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1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891347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1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1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1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1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1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是( )。(A)家庭教育中发生的现象(B)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现象(C)社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D)职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2 关于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B)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学科(C)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是彼此补充的(D)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可以相互替代3 小学生背乘法口诀表属于奥苏伯尔所说的( )。(A)接受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

2、)自主的发现学习(D)意义学习4 观察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班杜拉(D)奥苏伯尔5 “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该现象是( )。(A)学习策略(B)学习迁移(C)学习动机(D)问题解决6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 )。(A)线性关系(B) U 型关系(C) V 型关系(D)倒 U 型关系7 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8 学习了“角 ”这一概念后,再学习 “锐角”的概念,这是一种 ( )。(A)派生类属学习(B)关系类属学习(C)总括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 如果两种学习

3、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就会有迁移现象发生,此观点属于(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泛化说(D)关系转换说10 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 )。(A)通用策略(B)宏观策略(C)微观策略(D)支持策略11 利用“意大利像一个皮靴” 来学习意大利的地理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形象联想(B)谐音法(C)概括(D)群集12 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A)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B)灵活性、敏捷性和洞察性(C)流畅性、变通性和敏捷性(D)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13 教师引导学生把城市比拟为皮鞋店,借助鞋店摆放皮鞋的方式来解决城市停放汽车的问题,这种方式属于创

4、造力训练的( )。(A)局部改变法(B)棋盘法(C)比拟法(D)清单法14 皮亚杰认为 510 岁之间的儿童出现的道德性一般是( )。(A)他律道德(B)自律道德(C)互惠道德(D)非道德15 个体在群体活动中增质增量的倾向被称为( )。(A)从众(B)去个性化(C)社会助长作用(D)社会阻抑作用16 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如果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增强,班级舆论形成,这时班集体就进入到( ) 。(A)松散期(B)同化期(C)凝聚期(D)形成期17 需要、动机、兴趣等属于( )。(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C)性格(D)气质18 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A)气质(B)性格(C)能

5、力(D)需要19 关于心理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有明确的界限(B)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C)心理健康是动态变化的(D)心理健康是固定不变的20 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是中心,学生是主体(B)师生之间是一种上下级关系(C)师生之间是一种单向关系(D)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二、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21 教育心理学22 学习23 成就动机24 学习策略25 气质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6 简述学习迁移的类型。27 问题解决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8 小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有哪些?29 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关系。30 小学教师主要

6、扮演哪些角色?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1 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教学与辅导因素。32 对于儿童的冲动行为,应采取哪些方法加以矫正?33 结合实际分析班级纪律不良的原因及解决办法。2011 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所以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现象。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

7、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均是它的基础学科。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是指教育者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得到知识。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机械学习是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

8、,是一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而意义学习则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以,背乘法口诀表属于机械的接受学习。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班杜拉认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桑代克提出的是尝试一错误的联结学习理论,斯金纳提出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学习动机功能的理解。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9、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它具有激活、指向和强化三种功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是学习动机功能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的理解。美国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习效果,二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所以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可简称为倒“U”曲线。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的。接受学习的实质

10、是概念、意义同化的过程。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题干中叙述的先学习上位的概念再学习下位的概念的情况即属于此类。而下位学习又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是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而相关类属学习则是指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又并非完全包含在原有观念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两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

11、“锐角”这一概念完全从属于“角”的概念,是“角”的一个具体的类别,是它的派生物。因此,题干中叙述的学习属于派生类属学习。而总括学习即上位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便产生了并列结合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没有关系类属学习这一概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桑代克和伍德沃斯以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又称相同要素说。其主要观点是: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能够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换句话说,只有当

12、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的迁移。而形式训练说是一种最早对迁移现象进行系统解释的学说,它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和发展,即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经验泛化说即经验类化说,是贾德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关系转换说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许多学者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其中

13、丹瑟洛根据学习策略的功能将其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学习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意大利的版图从视觉上看让人容易联想到皮靴,所以此种学习策略属于形象联想的方法。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选项中提及的创造力训练法局部改变法、棋盘法、比拟法和清单法属于戴维斯与豪特曼的创造力训练法。局部改变法即改变事物的个别部分或属性,以得到一个创造性的新产品。棋盘法是把事物的属性和条件分别填入

14、画好的棋盘式的方格中,并将其纵横交错重新组合,以发现新的构成和新的观点。比拟法是把思考的事物或问题比拟为较熟悉的事物,借助已熟悉的事物的启发解决难题。清单法是为了给漫无头绪的思考提供思路,可把事物的属性填入包括变化颜色、变化体积、变化形状、变换材料、增减某一属性、重新组合已有属性、重设计等七个项目的清单中,然后加以重新组合和设计。题干描述的将城市比拟成皮鞋店属于比拟法。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也称他律道德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皮亚杰认为

15、 510 岁的儿童一般处于权威阶段,即他律阶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助长作用的理解。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情境中可能失去自我认同感和责任感,失去自我控制,行为放肆,表现出独处时通常不会作出的行为。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体在群体活动中增质增量的倾向。社会阻抑作用是指群体情境使个体活动减质减量的现象。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班集体的形成分四个阶段:(1)松散期:班级建立之初,学生之间互不认识,缺乏了解,彼此之间尚存一种孤独感,此时一切行动都

16、服从教师的指挥。(2)同化期:成员之间开始熟悉,学生之间开始频繁往来,结成伙伴。部分积极分子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班主任也有意识地给积极分子布置一些工作,扩大他们在同学中的影响。(3)凝聚期:经过一段时间(约半个学期) ,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下,在各种活动中,积极分子崭露头角,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得到教师的赞许和同学的拥护,形成一股骨干力量,开始成为班级的核心,并能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与态度,班集体舆论形成。(4)形成期:这个阶段,学生不需要外来监督,自己能经常提出要求,自觉遵守,认真执行。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个性是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

17、统一体。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它们较少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些心理特征逐渐形成并且不同程度地受生理因素的影响,构成个性中比较稳定的成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性格定义的理解。性

18、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与否没有明显的界限,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大多数人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活动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一个人产生了某种心理障碍并不意味着其会永远保持或加重。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高层次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和创造性的活动,追求高层次的需要满足,追求生活

19、的意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和影响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有人根据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不同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将师生关系分为三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对教育过程及效果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专制型的师生关系,由于强调以集体为中心的行动和有组织的行动为主,学生对教师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放任型的师生关系,由于有组织的行动和以集体为中心的行动少,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也低;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彼此之间的友好性和参与集体的程度高,活动的组织程度高,效率也高,这是师生关系的最佳

20、模式,是我们所要努力做到的。我国的师生关系强调教育民主,在学校集体中,师生是相互平等的成员,既重视发扬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既严格要求学生,又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性的特殊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二、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21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之一,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22 【正确答案】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就是指人的学习。23 【正确答案】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

21、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24 【正确答案】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25 【正确答案】 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其受遗传影响较大,是比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6 【正确答案】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产生的影响效果不同,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不同的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时间

22、顺序的不同,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5)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27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的特点:(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这个过程是自觉行为,它是在一定的目的指引下进行的。(2)认知性。问题解决活动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进行。(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

23、较、推论等,而且这些心理操作存在一定的序列,一旦序列出错,问题就无法解决。28 【正确答案】 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亦称学习适应不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不能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积极主动地进行身心调整,导致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达不到应有发展水平的学习干扰现象。其主要表现在:(1)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这些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是对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的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

24、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2)学习方面的问题。这是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厌学心理,不愿意做作业,不喜欢哪位老师就不学哪门课,对学习没任何兴趣;考试焦虑心理,非常害怕考试,一遇到考试就万分紧张、手足无措;害怕学习困难,遇见困难就退缩;学习疲劳;学习方法不当、习惯不良等。(3)人际相处与交往的问题。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 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他们在集体中的位置发生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

25、他人交往中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29 【正确答案】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定阶级社会准则转化成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道德与品德的关系主要是:(1)品德是人的道德的内化,是一定社会道德关系的体现。(2)品德是道德动机与道德实践(行为) ,道德意识倾向性与道德心理特征,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 (情)、道德意志 (意)与道德行为(行)的有机统一,也是道德内容与道德形式的有机统一。(3)品德是一种特殊的个性心理,它体现一

26、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具有稳定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这一根本属性,品德是个性中具有道德价值的核心部分。(4)品德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社会道德关系舆论的作用下、在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30 【正确答案】 (1)教师首先要扮演学生的“ 家长代理人” 的角色。(2)教师往往被人们誉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还要扮演“学生楷模” 的角色。(3)“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这是教师这一职业最显著的标志。(4)“严格管理者”的角色。主要表现在: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教师是纪律的执行者。(5)“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

27、色。(6)“学生的朋友和知己”的角色。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1 【正确答案】 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所以在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教学与辅导因素方面,主要是教师在教学和辅导过程中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认识和理解。(1)教师在教学和辅导中,要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概念学习时,不仅要注意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要素。因此需配合使用概念的正例和反例。一般来说,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念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例如,在教“鸟” 的概念时,可用麻雀、燕子作为正例,说明“前肢

28、为翼、无齿有喙” 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用蝙蝠作为反例,说明 “会飞”是鸟的概念的无关特征。这样学生对“鸟” 这一概念会掌握得更为精确。(2)教师在教学和辅导中,要正确运用变式,多用变式。变式是指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在讲“果实” 的概念时,不能只选择可食的事物(如西红柿、花生等) ,还要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看到一切果实都“ 具有种子 ”这一关键属性,舍弃“可食性”等无关特征。(3)教师在教学和辅导中,要科学地进行比较。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概念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比较主要有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两种。同类比较即关于同类

29、事物之间的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例如,为使学生获得“平原”这一地理概念,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平原地带的图片和地图,然后要求他们去比较这些图片与地图上所显示的各个地带的特征,确定哪些是无关特征,哪些是关键特征,让学生了解“ 地势平坦 ”是这些地带共有的关键特征。异类比较即不同类但相似、相关、相近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对“重量” 与“质量”、“ 岛”与“ 半岛”等概念的比较。通过异类比较,不仅能使比较客体的本质更加清楚,而且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32 【正确答案】 儿童的冲动行

30、为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指儿童的行动多先于思维,即他们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有时突然喊叫,离座奔跑,抢同学东西或袭击别人。对于这种冲动行为,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矫正:(1)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改善儿童的外部行为,却不能改善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长期服用药物会产生抑制儿童身体正常发育等不良后果。(2)行为矫正。采用各种行为疗法的重点在于培养和发展其自制力、注意力。运用强化奖励法、代币疗法等可以大大减少儿童的冲动行为。例如,当儿童在家或学校的行为表现良好,如安静地做功课或听他人讲话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如记个红星;如有乱跑、打

31、闹等行为则记个黑圈。在强化程序上应多用连续强化,少用间歇强化。也就是说,当儿童每次表现出良好行为时,就给予强化,而不是表现多次良好行为之后才给予一次强化。(3)自我教导训练的方法。即发展儿童的自我对话,加强内部言语对自身行为的引导与控制作用,其对处理儿童的冲动行为具有明显的成效。例如,出一道题目让受教者解答,要求他命令自己在回答问题之前完成以下动作:停停止其他活动,保持安静;看看清题目;听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33 【正确答案】 班级纪律不良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1)与课程有关。可能是因为课程内容贫乏无趣味、教法呆板,或内容过深超出一般学生的理解水平,无法引起学生的

32、兴趣、参与学习过程,导致无法自我约束。(2)教师与班级群体关系不好。教师与班级学生群体发生过矛盾,彼此印象不良,相互反感,有抵触情绪。(3)班级缺乏良好的规范和健康的舆论。儿童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集体的舆论及集体压力对良好的纪律的促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集体的舆论不正确,会导致整个班级无法形成良好的纪律规范。(4)与整个学校纪律不好有关。这也可能是由于地区亚文化、环境的影响,如学校所处的外在环境等。可采用的解决办法:(1)重建班级规范,形成健康舆论。可通过发动全班学生讨论,激发其集体荣誉感,实事求是地分析班级现状,形成解决问题的共识,寻找办法。然后,引

33、导学生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规定执行办法,建立起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机制并严格执行。(2)切实解决与纪律有关的具体问题。如果纪律问题与某一具体问题有关,如课程质量,就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该问题。好的课程是维持课堂纪律的良方,教师的课上得精彩,学生们爱听,注意力被吸引过去了,问题行为也就少了,课堂纪律自然就好了。(3)面临班级纪律问题的教师要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借助其他人的力量。(4)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就不可能带领出拥有良好纪律的班级。(5)采用适当的预防策略和管理技巧。采取一些课堂管理技巧,也能有助于纪律的调控。例如,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邻近控制、移出诱因、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反复提示等。有效的课堂管理包括四个方面:明察秋毫:教师使学生知道他注意到了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一心多用:同时跟踪和监督几个活动。整体关注:使尽量多的学生投入适当的班级活动,使所有的学生有事可做,不能只关注“好学生 ”。变换管理:使课的内容和全班学生的掌握可以顺利地过渡,保持适当的进度和多样性的变换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