率增加就是动机增强,个体的行为因受到惩罚而发生的概率降低就是动机减弱。(2)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作用当个体缺失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当个体具有强大的内在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奖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可能使学生的学习与强化物联系起来,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强化理论的内容。在分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时,要联系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的分类的内容,既看到强化对外来动机的激发作用,又要看到它对内在动机的削弱作用。强化原理是一剂良药,但要对症下药。【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必答

19、题24 【正确答案】 (1)可以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解释张明的人格发展特点(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从情绪、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研究个性。因此,埃里克森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八阶段论,他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分别是: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阶段(出生1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阶段(13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36 岁):该阶段的基

20、本任务,主要是发展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612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阶段(1218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感。所谓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亲密感对孤独感阶段(1830 岁):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亲密感。繁殖感对停滞感阶段(3060 岁):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是积极的发展,即繁殖感,个人除了关心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另一种是消极的发展,即停滞感,就是只顾及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

21、他人的困难和痛苦。这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所形成的良好品质为关心,它是指自觉地关心他人,爱护他人。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阶段(60 岁以上):有些人积极地解决了前面七个阶段中的发展危机,此时他们具有充实感和完善感。屡遭挫折的人在回忆自己一生时,经常体验到失败甚至绝望。这八个阶段以不变的序列逐渐展开,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解决某一具有普遍性的心理与社会矛盾。对于这些心理与社会矛盾,埃里克森使用了“危机” 这一概念,其含义并不是一种灾难性的威胁,而是指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每个转折点上,个体不可避免地要对发展的方向作出选择。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增加了下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而消极地解决危机,则减少

22、了这种可能性,给下一阶段的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各阶段发展任务解决得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个体未来人格和生活的具体方面。(3)张明人格发展特点张明处在中学阶段的末期,这一阶段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感,然而他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不知所措,说明这一阶段他的人格发展存在危机并未形成自我同一感。(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于学生同一感获得教育的启示意义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儿童的人格发展,使他们每一个阶段所存在的危机都能顺利解决,这对他们自我同一感的最终获得是有帮助的。其次,顺利实现同一感,关键是教师或父母鼓励并支持青少年亲自去做一些尝试。通过亲身体验,他们发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

23、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学习这一理论要体会人格发展的重要性,理解人格发展与智育的关系。人格完善应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人格的发展对于智育有很大的帮助。【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1)使用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张明回到家里不爱学习,可以使用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帮助他确立目标。例如,第一个月,他每天回到家里学习一个小时。第二个月,他每天回到家里学习两个小时。其次,确立强化物。确定张明按照事先确立的计划去学习后得到的强化物。再次,执行上述确定的方案。第四,检视效果。第五,根据上

24、述方案取得的效果对方案进行修订。(2)使用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激励他为自我实现而学习。首先,关心张明,尊重他,使他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其次,在满足他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为自我实现而努力学习。【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强化原理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任何一个教育心理学理论都不可能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学习这些理论时要注意理论之间的联系,思考这些理论的适用性。【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1)一般迁移的概念一般迁移也叫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指原理、原则或态度的迁移,即一种学习可迁移到多种情境中。(2)特殊迁移的概念特殊迁移也叫具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具体的

25、、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3)形式训练说:强调一般迁移的学习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是古老的迁移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官能就是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这一观点认为,通过训练,官能得到发展了,学习者在各种任务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都提高了。因此这一理论阐释是一般迁移。(4)共同要素说:强调特殊迁移的学习迁移理论桑代克提出了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两种训练机能之间有相同要素时,才可能发生迁移。当两种学习情境中相同的刺激一情境反应的联结越多,迁移就越多。因此,这一理论强调的迁移是特殊迁移。【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中的内容。这一部分涉及学习迁移的类型和学习迁移理论

26、的内容,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需要将学习迁移的类型与各种学习迁移的实例以及学习迁移的理论联系起来,考虑这些学习迁移理论能够解释何种类型的学习迁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王老师要做的是使该班的同学进行校规和班规的学习,也就是使他们学习一些社会规范,因此,应根据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的有关研究成果帮助王老师改变班风。社会规范的学习目的就是对社会规范的接受,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依从、认同和信奉。(1)社会规范的依从依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

27、象。依从现象有从众与服从两种表现或类型。在这一阶段,王老师可以采取如下策略:第一,明确规定,明确奖励和惩罚的措施。通过惩罚使学生服从规定。第二,与表现较好的学生沟通,使他们能够遵守规定,从而产生从众效应,使其他同学也能遵守规定。(2)社会规范的认同社会认同是社会影响内化的心理基础,包括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规范认同属于社会认同的范畴。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认同分为偶像认同与价值认同两种基本类型。在这个阶段,王老师可以采取如下策略:第一,树立榜样,使同学们产生偶像认同。第二,通过主题班会讨论遵守学

28、校规定的重要性,使同学们产生价值认同。(3)社会规范的信奉社会规范的信奉即个体对社会规范的接受,将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确立社会规范的遵从态度的过程。在这个阶段,王老师可以采取如下策略:第一,深化学生对规范价值的认识。包括对规范实践后果的认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掌握。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消除意义障碍。所谓意义障碍,指妨碍学生对社会规范价值作出正确认识的错误思想。在这一阶段,对各种意义障碍都要晓之以理,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不可压服。第二,丰富学生对社会规范的情绪体验。包括注意丰富主体对情境的感受、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对情境进行评价、丰富学生对社会规范后果及其意义作用的认识。另外,情绪也可以通过“替代” 作用而学到。这表现为通过观察别人的情绪反应学到一种情绪反应。【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的内容。社会规范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分阶段的,并有一定规律的。要注意将这一规律与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