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84716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24 及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简述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苏州大学 2013 年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2 论述 15 世纪以后美洲作物在中国和欧洲的传播及影响。(2013 年统考真题)3 简述英国光荣革命及其历史地位。(北京大学 2014 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4 试述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末美国西进运动的进程及对美国近代化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 1999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5 简述法兰西第二帝国。(南京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6 略评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华东师范大学 2004 年世界通史真题)7 简述第二次科技革

2、命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南京大学 2005 年世界史真题;四川大学 2005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8 以海地和巴西为例。论述 19 世纪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类型多样化的历史依据。(东北师范大学 2001 年世界史综合卷真题)9 简述明治维新时期建国三大政策。(华中师范大学 2003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华中师范大学 2006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10 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北京大学 2013 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11 简述维也纳和会的内容。(南京大学 2006 年世界史真题)12 论述新经济政策。(武汉大学 2005 年世界现代史真题)13 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体系

3、的形成和瓦解。(黑龙江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 )真题)14 论述 20 世纪 203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及其影响。(福建师范大学 2013 年世界史综合真题)15 简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南京大学 1996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1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16 试析英法绥靖政策和美国中立政策的原因。(南京大学 2013 年国际关系史真题)17 论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过程。(南京大学 2000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18 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19 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四川

4、大学 2013 年世界通史真题)20 简述杜鲁门政府的遏制理论和实施。(中国人民大学 2013 年世界通史真题)21 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兴起、东西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及在欧亚的特征。(黑龙江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22 简述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23 简述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东北师范大学 1999 年世界现代史真题)24 试析二战后 50 一 60 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浙江大学 2001 年世界现当代史真题)25 简述苏共二十大的主要内容与影响。(东北师范大学 2002 年世界现代史真题)26 概述

5、19 世纪以来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2009 年统考真题)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24 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正确答案】 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唤起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一)它把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二)虽然文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这就为 17、18 及 19 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三)文

6、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打破了经院哲学的统一局面,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其中有英国的经验论唯物主义;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启蒙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四)文艺复兴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教会神学,但它造成的思想解放却动摇了教会精神统治的根基,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也不免有一些缺陷。首先,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到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其次,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落后的东西保留了下来。【知识模块】 近

7、代初期的欧洲2 【正确答案】 (一) 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1)传播时间与路线。明中叶,花生、甘薯、玉米等美洲作物传入,在沿海与边疆地区引种。清代中期甘薯、玉米等耐旱、高产作物已在全国普遍种植。马铃薯、烟草在清代逐渐成为重要的作物。(2)新作物对中国的影响。一是新作物改变了农作物种植结构,增加了粮食总量,丰富和改变了人们的食物结构,是明清时期人口骤增的重要因素。二是新作物促成山区的迅速开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 (二)美洲作物在欧洲的传播。(1)传播时间与路线。马铃薯先在西欧种植,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各地,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主食。可可、烟草风靡欧洲,玉米、番茄也成为欧洲人的重要食物。(2

8、)新作物对欧洲的影响。美洲作物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和消费习惯,推动了经济发展与洲际贸易。【知识模块】 近代初期的欧洲3 【正确答案】 (一) 经过。1687 年,詹姆斯二世颁布容忍宣言,公开宣布废除一切反对非国教徒和天主教徒的法律。在反对恢复天主教问题上走到一起来的各派代表,包括辉格党和托利党的代表在内,终于在 1688 年共同作出决定,废黜詹姆斯二世,迎立他新教徒的女儿玛丽和其夫荷兰执政威廉为英国女王和国王。根据同荷兰商定的协议,威廉率军队于 1688 年 11 月在英国登陆。12 月,詹姆斯二世仓皇出逃法国。1689 年 2 月,威廉即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三世。这就是 1688 年政变,历

9、史上也称之为“ 光荣革命 ”,因为它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 1689 年 3 月,也就是威廉即王位后一个月,国会就通过了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今后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徒,国王要尊重国会的意志,只有得到下院的同意,政府才能够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 (二)历史地位。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 100 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为解决这个问题,英国纷争了近一个世纪,期间有大规模的动荡,有战争,有革命;但最后解决问题的却是不流血的手段,这对后来的历史

10、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光荣革命建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最高权力从国王一个人手里转交到贵族一批人手里。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体,这就是光荣革命的意义。【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4 【正确答案】 (一) 西进运动的进程。在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中,东部居民和新移民源源不断地向西移居,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 。最初,移民主要到“旧西部”即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定居。从 19 世纪 20 年代起,出现了越过密西西比河向“新西部”移民的高潮。 40 年代兴起的“俄勒冈热”和“ 加利福尼亚热”(淘金热)导致了对这些地区的兼并。到 19 世纪 60 年代,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发展成美国的“

11、 小麦王国” ,也被称作 “面包篮”。与此同时,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逐渐形成“棉花王国 ”。自 19 世纪中叶起,各种工业陆续扩散到西部地区,导致工业中心逐渐西移。 (二)影响。(1)在西进运动中,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进行大规模的驱杀,将多数印第安人部落迁出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在迁徙过程中,大批印第安人死于疾病、饥饿和劳累。(2)西进运动也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民主化的进程。美国政府早就规定对新兼并的土地实行国有化并向移民出售(1785 年法令)和平等建州(1 787 年西北条约)。西北条约规定,凡有 6 万自由居民并建立民选议会的领地均可平等地加入合众国。(3)西进运动造就了大量的独立农民,经济平等促

12、进了政治自由平等;新开拓的西部最初几乎没有有组织的政治生活,反而有利于社会流动和政治开放。在民主选举基础上建立的新州,不仅促进了联邦共和国在广袤大陆上的扩展,而且推动了东部各州普遍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也正是围绕西部新建州社会制度的斗争,最终导致了消灭奴隶制的内战。(4)西进运动对美国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那种“拓荒精神”( 勇敢冒险、乐观进取、顽强自立、务实、自由平等),成为美利坚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5 【正确答案】 1852 年 12 月,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拿破仑之侄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经公民投票,路易.波拿巴将共和国改成帝国,史称法兰

13、西第二帝国(1852 一 1870 年) 。 (一)内政。第二帝国前期史称“ 专制帝国”。拿破仑三世采取高压手段,如大力强化军队、警察和官僚机构,严格限制出版、集会、结社等措施来稳定国内局势。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拿破仑三世开始逐步实行自由化措施,如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废除禁止工人罢工、结社的法令等,政治体制向“自由帝国” 演变;经济上实行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对外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是对外扩张的帝国。拿破仑三世为了建立霸权,发动克里木战争,侵略中国、墨西哥和非洲等。1870 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继而发生国内革命,第二帝国终结。【

14、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6 【正确答案】 (一) 背景。17 世纪,俄国与西欧各国相比,仍十分落后。尽管在冶金、制革、造纸、玻璃等行业中也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但总计不过 30 余家,而且除个别外商开办的之外,全都使用农奴工人。商业也有所发展,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全俄市场开始形成。正因为在落后的俄国出现了这些新的因素,所以社会上很多地主和商人便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希望国家为经济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统治阶级中有眼光的人也在寻求摆脱国家落后状态的途径,彼得一世的改革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实施的。 (二)内容。(1)军事上,实行义务征兵制,创建海军。根据这个制度,每年农民和农奴按一定比例都要应征入伍,贵

15、族服役也要从当兵开始,然后才能升任军官。为训练军官,彼得一世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院和军医学校等,军官都要经过专门的学习。他引进国外的新式武器与战略战术,建立了俄国第一支海军。(2)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学习西欧先进科学技术。彼得一世大力提倡发展工商业,下令由政府出面兴办手工农场,也鼓励私人办工场。他调拨大批皇室农奴到工场做工,允许私人手工工场主购买农奴去做工,甚至可以整村购买。在外贸方面,他实行了高关税等保护主义政策。为发展工商业,从国外招聘大量技术专家,允许他们在俄国办厂,并给他们以宗教宽容与司法特权。与此同时,他还派遣大批留学生去西欧学习,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及工程技术。(3)政治上,改革行政

16、机构和行政区划。他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以参政院为权利枢纽,下设行政、外交、陆军、海军、财政、司法、工商、矿务各部。为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他参照西方的模式进行行政改革。他还把教会置于政府管辖下,设立宗教院进行管理,大教长的职位被取消,教士一律从国家领取薪金,这样,教会就成了国家政权的一部分。1708 年,他把全国分为 8 个大省,大省长直属中央政府。1719 年,他又重新划分全国为 50 个较小的省,省以下再设更小的区划。由于这些改革,完整的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建立起来。(4)文化上,简化俄文字母,提倡西欧生活方式。他仿效西方,创办科学院、医科学校、数学学校、出版报纸,组织人翻译外国书籍,引进公

17、历与俄历并用,规定在宫廷中用法语对话,还引进了芭蕾舞艺术等。此外,他还下令进行了文字改革,改革后的文字一直沿用到十月革命前。 (三)评价。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一次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为俄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体制的演进和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彼得的现代化主要是以倡导科技发展实业为目标的,没有也从来不想触动俄国的社会基础农奴制。【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7 【正确答案】 (一) 主要内容。(1)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 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 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1882 年,法国学者马.德普

18、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2)内燃机的发明。1876 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 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982 年,又一名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它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由于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因此在这一领域中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19、19 世纪 80 年代,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诞生了。从 9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建立起汽车工业。(3)化学工业的建立。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 世纪 6070 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化学工业也随着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从 80 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化学产品。人造染料成本低、性能好,很快就代替了天然染料。1884 年法国人圣.夏尔东发明了人造纤维,后来人们开始用粘胶丝来生产人造丝。化学工业的另一个重要的新部门,是与炸药有关的工业。1867 年诺贝尔发明火药,80 年代又改进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并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20、4)钢铁工业的革新。1856 年英国人贝西默发明的”吹气精炼” 操作法很快得到推广,从 60 年代起许多国家都修建了贝氏转炉。1864 年法国人马丁和德国人西门子兄弟同时宣布发明了平炉炼钢法。平炉不仅可以熔化生铁和熟铁,还可以熔化废钢,使之变成优质钢。但这两种炼钢法都不能使用含磷的矿石。1875 年英国冶金技师托马斯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明的碱性转炉,使用含磷矿石也可炼出优质钢。冶炼技术的不断改进使钢的质量明显提高,产量持续增长。 (二)影响。(1)正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如上的一些特点,它的影响也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广泛和深远。它在工业生产的领域内部引起一系列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

21、发展,为资本主义向较为成熟的阶段垄断阶段的过渡准备了条件。(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织工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另一方面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或者因为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如电力工业和化学工业,所以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股份公司适应扩大企业规模的要求,在 19 世纪最后 30 年得到广泛的发展。

22、第二次工业革命还为生产过程的合理安排和在生产中实行进一步分工创造了可能。由于利用电能作为动能和采用电动机,从而得以从合理地生产产品的观点出发安装工作机和机器体系。因此可以按照产品制造进程的各个阶段去组织生产过程;从而也就为机器生产中的进一步分工,为把复杂的控制和监督职能分为多个简单操作创造了前提,这自然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在生产的管理方面引起了深刻的变革,科学化的管理开始兴起。19 世纪末,美国的工厂系统组织的咨询工程师和专家泰罗开始提倡“科学组织劳动”,发明了 “泰罗制”的科学化管理方法,使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1913 年,福特发明了被称作“ 福特制 ”的流水

23、线生产方式。这种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组织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8 【正确答案】 在 19 世纪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中,海地通过武装革命的手段获得独立,巴西通过和平的方式取得独立。(一)海地革命。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战争首先在海地爆发。1791 年 8 月 22 日夜,杜桑.卢维都尔领导黑人奴隶在海地角附近发动武装起义。1801 年,杜桑占领西属圣多明各,统一了整个海地岛,建立了新政府。新政府颁布了海地第一部宪法,宣布废除奴隶制。1802 年,拿破仑派遣了 2 万人的远征军镇压起义。杜桑被法军逮捕,死于法国狱中。但海地人民继续进行战斗,给法军以沉重打击。18

24、03 年 10 月,法军被迫投降,从而结束了法国在海地 100 多年的殖民统治。11 月 29 日,海地人民通过独立宣言。1804 年 1 月 1 日,海地正式宣告独立,在拉丁美洲建立起了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 (二)巴西的独立运动。西属殖民地取得独立时,巴西也以和平方式取得独立。1808年,葡萄牙王室逃到巴西,建立了流亡政府,偏安美洲,提高了巴西的地位。1820年,葡萄牙发生革命,实行立宪君主制。在新议会的要求下,国王被迫返回葡萄牙,任命他的儿子佩德罗为巴西摄政王。新议会还要求巴西回到原来的殖民地地位,引起了巴西上层的不满。1822 年 10 月,佩德罗在巴西种植园主和大地主的拥护下,被尊

25、为皇帝,称佩德罗一世。12 月 1 日,举行了加冕典礼,宣告巴西独立。【知识模块】 近代的亚非拉9 【正确答案】 (一) 殖产兴业。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大力扶植日本工业的成长。1870 年 12 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 年 11 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

26、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 。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 1880 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这标志着日本的“殖产兴业 ”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它放弃了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方针,转而实行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 80 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它几乎扩展到一切主要产业部门,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得异常迅猛。经过 10 年左右的时间,近代大工业便首先在这一部门占有了统

27、治地位。 (二)文明开化。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 19 世纪 7080 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治政府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 改历 ”“易服”“剪发” 等,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三)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总目标。在军队建设方面主要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提出军制改革的是山县有朋。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

28、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1872 年颁布征兵诏书和 1873 年颁布征兵令,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实行征兵制就是军制上的革命,即取消封建武士军队,剥夺武士垄断军队的特权,从民众中征兵,建立资产阶级军队。1878 年颁布的军人训诫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提倡“忠君” 、绝对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富国强兵政策的贯彻,使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的道路。【知识模块】 近代的亚非拉10 【正确答案】 (一) 内容。1805 年,奥斯曼帝国驻埃及军官穆罕默德.阿里夺取了政权,自立为总督,奥斯曼帝国苏丹被迫承认了既成事实。阿里先后击退了入侵

29、的英军和消灭了埃及原来的统治集团马木路克军团,建立了自己的专制统治,史称穆罕默德.阿里王朝。阿里为巩固其政权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政治上,铲除马木路克势力,改革行政制度,设立最高国务会议,确立中央集权制。(2)经济上,发展农业,没收寺院不动产,实行土地国有,取消包税制,将各种赋税统一为土地税;兴修水利,大力种植棉花,奖励工业,建立纺织厂、造船厂、军火厂等。(3)军事上,改组陆军、训练新军,开办步兵学校,从西欧聘任教官;发展海军,建立地中海和红海舰队。(4)文化教育上,兴办各类专科学校和外语学校,翻译外国科技书籍,往西欧国家派送留学生。 (二)影响。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埃及

30、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只是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史称穆罕默德.阿里王朝,代替了原来的马穆鲁克王朝。农民对统治集团的依附更为加深,即使在新建的工厂里,也实行终身强迫劳动制,他们的地位如同农奴。然而,阿里的改革和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改革奠定了埃及近代机器工业的基础,增强了埃及的国力,使埃及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全国人口增加到 450 万人,亚历山大城则拥有 15 万人口。埃及军队成为中近东地区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超过了它的宗主国土耳其。这时埃及名义上仍然是奥斯曼帝围的一个行省,实际上却是一个独立的、强大的主权国家。【知识模块】 近代的亚非拉11 【正确答案】 从 1814 年 10 月到

31、1815 年 6 月,维也纳会议依据正统主义、遏制和补偿三原则重新规划了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重建欧洲的均势与和平。 (一)主要内容如下:(1)恢复欧洲许多国家封建王朝的统治。如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葡萄牙的布拉冈扎王朝以及德意志、意大利各邦的王朝。(2)重新划分欧洲及海外领土。波兰遭到第四次瓜分:华沙大公国的大部分领土为沙俄所得,波兹南和格但斯克留给普鲁士,加里西亚仍归奥地利。沙俄继续占有芬兰和比萨拉比亚(罗马尼亚领土)。普鲁士得到萨克森 25 的领土及其他一些邦的土地。英国取得马耳他岛、南非开普敦殖民地和锡兰岛(斯里兰卡),从而控制了通往东方的战略要地。(3)建立德意志邦联,这个

32、邦联由德意志 34 个邦和 4 个自由市(汉堡、不来梅、吕贝克和美因河上的法兰克福)组成,奥地利代表主持邦联会议。这个邦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松弛的政治联盟,各邦享有独立的主权。(4)维持意大利的分裂局面,并把它的大部分土地置于奥地利的主宰之下。奥地利取得了伦巴底和威尼西亚。撒丁王国收回萨伏依和尼斯二省,并且合并了热那亚。(5)将奥属南尼德兰(今比利时) 与荷兰合并成尼德兰王国。瑞士作为永久中立国。 (二)维也纳会议所签订的协议,除少数几项有变动外,持续了四十多年,对欧洲的政治局势有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2 【正确答案】 (一) 内容。(1)在农业方面,废除余粮

33、收集制,实行粮食税,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2)在工业方面,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利用国内的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发展工业,鼓励私营商业企业的发展。同时还实行了将国内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的政策,目的是利用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手段。(3)在流通方面,允许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自由买卖,恢复国内的自由贸易。在各地成立国营百货公司等机构,以活跃商业往来。政府还从信贷税收等方面鼓励和促进私营商业的发展。(4)在分配方面,废除平均主义的工资制度,实行按技术高低贡献大小付酬的办法。(二)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即是苏维埃政权在采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失败后,转而利用市场、商品、

34、外资等方式,维护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新经济政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使 1921 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知识模块】 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13 【正确答案】 (一) 形成。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华盛顿会议则确定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1921 年 11 月 1 2日,华盛顿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国家有美、英、法、日、意、比、荷、葡、中九国。会议历时近 3 个月,于 1922 年 2 月 6 日闭幕。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废除英日同盟的四国条约;关于限制海

35、军军备的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门户开放”原则的 九国公约与中日解决山东问题的条约。列强通过华盛顿会议确定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 (二)瓦解。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标志着英国从远东撤退的序幕。日本的扩张野心遭到美英的遏制和中国人民的坚决抵制,但其独霸东亚的既定国策不会改变,在以后的年代中它不断寻找机会准备最终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美国作为该体系的主要规划者和潜在的保证者,力求保持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新均势,因此美日矛盾终归不可调和。1931 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突破了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36、和扩大意味着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知识模块】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4 【正确答案】 (一) 应对措施。(1)美国罗斯福新政。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生产,调整工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英国。1929 年底,经济危机波及英国。英国抛弃了自由贸易,转而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制定“ 进口税法”;废除英镑金本位,组建英镑集团。英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虽在推动国内经济复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却相当有限,经济恢复的速度也相当缓慢。(3)

37、法国。法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有调整劳资关系、改组法兰西银行、实行部分军事工业国有化、控制农产品销售、举办公共工程以及制定新的税收和会计制度等,但效果并不显著。(4)德国。面对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建立“战争经济体制 ”的应对措施。纳粹政权刚刚成立就宣布犹太商业资本是暴发资本,并予以打击;而所谓雅利安人的工商业资本则是创造性资本,加以保护。此外,纳粹政府还全面加强经济干预。(5)日本。1930 年春,日本遭受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日本政府犬养内阁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重新禁止黄金输出,废除金本位制度,改行管理通货制;大幅度扩大政府开支,包括扩大军费开支;增发公债,实

38、行低利率,避免增税;借助通货膨胀降低日元汇率,并提高进口关税等。 (二)影响。(1)美英法三国都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国家制度的信心,解除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围家的威胁,同时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2)德国和日本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军事化和扩张化的措施,最终走向了侵略扩张的道路,使经济危机演化成了地区政治安全危机。【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5 【正确答案】 (一) 运动经过。1919 年 4 月 13 日,印度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 ,反英斗争迅速高涨。1920 年 9 月,国大党加尔各答会议通过甘地制定的不合作运动纲

39、领。主要内容:抵制立法机关、法庭、学校;鼓励家庭手工纺织,抵制英货;抵制国家职务,拒绝或放弃政府赠给的头衔和名誉。主要原则是非暴力。同年 2 月,国大党作出开展不合作运动的决议。1922 年 2 月,乔里乔拉村事件后,国大党作出巴多利决议,停止第一次不合作运动。1930 年 3 月,甘地发动食盐长征,掀起了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巾心的第二次不合作运动。1931 年 3 月,甘地一欧文协定签订,国大党同意停止不合作运动,标志着第二次不合作运动结束。 (二)意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它一方面用“不合作” 形式动员人民群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使反英

40、斗争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另一方面,又以“非暴力”原则阻止人民群众用暴力推翻现行社会制度,阻碍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反映了甘地所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6 【正确答案】 (一) 英法绥靖政策。20 世纪 30 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在反对共产主义的旗帜下,加紧向外侵略扩张,向英法等国的霸权进行挑战。英法等国试图通过牺牲中小国家的利益,同法西斯国家达成妥协,以便推动法西斯势力进攻苏联。在英法妥协、纵容政策的鼓励下,1935 年 10 月,意大利入侵了埃塞俄比亚。1936 年 8 月,德意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战,颠覆了西班牙民主政府。1

41、937 年 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 年 3 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8 年 9 月,英法两国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同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主要有:两国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国力衰落;一战后西方和平主义思潮的泛滥;英国传统的均势外交思维的影响;对法西斯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等。 (二)美国中立政策。 1935 年 8 月 31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规定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国运送武器。美国实行中立政策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是由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 情绪的影响。第二,美国此时奉行中立政策符合国

42、内资产家的利益。第三,美国不愿置身于欧战之中。此外,欧美国家“ 一战 ”后流行的“和平主义”思潮、高涨的畏战和反战情绪是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又一重要原因。【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17 【正确答案】 (一)1940 年 9 月,英美达成协议,英国以西半球英国属地纽芬兰、百慕大等战略基地的租借权,换取美国 50 艘旧驱逐舰。1940 年 9 月 27 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后,英美联系进一步加强。 (二)1941 年 3 月 11 日通过了租借法案,授权总统向他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其他方法处理任何国防物资。罗斯福立即请求国会拨款 70 亿美元,也

43、得到同意。租借法的实施,实质上使美国由中立国变成非交战国。1941 年 3 月 27 日,美英两国制定了“ABC 一 1 计划”,确定了以欧洲作为两国主要战场以及“先欧后亚“的战略决策。 (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终于促使被侵略国家联合起来,结成反法西斯联盟。1941 年 7 月 12 日,苏英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英关于对德作战中联合行动的协定,双方保证在战争中互相援助和支持,绝不单独对德停战或媾和。8 月 16日,苏英又达成贸易、贷款和支付协定。 (四)1941 年 8 月 14 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停靠于大西洋纽芬兰阿根夏湾的军舰上举行会晤,发表了英美两国关于战争目的的联合声明,表达

44、了反对纳粹暴政,尊重各国领土、主权和各国人民的民主、自由,以及致力于战后和平与合作的共同立场。此即大西洋宪章。它得到了苏联、中国等国的赞同,奠定了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原则基础。 (五)1941 年 9 月 29 日至 10 月 1 日,苏、美、英三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谈,签订了战时第一个三国协定莫斯科议定书。该协定实际上确认了战时三国同盟关系。 (六)1942 年 1 月 1 日,苏、中、美、英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规定:签字国政府保证运用全部军事、经济资源,打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并保证相互合作,而不单独与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至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起来。反法

45、西斯联盟的建立使战争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18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全世界军民死亡 6000 多万人,消耗军费 13000 亿美元,物资损失 42700 亿美元。但是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告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人类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 (一)战争彻底地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治力量的重大变化。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战败,英、法势力被削弱,欧洲尤其是西欧在国际事务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与欧洲地位的衰落形成鲜明

46、对比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并在政治上把西欧、美洲和日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苏联虽然在经济上逊于美国,但在军事和政治上十分强大,是战后唯一有力量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于是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代替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又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的催化剂。这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运用国家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经济纳入战时轨道,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巨大发展,如对整个经济生活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机制,国家军事订货的规模空前庞大,国家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有

47、着重大影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的军事需要,使交战各国倾全力去发展相应的制胜武器,从而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原子弹的制造引发了一场能源革命;火箭技术的发展打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大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导致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一系列欧亚国家走上社会主道路创造了条件,战后社会主义超越一国范围而成为世界体系。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正义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知识模块

48、】 第二次世界大战19 【正确答案】 (一) 政治上,建立了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工业方面,战后美国的工业产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货币金融方面,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形成。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47 年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科学技术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它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 (三)军事上,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力量,英国的“ 海上霸主 ”地位已完全被美国取代。随着反法西斯战争

49、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建立了近 500 个军事基地。此外,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20 【正确答案】 (一)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 8000 字的电报,提出一整套“遏制” 苏联的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包括:(1)保持西方社会内部的健康与活力。(2)鼓励和利用苏联同其盟友之间的矛盾。(3)促使苏联内部的和平变革。凯南“ 遏制”理论的最终目标是使苏联的内政、外交按西方的意愿发生变化。 (二)杜鲁门政府对 “遏制”理论极为重视,制定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基本内容是:(1)确定大西洋政策,以欧洲为重点,同苏联全面对抗。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等,是其所采用的主要战略步骤。(2)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经济上封锁的敌视政策。扶植日本,缔结美日安全条约。(3)在亚、非、拉地区推行“ 第四点计划”,以援助为名扶植亲美独裁政权,搞新殖民主义,镇压民族解放运动,扮演“世界宪兵” 的角色。【知识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