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3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 )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A)测验(B)测量(C)教学评价(D)辅导2 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 )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A)学习行为(B)生活习惯(C)思维习惯(D)道德行为3 以下题型属于客观题的是( )。选择题是非题问题解决题论文(A)(B) (C) (D)4 一次测验后,教师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常有进位数加错、看错数字等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
2、属于( )。(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二、多项选择题5 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以下属于高创造性者所具有的个性特征的是( ) 。(A)具有幽默感(B)喜欢幻想(C)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D)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 知识直观的类型有以下哪几种?(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形象直观7 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角度,将教学测量与评价划分为( )。(A)常模参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8 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是( )。(A)较高信度(B)较高效度(C)区分度(D)科学性三、判断题9 在马斯洛需要
3、层次理论中,较高的后三层需要被称为高级需要。高级需要又称为成长需要,成长需要的需求强度因获得满足而增强,也就是说在成长需要之下,个体追求的目标是无限的,成长需要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 )(A)正确(B)错误10 成败归因分析十分重要。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使人对成功和失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并由此影响个体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 ( )(A)正确(B)错误11 复述策略是为了保持信息而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 )(A)正确(B)错误12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以及概括和归纳。 ( )(A)正确(B)错误13 从迁移
4、的方向看,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消极影响。 ( )(A)正确(B)错误14 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 )(A)正确(B)错误15 知识获得包括两个环节,分别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 ( )(A)正确(B)错误16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方面的因素和个体自身的因素。其中,个体自身的因素主要有个体智力和个性两个方面。 ( )(A)正确(B)错误17 教学测验就是借助学业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 ( )(A)正确(B)错误18 教育测量与评价能使学生和
5、家长更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鉴别。这是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反馈功能。 ( )(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19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20 简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21 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22 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23 简述测量与评价的功能。24 简述命题的一般原则。五、论述题25 论述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26 论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3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习测评的相关基本概念有:测量、测验和教学评价。测量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
6、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教学测量就是借助学业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故本题应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具体来说,它是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目标,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整理,对教育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因此
7、,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常见题型中,客观题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和填空题等;主观题包括论文题及问题解决题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测验的目的,可以将测验分成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它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形成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它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总结性测验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
8、的阶段性总结分析,指在一个阶段或一门课结束后,教师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测验后发现学生在运算中存在的错误与问题,并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诊断性测验。【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多项选择题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具有独立性。【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知识直观的类型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9、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从对教学评价材料的处理方式看,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角度,将教学测量与评价划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有较高信度、较高效度和区分度。信度是测验前后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效度指要测量的东西达到了多么好的程度。测验有选拔和鉴定的功能,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不过,当涉及个体品质或其他属性上的水平差异时,对区分度要求
10、不高。【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判断题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按性质分为七个层次,并将这七个层次分为两大类,前四层为基本需要,后三层为成长需要。基本需要是一般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共有的,基本需要一旦满足,需要强度则会降低。而成长需要则不同,它的需要强度不但不随着满足而减弱,反而获得满足而增强,无论是求知或审美,都是永无止境的,故题干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为著名心理学家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为复述策略的含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11、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组织策略重在使学习材料的结构合理化,题干中的四种方式都具有此功能,其中,概括和归纳是学习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组织策略。因此,题干描述正确。【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并无积极和消极之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
12、的。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袁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理性的认识活动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二是个体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和个性两个方面。故题干描述正确。【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
13、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反馈功能是指教学测量与评价能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和教师改变行为,为更好地教学提供良好的帮助。题干所述为鉴别功能。【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四、简答题19 【正确答案】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桑代克、斯金纳。(2)强化理论将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为强化,不考虑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任何中间环节或中介变量。强化是指凡是能增加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即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的条件。(3)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某种
14、良性刺激,从而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如学生因学习而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其中教师的鼓励和赞扬就是正强化。负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消失或减弱某种不良刺激,从而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如囚犯在监狱中因表现突出而获得减刑,减刑就是负强化。【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为辅;(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 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和评比;(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和相辅相成;(6)注意个别差异。【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1)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
15、来安排学习活动;(2)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3)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4)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来安排学习活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1)学习任务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4)学习的指导。【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1)反馈功能。(2) 鉴别功能。(3)激励功能。(4) 诊断功能。(5)改进功能。【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2)试题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最好能代表该学科的全部内容;(3)题目格式应多样化;(4)语句要简明、清晰、易懂;(
16、5)答案应准确;(6)测试题应彼此独立,考查的知识点不能明显重复。【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五、论述题25 【正确答案】 在教学中,要更好地促进迁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精选材料。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必须精选。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重视学习基础知识,即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其次要突出重点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一体化指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能整合
17、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以利于学习迁移。(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学习内容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最好相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或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加感性认识。(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首先要善于把各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同时,要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促进学生
18、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其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 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 岁)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它又可分两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 岁) 。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
19、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2)权威阶段(58 岁)。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 岁)儿童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以“平等” 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服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 2 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此时才真正到了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他们基于公正感做出的判断已经不再是平等基础上的法定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将规则同整个社会和人类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人类关心和同情心的深层品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