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血管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886607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血管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血管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血管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血管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血管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医综合(血管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0 A主要位于二尖瓣心室面B主要位于主动脉瓣动脉面C主要位于二尖瓣心房面或主动脉瓣心室面D主要位于腱索上E主要位于乳头肌顶部 (1989 年)1 风湿性心内膜炎2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2 A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B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C小动脉内膜纤维化D小血管内纤维素样血栓形成 (2010 年)3 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4 慢性排斥反应的基本病变是4 A细动脉玻璃样变性B细动脉纤维化C细动脉淀粉样变性D细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2009 年)5 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6 恶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6 A脑出血B肾固缩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 (1992

2、 年)7 动脉粥样硬化症8 高血压病8 A阿少夫细胞B陷窝细胞C类上皮细胞D泡沫细胞E嗜神经细胞现象 (1997 年)9 动脉粥样硬化症可见10 乙型脑炎可见10 A主动脉瓣口狭窄B左心室壁肥厚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 (1990 年)11 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12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13 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疣状赘生物的主要成分是( )(2010 年)(A)细菌菌落与炎症细胞(B)血小板与纤维素(C)肉芽组织与瘢痕(D)小血管与风湿肉芽肿14 疣状赘生物是指( )(2002 年)(A)心内膜上附壁血栓(B)心内膜新生物(C)心瓣膜纤维化(D)心瓣膜钙化(E)心瓣膜增厚15 下列有关风湿病的描述,

3、错误的是( )(2002 年)(A)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B)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C)心脏病变对机体影响最重(D)常导致关节畸形(E)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有助于临床诊断16 下列有关风湿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1998 年)(A)可引起缩窄性心包炎(B)风湿性关节炎为纤维素性炎(C)风湿性肉芽肿具有诊断意义(D)Aschoff 细胞可能为巨噬细胞源性(E)Aschoff 小体内淋巴细胞主要是 T 细胞17 关于风湿病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1992 年)(A)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B)疣状心内膜炎赘生物不易脱落(C)风湿性心肌炎可导致心肌广泛纤维化(D)风湿性心

4、外膜炎可导致心包粘连(E)风湿性关节炎不会导致关节畸形18 在风湿病中最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1991 年)(A)心肌变性、坏死(B)心外膜纤维索性渗出(C)心瓣膜疣状赘生物(D)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变性(E)风湿小结19 反复发作的风湿病主要导致( )(1989 年)(A)关节强直,功能障碍(B)皮下结节相融合(C)缩窄性心包炎(D)慢性心瓣膜病(E)因舞蹈病导致脑功能障碍20 风湿性病变渗出期的主要病变是( )(2011 年)(A)纤维素样坏死形成(B)阿少夫小体形成(C)棱形斑痕形成(D)小化脓灶形成21 Libman Sacks 血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 )(2008 年)(A

5、)休克(B)败血症(C)癌症晚期(D)系统性红斑狼疮22 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常见的联合瓣膜损害是( )(1993 年)(A)二尖瓣与三尖瓣(B)二尖瓣与主动脉瓣(C)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D)主动脉瓣与三尖瓣(E)二尖瓣与肺动脉瓣23 导致原发性颗粒固缩肾的主要病变是( )(2006 年)(A)部分肾小球纤维化(B)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C)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D)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E)部分肾小球代偿肥大24 符合恶性高血压特征性病理变化的是( )(2001 年)(A)肾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B)肾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C)肾动脉粥样斑块(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透明血栓(E)肾小球纤维化25 在下

6、列描述中,哪一项不符合高血压的病理变化( )(1997 年)(A)细小动脉硬化(B)左心室肥大(C)肾脏大瘢痕性萎缩(D)脑出血(E)视乳头水肿、出血26 下列有关高血压脑病变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1996 年)(A)脑内可有小软化灶形成(B)脑内可有微小动脉瘤形成(C)脑出血是常见的致死原因(D)基底节、内囊是出血的常见部位(E)脑动脉栓塞常见27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粥样斑块形成的首要条件是( )(2007 年)(A)慢性、反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B)血脂的沉积及其氧化作用(C)炎症细胞的渗出(D)平滑肌细胞反应2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 )(2005 年)

7、(A)左主干(B)左旋支(C)左前降支(D)右冠脉(E)后降支29 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纤维增牛的主要细胞是( )(2004 年)(A)内皮细胞(B)泡沫细胞(C)平滑肌细胞(D)纤维母细胞(E)淋巴细胞30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2000 年)(A)主动脉脂纹仅见于中年以上人群(B)粥瘤内泡沫细胞均来自单核细胞(C)脂纹以主动脉前壁多见(D)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具有细胞毒性(E)粥瘤内胶原由纤维母细胞形成31 哪项不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危险因素( )(1996 年)(A)高胆固醇血症(B)甲状腺功能亢进(C)糖尿病(D)吸烟(E)高血压病32 哪项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描

8、述是错误的( )(1993 年)(A)粥样硬化易发生在主动脉前壁(B)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易受累(C)大脑中动脉易受累(D)可引起肾固缩(E)下肢动脉比上肢动脉易受累33 哪种成分是粥样硬化所不具备的( )(1991 年)(A)泡沫细胞(B)无细胞的不定形物质(C)苏丹噩染色阳性物质(D)纤维组织(E)中性白细胞34 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无关的细胞是( )(2011 年)(A)内皮细胞(B)平滑肌细胞(C)单核细胞(D)成纤维细胞35 哪项符合原发性心肌病( )(2000 年)(A)炎症性心肌病变(B)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肌病变(C)原因不明的代谢性心肌病变(D)高血压引起的心肌病变(E)甲状腺

9、机能低下引起的心肌病变36 哪项符合限制性心肌病( )(1999 年)(A)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B)心肌间质纤维化(C)心肌细胞呈旋涡状排列(D)心肌细胞变性坏死(E)心肌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37 啊 5 种疾病一般不导致左室壁心肌广泛坏死( )(1998 年)(A)克山病(B)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二尖瓣狭窄(D)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E)白喉性心肌炎38 哪种疾病属于原发性心肌病( )(1996 年)(A)克山病(B)冠心病(C)孤立性心肌炎(D)风湿性心脏病(E)高血压性心脏病39 以肉芽肿病变为特点的心肌炎是( )(2008 年)(A)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B)细菌性心肌炎(C)病

10、毒性心肌炎(D)弓形虫性心肌炎40 形成肉芽肿的心肌炎是( )(2003 年)(A)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B)柯萨奇 B 病毒性心肌炎(C)埃可病毒性心肌炎(D)白喉性心肌炎(E)葡萄球菌性心肌炎41 高血压病可引起的脑内病变有( )(2011 年)(A)脑水肿(B)脑梗死(C)脑出血(D)脑软化42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中,有大量的泡沫细胞存在,这些细胞的来源有( )(2012 年)(A)内皮细胞(B)平滑肌细胞(C)巨噬细胞(D)成纤维细胞43 动脉粥样斑块可发生( )(1996 年)(A)出血(B)溃疡(C)血栓形成(D)动脉瘤44 脑动脉粥样硬化时,脑组织可发生( )(1992 年

11、)(A)萎缩(B)软化(C)梗死(D)出血45 克山病的病理变化有( )(1991 年)(A)右心室肌变性坏死(B)左心室肌变性坏死(C)心肌间炎细胞浸润(D)心肌间纤维组织增生46 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病原体有( )(2005 年)(A)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C)流行性感冒病毒(D)EB 病毒西医综合(血管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都主要位于二尖瓣心房面或主动脉瓣心室面。【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3 【正

12、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细小动脉壁玻璃样变性;慢性排斥反应的基本病变是小动脉内膜纤维化,引起管腔严重狭窄,从而导致器官缺血。【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细动脉玻璃样变性;恶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细动脉纤维素样坏死。【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心脏肥大、固缩肾、脑出血是高血压晚期的重要病理改变,特别是脑

13、出血常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脑动脉硬化可继发血栓形成,也可发生脑动脉分支形成小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肾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引起肾固缩。【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10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脂纹期、斑块期的病灶内均可见泡沫细胞。乙脑时,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主动脉瓣膜钙化,使主动脉瓣口狭窄,导致左心室负担加重,引起左心室壁肥厚。而肥

14、厚性阻塞性心肌病以两心室壁肥厚和室间隔不匀称肥厚为特点。【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可形成单行排列、直径 12mm 的赘生物。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的 Aschoff 细胞。【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疣状赘生物是指心内膜上附壁血栓。【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风湿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以心脏病变对机体影响最重,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有助于临床诊断。风湿病引起风湿性关节炎,属于浆液性

15、炎症,所以容易吸收,不导致关节畸形。【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风湿性关节炎不同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者属浆液性炎,反复发作不会引起关节畸形。【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风湿病可引起风湿性心肌病和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形成疣状心内膜炎,在瓣膜闭锁缘形成疣状赘生物,不易脱落。风湿性心外膜炎可导致心包粘连,但是风湿性心肌炎一般不引起心肌广泛纤维化。【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18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风湿病的病变中,诸如纤维素性心外膜炎、疣状心内膜炎、心肌变性等,都不是风湿病所特有的,只有风湿

16、小结是最具有诊断价值的。【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反复发作的风湿病主要引起慢性心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变质渗出期是风湿病的早期改变。表现为结缔组织基质的黏液样变性和胶原的纤维素样坏死。有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此期病变可持续 1 个月。2)增生期或肉芽肿期特点是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中,特别是在胶原纤维之间水肿,基质内蛋白多糖增多纤维索样坏死的基础上,出现巨噬细胞的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所形成的风湿细胞或阿少夫细胞,也称阿少夫小,是风湿病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

17、断意义,此期病变可持续 23 个月。3)瘢痕期或愈合期。此期病变可持续 23 个月。【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对心内膜炎分类的掌握情况。心内膜炎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心内膜炎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引起,瓣膜赘生物体积大,内含感染病原体和血小板、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等成分。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于风湿病、类风湿、晚期癌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瓣膜赘生物体积小,内含血小板和纤维素。Libman-Sacks 血栓性心内膜炎特别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风湿性心内膜炎

18、主要侵犯二尖瓣;其次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导致联合瓣膜病的发生。【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理变化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脑病变和原发性颗粒固缩肾。原发性颗粒固缩肾表现为肾体积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镜下,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相应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可见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较正常的肾小球代偿肥大。上述病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因此是主要病变。【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恶性高血压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肾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25 【正确答案】 C【试题

19、解析】 细动脉玻璃样变性、左心室肥大、肾脏颗粒性萎缩、脑出血、视乳头水肿和出恤均为高血压病的常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症可引起肾脏大瘢痕性萎缩。【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26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脑出血是高血压病常见的致死原因,常发生于基底节、内囊处。脑内小软化灶、微小动脉瘤形成是脑出血的基础病变。但动脉栓塞少见。【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的掌握程度。慢性、反复的 m 管内皮细胞损伤是所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首要条件,其他如血脂沉积、炎症细胞渗出、平滑肌细胞反应等都是继发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改变。【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2

20、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左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左旋支、后降支。【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粥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高脂血症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的粘附、巨噬细胞的浸润、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各种细胞因子的参与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增生的平滑肌细胞不但可以转化为肌源性泡沫细胞,而且可以合成大量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糖蛋白,引起纤维化。【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动脉粥样硬化症时,主动脉脂纹可见于儿童以上人群;粥瘤主动脉后壁多见;粥瘤内泡沫细胞可来自单核细胞,也可来自平滑肌细胞;粥瘤内

21、胶原由平滑肌细胞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具有细胞毒性。【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高血压等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危险因素。【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3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主动脉病变主要分布在主动脉后壁和分支开口处,是由于这些部位容易受血流冲击引起内膜损伤的,所以选 A。【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33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粥样硬化斑块中央是一些无细胞的不定型物质,苏丹染色阳性,其内可见胆固醇结晶,周围可见泡沫细胞,表面常有纤维组织帽,粥肿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存在,但却无中性粒细胞存在。【知识模块】 血管

22、系统疾病3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内皮细胞不仅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之间的一层半通透性屏障,且可通过释放具有抗增生效应的扩血管物质及具有促有丝分裂作用的缩血管物质对血管进行局部调节。各种原因均可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损伤的内皮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吸引单核细胞聚集、黏附内皮、并迁入内皮下间隙,经其表面的清道夫受体、CD36 受体和 Fc 受体的介导,源源不断地摄取已进入内膜发生氧化的脂质,形成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皮细胞的损伤是非剥脱性的内皮细胞更新、增生、并分泌生长因子,从而激活动脉中膜 SMC 经内弹力膜的窗孔迁人内膜,并发生增生、转化、分泌细胞因子以及合成细胞外基质。SMC 经其表面的

23、 LPL 受体介导而吞噬脂质,形成 SMC 源性泡沫细胞。【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3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原发性心肌病是指原因不明的代谢性心肌病变。在诊断时,必须除外炎症性心肌病变、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肌病变、高血压引起的心肌病变以及甲状腺机能低下引起的心肌病变等各种已知疾病引起的心肌损害。【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3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限制性心肌病包括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3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克山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毒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均有可能引起左室壁心肌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而二尖瓣狭

24、窄一般不会引起左室壁心肌细胞广泛坏死。【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3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克山病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3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感染性心肌炎中,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柯萨奇病毒和肠病毒是常见的病因。病毒牲心肌炎表现为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另外,细菌性、霉菌性心肌炎也可以见到。国内,原虫性心肌炎以弓形虫多见。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心肌炎,病理学上以含有多核巨细胞的肉芽肿为特点。【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4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形成肉芽肿的心肌炎是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而柯萨奇 B 病毒性心肌炎

25、、埃可病毒性心肌炎、白喉性心肌炎和葡萄球菌性心肌炎均不形成肉芽肿。【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4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脑细小动脉硬化造成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发生:高血压脑病:由于脑小动脉硬化和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脑软化:由于脑的细小动脉硬化和痉挛,供血区脑组织缺血而发生多数小坏死灶,即微梗死灶。光镜下,梗死灶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质地疏松的筛网状病灶。后期坏死组织被吸收,由胶原组织增生修复。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亦是致命性的并发症。脑出血常发生于基底节、内囊,其次为大脑白质、桥脑和小脑。多见于基底节区域(尤以豆状核区最多

26、见)。是因为供应该区域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支,直接受到大脑中动脉压力较高的皿流冲击和牵引,致豆纹动脉易破裂出血。脑出血的原因是由于脑血管的细、小动脉硬化使血管壁变脆,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引起破裂性出血,亦可由于血管壁弹性下降,局部膨出形成小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导致小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42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病变早期的泡沫细胞多数来源于血中的单核细胞,后者进入内皮下转变为巨噬细胞,其表面的特异性受体(LDL 体和清道夫受体) 可与氧化变性的 LDL 结合,使之摄入大量的胆固醇,成为泡沫细胞;电镜下,可将泡沫细胞分为

2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和肌源性泡沫细胞。【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4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出血、溃疡、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钙化是动脉粥样斑块常见的继发性改变。【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4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动脉粥样硬化时,由于脑组织供血不足可引起脑萎缩,严重缺血可引起脑软化,继发血栓形成可引起脑梗死,小动脉瘤破裂可发生脑出血。【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4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病因不明,以广泛的心肌的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变化,累及心脏各部,坏死的心肌由纤维组织增生替代。急性发作时可见炎细胞浸润。【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4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原体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知识模块】 血管系统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46 053-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ANSI-C code for the GSM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codec (V13 0 0 3GPP TS 46 053 version 13 0 0 Rele.pdf ETSI TS 146 053-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ANSI-C code for the GSM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codec (V13 0 0 3GPP TS 46 053 version 13 0 0 Rele.pdf
  • ETSI TS 146 053-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ANSI-C code for the GSM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codec (V14 0 0 3GPP TS 46 053 version 14 0 .pdf ETSI TS 146 053-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ANSI-C code for the GSM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codec (V14 0 0 3GPP TS 46 053 version 14 0 .pdf
  • ETSI TS 146 054-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Test sequences for the GSM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codec (V13 0 0 3GPP TS 46 054 version 13 0 0 R.pdf ETSI TS 146 054-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Test sequences for the GSM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codec (V13 0 0 3GPP TS 46 054 version 13 0 0 R.pdf
  • ETSI TS 146 054-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Test sequences for the GSM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codec (V14 0 0 3GPP TS 46 054 version 14.pdf ETSI TS 146 054-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Test sequences for the GSM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codec (V14 0 0 3GPP TS 46 054 version 14.pdf
  • ETSI TS 146 060-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transcoding (V13 0 0 3GPP TS 46 060 version 13 0 0 Release 13)《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pdf ETSI TS 146 060-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transcoding (V13 0 0 3GPP TS 46 060 version 13 0 0 Release 13)《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pdf
  • ETSI TS 146 060-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transcoding (V14 0 0 3GPP TS 46 060 version 14 0 0 Release 14)《数字蜂窝.pdf ETSI TS 146 060-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transcoding (V14 0 0 3GPP TS 46 060 version 14 0 0 Release 14)《数字蜂窝.pdf
  • ETSI TS 146 061-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Substitution and muting of lost frames for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traffic channels (V13 0 0 3GPP.pdf ETSI TS 146 061-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Substitution and muting of lost frames for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traffic channels (V13 0 0 3GPP.pdf
  • ETSI TS 146 061-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Substitution and muting of lost frames for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traffic channels (V14 0 .pdf ETSI TS 146 061-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Substitution and muting of lost frames for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traffic channels (V14 0 .pdf
  • ETSI TS 146 062-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Comfort noise aspects for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traffic channels (V13 0 0 3GPP TS 46 062 versio.pdf ETSI TS 146 062-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Comfort noise aspects for Enhanced Full Rate (EFR) speech traffic channels (V13 0 0 3GPP TS 46 062 versio.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