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清代文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84706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清代文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清代文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清代文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清代文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清代文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文学史(清代文学)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阳湖派”的开创者是( )(A)张惠言 周济(B)恽敬 张惠言(C)魏禧 恽敬(D)周济 魏禧2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句的作者是 ( )。(A)赵翼(B)龚自珍(C)郑燮(D)袁枚3 清代中叶,论诗主张“ 肌理说 ”的是( )。(A)沈德潜(B)翁方纲(C)袁枚(D)赵翼4 政论集明夷待访录的作者是(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黄遵宪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5 清代中叶,被称为“ 雅部 ”的昆曲日益衰落,而被称为 “(

2、 )”的地方戏兴盛。6 闲情偶寄的作者是( )。7 “桐城派”散文主要作家方苞、 ( )、姚鼐等。8 清初诗人可分为遗民诗人和人仕诗人两类。遗民诗人以_、_、屈大均为代表。其中屈大均与_、_并称“岭南三家“ 。入仕诗人以_、吴伟业和被称为“南施北宋” 的_ 和_为代表。9 “梅村体”的代表作是_ ,它以_、 _的悲欢离合为线索,表现个人身世和国家命运。10 清初传奇的三大流派:一是以_为代表的苏州派;二是以_等为代表的文人派;三是_为代表的形式派。11 _西游证道书中加入“唐僧出世” 的第九回情节。12 _,鹤髡丹顶悔初衣。13 十日雨丝风片里,_。14 写来竹柏无颜色,_。15 古诗源16

3、古文辞类纂17 遗民诗人18 浙西六家19 探花、榜眼20 西皮21 聊斋志异在情节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22 简述清初的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特点。23 简述清代词中兴的表现及其原因。24 简述镜花缘产生的客观背景。2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26 简述桃花扇在艺术结构上的成就。27 简析王熙凤的形象。28 概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9 论薛宝钗其人。30 简述姚鼐的散文理论以及创作特点。31 为什么说儒林外史是中国讽刺文学的典范?32 分析红楼梦如何揭示以家族悲剧为代表的社会悲剧。中国文学史(清代文学)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

4、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5 【正确答案】 花部【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6 【正确答案】 李渔【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7 【正确答案】 刘大魁【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8 【正确答案】 顾炎武 吴嘉纪 陈恭尹 梁佩兰 钱谦益 施闰章 宋琬【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9 【正确答案】 圆圆曲 吴三桂 陈圆圆【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10 【正确答案】 李玉 吴伟业 李渔【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11 【

5、正确答案】 汪象旭【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12 【正确答案】 莺断曲裳思旧树【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13 【正确答案】 浓春烟景似残秋【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14 【正确答案】 卖与东风不合时【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15 【正确答案】 清人沈德潜所编的一部唐以前的历代诗歌选集。这部书选辑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共七百余首,分十四卷。这是一部带资料性的选本,收录作品较为广泛,唐以前的一些著名诗篇(除诗经、楚辞外),大多数都已选录在内,而且还从一些古书中辑录了不少民歌谣谚,内容比较丰富,被后人广为传颂吟唱。【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16 【正确答案】 中国古文总集,编者清代姚鼐。此集是桐城派散文观点的代表选

6、本,一度颇为流行。所选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作品为主,其前后亦选有各朝代知名作家的文章。全书文体分类达 13 种,收作品 700 多篇,共 74 卷。其卷首的序目简要叙述了各类文体的源流及特点,成书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嘉庆时康绍庸刊刻初稿本,附姚氏评语及圈点。【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17 【正确答案】 明末清初的诗人群体,他们由明人清,受传统的民族思想、爱国主义熏陶,对明朝怀有深深的眷念,反对清朝的民族压迫与歧视,著名的诗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他们在诗歌中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或表白气节,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体验深切,感情真挚,反映易代之际惨痛的史实

7、与民族共具的感情,笔力遒劲,沉痛悲壮,肇开清诗发展的新天地。【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18 【正确答案】 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龚翔麟号为“浙西六家”,是浙派词的重要成员,其中尤其是朱彝尊对浙派词的发展贡献重大。【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19 【正确答案】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殿试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称状元。南宋以后,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0 【正确答案】 戏曲腔调。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

8、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1 【正确答案】 (1) 幻想性情节与现实性情节相结合。作者善于把环境、人物性格等与幻想世界的逻辑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人感到幻想情节的艺术上的真实感。(2) 在解除悬念的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即在情节的层层推进中,慢慢解开谜底,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兴味。(3) 大量运用偶然性情节,为表现人物性格提供更加充分而具体、形象的描写依据。(4) 情节极尽曲折之能事。(5) 部分“残丛小语”式的短文虽情节简单,但短小精悍。【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2 【正确答案】 (1)依据清初诗人对清政权的不同态度,可

9、分为遗民诗人和人仕诗人两类。由于处境和心态不同,其诗歌也形成不同风格。(2)遗民诗人保持民族气节,对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发之为诗,自然流露出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入仕诗人更多游移于个人出处的尴尬选择中,因而在诗中较多地表现出伤感的情怀。【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3 【正确答案】 (1)清代词坛开始了全面的中兴,表现为:词的创作数量不仅超过元明两代,而且也超过了宋代;词学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朱彝尊词综、张惠言词选、万树词律等一大批词学著作;在词作的整理和编辑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2)清代词中兴的原因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其对文人心态的影响有密切关系:清代社会政治格局的骤变使文人从

10、晚明的狂放恣肆转为内敛拘谨;散曲这种随心所欲、自由灵便的诗体不再适应内敛型文人的抒情要求;词这种相对能够比较含蓄地抒情,又有一定法度的形式就成为他们在压抑状态时抒发性情的重要选择。【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4 【正确答案】 李汝珍所在的乾嘉时期,清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开始受到冲击,对海外世界的探索,成了当时注重实学的知识分子普遍关心的问题,镜花缘就集中表现了这种对于海外世界的憧憬和新的生活理想。同时,当时是乾嘉学派的考据学兴盛的时期,知识渊博成为当时社会上衡量读书人的重要条件。镜花缘就体现了探索新理想和考证古书的矛盾。【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5 【正确答案】 (1)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白描,写出常见的

11、人事之间的矛盾。(2)通过人物的言行不一,揭露人物的行为和内心世界。(3)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6 【正确答案】 (1)以主要人物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悲欢作为铺演情节的基点。侯、李两条线索的交错,写出南明王朝的覆灭历史。虽然情节起伏多变,结构上却能浑然一体,不枝不蔓。(2)以典型道具作为贯穿全局的主线。作者以侯方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作为全剧的贯穿线索,诗扇记录着侯、李爱情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同时又是剧情发展的航标。(3)以中介人物作为连接正邪双方的纽带。作者巧妙地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把几乎是截然对立的双方联系起

12、来,解决了该剧艺术结构处理的一个难题。【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7 【正确答案】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富的一个形象。她最显著的性格特点就是“五辣俱全” ,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她干练,有管家的才能,料理起家事来毫不含糊。又幽默善言,善于调节气氛,周旋于不同的人物之间,游刃有余,对不同的人,她也采取不同的态度。她一心讨好贾母以及宝玉等贾府的重要人物,却又耍计毒害了尤二姐。她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 末世之才” 。【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8 【正确答案】 (1)据实摩写,情伪毕现,把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写实结合。如十七回一群斗方名士辩论做官与做名士孰优孰劣,作

13、者写来,无一贬词,却把当时文士们内心的空虚、生活的无聊揭露得十分深刻。(2)对照法,运用对比和揭示矛盾的言行暴露原形,把人物前后相悖的语言行为相对照。在不经意中显现其真面目。(3)点破法。顺其所始,攻其所弊。(4)合理的夸张。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等,通过合理的夸张,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5)通过细节描绘和情节的逆转增强讽刺效果。(6)被讽刺人物的喜剧行为背后,几乎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内涵。【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9 【正确答案】 薛宝钗是封建社会中一个标准的淑女形象。她有动人的一面:美丽的外貌,端庄的风度,出众的才华。也有无情一面:对金钏跳井、尤三姐自杀,她毫无恻隐之心,反而为直

14、接逼死金钏的王夫人开脱罪责。宝钗性格中的另一特征是“会做人“。对长者曲意奉迎,对下人则施以小恩小惠。在矛盾重重的贾府中,她如鱼游水中那样自然。她对宝玉有爱悦之情,想登宝二奶奶的宝座,却能按封建原则把这种爱悦之情埋在内心深处。她的一切行为,都自觉服从于封建主义的长远利益,完全失去了人性之光、人性之美。红楼梦塑造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制度是怎样禁锢人性、摧残人性、毁灭人性的。宝钗的结局也是悲剧。从这一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封建主义已经衰朽到了这样的程度:连它的最忠实的信奉者也不可能得到庇护,只能看着她把整个生命默默地奉献在她所崇奉的封建礼教的坟墓里。【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30 【正确答案】

15、 (1)散文理论:他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学说精心融化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首先,论文强调义理、考证、辞章三者兼备。主张用乾嘉学派的考据工夫为义理和辞章服务。其次,他提出“八要“将三者的融合落到实处。所谓“八要”就是“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只有彻底领会了“ 精” ,才会用 “粗”将其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再次,他总结了前人关于艺术风格的各种归纳,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 和“阴柔”两种。(2)散文特色:姚鼐的文章比较重视形象、意境和辞藻所显示的内在意蕴。著名的登泰山记融入作者的独特感受(义理所在),显示出渊博的考据功夫,透露出作者的古朴清雅情趣(考证所

16、在)。文章语言简净、明洁,而又描摹生动、色彩鲜明(辞章所在)。三者相得益彰,是桐城派散文的标本。【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31 【正确答案】 其典范意义体现在:(1)作者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事物,不以主观的偏见去割裂对象的丰富内容。在作者的笔下,讽刺对象的性格往往包含某些正面的因素,并不被写成无恶不作的坏人。人物不少都有一个由好变坏的渐变的过程。因而使人觉得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2)作品还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使这部书不仅成为一部儒林丑史,而且还是一部儒林痛史。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直不乏讽喻的传统,但基本是喜剧的讽刺。作者笔下的

17、喜剧人物大多具有悲剧性,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他的讽刺人物的喜剧行动背后几乎都隐藏着内在的悲剧性的内涵,他透过喜剧性的形象,直接剖析到八股制扭曲文人人格的悲剧性本质。(3)在以喜写悲这个主导倾向的规定下,作者竭尽讽刺之能事,让人物用自己的行为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将深藏在人物内心的卑污揭示出来了,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如严监生。再者,作者往往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完全不同甚至矛盾的态度,造成强烈的对照,从而形成喜剧效果,如梅玖对待周进的前后不同态度,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表

18、现等。作者善于对人物的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即把某种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以揭示人物的真实面孔,这些描写将中国讽刺小说推向了巅峰。【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32 【正确答案】 (1)红楼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2)作者将封建官僚家族政治上的腐败作为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第四回借门子之口,以“ 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他们上通朝廷,下结州县,“ 一损俱损,一荣皆荣 ”,预示出官僚政治从腐败到衰败的必然结局。(3)作者揭露出贾府荣华富贵表面之下掩盖的无法治愈的痈疽。物质生活上穷奢极侈,浪费惊人。作者

19、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精神生活荒淫无耻,腐化堕落,奢侈和荒淫又是难解难分的,贾府上下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家族内部矛盾重重,个人无节制、无止境的欲求又必然导致相互之间的你争我夺、勾心斗角。家族成员在社会上作恶多端,当家庭的争夺满足不了欲望时便向家庭以外扩张。这就深刻而全面地揭露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性、寄生性和腐朽性,从而提示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4)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族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在贾府的后代中,贾宝玉本来最有条件成为重振家族的人物,然而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格格不入,对封建家庭和社会来说,他承担不起重振家族重任,仍然是后继乏人的象征。【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