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鼓胀)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887754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鼓胀)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鼓胀)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鼓胀)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鼓胀)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鼓胀)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内科学(鼓胀)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1 腹胀,按之如囊裹水,下肢水肿,神困,怯寒懒动,尿少便溏,苔白腻,脉缓,宜选用(A)五苓散(B)济生肾气丸(C)中满分消丸(D)实脾饮(E)防己茯苓汤2 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大便秘,小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宜选用(A)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B)保和丸合舟车丸加减(C)龙胆泻肝丸合舟车丸加减(D)枳实消痞丸合茵陈蒿汤加减(E)甘露消毒丹合舟车丸加减3 腹大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癥积,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胸臂出现血痣或蟹爪纹,口干不欲饮,舌紫暗,脉细涩,治法为(A)清热利湿,攻下逐水(B)活血化淤,行气利水(C)温中健脾

2、,行气利水(D)温补脾肾,化气利水(E)滋肾柔肝,养阴利水4 若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腹部胀急殊甚,大便干结,可行气逐水,宜选用(A)鳖甲煎丸(B)中满分消丸(C)舟车丸(D)大黄蛰虫丸(E)大承气汤5 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属肾阳虚衰,水气内聚者,宜选用(A)中满分消丸(B)六味地黄丸(C)舟车丸(D)济生肾气丸(E)茵陈五苓散6 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偏于脾阳虚弱,表现为脘闷纳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便溏者,宜选用(A)舟车丸(B)中满分消丸(C)金匮肾气丸(D)附子理苓汤(E)茵陈五苓散7 腹大胀满,胁肋隐痛,内热烦躁,舌红,少

3、苔,属阴虚肝郁者,宜选用(A)沙参麦冬汤(B)一贯煎(C)麦门冬汤(D)补肝汤(E)杞菊地黄丸8 鼓胀大出血治法(A)温补脾肾,行气利水(B)清热凉血,活血止血(C)滋养肝肾,凉血化瘀(D)清热利湿,攻下逐水(E)活血化瘀,行气利水9 下列哪项不是鼓胀的特征(A)四肢肿不甚明显(B)以腹部胀大为主(C)兼见面色青晦(D)浮肿多从眼睑开始(E)腹皮青筋显露10 下列哪项不是水鼓的特征(A)腹部胀满膨大(B)嗳气或矢气则舒(C)腹膨大如蛙腹(D)按之如囊裹水(E)常伴下肢浮肿11 患者,男,52 岁,腹大胀满不舒两年,人暮尤甚,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水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脉沉细无

4、力。其诊断是(A)水肿(水湿困脾)(B)癃闭 (肾气不足)(C)黄疸 (寒湿困脾)(D)鼓胀(气滞湿阻)(E)鼓胀(阳虚水盛 )11 患者,女,46 岁,患慢性肝炎 8 年,近 1 个月病情加重,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面目肌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12 其诊断是(A)鼓胀阳虚水盛证(B)鼓胀 水湿困脾证(C)鼓胀 瘀结水留证(D)鼓胀阴虚水停证(E)鼓胀水热蕴结证13 其治法是(A)温中健脾,行气利水(B)温补脾肾,化气利水(C)清热利湿,攻下逐水(D)活血化瘀,行气利水(E)滋肾柔肝,养阴利水14 首选方是(A)中满分消丸

5、(B)调营饮(C)实脾饮(D)附子理苓汤(E)六味地黄丸15 服上方 10 天后,小便量多,腹胀减轻,但仍黄疸较重,上方可加(A)车前子、五味子(B)茵陈蒿汤(C)五苓散(D)苡仁、扁豆(E)青皮、陈皮、槟榔15 贺某,男,45 岁。平素嗜酒 10 余年,每日饮酒 8 两,近半月来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暗黑,面颈胸臂有多个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口渴不欲饮,舌质紫红,脉细涩。16 此证属于(A)气滞湿阻型鼓胀(B)寒湿困脾型鼓胀(C)湿热蕴结型鼓胀(D)肝脾血瘀型鼓胀(E)肝肾阴虚型鼓胀17 治法宜选用(A)疏肝理气,行湿散满(B)温中健脾,行气利水(C)清热利湿,攻下逐水(D)

6、活血化瘀,化气利水(E)温补脾肾,化气利水18 最佳治疗方剂为(A)代抵当汤(B)调营饮(C)抵当汤(D)膈下逐瘀汤(E)中满分消丸18 A以腹部胀大为主,四肢肿不甚明显B面色红赤C面色咣白D面色青晦,面颈部有血痣赤缕E其水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或下肢先肿,后及全身19 鼓胀的特点是20 水肿的特点是20 A肝脾血瘀水停B心肾不交C肝郁气滞D肺气不宣E阳气不振,水湿内停21 气鼓的病机多属22 水鼓的病机多属23 鼓胀的病因有(A)酒食不节(B)寒邪中里(C)虫毒感染(D)病后继发(E)情志刺激24 气滞湿阻型鼓胀的处方宜选(A)实脾饮(B)胃苓汤(C)逍遥散(D)柴胡疏肝散(E)四逆

7、散25 肝脾血瘀型鼓胀可见(A)腹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痛,纳食减少(B)腹膨大如鼓,按之坚满,脘闷纳呆(C)腹大坚满,青筋暴露,胁腹攻痛,可触及肿块(D)腹大胀满,入暮尤甚,面色萎黄或咣白,肢冷浮肿(E)腹大坚满,胁腹疼痛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26 鼓胀的治疗原则正确的是(A)攻补兼施(B)偏重脾胃阳虚,肝肾阴虚者以补虚为主(C)偏重气滞、瘀血、水饮者以驱邪为主(D)补虚不忘泻实(E)切忌一味攻伐27 以下哪些是鼓胀的常用治法(A)祛湿利水(B)活血化瘀(C)理气消胀(D)疏肝健脾(E)攻逐利水中医内科学(鼓胀)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 【正确

8、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气滞湿阻症状: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嗳气后稍减,尿量减少,舌白腻,脉弦细。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利水。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2水湿困脾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则舒,周身困重,畏寒肢肿,面浮或下肢微肿,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苔白腻水滑,脉弦迟。治法:温中健

9、脾,行气利水。方药:实脾饮。3水热蕴结症状: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4瘀结水留症状: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口干饮水不欲下咽,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方药:调营饮。5阳虚水盛症状: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撑胀不甚,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胸脘满闷,食少便溏,畏寒肢冷,尿少腿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厚腻水滑,脉沉弱。治法

10、: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方药: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6阴虚水停症状:腹大坚满,甚则腹部青筋暴露,形体反见消瘦,面色晦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齿鼻时或衄血,小便短少,舌红绛少津,脉弦细数。治法:滋养肝肾,凉血化瘀。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7大出血症状:轻者齿鼻出血,重者病势突变,大量吐血或便血,脘腹胀满,胃脘不适,吐血鲜红或大便油黑,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热凉血,活血止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参三七、仙鹤草、地榆炭、血余炭、大黄炭等。8昏迷症状:神志昏迷,高热烦躁,怒目狂叫,或手足抽搐,口臭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心开窍。方药:安宫牛黄丸合龙胆泻肝汤,也可用醒脑静注射液。

11、【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2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

12、20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鼓胀主要为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以腹部胀大为主,四肢肿不甚明显。晚期方伴肢体水肿,每兼见面色青晦,面颈部有血痣赤缕,胁下癥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水肿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其水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或下肢先肿,后及全身,每见面色咣白、腰酸倦怠等,水肿较甚者亦可伴见腹水。【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2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3 【正确答案】 A,C,D,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4 【正确答案】 B,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5 【正确答案】 A,B,C,D,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6 【正确答案】 A,B,C,D,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7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治标,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用行气、化瘀、健脾利水之剂,若腹水严重,也可酌情暂行攻逐,同时辅以疏肝理脾;虚证为主则侧重扶正补虚,视证候之异,分别施以健脾温肾,滋养肝肾等法,同时兼以行气活血利水。【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