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907086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 23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3 简述抗战胜利后各主要政治派别的建国主张。4 简述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5 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6 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功经验和意义是什么?7 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特点。8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怎样的意义?9 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10 试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生产力具有极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1 邓小平“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12 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13 试述社

2、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4 试述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15 试述我国经济建设“ 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特点。16 试述当前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及主要措施。17 试述正确处理速度、比例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18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9 说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 如何理解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21 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是什么?22 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实际上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含义?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 23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毛泽东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3、的实践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这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的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因为没有武装斗争,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土地革命也就不能发展革命根据地。(2)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因为没有土地革命,就不可能充分发动农民,革命战争就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革命根据地就不可能得到巩固和发展。(3)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因为没有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得到巩固。所以,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

4、想,是毛泽东等人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1)国民革命失败后,为了彻底清算并纠正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新的路线和改革,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2)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3)毛泽东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八七会议为党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新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由

5、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得到解决,国内阶级矛盾突显,集中表现在今后国家的建国方向上,各个政治派别纷纷提出各自的建国主张,其中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盟的建国主张。(2)国民党反动派是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为了维护这些阶级的既得利益,它们坚持独裁、内战和卖国的既定方针,企图独占抗战果实,重新实行国民党的一党专政。(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主张在抗战胜利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统一,建立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表示,愿意与国民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继续合作,

6、彻底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4)以民盟为代表的中间力量主张,召集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举行政治会议,成立举国一致的联合政府结束国民党统治,把中国建成一个十足的自由独立的民主国家。这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5)国民党反动派拒绝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发动反革命内战,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人民解放战争,民盟等也抛弃了“第三条道路” 的幻想,接受新民主主义的主张。【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人民民主专政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特点表现在:(1)它联结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两个时期的任务和特点不同。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和自身性质也不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

7、民主专政的任务是解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其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它的性质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是社会主义的政权。(2)人民民主专政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人民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3)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表述鲜明准确。从内容看,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统一;从字义看,它明确表达了内容,防止了可能出现的误解和片面性。【知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它的特点有:(1)这个制度充

8、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人民行使权利的形式是: 第一,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国家公民直接或间接选出代表组成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第二,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由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国家权力统一,国家机关又能分工合作;既能保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协商和表决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局面。【知识模块】 综

9、合6 【正确答案】 (1)1956 年,中国的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其成功经验主要是:第一,在土改完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防止了农村的两极分化,创造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先实行合作化后实现机械化的经验。第二,采取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适应了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避免了农村生产力的破坏,使农业合作化得以稳步而顺利地完成。第三,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保证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发展。(2)其意义是:第一,农业合作化的推行,改变了农村的

10、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第二,保证了城乡供应,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有利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形态。(2)在经济上,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国仍是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农业占整个经济的 90%,现代工业只占 10%。在 10%的现代工业中,80%被官僚资本占有,20%是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是由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

11、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结构。(3)在政治上, 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4)在文化上,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表明,我们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它表明,我们又有了党在新时期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的理论核心和理论武器。【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1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称之为邓小平理论。【知识模块】 综合10 【正确答案】 (1)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

13、析得出的重要的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3)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基础自行发展的,需要有一系列物质条件作保证。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条标准,是互相联系和贯通的,它

14、以生产力的增长为基础,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标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归宿。因此,衡量改革开放中的得失,应该用这三条标准全面衡量,而不应片面地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更不应以积习很深的“左” 的含混不清的、甚至形而上学的标准来衡量。邓小平提出“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1)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坚持用生产力发展为标准,衡量一切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社会活动。邓小平“三个有利于” 标准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则的当代意义。(2)它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人们总是被“姓社

15、 ”“、姓资”问题所困扰。“三个有利于”标准告诉人们,一切合乎“ 三个有利于”的,就是社会主义 ,或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 的决不是社会主义的,也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姓社”“、姓资”的问题。(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论 ,它对于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知识模块】 综合12 【正确答案】 邓小平在改革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16、富裕。【知识模块】 综合13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指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是指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之后,所必经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知识模块】 综合14 【正确答案】 (1)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与稳定的目的,发展、改革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发展、改革的前提。总之,改革、发展、稳定是互相依存、互为条

17、件、不可分割的,三者互相协调,互相促进。(2)判断改革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三个有利于”, 即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模块】 综合15 【正确答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特点是:(1)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表达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同时,又强调用 100年这么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它,并分三步来完成它,表明这是可能做到的,比较实事求是。(2)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

18、标准,即“温饱型” 、“小康型”和“比较富裕型”,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目的和归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3)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向发展,而是多元化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既要富强,又要民主和文明,从而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4)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打算用 100 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常要用 200 年走完的历程,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知识模块】 综合16 【正确答案】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这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

19、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 ;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裕的必然要求。(2)为此,在今后一段时期 ,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快西部地区包括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切实搞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条件,着力发展有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知识模块】 综合17 【正确答案】 (1)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速度、比例与效益的协调统一,

20、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比例协调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2)在速度、比例和效益这三者之间,首先,速度是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多了,比例协调才有意义,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其次,比例协调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比例协调,意味着按照社会需要合理地分配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中心。没有效益的速度不但不会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而且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当速度、比例、效益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把经济效益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知识模块】 综合18 【正确答案】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

21、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这是因为:第一,这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它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否则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知识模块】 综合19 【正确答案】 (1)从理论上说,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多样化、多层次,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多种形式。(2)从实践上看,第一,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力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2、第二,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角色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知识模块】 综合20 【正确答案】 所谓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就是指公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诸方面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形式,主要是指公有资产或资本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比如,股份制,它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又如,股份合作制,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再如,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

23、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所有制,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在经营方式上,可以有公有公营、公有民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形式,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知识模块】 综合21 【正确答案】 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角度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知识模块】 综合22 【正确答案】 (1)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了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2)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3)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知识模块】 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53529-2-1983 Testing of rubber and elastomers measurement of vulc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curometry) evaluation of cross-linking isotherms in terms of reaction kinetics《橡胶和弹性.pdf DIN 53529-2-1983 Testing of rubber and elastomers measurement of vulc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curometry) evaluation of cross-linking isotherms in terms of reaction kinetics《橡胶和弹性.pdf
  • DIN 53529-3-1983 Testing of rubbers curemetry type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orless curemeters《橡胶的检验 硫化 无转子硫化计的类型和用途》.pdf DIN 53529-3-1983 Testing of rubbers curemetry type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orless curemeters《橡胶的检验 硫化 无转子硫化计的类型和用途》.pdf
  • DIN 53530-1981 Testing of organic materials Separation test on fabric plies bonded together《有机材料的检验 粘合织物层的分离试验》.pdf DIN 53530-1981 Testing of organic materials Separation test on fabric plies bonded together《有机材料的检验 粘合织物层的分离试验》.pdf
  • DIN 53531-2-1990 Determination of the adhesion of rubber to rigid materials using conical ended cylinders《用锥端圆柱体测定橡胶与刚性材料的粘合力》.pdf DIN 53531-2-1990 Determination of the adhesion of rubber to rigid materials using conical ended cylinders《用锥端圆柱体测定橡胶与刚性材料的粘合力》.pdf
  • DIN 53533-1-1988 Testing of elastomeres testing of heat generation and service life during the fatigue test (flexometer test) bases principles《弹性材料试验 通过疲劳试验测试工作寿命和释热(曲度计检验) 基本原理》.pdf DIN 53533-1-1988 Testing of elastomeres testing of heat generation and service life during the fatigue test (flexometer test) bases principles《弹性材料试验 通过疲劳试验测试工作寿命和释热(曲度计检验) 基本原理》.pdf
  • DIN 53533-2-1988 Testing of elastomers testing of heat generation and service life during the fatigue test (flexometer test) rotary flexometer《弹性材料试验 通过疲劳试验测试工作寿命和释热 (曲度计检验) 旋转曲度计》.pdf DIN 53533-2-1988 Testing of elastomers testing of heat generation and service life during the fatigue test (flexometer test) rotary flexometer《弹性材料试验 通过疲劳试验测试工作寿命和释热 (曲度计检验) 旋转曲度计》.pdf
  • DIN 53533-3-1988 Testing of elastomers testing of heat generation and service life during the fatigue test (flexometer test) compression-flexometer《弹性材料试验 通过疲劳试验测试工作寿命和释热 (曲度计检验) 压.pdf DIN 53533-3-1988 Testing of elastomers testing of heat generation and service life during the fatigue test (flexometer test) compression-flexometer《弹性材料试验 通过疲劳试验测试工作寿命和释热 (曲度计检验) 压.pdf
  • DIN 53535-1982 Testing of rubber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dynamic testing《橡胶的检验 动态检验的一般要求》.pdf DIN 53535-1982 Testing of rubber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dynamic testing《橡胶的检验 动态检验的一般要求》.pdf
  • DIN 53536-1992 Testing of rubber determination of gas permeability《橡胶的试验 透气性的测定》.pdf DIN 53536-1992 Testing of rubber determination of gas permeability《橡胶的试验 透气性的测定》.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