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唯物辩证法认为(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2 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3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
2、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4 错觉和假象不是一回事,下列关于错觉和假象认识正确的有(A)错觉一定是受假象迷惑的结果(B)假象和错觉都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错误认识(C)假象有可能是真实的现象,错觉一定是错误的现象(D)假象是客观的,错觉是主观的5 “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这段话表明,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
3、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6 对辩证思维而育,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是(A)抽象 (B)思维具体(C)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 (D)实践7 归纳和演绎是人类认识最早、运用最为广泛的思维方法。其客观基础是事物的(A)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历史和逻辑的关系8 规律的根本特点是(A)客观性 (B)必然性(C)本质性 (D)稳定性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0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
4、别。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A)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B)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的(C)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D)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11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A)社会规律的历史性 (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C)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D)社会规律的稳定性12 在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C)既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又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
5、性(D)否认社会规律可区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13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14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它说明(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虽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15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它有多方面的表现。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
6、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这说明,意识具有(A)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动创造性(C)指导并通过实践改变、创造世界的作用 (D)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形式的同一性17 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内容18 “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7、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哲学上讲,社会发展过程的选择性是指主体(A)可以自由选择符合自己愿望的社会制度(B)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程度(C)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所表现的自主性、目的性(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区别在于(A)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B)必然性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C)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偶
8、然性居于从属地位(D)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表现必然性20 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区分(A)真实的可能性和虚假的可能性 (B)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C)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D)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21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这句话揭示了科学研究的任务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以下正确表述现象和本质概念的有(A)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B)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C)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D)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即使假象
9、也是本质的表现22 “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 ,对这句话理解上 E 确的有(A)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B)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C)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D)假象是与本质无关的表现23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指(A)事物内部各种要素的总和 (B)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各种要素的结构 (D)各种要素的外部表现方式24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相互关系的范畴。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是(A)内容决定形式(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C)内容和形式之间并无绝对的界
10、限,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D)对于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内容与形式不具有确定的差别25 恩格斯指出:“ 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这段话表明(A)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概念辩证法(B)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C)客观辩证法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D)主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26 在唯物辩证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方法的有(A)“两点论 ”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B)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C)
11、“尚和去同” 、“ 执两用中” (D)“举一反三 ”、“洞悉症结”27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C)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D)逻辑与历史相一致28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 (B)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C)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 (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不包含差异和对立29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A)本质的联系 (B)必然的联系(C)稳定
12、的联系 (D)相互的联系30 以下正确反映社会规律客观性的提法有(A)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无关 (B)社会规律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C)创造历史的个人作用的合力是客观的 (D)社会发展结果不取决于人们的预期目的31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C)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社会规律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自然规律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D)自然规律只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社会规律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义存在着主观制约客
13、观的关系32 人与规律的关系是(A)人不能创造但可以改造规律 (B)人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C)人可以利用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 (D)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33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34 “天行有
14、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哲学上讲(A)“常”是指规律 (B)这是一种朴素唯物论观点(C)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说规律的客观性(D)这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35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A)具有目的性 (B)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C)具有创造性 (D)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36 当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许多数学运算、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中的难题,甚至可以制造出能够战胜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的计算机,这些事实表明(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C)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
15、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37 “如果资本主义的死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 (D)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38 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9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应当承认,每个民族都
16、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 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哪有这个事?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 2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17、。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鼓励文化单位同国外有实力的文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学习先进制作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技研发,发展服务外包。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 年 10 月 18 日请回答:(1)指出材料 1、2 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原理。(2)阐述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
18、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
19、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见,四个选项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D。偶然性虽然居于从属地位,但对发展可以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A 错误;偶然性也是可以认识的,科学的任务正是要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B 错误;C 否认偶然性的不确定性,也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20、的区别在于,在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C 正确。现实中没有根据和条件的,人的主观再努力也不可能变为现实(如“水中捞月”、“挟泰山以超北海”),A 错误。对人是否有利是价值判断,不是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而是区分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的标准,B 错误;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是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非现实)的可能性的区别,D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正确,B、C、D 错误。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只不过,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真象和假象
21、都是客观的。这里一定要注意,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同事。【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D 正确。假象不是错误认识,错觉不是错误现象,B、C 错误。错觉不一定是受假象迷惑的结果, A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概念的辩证法是指主观辩证法,它是客观辩证法即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们对事物运动发展的辩证理解即主观辩证法确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承认辩证法诸规律是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普遍
22、规律。但它强调这些规律首先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客观规律,而思维领域内的辩证法进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过程的反映。也就是说,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可见,A 是唯一正确选项。这里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望文生义,把概念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理解为唯心辩证法或唯心主义。B、D明显错误。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方法,C 不符合题意,也应排除。【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这里重要的是把握好作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出发点的“抽象”,A 正确
23、。思维具体是逻辑终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辩证思维过程,不是实践,B、C、D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的个别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分析与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相统一是理性思维的两种方法,所以 A 正确,B、C、D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B、C、D 都是规律的特点,但根本特点是客观性,即规律的存
24、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本身要受规律的支配。A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规律的根本特点是客观性。A 项是讲认识, B 是讲意识,与规律的客观性不符合,应排除。D 讲的是辩证否定,也不符合题意。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C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正确,B、C、D 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作为一种盲目的
25、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的。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所以。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的主要的区别在于社会规律的历史性,A 正确。规律,不管是社会规律还是自然规律,都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B、C、D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是宿命论,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是唯意志论,所以 A 正确,B 错误,C、D 两项不符合题意,也应排除。【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工程设计图纸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26、。但它只有通过施工实践,才能转化为大厦这一现实(物质)。这里,不是意识本身创造了物质,而是实践把工程设计图纸变为现实。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所以,B 正确,其他三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正确,其他三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具有能动创造性。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
27、想的或幻想的世界,B 正确。第二,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三,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后三点也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但不是能动创造性的表现,故不选。【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一种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它不同于其他低级的物质运动形式。人工智能是指用电脑模拟人脑的某些思维功能,即把人脑的某些思维活动转化为机械的、电子的运动形式,这表明人脑的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之间具
28、有共同性,D 正确。A、B、C 三项内容错误,且不符合题干要求。【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道题表面上看是考查对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认识,实际上是考查意识的起源、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上揭示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论证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指出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而且意识内容要用一定的物质形式固定下来、表达出来,这就是语言。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即表达工具和直接现实,因此 C 正确。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与意识不是一回事,选项 A 错误;B 认为语言既非物质也非意识,容易导致唯心主义,因而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外在的
29、客观事物,而不是语言,D 也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由于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及其他矛盾与外部各种因素、条件的相互作用。使一个民族的发展表现为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能够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C 正确。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这个“可能性空间”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等既定条件决定的,人们不可能自由选择符合自己愿望的社会制度,A 错
30、误。对历史必然性和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讲的是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的特定原因,B、D 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
31、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A、B、C 正确。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表现必然性,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即统一),不是区别,D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
32、现实)的可能性;好的或坏的可能性。B、C、D 正确,可能性没有真实和虚假之分,A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瓦关系的范畴。首先。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其次,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
33、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A 、B 、C、D 全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只不过是对事物本质的歪曲的反映,假象是由客观条件造成的虚假的现象。它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反面表现(真象是事物本质的正面的表现)。A 、B、C 正确,D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A、B 正确。C、D 是形式的含义,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4 【正
34、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对于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内容与形式具有确定的差别,内容不是形式,形式也不是内容,这是两者对立的表现。所以,D 项错误。但是。内容与形式又是统一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侧面,任何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二者相互依存,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如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形式,对上层建筑是内容)。内容与形式处在矛盾运动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川。A、B、C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
35、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A、B 正确,C、D 错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上是同一的。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但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是同人类的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的,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因此,亓工以简要地把主观辩证法称为概念辩证法。【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毛泽东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
36、解决矛盾的方法。”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A、B、C、D 都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7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A、B、C 正确,D 错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包含着差异和对立。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迂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加工改造,抛弃历史细节、抓住主流,抛弃偶然性、抓住必然性,抛弃偏差、抓住基本方向和基本线索,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能更
37、深刻地反映历史。【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A、B、C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问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与人的活动有关。社会规律有其特殊性,但它仍与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表
38、现为它是无数创造历史的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尽管人们都在进行着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但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人的意识、目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B、C、D 正确,A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1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的联系,A 内容错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口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B 正确;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D
39、 正确;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C 内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改造规律,A 错误。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C、D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
40、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A、B、D 三项是明显的正确选项。C 是错误选项,因为自然界不可能利用人,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相互利用的关系。【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苟子所说的“天”不是指神,而是指自然现象甚至社会现象,“有常”是指按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它不因为人世间统治者的好坏而发生改变。用客观规律性来解释自然现象共至社会现象,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A、B、C 正确,D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
41、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仪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这就是列宁所说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A、 B、C、D 全选。【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6 【正确答案】 A,B,D【
42、试题解析】 电脑是人们根据控制论的原理,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模拟人脑部分功能的产物。它是人的意识的物化,是人脑的延伸和模拟。据此分析,B、D 是正确选项。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模拟、物化和延长,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智能的发展,总体而青,人类智能优于人工智能,A 项错误。只有人才有实践活动,电脑和机器人不能进行实践活动,C 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既要具备客观条件,又需
43、要主观努力,也就是既要遵循客观规律,义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题干的观点实际上是把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立起来,其错误在于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所以 A、B 、D 符合题意。但题干的观点并没有否认社会规律,因而也就没有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C 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运动具有必然性、规律性。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民族的发展表现为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时。社会主体能够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进行选择。在选
44、择中,凡是能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便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道路,D 项正确。在阶级社会,先进阶级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先进生产力的倡导者和创造者,因此,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据此分析,C 、D 两项是正确的。多数人选择的道路、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不一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不能选。 【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9 【正确答案】 (1)体现了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观认为:第一,事物发展主要是由事物内部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45、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体现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批判、抛弃以及克服。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过程,必然包含着肯定、吸收、继承的方面。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凶素。材料 1、2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对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2)辩证的否定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观察和分析一切问题的方法论原则。对待外国文化,要有选择地吸收,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洋为中用 ”,当然也不能全盘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