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847023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唐皎然的代表作是( ) 。(厦门大学 1997 年)2 五代时( )选录了晚唐五代十八个作家的词为( )。(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3 简述东汉张衡赋作方面的文学成就。(中国人民大学 2002 年)4 阮籍咏怀诗的主要内容。(中国人民大学 2007 年、中国人民大学 2003 年)5 蜀道难对古体乐府的改造。(湖南大学 2005 年)6 试析杜枚过华清宫三绝句之一“长安回望绣成堆” 的讽刺艺术。(兰州大学2002 年)7 苏轼在北宋的意义及其对后代的影响。(复旦大学 2005 年)8 试述

2、“宋初三体 ”的形成及其特点。 (清华大学 2005 年)9 简述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北京师范大学 1994 年)10 简述元代杂剧的体制特点。 (南开大学 2000 年、南京师范大学 2000 年、北京师范大学 2000 年、清华大学 2005 年、浙江大学 2007 年)11 简析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戏剧冲突。 (北京师范大学 2008 年)12 简述散曲的体制特点。(广西大学 2002 年)13 “临川派”与“吴江派”戏曲理论之对立。(北京大学 2000 年)14 简论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散文的不同风格。(北京大学 1999年)15 谈汉代辞赋的表现特征和发展过程。(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 年)16 简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影响。(中国人民大学 2004 年)17 李东阳说白居易的诗“质而不俚” ,但有时失之过俗,结合作品谈之。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5 年)18 试论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 1998 年、南开大学 2000 年)19 试比较分析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形象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的异同。(北京师范大学 1994 年、1996 年、1999 年)20 桐城派的历史流变与繁衍过程。(湖南大学 2005 年)21 文赋(中国人民大学 2006 年)22 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国人民大学 2004 年)23 志人小说(南开大学 2000 年)24 苏门四学士(南开

4、大学 2004 年、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25 四时田园杂兴(北京大学 2003 年)26 录鬼簿(南开大学 1998 年、2004 年)27 南词叙录(中国人民大学 2000 年)28 神魔小说(北京大学 1999 年)29 桐城派(北京师范大学 20l0 年、四川大学 2002 年、南开大学 2003 年)30 诗界革命(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山东师范大学 2006 年)31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西北大学 2007 年)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正确答案】 诗式【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2 【正确答案】

5、 赵崇祚 花间集【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3 【正确答案】 张衡是东汉的重要文学家,他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京都赋的继承与创新,代表作是二京赋;二是为抒情赋注入了活力,代表作是归田赋和思玄赋。张衡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1)在以都会或京都为题材的作品中,在班固的两都赋之后,具有一定的成就并在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是张衡的二京赋。二京赋是张衡赋作中的代表。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这两篇赋的体制比班固的赋更宏大、更细致、更有特色。除了像它以前的事类赋一样,铺写东西南北所有以及宫室、动植物等外,还写了许多民情风俗,像西京赋里写了商贾、游

6、侠、骑士、辩论之士以及角觚百戏杂技幻术等,东京赋里写祭祀驱逐疫鬼的大傩、方相等,都有极其生动、具体、绘声绘色的描写。二京赋的特点是:二京赋 突出地表现出驰骋想象、体物抒情、铺张扬厉、极尽夸张之能事的特点,篇幅更长,辞藻更华美,内容也更丰富。如东京赋中描写洛阳的宫殿、飞阁、楼榭、湖苑的壮丽宏伟,气魄浩大,真是江山雄峻,城市繁荣,商业发达,物产丰饶,十步一楼,五步一阁,宫阙巍峨,服饰奢丽,湖光山色,奇树异果,描写出极尽奢华艳绝巧夺天工的图景。描写宫殿楼台游苑湖山的富丽堂皇、绝妙幽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点有面、有声有色,竟是一幅全景式的丹青长卷。写景状物,栩栩如生,飞鸟鸣泉,跃然纸上。且聚散有致

7、,层次鲜明,语言清新,言简意赅,显示了艺术技巧上很高的成就。从这些描写里,既可以看出汉代都城和宫廷建筑艺术已达到很高水平,也客观地反映了汉帝国经过长久的统治,物质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那种物力的富裕和国力的强大。张衡所作二京赋,在颂扬汉朝国势隆盛社会繁荣的同时,文词中含着浓厚的“恤民” 气息,他仗义执言,指责官僚豪绅们的昏庸腐朽,黎民百姓的痛苦和仇恨。二京赋 在汉赋中规模最为宏大。司马相如曾说:“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万物”。张衡正是身体力行地做到了。他的赋讽谏的是奢侈淫逸,寓意应节之以礼。听其言而观其行,张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西京赋描写长安的奢华无度,东京赋描写

8、洛阳的俭约之德、礼仪之盛,以为对比;歌颂东汉,是要他们汲取西汉的教训,悔而改之。二京赋 是运用文学手法的社会剖析,其中有政治方面的讽谏、社会事物的描述、历史的反思、哲理的寓含、感情的抒发、意境的想象,诸景毕现,文思泉涌,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二京赋的传播,使张衡名声大振。除了它文字典雅,取材翔实,更由于它改变了辞赋专一阿谀颂德的陋习,开一代新风。后被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收人昭明文选,所以郭沫若说他的二京赋在汉代文学中有优越地位。(2)为述志赋注入巨大活力的当属张衡。张衡不仅创作了二京赋那样表现出传统特色的京都大赋,同时,他还写作了思玄赋、归田赋等抒情之作。和帝、顺帝时,张衡以特殊才能受到亲幸,宦官

9、共进谗言诬蔑之。他每为自己的处境苦恼,经常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遂将自己的感受写成思玄赋。此赋篇幅较长,采用骚体句式,表现手法也较多地学习离骚。陈述自己遭诋毁却不肯屈从俗辈,遂驰骋想象,遍访古圣先贤,以探求人生玄妙之理,此赋带有较明显的摹拟成分。张衡的归田赋则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和艺术才能,使其成为文坛上独领风骚的作家。仕途的污浊使张衡郁郁不快,想游于纷乱的尘世以外又做不到,于是他憧憬那与官场形成鲜明对比的田园。他构想出一个充满自然情趣的田园景象:“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鸽鹧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这百草和禽鸟都能任情舒展的田园,这充满勃勃生

10、机的境界,怎能不令他心驰神往!在这里可以获得赏览自然景物的欢乐,还可以轻松自由地射钓。他的蓬庐远离尘嚣之外,在这里弹奏前代名曲,读圣贤之书,挥毫奋藻,尽情地陈述其对人生、社会的感受。他笔下的田园充溢着浓厚的生活兴趣,体现出身心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同时,也带有鲜明的道家色彩。此赋篇幅短小,语言清新自然,与作品所展现的环境、心情浑然一体,这些特点使归田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同时,它也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无论从张衡的全部创作看,还是从汉赋的发展过程看,归田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4 【正确答案】 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

11、、人生无常,如:“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其十八)“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几秋。”( 其三十二)或者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如:“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其三)“ 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其十二)“ 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 ”(其五十)“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旁。”(其五十三) 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如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中,特别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为诗人反复歌咏的对象(如其十四、其二十四、其七十一)。或者直

12、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如其四、其五、其六十五),功名富贵之难保(如其十三、其五十三、其五十九),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如其二二十、其二十七、其三十)。或以佳人喻理想,写诗人心虽悦之而无由交接,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如其十九。【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5 【正确答案】 蜀道难本为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内容多以山川之险感叹蜀道之难。李白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在于他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不仅仅写了蜀道的艰难,更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托了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

13、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6 【正确答案】 (1)选取事例见微知著,角度新颖。诗人既未写“安史” 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 突现出来,含蓄而有力地讽刺了晚唐帝王们的荒淫享乐。(2)隐寓遥深,思之无穷。“ 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历史。 “绣成堆”

14、语意双关,既点明骊山被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所簇拥,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又暗隐着开元繁华如花团锦簇,使读者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 妃子笑” 则暗指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导致了西周败亡的故事,揭示了“ 安史之乱 ”的祸根。诗人咏叹天宝轶事,并站在历史长河中警醒着后世君主。(3)不同于杜牧另一些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色彩的咏史作品,全诗文辞清丽,音声温润,不用难字,不置议论,连用“绣成堆” 、“红尘”、“ 荔枝”等美丽词汇,“ 无人知”更是轻描淡写,将严肃的历史讽刺在一个“ 笑 ”字中体现出来,然而比瞪眉怒目的批判更具有讽刺效果,仿佛看得到诗人布满轻蔑

15、的神情。【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7 【正确答案】 首先,苏轼奖掖、团结了一批重要作家,如“苏门四学士” 、“苏门六君子”等,他们在创作上各有建树,为宋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次,苏文在实用性、审美性、通俗性诸方面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一直被后代文人奉为典范,其政论、史论文成为后世科举士子摹拟的范文;其小品文,被明代的竟陵派、公安派视为学习的标本。苏诗是北宋诗坛的一座丰碑,直接影响了有宋一代的诗歌面貌;金代奉苏诗为楷模,产生了所谓的“苏诗运动” ;苏诗还对明代的公安派、清代的宗宋派有重要的启迪。苏词首开豪放词风,使宋词的创作发生了重要转型,并直接为南宋的爱国词派所继承,其影响还一直波及到清代

16、的阳羡词派。最后,苏轼执中持平的品格,飘逸洒脱的襟怀,宠辱不惊的处世姿态,开朗幽默的“坡仙” 气质,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等,共同构筑成他独具魅力的人格范式,为后人景仰、倾慕,更为深刻地影响着封建士人的精神与心态。【知识模块】 两宋辽金文学8 【正确答案】 宋初诗坛,承袭晚唐五代余风,有所谓宋初三体之说。一种是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防等为代表,以自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种是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因诗集西昆酬唱集得名,此为西昆体。还有一种是以魏野、林逋等隐上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

17、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宋初三体内容上均离政治、社会较远,形式上多为近体诗。北宋初期中比较优秀的诗人是王禹傅。他的诗早期学习白居易的闲适诗,因此多平易浅近之作。中晚年由于被贬,诗风也因此大变,改为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和杜甫诗歌,因而具有较多的现实内容,表现的情感也比较真实感人。代表作有对雪、感流亡等。【知识模块】 两宋辽金文学9 【正确答案】 辛弃疾首先是一个民族英雄、爱国斗士,他的词是充溢着勇于承担济世责任与历史使命的英雄之词、爱国之词,因而抒写爱国主义精神、展示英雄自我形象就成为贯穿于他全部词作的主旋律,并以此为中心,进行了多角度的抒写。(1)追忆当年的战斗生活,抒发收复中原的

18、爱国热情。代表作品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2)表达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抒写英雄失路的无限焦虑。代表作品有永遇乐(千古江山) 。(3)不满南宋朝廷的偏安政策,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腐朽。代表作品有摸鱼儿(更能消) 。(4)描绘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表现闲适心境和隐逸情趣的作品,也是辛弃疾对词境的一大开拓。代表作品有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知识模块】 两宋辽金文学10 【正确答案】 (1)结构上一般为一本四折,加一个楔子。也有少数五折或六折的。(2)曲词。曲词的主要作用是抒情,也可以起到渲染场景、贯穿情节的作用。元杂剧的曲词一般由一个主要演员歌唱,曲词有严格的格律,同一折的各

19、支曲押同一韵,曲词为长短句,在定格外可加衬字,衬字一般是语气词或连接词,从而使唱词生动活泼。曲词是元杂剧的主体。(3)宾白。即念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所以称说白部分为宾白。(4)科范,亦称科沉、科泛,简称“ 科”,是指演员的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5)角色,又称脚色,是元杂剧上面人物的身份类型。元杂剧角色大致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正末主唱的称“末本” ,正旦主唱的称 “旦本”。一人独唱到底。【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11 【正确答案】 西厢记设置了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西厢记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和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也写了莺莺

20、、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是在佛寺中展开的,崔氏一家扶灵归葬,小姐却生出一段风流韵事,这本身就构成了强烈的矛盾,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弄,也使整个戏充满喜剧色彩。张生勇救崔家,与莺莺坠入情网,老夫人却突然“赖婚” ,封建势力与年青一代矛盾激化,剧小出现第一个戏剧高潮。之后,崔、张与红娘三个年轻人之间,又出现了性格的冲突,戏剧冲突转移到年轻一代内部,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封建礼教和反抗力量斗争的深化。崔、张二人感情秘密得到满足以后,又出现“拷红” 高潮,然而气急败坏的老火人竞被红娘“四两拨千斤 ”的一席话轻易

21、拿下。老夫人虽退却,勉强许婚,封建家长和年青一代的矛盾却并未根本解决,张生不得不赴考,二人暂时分手。张生中举以后,老夫人意欲二次赖婚,然而崔张不渝的爱情,以及多方力量的支持,共同化解了这最后的冲突,真正“ 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属 ”。【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12 【正确答案】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小令,又称“ 叶儿” ,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套数,又称“套曲” 、 “散套”、“ 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套数的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牛,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

22、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小令和套数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除此之外,散曲体制中还有一种带过曲。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13 【正确答案】 吴江派重视讲求音律,要求“和律依腔” ,注重场上之曲,语青崇尚“本色”。它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 “临川派”同为明中后期传奇创作的两大流派,文学史上有名的“ 沈汤之争”,即指这两个流派曲沦的沦争。双方斗争的核心问题是在戏曲中文辞和音律谁服从谁。临川派重内容、重文采,故又称文采派;吴江派重音律,重本色,又称格律派。两派各有得失。【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4 【正确答案】 论语是记载孔

23、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篡录而成的著作。论语风格是语言简练,含义深远,雍容和顺。其中许多形象化的语言,往往包含着深远的社会和道德含义。例如,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既是对松柏的礼赞,又是对一种坚强人格的称颂,形象与哲理交融在一起。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端锋芒显露。例如,记述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对齐宣王所问“齐桓晋文之事” 避而不言,却引齐王谈论王道。在对话中,孟子经常连连发问,步步紧逼。他的雄辩锋芒,有时竞使得“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的文章还善用比喻。他在谈及不能和不为的区别时说:“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24、语人日: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他所用的比喻常常是多样的,有时整段用,有时全篇用。像“ 鱼,我所欲也”,就是层层深入,运用曲折的比喻揭出所论主旨。在先秦思想中,庄子的思想具有一种虚无主义色彩。在先秦散文中,庄子是最具风格的。大量的采用虚构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思想论点,这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庄子想象神奇,在古代散文中独树一帜。庄子寓言丰富,并且很多出自作者自创。这些寓言也不是简单的比喻,而是有着奇幻斑斓的色彩。像写河伯看到“秋水将至,百川灌河” 的景象,便“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当他来到北海,看到大海的浩瀚无际,这才感到天外有天,自己的沾沾自喜是可笑的。接着通过与河伯的对话,又道出

25、宇宙之大,大海在其中也显得渺小等道理,既是寓言,又有壮阔的景物描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还有,写诸侯间的战争时说:有两个国家,一个建在蜗牛的左角,一个建在蜗牛的右角,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可返” ,像这样的奇幻的想象,在 庄子中还很多。韩非子的文章注重论述,论事证理切中要害而又精辟深刻。在先秦诸子中,韩非子的分析力最强。有一篇写亡国的理由,竞写了 47 余之多。他的文章中也大量引用寓言故事和历史知识,我们今天还在运用的成语,如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都出自韩非子。【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5 【正确答案】 汉代在文学上被称为大赋巨史的时代,汉赋是赋体文学的高峰。赋体文学大盛于汉,

26、主要是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促成的:首先,汉代经济的发展,为赋体文学的兴盛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其次,汉代至武帝之前的政治稳定,为汉赋创作出现高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再次,对外交往的扩大和宫庭园林的兴建,开阔了汉人的眼界,为赋体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表现题材。最后,西汉初年倡导的、以清静无为简朴素淡为体的黄老之风,在汉武帝即位之后逐渐告退,为“铺采搞文”的汉大赋提供了发展空间,而统治阶级的提倡,又为赋体文学的兴盛准备了巨大的市场。汉代以公元 9 一 5 年(期间为王莽新朝及淮阳王刘玄时代)为界,分为西汉、东汉两朝,汉赋的发展,则分为三个阶段。西汉一朝,经历了汉赋的兴起阶段和全盛阶段;东汉则为汉赋的成

27、熟阶段。第一阶段:汉赋的兴起阶段。时间在汉初至武帝即位之间(前 202前 140)的六七十年间。陆贾、贾谊、枚乘这三个人物,是汉赋兴起阶段的代表作家。贾谊是汉初的大才子,廷论口若悬河、动辄一泻千里,文挟战国遗风、势如高山瀑布。而在失意遭贬长沙之后,心境文风判若两人,却为后人提供了另一种美。这就是他贬谪期间写的吊屈原赋和鹏鸟赋。而这一阶段的殿军,便是写七发的枚乘,我们把枚乘的去世作为汉赋兴起阶段的结束与汉赋进入全盛期的开端。第二阶段:汉赋的全盛阶段。武帝建元元年(前 140)至成帝元延三年(前 10)的130 年间。汉赋的全盘阶段,以凄迷笼罩的“梨花一枝春带雨” 的凄婉美拉开序幕,又以酸风射眸的

28、“ 别有幽愁暗恨生 ”的悲凉美落下帷幕。这两种美的诞生,是汉赋全盛期赋体文学弥世大作之万丈豪光在云层后的喷衍!扬雄的长杨赋作于公元前10 年,是汉赋全盛阶段的殿军之作。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看到赋体文学卓立当时、巉巘后世的大文豪司马相如,可以看到盛世景象的恢宏壮丽,可以看到奢华生活的铺陈描摹,可以看到荒幻离奇的珍禽异兽盖世宝物;当然,也可以欣赏两千年前中国方块字的繁胜丰富、细腻周到,更可以玩味汪洋恣肆与法度和谐熔于一体的大匠神工笔力。与此同时,尚可以饱览赋体文学在其全盛期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各展妙姿的各种题材与体裁的蓬勃成长。第三阶段:汉赋发展的成熟阶段(25 一 218)。这一阶段历经将近二百年

29、,近于东汉一朝的时间,赋体文学作家前赴后继,虽然没有再现赋体文学全盛时期的辉煌,但却在千锤百炼中从各个方面完善了赋体文学本身,使得后代称作赋者,总难脱出汉赋的窠臼。在这一阶段,汉赋全盛时期的各种题材几乎都被梳理了一遍:抒情赋又出现了北征、东征、述行、髑髅等赋;写物赋出现了著名的两京、两都、登楼等赋;说理赋又出现了幽通、思玄诸赋等等。这些汉赋全盛阶段创作的赋体文学品种,在东汉赋家手中显得更加圆融,并在体裁、词句使用、表达语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同时在这一阶段中,从抒情赋中,派生出了具有市民情调的、反映爱情生活的赋篇,比如定情赋、协合婚、神女等赋;而在汉赋全盛期尚为数不多的咏物赋,在汉赋的成熟阶

30、段却作品迭出,成蔚为大观之势。综观汉赋的三个发展阶段,汉赋自始至终顽强保持了自己的几个基本特征,即长篇韵文(中可换韵) 、故设问答、广陈事理、夸张描写、华丽辞藻、排比连类等,因而篇幅虽有长短之分,但一般说体制都较为宏大,特别是汉赋的全盛阶段,长篇大幅特别多,它的余绪是东汉的两都、两京。正因为这一点,汉赋才和史记、汉书一起,被称作大赋巨史。【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16 【正确答案】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准确地表现了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

31、第二座里程碑。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其过圣女祠、春雨等,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但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李商隐将人生慨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微的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眩目与悲凉的体验,其佳者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而不尽” ,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商隐的诗是其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其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夕阳楼、夜雨寄北等,较多抒

32、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艺术上细美幽约、沉博绝丽,在精神上始终朦胧地试图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感伤唯美文学的典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那些表现伤感情调的诗歌,于凄艳哀婉之中融人身世、时世之感,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的词化特征比较显著,如题材的细小化、情思的深微化、意境的婉丽纤柔等,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性的桥梁。李商隐的诗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晚唐的韩僵、宋初的西昆诗人,明清许多爱情剧作家,直到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在诗风上均受其影响,现代象征诗派和朦胧诗派在艺术上都有所借鉴。李商隐的诗歌中真艳悲哀的精神力量一直

33、震撼着千百年来心灵敏感易伤的文人。【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17 【正确答案】 “ 质而不俚 ”是指白居易诗歌语言风格而言。在 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 ”、“直而切”、“核而实” 、“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自居易在语言运用上,力避典雅的书面语,而用口头语或俗语穿插其间,但不并粗俗,使其既浅显易懂,又朗朗上口,还便于文人谱乐歌唱,而不同于粗俚村曲。“失之过

34、俗 ”是指白居易的诗歌内容而言,过于注重讽喻色彩,而现实功利主义的倾向过于严重。过分“ 尚俗 ”使其诗歌导入了狭窄的路途。既因过分重视诗的讽刺功用,从而将诗等同于谏书、奏章,使不少诗的形象性为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所取代。也因评诗标准过狭过严,导致历史上不符合此一标准的大量优秀作家、作品被排斥在外。所有这些,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18 【正确答案】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人词。例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表

35、现的是打猎及报国之情,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描写的是农村的和平劳动生活。这样的内容,在以前的词中是不可能见到的。从而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境界,使词从以娱乐为主,转变为以抒发个人的人生感受为主,从而具有了与诗相同的功能与作用。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在题材上表现的是遇雨这样的生活小事,但是其中既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而在内容和境界上就远远超出了前人的作品。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写得极其缠绵,其婉约不下于传统的婉约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密州出猎) 则极尽豪放之

36、至。风格的多样,使词多姿多彩,而不再是单一的一种风格。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苏轼的词,往往不协音律。李清照说他的词是“句读不葺之诗” ,这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由于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这使得苏轼的词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因而更能表现出他的艺术个性。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主要表现在:大量用典,词汇多从经典著作中来;大量运用流年、人生、人间

37、、天涯、尘凡、光阴、浮生、浮世、今古、世路、劳生等抽象的词汇,将读者的思绪从对经验范围内的具体的生活感受引向抽象的思索;大量运用数量词,如千古、千里、千骑、千家、万事、千顷、万里、百年、三万六千场等。【知识模块】 两宋辽金文学19 【正确答案】 崔莺莺和杜丽娘无疑是我国文学史上两位清丽娇美、彪炳千古的女性艺术形象,她们都是非常美丽多情的少女,都有高深的文艺修养。崔莺莺能诗善文,杜丽娘擅长丹青,能自描一幅令人倾倒的真容。更为重要的是,她们都在爱情问题上悖逆封建礼教,成为反抗礼教压迫的妇女的艺术典型。我们在阅读作品时并不感觉到这两个人物有什么雷同之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家刻画了她们各自不同的个性特

38、征,写出了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和因地位、出身、教养等条件不同而性格迥异的“这一个” 特定的典型。杜丽娘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形象,她的爱情像一首梦幻曲,只有在睡梦中才享有柔蜜甜美的爱情,一回到现实世界,除了道貌岸然的父亲杜宝和迂腐酸臭的六十多岁老秀才陈最良之外,她从没有接触过异性。杜丽娘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对中国封建禁欲主义有力的揭露,是对明代严酷的礼教统治的激烈反叛。崔莺莺和杜丽娘一样,也渴望自由幸福的爱情,高深的文学素养使她同样具备一种女诗人的多愁善感的气质。但是,崔莺莺有别于杜,她的出身比杜高贵显赫得多,她不象太守的女儿杜丽娘那样像一只金丝雀似的被拘禁在家庭的樊笼里,显赫的

39、门第,相国小姐的地位,高深的封建文化修养,已经和郑恒定了亲的特殊身份,这一切都使她在爱情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她一方面热烈追求爱情,另一方面又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此,她有“乖性儿” 和“假意儿”,既撒娇,又撒野,这种欲说还休、欲罢不能、深沉曲折、迟疑反复的性格非常突出。【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20 【正确答案】 桐城派是清朝影响最大的词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 。该派由方苞创立,但桐城派的起源却可说是清初写作文学散文最杰出的是被称为“清初三大家” 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方苞主张“ 义法” 说,“义”指文章的内容;“法” 指文章的作法,包括形式和

40、技巧,这二者即要求文章既要言之有物又要有条有理。该派先驱戴名世,主张文章应以“精、气、神” 为主,言之有物,道、法和辞三者缺一不可,是该派理论的先导。刘大槐对“ 义法” 说进行了丰富和开拓,以 “行文之实”扩大“ 言有物”的内容,他还要求要对文章的“ 神” 、“气”和“音节” 给予重视,使理论具有了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姚鼐在桐城派中的地位最高,壮大了古文的声势。他主张“道与义合,天与人一” ,“义理、考据、词章 ”结合,让儒家道义与文学结合;把文章归为“阳刚”和“ 阴柔”两类;把文章的艺术要素归结为八个字:“神、理、气、味” 和“格、律、声、色”,使古文的境界得到最高提升。桐城派以方苞的“

41、义法” 为基础,形成了体系严密的古文理论。他们要求文章内容的纯正和言辞的文雅,重视行文的“神” 和“气”,结合儒家道义而作文章。在姚鼐之后有管同、方东树、姚莹和梅曾亮“四大弟子” ,使桐城派声势更大。桐城派的分支是阳湖派,代表人物是恽敬和张惠言,他们立志于作古文,但却不受桐城派的约束,兼收子史百家和六朝词赋,以博雅放纵见长。此后,清末年的曾国藩领导的湘乡派和曾门弟子重振了桐城派的声威,但是此时的桐城派却已到了回光返照的末势,到“ 桐城嫡派 ”的严复、林纾翻译西方著作,却仍未能挽救桐城派的颓势,终于在“ 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结束了该派的历史命运。【知识模块】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21 【正确答案】

42、文赋是西晋陆机以赋体形式写的文论作品,它着重探讨了文学的内部规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这一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文赋把文体分成十类,即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并且认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风格。陆机的文体论在曹丕典论.论文“四科八体” 说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提出了“十体”说。【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22 【正确答案】 西晋嵇康所作,山巨源,名涛,河内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人,与嵇康等友好,为“ 竹林七贤 ”之一。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

43、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自己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消极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全文奋笔直书,说理透辟,文词犀利,字里行间洋溢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兀傲情绪,具有鲜明个性。【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23 【正确答案】 志人小说,指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的小说。其中“志人”这个名目,为鲁迅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所设立,与“ 志怪”相对而言。中国小说史略又说:“记人间事者已甚古,列御寇、韩非皆有录载,惟其所以录载者,列在用以喻道,韩在储以沦政。若为赏心

44、而作,则实萌芽于魏而盛大于晋。虽不免追随俗尚,或供揣摩,然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这里提出的观点很重要,即所谓志人小说,其写作目的,虽仍有记录史实、供人揣摩的考虑,但欣赏和娱乐的特点已经很强。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有以下儿方面的艺术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 丛残小语 ”、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24 【正确答案】 苏门四学士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末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

45、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知识模块】 两宋辽金文学25 【正确答案】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范成大六十一岁时,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的六十篇田园诗,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笔调清新,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读来意趣横生。【知识模块】 两宋辽金文学26 【正确答案】 中国戏曲史料专著,元代钟嗣成撰。共二卷。初稿完成于元至顺元年(1330),元统二年 (1334)后和至正五年(1345)又做了两次修订,收元杂剧与散曲作家 152 人,杂剧作品

46、 400 多种,是现存元人记述元杂剧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录鬼簿对每个作家写有小传和吊词,对作家籍贯、生平、著述作了简要介绍及评价,结合全书的自序和后记,表露了钟嗣成的戏曲观点。【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27 【正确答案】 明代徐渭所著戏曲论著,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专论南戏的著作。此书论述南戏的源流发展、风格特色、声律音韵等,也有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术语、方言的考释。除具有史料价值外,还包含一些精辟见解,是珍贵的戏剧史料。【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28 【正确答案】 所谓神魔小说是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的一类小说,它是在儒、道、释“ 三教合一 ”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占代神话、

47、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 灵怪” 、 “妖术”、“神仙” 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其主要特征是尚“奇” 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以西游记为代表。【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29 【正确答案】 桐城派是清朝影响最大的词派,得名于其开创者方苞的籍贯安徽桐城。该派先驱戴名世,主张文章应以“精、气、神” 为主,言之有物,道、法和辞三者缺一不可,是该派理论的先导。桐城派以方苞的“义法” 为基础,形成了体系严密的古文理论,他们要求文章内容的纯正和言辞的文雅,重视行文的“神” 和“气”,结合儒家道义而

48、作文章。刘大櫆、姚鼐二人与方苞合称为“桐城三祖” ,姚鼐的登泰山记尤为出名。【知识模块】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30 【正确答案】 这是戊戌变法前后的一场诗歌改良运动。明清时期,诗歌呈现衰落趋势,有识者早已表示不满,并力图改变。诗界革命的早期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他们相约作诗“非经典语不用”( 饮冰室诗话)。而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取得创作成功的则是黄遵宪。后期诗界革命要求“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将“新意境”放在第一位,这就纠正了前期的形式主义偏颇。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

49、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义束缚了手脚,使得诗界革命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知识模块】 近代文学31 【正确答案】 这是“ 小说界革命 ”的倡导者梁启超于 1902 年发表在新小说杂志的创刊号上的一篇文章。文章疾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极力强调小说与改良社会的关系,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成为小说界革命的纲领。它把原处于社会文学结构边缘的小说推到中心地位,把原只流行于俗的小说变成知识阶层自觉运用来进行觉世新民、拯救社会的利器,对晚清小说理论的探讨、小说创作的繁荣、翻译小说的兴起,以及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新认识、新评价,都起了积极的作用。【知识模块】 近代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