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2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起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3 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
2、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4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5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3、(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6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是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 。(A)颁布附益之法(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D)实施行省制度7 某中学学生开展“ 中国古代政治 ”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试论西汉刺史对郡国的监察(C) 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8 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
4、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9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10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1
5、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说:“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生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材料体现的思想观点是 ( )。(A)法律至上人民主权(B)社会契约三权分立(C)主权在民民主共和(D)法律至上社会契约12 鲁迅曾这样描述:“ 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 反一调,他们爱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此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3 1941 年旧历除夕,汪精卫在门口贴对
6、联以效古代帝王与民同乐的风度,以孙中山的信徒自诩,对联是: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半夜有人在对联上添了几笔变成了: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这显示了民众对其的愤怒,原因是( )。(A)曾担任国民政府主席(B)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C)当时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D)与蒋介石分庭抗礼,背叛中央14 老舍的话剧茶馆中有个秦二爷,19 世纪末投资近代企业,他的理想是创办实业,1914 年后的几年,他创办的实业最为红火。其中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C)当时处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弃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
7、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15 1912 年 3 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 6 月申报载:“ 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 ”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 “施之者” 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 “受之者” 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 ”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16 “华盛顿会议给中国造成一种新局面,就是历来各
8、帝国主义者的互竞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这种协同的侵略,将要完全剥夺中国人民的经济独立,使四万万被压迫的中国人都变成新式主人国际托拉斯的奴隶。”上述材料出自(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B)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C) 八一宣言(D)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7 1950 年 7 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 ,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 双百” 方针的贯彻18 20 世纪 60 年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
9、方国家是( )。(A)英国(B)联邦德国(C)瑞典(D)法国19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20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
10、对贵族专权暴政21 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一统天下的地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古西欧社会的基督教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B)基督教产生于公元前 1 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C)基督教会能够推动中古西欧社会的发展(D)基督教会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中古西欧社会的进步22 “法兰西人正在为全人类的神圣权利而战斗拿破仑” 。对此战斗评价客观的是( )。(A)拿破仑战争仅为打击欧洲的封建势力而进行(B)拿破仑战争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的神圣战斗(C)拿破仑战争是侵略和争霸的战争(D)拿破仑战争既有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革命性,又有侵略和争霸性23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
11、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24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们对人类产生的重大影响有( )。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为现代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A)(B) (C) (D)25 “二战”结束后,苏联曾进行三次大规模的改革,最后却病人膏肓,走向解体。下列改革措施中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内容的是( )(A)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B)将经济改革
12、的重点移到工业方面(C)以多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D)军队“非党化 ”和“非政治化”二、简答题26 简述我国自唐代以后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这些演变过程有何特点?反映什么问题?27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8 中学历史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讲授能力?三、材料分析题2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它的力量无比庞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材料二 从 2004 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开学至今,目前世界上已经有 282 所孔子学院和 241 个孔子学堂。世
13、界知识画报2010 年第 2 期中国风过境专题29 材料中,韩素音高度评价了“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 ,请指出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30 结合国际国内形式,分析当今儒学得到弘扬的原因。30 请看下面的一则教学片段,回答问题。在讲戊戌变法时,该老师着力描述谭嗣同拒绝出走,慷慨就义的壮烈情景:“政变发生的当天中午,谭嗣同正在自己家里同梁启超共同商议对策。搜捕康有为的消息传来,谭嗣同神态自若,毫不慌张。梁启超反复劝他一起出走,可是他执意不肯。后来又有一些人劝说谭嗣同外逃,都被他一一拒绝。他说: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
14、决定为变法流血,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唤起后来者的觉醒。”3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32 对这位教师的教法做出简要评价。32 下面是初中某位历史教师关于三国鼎立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课堂小结:师:通过老师对本课内容的讲解,谁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生:师:安静一下,大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来发言。生: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意味着封建国家的分裂,历时四百多年的秦汉统一的局面结束了,因此是历史的倒退。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课的主要内容,请大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33 对上述课堂小结进行分析。34 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四、教学设计题
15、35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 规定: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2)课文摘录: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世界各
16、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秦二世而亡,汉高祖刘邦错误地认为是秦朝废分封行郡县造成的。从而大封同姓王。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诸侯王国势力的增长,形成对中央政权的严重威胁,故 A 项符合题意。汉起用布衣将相扩大了统治基础,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出现了清明的政治局面,唐实行宽
17、简舒缓的法令缓和了社会矛盾,都是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了新问题的产生,故 B、C 、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西汉时期通过建立中朝,以削弱和对抗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北魏实行三长制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从明朝开始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相权与皇权的斗争。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 项君权“不受制约”的说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故 B 项排除;宋代谏官由
18、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 项也不对。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附益法是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问题推行;募兵制为增强军事力量;设置转运使,掌握地方财政,是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沿袭,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问题。故 D 项错误。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设置内阁的是明成祖朱棣,A 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文渊
19、阁当值,后来人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 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 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严复翻译天演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规律,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这是严复为中国敲响警钟的理论依据。但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不能正确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反而成为西方列强侵略蹂躏东方的理论根据。由此判断,A 项正确。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都不符合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选择 D 项。11 【正确答案】 A【试
20、题解析】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故为“法律至上”,前面的所谓“立法权”操之于“一人”和“众人”,是在强调“人民主权”,故 A 项正确。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鲁迅先生的描述“和洋气为仇、和洋气反一调”,是“盲目排外”思想的典型体现,这种思想出现在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中。1898 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其中“灭洋”不仅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反对一切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所以带有笼统排外色彩。故选 B 项。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38 年 12 月,汪精卫等人公开卖国投敌,组织傀儡政府,以取代重庆国民党政府。1940 年 3 月 30 日汪精卫
21、等汉奸在日本政府精心策划下于南京正式成立“和平反共”的伪政权,即汪伪国民政府。本题事件发生于 1941 年,当时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已经成立,民众对其尤为愤怒。故选 C 项。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题干的材料看秦二爷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是在一战期间,原因包括了 B、C 、D 三项表述的内容;而 A 项的内容发生在 19 世纪末,是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故选 A 项。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虽然下令改变与共和政体不相符合的一些旧称呼,但“公堂会审之时,(被告) 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说明被告和法官心里的等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16 【正
22、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华盛顿会议于 1921 年 11 月至 1922 年 2 月举行,根据这一时间信息,A 项中共一大纲领是在 1921 年 7 月发表,可排除; C 项八一宣言发表于1935 年,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本题无关:D 项发表于与 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与本题无关。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50 年开展的简化汉字工作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故本题选 A 项。B 项说法错误;C 项在 1995 年提出的;D 项“双百”方针提出于 1957 年。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英国虽然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23、1972 年;联邦德国于 1972 年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瑞典于 1950 年与中国正式建交,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法国与中国在 1964 年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故本题选 D 项。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据材料中“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可以判断为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迁移有关知识,可以判断是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万隆会议,答案为 C 项。A 、B、D 三项不符合“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的信息,故排除。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唤醒你们、说明你们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等可以看
24、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A 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C、D 两项与当时雅典的史实不符。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 1 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22 【正确答案】 D23 【正确答案】 C24 【正确答案】 A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项为勃涅日列夫的改革内容,C 、D 项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内容。故本题选 A 项。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我国自唐代以后的赋税制度演变是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再到清代的地丁银。(1)演变过程:唐代实行两税法前,规定农民向官府交租、纳绢以及纳绢、布代役,都按人丁数以实物计征;推行两税法后,主要按土地、财产多少,一
25、年分夏秋两次收实物税。明代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起来主要按田亩数征收,但改用银两收税。清代雍正朝以后实行地丁银,则完全按田亩征收银两。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2)特点:逐渐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变为按田亩征收;逐渐由征收实物税变为征收货币税。(3)反映问题: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日渐松弛;反映了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趋势。27 【正确答案】 (1)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等。28 【正确答案】 第一,博览全书。历史要博览群书,多多获猎历史学科知识和其他方面知识,扩充自己的
26、知识面。拥有广博知识,历史教师才能在讲课时旁征博引,拓展历史学科教学的空间。第二,精心备课。历史教师通过精心处理和设计,才能在正式授课时得心应手,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第三,博采众长,形成特色。历史教师在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之后,应结合自己的优点,形成独特的个性,赢得学生的喜爱。三、材料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提倡“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民 ”;提出可以 “损益”旧章法(政治上主张逐步改良);提出“有教无类 ”(主张教育公平 )。历史背景: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当时。中国正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旧势力、旧制度
27、趋于崩溃瓦解,众多新因素萌生、发展。30 【正确答案】 原因: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儒家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等主张为化解各种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31 【正确答案】 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是在中国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还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在当时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2 【正确答案】 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描述的方法,把谭嗣同这位维新志士的光辉形象
28、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3 【正确答案】 优点:该教师在课堂结束环节,以三国鼎立局面的时代意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意义。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小结,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全面思考解决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不足:该课堂小结主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口头描述为主,并未形成文字、表格等书面内容,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与复习,容易出现时间越久遗忘越多的情况。此外,该教师忽略了课堂上的习题演练和课后作业布置,导致教学环节的人为割裂,影响教学效果。34 【正确答案】
29、 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衔接要做到自然顺畅,不能因各种因素而省略或跳过任何一个环节,让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的作用都发挥出来;教师在传授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教学设计题35 【正确答案】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在引入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社会进步与文化成果对应出现的规律,向学生抛出在秦汉时期会有哪些文化成就出现呢?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包括本节课所要讲授内容在内的秦汉时期文化成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教师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司马迁在朝堂之上
30、为李陵投降匈奴行为辩解而遭厄运、立志完成家父的著书遗志的历史小故事。引出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此时,教师为了达到知识正向迁移的效果,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篇曾经学到、看到的出自于史记的文章或故事,通过内容的复述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也可对史记本身做分析。【学生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内的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对熟悉的、出自于史记的文章或故事进行复述,并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各小组的表述形式不应局限于单纯的说,可以采取情景再现、诗词朗诵等形式,生动表现所述内容。【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讲述加以简要点评,对其中的正确之处加以表扬,对错误之处加以澄清。教师点评结束后
31、,结合教材内容对史记的作者、成书经过、内容和文学、历史意义加以总结归纳。此部分结束后,教师以史记成书时的承载形式为切入点,引出造纸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的传播。【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教师的相关提示自行阅读有关造纸部分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对造纸术的产生、革新和对文化传播起到的历史作用进行讲解。归纳小结:【教师活动】教师通过黑板上的树状知识结构图,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和记忆的知识。【学生活动】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为教师所留的复习和预习内容作准备。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形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新模式,践行新课标的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识记和思考解答问题能力;以知识拓展为载体,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树立正确知识观念和其他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