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84789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中国古代提出“ 有教无类 ”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2 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A)唐代(B)民初(C)清末(D)新中国成立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在( )。(A)1966 年(B) 1976 年(C) 1986 年(D)1990 年4 ( )是一种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各年级学习内容的课程。(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潜在课程(D)核心课程5 组织教学

2、活动的中心环节是( )。(A)提供感性材料(B)引起学习动机(C)帮助领会知识(D)知道运用知识6 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行为主义(B)科学主义(C)主知主义(D)人本主义7 柯尔伯格认为,当儿童习惯于遵从教师或父母的权威的时候,说明它处在道德发展的(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8 学记中“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一句所论述的主题相当于现代教育中( )。(A)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B)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C)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D)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9 从教育要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和知识价值理

3、论出发,提倡学习实用科学知识的是(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赞科夫(D)卢梭10 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 )。(A)建制(B)培养班干部(C)思想教育(D)班级文化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11 核心课程12 个性发展13 道德两难法三、论述题每题 15 分。14 结合实际,分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表述中为什么要强调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四、案例分析题每题 15 分。15 全国特级教师丁盛宝在我是怎样教数学的中写到:平时,我讲授一个新的单元,总要分以下几步走:(1)先给基础有缺漏的同学补一些过去没有学好的知识,填平他们的知识缺陷,使他们达到班内的平均水平,以利于接受新的知识。

4、(2)课内讲授新知识时,照顾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水平。(3)在教了一段时期之后,同学中出现了新的差距。我就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的内容,有时把学生分成两组,重新安排课堂座位,进行复式教学。对理解力好的同学一般只要提一提、点一点,由他们自己看书,做题目;而理解力差的同学则由我加强辅导,领着他们一起做题目,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走路。对两个组,我出的题目也是不尽相同的。(4)在进行复式教学之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我就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5)单元测验后,如还有个别学生跟不上,我就把他们请到办公室来一个一个地进行具体辅导。我把这种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叫做“筛米粉” 。学生经过各种不同的“筛子”筛过

5、后,每个同学就都能达到合格的水平了。请你就丁老师的“ 分层补缺,逐批过关 ”的做法进行分析和评价。五、简答题16 教学中如何贯彻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17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是什么?18 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孔子在对教育对象的阐述上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主张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开始于清代同

6、治元年(1862 年),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的教学中得到应用。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职业。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核心课程是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一种课程。核心课程在兼顾学生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增强学科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认识特点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形成清晰的表象和鲜

7、明的观点,在感知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的加工,形成概念、原理。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主知主义学派把教学理解为知识的传授过程和观念运动过程,主要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三阶段,人际间的协调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四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遵从权威阶段属于第四个阶段。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

8、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学按时序进行,必须有正式的课业,课后修习时也要有课外练习。说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主张教育应从古典狐疑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从人类的五种需要中提出五种类型的课程。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建制过程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有了制度,班集体以最初个体的简单集合变为对每一个成员具有一些最基本要求的共同体。在以后的班级活动中,教师能最大限度吸引集体成员的参与。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11 【正确答案】 核心课程是指以核心课程论为指导设计的

9、课程,产生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动荡时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而不是以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核心课程有三种类型:一是以学科为核心,即以分科、相关、融合或广域课程为核心;二是以活动为核心,作为联络各种教学内容的手段;三是以社会生活领域或社会问题为核心。第三种类型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课程,它又可分为生活领域核心和社会问题核心两类,核心课程对教材的安排是由近及远,逐步扩展的,其学习成绩的考核采用综合评定的方法。核心课程的主要优点包括: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相当强烈

10、的内在动机;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和改造社会。核心课程的缺点是: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的规定,学习的内容可能是凌乱的、琐碎的、肤浅的;学习单元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12 【正确答案】 个性发展是尊重人的个性的表现,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从而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个性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生活条件。从教育的角度看,又把后天生活条件分作环境和教育。个性发展主要来源于客观环境和受教育的过

11、程。个性发展的程度、发展的水平要靠学生自身的内化作用。个性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展,集体主义是个性发展的基本心理特征,组织个体参加集体活动是发展个性的基本途径。个性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活动是个性存在的方式,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个性;交往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13 【正确答案】 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一种方法。道德两难法的关键在于以两难故事诱发儿童的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这一方法的提出,是柯尔伯格早期以道德认知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并特别重视儿童道

12、德判断推理能力发展的具体表现。实施到韵两难问题讨论法的具体步骤和要求是:首先,根据道德判断测量表测出学生道德发展达到的实际阶段,并根据测试结果给学生分组;然后再选择适当得到的两难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三、论述题每题 15 分。14 【正确答案】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开始关注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到来,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

13、,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当前世界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越来越多的旧事物需要新事物取而代之;同时,变化节奏的加快,是新事物自身存在的周期缩短。这些就向人们提出了人人创新、不断创新的要求。(2)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是国家发展所必需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或民族要能够迅速发展,不落在其他国家之后,就需要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正日益激烈,各国发展将可能打破历史的排序,先进国家将因被后来者赶上而需要重新唤起全民的

14、创造性去夺回过去的优势;后来居上的国家在超过先进国家后会发现自己开始失去了赶超和模仿的目标,因而昔日模仿性的民族应该抛弃,强调以创造性刷新自己的民族性,以使自己保持领先地位。人的创造性将成为未来各国参与国际竞争极重要的条件。而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成为必要。(3)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给人提出了种种要求,使人类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这进而又需要更多的更全面发展的人,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

15、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一卜-人的个性的发展。它要求人更具有创造性、更加成熟化、更具个性化等,尤其是人的创新思维、创造力的培养,更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总之,强调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中强调这一点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采取适当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四、案例分析题每题 15 分。15 【正确答案】 丁老师在对学生教学中运用“分层补缺,逐批过关” 的方法,体现了丁老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巧,善于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的

16、过程,从中去发现中间存在的问题和缺漏,运用方法去纠正,体现出一些教育教学规律,具体分析如下:(1)遵循了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了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主选择的方向的影响,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

17、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班级教学时,教师要同时面对四五十名学生上课。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他们个别差异是明显存在的。教师传授的教材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技术,只有兼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丁老师认识到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以不同的教育内容,顺应了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学上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运用分组教学丁老师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分组教学,其目的在于克服班级授课条件下难以做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等缺陷。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

18、于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因缺乏操作手段和技术,“因材施教” 只是作为一条教学原则高悬着。我们用差异教学理论去分析上述案例,可以看到两种有效的操作方式: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案例展示的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同时也激励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学习,自我发展。(3)运用了巩固和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丁老师将学习的顺序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相互结合在一起,注重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因地制宜的解决棘手的问题。在运用时间策略上也较为恰当,学习一段时间,巩固一段时间,使学习的知识不断

19、的得以更新和巩固,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掌握的过程。五、简答题16 【正确答案】 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学既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及学科知识逻辑顺序进行,又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发展,正确处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把握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要正确认识和估计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教学既要有顺序、有条不紊,又要高难度、高速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与智力发展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2)掌握学生发展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学生身心某一发展的量变阶段,教学要有次序

20、、连续地增加学生在某一方面量的积累,不可操之过急;在学生身心某一方面发展处于质变阶段,教学要用新质的要求与内容来促进学生某一方面发展的飞跃。总之,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但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在可接受性程度上促进发展。(3)教学内容安排的系统性、连贯性与高难度、高速度结合教学要把握学科的发展线索和逻辑线索,依据线索将教学内容逐步推进到学科的高级层次;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潜力,相信学生的能力,向学生提出高要求;根据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联系,规划教学进度计划。17 【正确答案】 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职业,对从业者的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但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有了教师职业专门化的条

21、件,能否履行教师的职责,根本还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教师专业化的条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门性职业,需要教师具有学科专业素养作为教师通常是以特定学科教师的身份与学生发生关系,所以首先需要教师具有学科专业素养。这里的学科专业素养,不仅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也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师需要精通任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把握学科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2)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门性职业,需要教师有教育专业的素养教育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它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又反过来可以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一名教师能否自觉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顺应社会发

22、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和教育自身的发展,与他是否具有教育理论素养,能否正确理解教育本质、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掌握教育艺术有很大的关系。(3)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门性职业,需要教师具有一些与教师职业相关的特殊要求教师职业对教师素质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能力、组织管理班级活动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另外,教师不仅要善于独白,向学生传递信息,还需要掌握对话的艺术,善于与学生交流、讨论。18 【正确答案】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的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1)为个体的

23、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人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这些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并不相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也不相同,因而不同环境中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区别。但个体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个体,其发展水平也不会完全相同。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所以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同一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相同的。对于教育者来说,分析、综合利用环境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教育需研究如何既保持校园小环境的有利条件,又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