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84972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7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以自由联想作为研究方法的心理学流派是(A)人本主义心理学(B)精神分析学派(C)行为主义心理学(D)格式塔心理学2 被称作“生命中枢 ”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是(A)延脑(B)桥脑(C)中脑(D)丘脑3 脑功能的机能系统学说的提出者是(A)加尔(FJGall)(B)拉什利(KSLashley)(C)鲁利亚(ARLuria) (D)波伊劳德(JBBouillaud)4 布罗德本特(Broadbent)提出注意选择的过滤器理论时使用的研究方法是(A)警戒作业(B)双作业操作(C)双耳分听(D)负启动5 关于视觉

2、理论表述正确的是(A)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B)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C)没有发现支持三色说的证据(D)没有发现支持独立过程理论的证据6 视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这种关系影响(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7 某个病人每次见到他的医生都不能认出,医生都需要向他重新介绍自己。有一次,医生在和他握手时用针扎了一下这个病人。这个病人再见到医生时,还是不能认出医生,但是不愿和他握手。这种情况说明

3、人类的记忆系统中存在(A)内隐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感觉记忆8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可以作为证据支持某种遗忘理论,这一遗忘理论是(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9 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是(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经验思维(D)逻辑思维10 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不良问题的是(A)如何写一篇作文(B)根据公式计算球场的面积(C)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解应用题(D)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旅行所需时间11 座谈采用的言语形式主要是(A)书面言语(B)内部言语(C)对话言语(D)独白言语12 “乐极生悲 ”反映的情绪特征是(A)主观性(B)感染性(C)情境性(D)两

4、极性13 与果断性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A)易受暗示性(B)犹豫(C)独断(D)执拗14 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发展的能力是(A)液体能力(B)晶体能力(C)记忆能力(D)观察能力15 “此地无银三百两 ”式的行为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A)反向作用(B)投射作用(C)升华作用(D)否认作用16 根据人在信息加工时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冲动型与沉思型(C)同时型与继时型(D)整体加工与部分加工17 小说围城中曾提及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取决于这个人最近一次请客吃饭时点菜的质量。这种社会判断的成因是(A)调整性启发(B)可得性启发(C)代表性启发(D)直觉性启发

5、18 一个群体经过讨论,原先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意见会变得更强,原来同意这一意见的人会更相信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这种现象是(A)群体极化(B)群体思维(C)冒险转移(D)去个性化二、多选题19 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SSStevens)用数量估计法研究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关于其研究结果表述正确的是(A)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缓慢上升(B)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快速上升(C)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以正比例的方式上升(D)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停止20 模式识别的特征说强调信息加工的过程是(A)整体加工(B)局部加工(C)自上而下的加工(D)自下而上的加工21 降低创造性

6、的因素包括(A)他人评价(B)他人在场(C)宽松环境(D)竞争环境22 对话言语的特征有(A)情境性(B)简略性(C)反应性(D)随意性23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PEVerson) 提出的能力的层级结构理论的第二层次包括(A)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B)言语和教育因素(C)操作和机械因素(D)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三、简答题24 简述华生所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25 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26 简述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四、综合题27 比较脑功能的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学说和模块说的基本观点。28 阐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衰减器理论以及后期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比较。考研心理

7、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7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揭示无意识内容,使病人恢复童年期的记忆和情绪状态,通过释梦,揭露无意识的伪装,了解象征符号的真实含义。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58 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

8、果,提出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过滤器理论。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0 世纪 60 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确实存在着三种感光细胞,从而支持了三色说。行为实验和电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以及赫尔维奇和詹米逊 1958 年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都支持了黑林的对立过程理论。20世纪 50 年代末以来,生理学家先后在动物的视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细胞内,发现了编码颜色信息的对立机制。综合这些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照三色理论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因此本题

9、选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视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在距离相等时,网像大,说明物体大;网像小,说明物体小。在网像恒定时,距离远,说明物体大;距离近,说明物体小,即物体大小=网像大小 距离。这就是大小一距离不变假设。它说明,一个特定的网像大小显示了知觉大小和知觉距离的一种不变的关系。这是人们能够保持大小恒常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与内隐记忆相对的是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

10、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题中病人的外显记忆受到了损坏,但内隐记忆没有受到破坏。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验证明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也起干扰作用,前者被称作前摄抑制,后者被称作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可以作为干扰说的证据。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是一切思维形态的核心。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11、普通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问题的组织程度,可将问题划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的问题属于结构良好问题。具有不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的问题属于结构不良问题。如何写一篇作文的目标、条件和解答都不是十分明确,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对话言语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流时的语言活动,如聊天、座谈、辩论等。它们是通过相互谈话、插话的形式进行的。一般认为,对话言语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形式,其他形式的口语和书面语言都是在对话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D

12、【试题解析】 “乐极生悲”中包含了变化幅度较大的对立的两种情绪:狂喜和悲痛,这是情绪的两极性的一种表现。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有这种品质的人,在决策时常常犹豫不决,冲突和动机斗争没完没了;在执行决定时,常出现动摇,拖延时间,怀疑自己的决定等。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

13、展,只是成人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反向指当个体行为或欲望不能被社会规范所容忍,其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动机就会正好相反。投射是指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的事物上,这使得此方被压抑的内容在彼方反映出来。升华是指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以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否认是指当个体达到的目标或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常规时,为避免或减少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或维护自尊,而给自己行为的一种“合理化”解释。“矫枉过正”、“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都属于反向作用防御机制。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

14、学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人在信息加工时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根据人在信息加工时注重速度还是精度可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冲动型与沉思型。根据人在信息加工时采取的是串行加工还是并行加工的策略可将认知风格划分为继时型和同时型。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涉及的是社会知觉过程中的认知启发现象。认知启发是指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面对不确定的事件,人们常采用的三种启发是:(1)代表性启发,即人们根据当前

15、的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2)可得性启发,指人们根据回忆某些事情的难易程度进行判断,那些容易回忆的信息比那些不太容易回忆的更多地被拿来作为我们知觉判断的依据;(3)调整性启发,指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一个锚定点,然后逐渐地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也称锚定启发式。“饮食”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人们很容易记住一个人与他人分享食物时的表现。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所谓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增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群体思维指的是一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

16、维方式。在凝聚力很高的群体中,如果有人的意见与大家不一致,那么他很可能最终放弃说出自己的想法而顺从群体的意见,这种现象就是群体思维。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具有冒险性的现象被称为冒险转移。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中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象。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二、多选题1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斯蒂文斯(SSStevens)用数量估计法研究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认为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其公式为:P=KI n,P 是指感觉到的大小,I 是指刺激的物理量,K 和 n 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 n的大小决定

17、了感觉量变化和心理量变化的关系,当 n 小于 1 时,感觉量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缓 1 曼上升;当 n 大于 1 时,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快速上升;当 n 等于 1 时,感觉量随着刺激量的增长以正比例的方式上升。因此本题选AB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整体加工是指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整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局部加工是指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

18、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自上而下的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而调整特征觉察器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模式识别的特征说认为,模式可分解为诸特征。照特征说看来,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该模型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无自上而下的加工。同时,该模型是一个典型从局

19、部到整体的加工模型。因此本题选 B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社会因素会影响创造性。他人评价、他人在场和竞争环境都会降低创造性程度。因此本题选 AB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对话言语的特征有:(1)是一种情境性言语。(2)较为简略。(3)对话言语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流。(4)对话言语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言语。因此本题选AB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提出的能力层级结构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般因素;第二层次是大因素群,有两个,分别是言语和教育、操作和机械

20、;第三层次是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因此本题选 B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三、简答题24 【正确答案】 (1)1913 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2)行为主义主张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行为主义强调只有可观察、可重复的行为才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只有把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心理学才能成为科学。(3)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心理学研究,反对内省法。内省法获得的结果无法验证,不应该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试题解析】 行为主义试图使心理学屹立于科学之林,因此强调研究的对

21、象应该是可观察、可重复的行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反复验证的实验方法。【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情绪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

22、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情绪这一概念。【试题解析】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affection)。人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包括感情发生的过程,也包括由此产生的种种体验,因此用单一的感情概念难以全面表达这种心理现象的全部特征。在当代心理学中,人们分别采用个体情绪和情感来更确切地表达感情的不同方面。【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1)凯利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会像科学家一样在所有信息中去寻求规律,即寻求决定一种效应是否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2)凯利认为,人们通过检查

23、三个独立维度的信息来进行归因,三个维度分别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个人),背景(情境或条件) 。这三个维度组成了一个协变的立体构架。因此,凯利的理论也被称为三维理论。(3)凯利的三维理论,将外界信息分成三种不同的信息资料:区别性,又称为特异性,即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只对这一刺激客体作这样的反应呢,还是对所有此类客体都作同样的反应。一致性,又称为共同性,即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是否作相同反应。一贯性,即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所作的反应是否一致。【试题解析】 凯利提出的归因理论,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分析模式,对人们的归因过程的分析和解释比较细致、合理。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一理论过分强调归因

24、逻辑性,是理想化的模式,因而脱离了一般人归因活动的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期望,进行经济、迅速的归因。【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四、综合题27 【正确答案】 (1)四种脑功能机能学说的基本观点脑功能的定位说强调大脑的某一结构与大脑的某一功能具有对应关系。脑功能的整体说强调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机能系统学说是由鲁利亚提出的,他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收、加工和存储的系

25、统。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起不同的作用。模块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这种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纽的认知功能的基础。(2)四种脑功能机能学说的基本观点的比较首先,脑功能的定位说、机能系统学说和模块说都强调脑功能与脑结构的对应关系。整体说否认脑功能的定位。其次,模块说与定位说的不同之处在于,模块说强调独立的模块的复杂而巧妙的结合

26、。再次,机能系统学说与定位说的不同之处在于,机能系统学说强调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各种机能通过协同活动共同完成某种心理活动。【试题解析】 定位说与整体说是针锋相对的。模块说是对定位说的修正和发展。机能系统学说强调各个部分的分工与合作,强调各个部分通过协同共同完成一种心理任务。【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1)过滤器理论的基本观点1958 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提出了过滤器理论。布罗德本特认为,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这样就需要一个过滤器对信息进行选择,只选择较少的信息进入高级的分析阶段,

27、其他信息被完全阻断在外。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全或无” 的。这种理论又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2)衰减理论特瑞斯曼(Treisman,1964)提出了注意的衰减理论。这一理论承认过滤器的存在,但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 的方式工作。它既允许信息从注意的通道中通过,也允许信息从没有注意的通道中通过,只是后者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即信息经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丧失。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耳时,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3)后期选择理论后期选择理论是由多伊奇(Deutsch

28、)等人于 1963 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器或衰减器之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此选择是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后期选择理论也称为反应选择模型。后期选择理论认为,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这种选择的标准是刺激对人的重要性,反应重要的,不反应不重要的。(4)三种观点的比较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不同之处过滤器模型强调单通道和全或无的工作方式,而衰减模型通过引用阈限的概念强调初级分析的通道选择和信号衰减作用,显得比过滤器模型更有弹性。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共同之处第一,两种模型的根本出发点是一样的,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是有限

29、的,必须通过过滤予以调节。第二,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都认为注意发生在对信息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换言之就是因为有了注意所以才有知觉,才有了对刺激信息的意义的获得,注意的选择是知觉性质的。因此,过滤器和衰减模型都属于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与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的区别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与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的根本不同在于两者认为注意发生的位置不同。知觉选择模型认为注意发生在觉察阶段与识别阶段之间,反应选择模型则认为注意发生在识别阶段与复述阶段之间。【试题解析】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以及注意的后期选择模型都是探讨注意的选择功能,探讨注意在信息加工时起什么作用。【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R 143 030-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dio network planning aspects (V13 0 0 3GPP TR 43 030 version 13 0 0 Release 13)《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无线网络规划方.pdf ETSI TR 143 030-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dio network planning aspects (V13 0 0 3GPP TR 43 030 version 13 0 0 Release 13)《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无线网络规划方.pdf
  • ETSI TR 143 030-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Radio network planning aspects (V14 0 0 3GPP TR 43 030 version 14 0 0 Release 14)《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G.pdf ETSI TR 143 030-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Radio network planning aspects (V14 0 0 3GPP TR 43 030 version 14 0 0 Release 14)《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G.pdf
  • ETSI TR 143 030-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Radio network planning aspects (V15 0 0 3GPP TR 43 030 version 15 0 0 Release 15).pdf ETSI TR 143 030-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Radio network planning aspects (V15 0 0 3GPP TR 43 030 version 15 0 0 Release 15).pdf
  • ETSI TR 143 058-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Characterisation test method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for handsfree Mobile Stations (MSs) (V13 0 0 3GPP TR.pdf ETSI TR 143 058-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Characterisation test method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for handsfree Mobile Stations (MSs) (V13 0 0 3GPP TR.pdf
  • ETSI TR 143 058-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Characterisation test method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for handsfree Mobile Stations (MSs) (V14 0 0 3.pdf ETSI TR 143 058-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Characterisation test method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for handsfree Mobile Stations (MSs) (V14 0 0 3.pdf
  • ETSI TR 143 058-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Characterisation test method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for handsfree Mobile Stations (MSs) (V15 0 0 3.pdf ETSI TR 143 058-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Characterisation test method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for handsfree Mobile Stations (MSs) (V15 0 0 3.pdf
  • ETSI TR 143 901-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Feasibility Study on generic access to A Gb interface (V13 0 0 3GPP TR 43 901 version 13 0 0 Release 13)《.pdf ETSI TR 143 901-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Feasibility Study on generic access to A Gb interface (V13 0 0 3GPP TR 43 901 version 13 0 0 Release 13)《.pdf
  • ETSI TR 143 901-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Feasibility Study on generic access to A Gb interface (V14 0 0 3GPP TR 43 901 version 14 0 0 Releas.pdf ETSI TR 143 901-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Feasibility Study on generic access to A Gb interface (V14 0 0 3GPP TR 43 901 version 14 0 0 Releas.pdf
  • ETSI TR 143 901-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Feasibility Study on generic access to A Gb interface (V15 0 0 3GPP TR 43 901 version 15 0 0 Releas.pdf ETSI TR 143 901-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Feasibility Study on generic access to A Gb interface (V15 0 0 3GPP TR 43 901 version 15 0 0 Releas.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