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847717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 1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建武九年(公元 33 年) ,刘秀平定了割据陇西的隗嚣,建武十二年(公元 36 年)平定了割据蜀地的( ) ,实现了全国的统一。(A)刘植(B)公孙述(C)耿纯(D)冯鲂2 东汉初年,功臣众多,封侯者百余人,汉明帝时将其中功绩较大的( )画像于云台。(A)28 人(B) 18 人(C) 8 人(D)38 人3 东汉前期,在中央政府中,号称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只是名义上的首脑,实际权力在中朝的( ) 。(A)尚书台(B)御史台(C

2、)吏曹(D)功曹4 永元四年(公元 92 年) ,汉和帝用宦官( ) 掌握的一部分禁军,消灭了窦氏势力。郑众从此参与预政事,并受封为侯,这是宦官用权和封侯的开始。(A)孙程(B)单超(C)侯览(D)郑众5 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 153 年),冀州刺史朱穆奏劾贪污的守令,打击横行州郡的宦官党羽,被恒帝罚作左校(左校掌左工徒)。太学生( )等数千人诣阙上书,表示愿意“黥首系趾,代穆校作此,桓帝不得不赦免朱穆。(A)刘陶(B)张凤(C)郭泰(D)许劭6 汉延熹五年(162) 皇甫规得罪宦官,论输左校,太学生( )等三百人,跟大官僚一起谐阙皇甫规获得赦免。(A)刘陶(B)张凤(C)郭泰(D)许劭7 党

3、锢事件发生后,清议的浪潮更为高涨,度辽将军( )没有被当做名士列入党锢,甚至自陈与党人的关系,请求连坐。(A)朱穆(B)李膺(C)皇甫规(D)朱穆8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 ,名士( ) 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窦太后之父)共同执政。他们起用李膺和被禁锢的其他名士,并密谋诛杀宦官。(A)李膺(B)王畅(C)皇甫规(D)朱穆9 汉灵帝时期,宦官支配朝政,政治腐败达于极点。灵帝开( )公开卖官,二千石官 2000 万钱,四百石官 400 万钱,县令长按县土丰瘠各有定价,富者先人钱,贫者到官后加倍缴纳。(A)东邸(B)西邸(C)南邸(D)北邸10 汉武帝末年,( ) 推行代田法,使亩产量有所提高。(

4、A)桑弘羊(B)徐伯(C)赵过(D)汜胜之11 西汉时期,在泾水和洛水之间,修建了( ),溉田四千五百余顷。(A)灵轵渠(B)六辅渠(C)白渠(D)灵渠12 在( ) 发现的汉代冶铁遗址中,发现的燃料除木材外还有原煤和煤饼,这是现在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用煤的遗存。(A)河南巩县(B)山东淄博(C)四川邛山(D)江苏赣榆13 冶铁技术中的“ 淬火法 ”在( )已开始应用,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坚韧和锋利程度。(A)秦代(B)春秋(C)战国(D)汉代14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 69 年),( ) 率卒几十万修治黄河、汴渠,使黄泛地区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A)王景与杜诗(B)杜诗与王吴(C)文翁与杜诗

5、(D)王景与王吴15 ( ),出现了提水工具翻车、渴乌。翻车“ 设机车以引水” ,渴乌“为曲筒以气引水”。(A)西汉初期(B)秦朝(C)东汉末年(D)东汉初期16 东汉初年,( ) 在产铁地南阳任太守,他推广水利鼓风用的水排,用水少,见功多,是冶铁技术史上一项重大改革。(A)王景(B)杜诗(C)文翁(D)邓晨17 秦二世元年(前 209)七月,陈胜、吴广在( ) 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A)阳夏(B)沛(C)阳城(D)大泽乡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8 春秋繁露19 天人感应20 任子、赀选21 察举制22 中朝、外朝23 正卒、戍卒2

6、4 践更、过更25 南军、北军26 八校尉27 期门军、羽林骑28 六条问事29 如何评价秦始皇?30 分析楚汉战争中刘项胜负原因。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 1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秦汉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秦汉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秦汉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秦汉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秦汉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秦汉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秦汉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秦汉9

7、【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秦汉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秦汉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秦汉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秦汉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秦汉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秦汉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秦汉1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秦汉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秦汉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8 【正确答案】 西汉中期儒学大师董仲舒的代表作。董仲舒潜心钻研公羊春秋,学识渊博,故时人称其为“汉代孔子” 。春秋繁露 也是一部推崇公羊学的著作,共 17 卷,82 篇。宣扬“ 天

8、人合一 ”、“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三纲”、“ 五常”的封建道德观和“ 性三品” 说。 春秋繁露以哲学上的神学蒙昧主义,政治上的封建专制主义为基础,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思想体系,尽管以后各个王朝的哲学形态有所改变,但这一思想一直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知识模块】 秦汉19 【正确答案】 天人感应思想源于中国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一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他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汉代曾占据了统治地位

9、,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谶纬之学风行一时,并在中国封建社会流传。在封建社会,天人感应说一方面对无限的君权进行了限制,同时也为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知识模块】 秦汉20 【正确答案】 汉初的一种选官制度。汉武帝以前选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按军功,一是从郎官中选任。而郎官的主要来源是“任子” 和“貲选”。两千石以上的官吏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官,称为“任子” 。除商贾外,凡家资满 10 万(文帝时减为 4 万),并向政府交纳一定资财的,也可任郎官或做一般官吏,称为“赀选” 。这一制度使官僚富豪断垄了仕途,把持了国家政权。【知识模块】 秦汉21 【正确答案】 汉武帝时期确立的郡国岁举孝廉的选官

10、制度。汉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时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的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了资产的限制。这样就使察举制逐渐完善起来。察举制在实行之初,以人口比例选“ 孝廉 ”,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及其他社会阶层开辟了一条参政之路。【知识模块】 秦汉22 【正确答案】 汉武帝时在中央官制上形成的两大集团。“中朝” 亦称“内朝”,汉武帝为加强皇权,限制相权,对一批近臣,冠以侍中、给事中、中常侍等头衔,使其成为皇帝的御用工具,出入内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这样,在朝官中有了“中朝”和“外朝”之分。

11、由尚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 ”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了。中、外朝的形成,显示了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知识模块】 秦汉23 【正确答案】 秦王朝建立以后,保留着一支庞大的军队。秦制规定成年男子一生中都要服两年兵役:一年任地方兵,称“正卒” ,另一年任禁卫军或边防兵,称为“戍卒”或称“卫士”。戍卒亦可出钱有官府雇人代役。这种兵役十分艰苦,遇到军事需要,还可延长。【知识模块】 秦汉24 【正确答案】 汉代更卒的两种应役方式。更卒是指每人每年在本郡服役一个月。依照汉制,更卒的应役方式,即可以亲自赴役,亦可出钱雇人代役。亲身服役者称为“践更”,出钱雇人代役者

12、称 “过更”。【知识模块】 秦汉25 【正确答案】 西汉在京师设有南北两军,北军驻长安城北部,由中尉(后改为执金吾)统帅,掌京师和三辅(京兆、左冯翎、右扶风)地区的守卫。南军驻长安城南部的未央宫,负责守卫皇宫。南军又分为两部,一部是由卫尉统帅的兵卫,担任殿门外门署的警卫;一部是由郎中令(后改为光禄勋)统帅的郎卫,负责宫殿门户和宫殿内部的警卫,这两支军队互不隶属,但执行任务是彼此协同。北军士兵多征自三辅地区,而南军士兵多征自三辅之外各郡国,目的是使之互相牵制。【知识模块】 秦汉26 【正确答案】 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前 111)建立禁卫军,共分八支,每支有士卒约七百人,有八个校尉率领,因此称“八校

13、尉” ,隶属北军。八校尉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的士卒都由招募而来,是职业兵,这是中国古代有募兵制的开始。这支军队后来发展成为西汉王朝的军事主力,经常用于镇压劳动人民或进行民族战争。【知识模块】 秦汉27 【正确答案】 期门、羽林皆为汉代宫廷禁军,隶属南军。期门军是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 138)建立的。有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等六郡的良家子能骑射者组成,共约有一千人,归光禄勋掌管。因常为侍从武帝而期待于殿门,故有“期门”之名。羽林骑是于太初元年 (前 104)选六郡良家子组成,约七百人,亦属光禄勋。羽林骑原叫做建章营骑,因守卫建章官而得名。后更名“羽林

14、骑” ,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 之意。【知识模块】 秦汉28 【正确答案】 一种监察官员监督时的依据准则,开始于汉武帝时期。元封五年(前 106),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 ,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 ”的职权,监督郡国。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案,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薄,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荀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

15、,割损正今”。通过上述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知识模块】 秦汉29 【正确答案】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

16、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知识模块】 秦汉30 【正确答案】 (1)在战略战术上:刘邦建立了一块相对稳定的能够提供兵源和粮食的根据地川蜀及关中。项羽的后方地盘虽大,但有十余个割据方国充塞其间,矛盾重重,貌合神离,明争暗斗,愈演愈烈。项羽孤军远征,供应不足,军力消耗无法补充,因此,他东征西战,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这就给刘邦利用矛盾、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创造了条件。(2)在政治思想上:刘邦较项羽进步,项羽是反动的。刘邦不仅通过了“王朝天命论”向世人证实自己是天命所归,更重要的是,他在他的根据地实行了一系列旨在得到人民支持的措施(最明显的是“约法三章”) ,从而深得民心,树立

17、了很高的民望;而项羽入咸阳后,杀秦王子婴,抢财宝,掳妇女,烧阿房宫,大火三日不熄。他的残暴行为,激起了关中人民的愤慨。(3)在管理和用人上:刘邦善于用人,能把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联合起来,做到守有贤相,谋有良臣,战有猛将,力量由弱变强,终于战胜了项羽;而项羽迷信武力,缺乏远见,刚愎自用,不肯听从部下的意见,嫉贤妒能,以至于许多有才能的人如陈平、韩信、英布都离楚归汉,贤士不附,将帅离心,甚至连唯一的谋臣范增也被逼走。又因其残暴好杀,致使众叛亲离,日益孤立,落了个四面楚歌的可悲下场。(4)在对机会的把握上:当刘邦巧占咸阳后,项羽听信项伯的话,错过了攻打刘邦的机会,又错过了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的机会,这就为自己埋下了隐患。总之,项羽无论在战略上、政治谋略上、组织管理上、用人机制上、机会把握上都表现出了致命的缺点,他的失败是无可避免的。【知识模块】 秦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