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894870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 3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A)孟禄(B)杜威(C)利托尔诺(D)斯宾塞2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否认了教育的( )。(A)社会性(B)独立性(C)文化性(D)政治性3 以下不属于教育的文化功能的是( )。(A)选择与传承(B)交流与传播(C)更新与创造(D)整合与消解4 董仲舒将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将教育建立在( )的基础上。(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实践决定论5 确定教育目的的

2、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6 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A)社会教育制度(B)国民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基础教育制度7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新任教师成长的过程按顺序划分的三个阶段是( )。(A)关注生存一关注情境一关注学生(B)关注学生一关注情境一关注生存(C)关注情境一关注学生一关注生存(D)关注学生一关注生存一关注情境8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表明教师应具备( )。(A)广博的文化修养(B)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C)丰富的教育理念知识(D)良好

3、的实际工作能力9 按照规定,我国实行(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A)中央、省级、市级(B)中央、省级、区县(C)国家、地方、学校(D)国家、省市、区县10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B)个别化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制11 学记中提出的“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所违背的教学原则应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12 思想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 )。(A)世界观 人生观 道德教育(B)人生观 世界观 爱国主义(C)世界观 人生观 理想教育(D)世界观 人生观 心理教育13 利用校园的

4、花坛、草坪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说服教育法14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能力。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内容包括( )。(A)个人信息、群体信息、成长家庭背景(B)学习态度、同学关系、父母的社会关系(C)个体信息、校园舆论、学生的家庭定位(D)身心素质、个人威信、成长家庭背景15 班级依赖班主任组织指挥,一旦班主任不严格要求,班级就变得松弛、涣散。此时班集体发展处于( ) 。(A)组建阶段(B)初步形成阶段(C)发展阶段(D)成熟阶段16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教育(B)教学(C

5、)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二、多项选择题17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狄尔泰(B)梅伊曼(C)利特(D)拉伊18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性格(E)人的主观能动性19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 )。(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B)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C)学生特点(D)教学时间、设备、条件(E)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三、填空题20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_的方法。四、判断题21 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儿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A)正确(B)错误22 现代教育是机会均等的教育,这意

6、味着必须让所有的儿童接受同样的教育。(A)正确(B)错误23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A)正确(B)错误24 校本课程的根本价值在于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A)正确(B)错误五、简答题25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26 简述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六、案例分析题27 我是一个 9 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 5 岁时,我就开始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可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请帮助我。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

7、反?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方面进行分析。28 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你对这种观点持何种看法? 谈谈教师应怎样备课 ?28 林老师为了上好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课,精心制作 PPT,并准备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挂好后,引起围观。课上他播放了视频,接着演示了青蛙标本,因标本过小,后面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不断翻着 PPT,却没适时做出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 PPT 还没翻完,课后同学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的,老师说的都没有听清,而且有的 PPT 模糊不清”。29 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直观手段存在哪些问题?30 联系材料

8、阐述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的直观效果?31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致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下得非常棒。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七、论述题32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联系实际,谈谈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

9、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 3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以及英国的沛西能;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是苏联的米丁斯基和凯洛夫。所以,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说是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缺陷在于否认了教育的

10、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对文化的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不断优化各自的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为文化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教育带来的文化交流,使原生文化在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激发出文化创新的

11、生机和动力。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认为遗传所决定的先天因素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夸大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董仲舒将人分为三等,认为“圣人之性”和“斗筲之性”都不可教育,夸大了先天因素对二者的影响。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目的确立的客观依据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其次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需求;再次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A、B、C 三项的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方面。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12、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早期关注生存阶段是初次接触实际教学的实习阶段,在此阶段,教师们所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即能否在这个新环境中生存下来;教学情境关注阶段的教师固然还要关心前一时期的种种问题,但是此阶段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巧提出要求,所以教师较多关注教学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技巧,尽其所能地将其所学运用于教学情境之中;教师在能适应教学的角色压力和负荷之后,才能真正把教学转移到关怀学生上,进入关注学生阶段。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13、,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出自学记,意思是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成功的因素,同时又懂得了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这句话强调教师要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

14、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1902 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班级授课制作为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与个别教学制相比可以大面积培养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得到普遍采用。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

15、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这违背了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中的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目标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 B项中的爱国主义属于政治教育目标;D 项中的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目标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情感陶冶法是教师通过创设和利用一定的情境,运用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品德的方法。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内容包括:了解和研究学

16、生个人;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家长的职业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等。故本题选 A。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班级组建之初,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陌生,还没有形成班级的概念,群体松散。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是班级的核心和动力,集体对班主任有较大的依赖性,班级活动都依赖班主任直接组织和指挥,如果班主任不注意严格要求,班集体就可能变得松弛、涣散,故本题选 A。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

17、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二、多项选择题17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实验教育学的思想最早产生于德国,主张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教育学。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了“实验教育学”的思想,而拉伊出版的实验教育学一书,首次对实验教育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18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D 项中“性格”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容,而非影响因素。19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

18、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三、填空题20 【正确答案】 学生学四、判断题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作品。爱弥儿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卢梭强调教育活动必须注重感性、直观,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注重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提倡根据儿童的个性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实施教育。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机会均等的教育并不是意味着必须让所有的儿童接受同样的教育,而是让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入学机

19、会均等;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多;让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因此,必须让所有的儿童接受同样的教育理解是错误的。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施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

20、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国的校本课程价值体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合作精神、研究能力、课程理论素养)、凸显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五、简答题25 【正确答案】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 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水平、科

21、学文化素养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其基本内涵是: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26 【正确答案】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思

22、想品德课(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4)少先队(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面利用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六、案例分析题27 【正确答案】 (1)这位家长的做法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与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发展,青少年的发展依赖于教育

23、;另一方面,教育作用的发挥又受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要使教育发挥其主导作用,就必须根据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去进行。(2)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又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该家长在孩子 5 岁的时候就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没有考虑到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孩子的学习基础,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必然会适得其反。 (3)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案例中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这

24、正是家长的强迫性教育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造成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真正的发展是需要以兴趣为导向的,是需要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的。在对孩子有所要求和尊重孩子意见之间取得平衡才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28 【正确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仅仅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对备课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就无法应对上课过程中的复杂情况,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备课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备教材。即钻研学科课程

25、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2)备学生。即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3)备教法。即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29 【正确答案】 首先没有明确上课目的、观察目标。教师把教具准备好,但没有利用好机会明确上课的目的、教具的作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上课时一会看 ppt,一会儿看标本,没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26、其次,课前没有做好演示准备。标本的制作过小,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观看需求,ppt 模糊不清。再次,直观教学没有与讲解相结合。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没有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只是让学生自己单独地看,缺少教师的指导。30 【正确答案】 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实物直观是在接触实际事物时进行的,所以更有真实感,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实物直观不容易凸显事物的本质要素。模像直观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但观察的结果可能会与实际事物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要灵活选用直观

27、形式。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要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提出合理的观察程序,观察的结果要用准确的词语加以表述。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常用的感知规律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组合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直观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所以要想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就要认真组织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知识的获得最终是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而成,因此在直观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其中。31 【正确答案】 作为一名教师或班主任,我会从以下方面入手:(1)做好后进生的

28、转化教育工作,首先要对学生有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向善求美的心。后进生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其次要有爱心。班主任要善于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融入到日常教育工作的一举一动中,关心后进生,克服偏见,消除误解,增强他们的信心。再次,要有恒心。班主任要意识到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对后进生要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反复抓。(2)要坚持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用发现的眼光去挖掘学生身上独具的闪光点,哪怕优点微乎其微都要去放大,树立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自信,案例中王峰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班

29、主任可以安排王峰担任体育委员,提高全班同学的体育素养,同时用班干部的身份不断去要求王峰不仅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纪律,同时还要带动其他同学遵守纪律,在良好班风的建立中做出贡献。根据王峰热爱画画、下象棋出众的特点,班主任可以调动王峰参加班级活动的积极性,比如班级黑板报设计、建立班级报刊等,还可以建立象棋兴趣小组,扩大班级的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也加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同样也可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七、论述题32 【正确答案】 (1)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可以分解为三个要素,即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体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

30、一,坚持有目标的专业知识的优势积累。专业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无论担任何种课程的教师,都应重视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第二,强化专业知识的整体效应。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体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在整体结构中,专业主体知识是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以此形成了专业知识结构的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力图做到专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努力从总体结构上去把握专业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整体效应。第三,开阔知识视野,实现知识互补。一方面,通过教师自学,努力吸收本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增强对与自己教学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另一方

31、面,通过学术交流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拓宽专业知识的视野,实现专业知识互补。(2)开展教师行动研究第一,正确理解行动研究的内涵。教师行动研究就是由教师进行的行动研究。教师行动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实践本身的改善,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形式,在教师工作的实际环境中,多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的研究。因此,教师行动研究可以概括如下特征: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合作中研究。第二,关注行动研究过程的计划、实施与反思。行动研究过程是一个螺旋循环的过程,行动研究的每一个单元应包括计划、实施与反思三个关键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强调对 “问题”的追踪和设计,其主要任务是提出问题和设

32、计方案。“ 实施 ”是行动研究的第二个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行动及对行动的观察。把计划付诸行动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由于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改善实践的质量,因此,行动研究中的行动具有很大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它是在不脱离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进行的研究,尤其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中获得成功体验。“反思” 是行动研究的第三个环节。 “反思”贯穿于行动研究的始终,强调对整个“ 行动 ”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它是对行动实施的效果和过程全面进行总结、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第三,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主动研究教学中的信息,以质疑的态度来分析教学方法的价值,积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环境中不断地享受自己成功的经验,领悟失败的教训,对外在的环境变化加以评判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对自己的言行加以调节和控制;才能在不断自我反思中获取自己专业成长的养料,提高反思的效能,并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