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8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90772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8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8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8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8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8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18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地质学和胚胎学(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C)机械力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不可人性(B)具有体积和重量(C)运动(D)客观实在性3 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唯一属性(B)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的体系4 白菜、芹菜、油菜、菠菜等同蔬菜的关系属于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

2、)形式与内容的关系5 扬弃就是 【 】(A)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B)新事物对旧事物的绝对肯定(C)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6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实践第一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7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地理环境(B)人口(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阶级斗争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 判断推理(C)理论 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9 上层建筑是推动_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 【 】(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它

3、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D)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10 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社会意识有能动反作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1 阶级之所以是经济范畴,在于它的划分根据是 【 】(A)贫富差别(B)分配方式的不同(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作用的不同(D)生产资料占有的关系不同12 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是 【 】(A)学习毛泽东著作(B)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C)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D)铭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13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 【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

4、D)三湾改编14 毛泽东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B)中共四大(C)中共七大(D)1948 年晋绥干部会议15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在 【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B) 论联合政府(C)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D)新民主主义论16 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是 【 】(A)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B)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D)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 】(A)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B)封

5、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8 1953 年到 1956 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9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 “一化三改” 、“ 一主两翼”的辩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20 第一次国

6、共合作的基础是 【 】(A)三民主义(B)爱国主义(C)新三民主义(D)民族主义21 1947 年 12 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总结出十大军事原则,其核心是 【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B)诱敌深入,积极防御(C)多种作战形式,适时转变(D)避其主力,打其虚弱22 自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起,针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策略,毛泽东等提出了 【 】(A)接受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B)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C)保持党的优良作风(D)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基本条件23 “三个有利于 ”标准中,最根本的是 【 】(A)人民生活标准(B)综合国力标准(C)生产力标准

7、(D)实践标准24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C)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25 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上2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实现共同富裕(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7 当代世

8、界的和平问题是指 【 】(A)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B)人类消灭了包括局部战争在内的一切战争(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D)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的和平合作28 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A)政治保证(B)法律保证(C)组织保证(D)思想保证29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 】(A)四个现代化(B)经济发展(C)人民利益(D)可持续发展3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和完善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B)建立和完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和完善指导性计划

9、的经济体制31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 【 】(A)党的领导(B)共谋发展(C)互相监督(D)肝胆相照32 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 【 】(A)拥有行政管理权(B)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C)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33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B)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促进各民族问的团结34 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是 【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发展先

10、进生产力(C)建立先进生产关系(D)发展先进文化35 首次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 【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二、简答题36 什么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这次飞跃的重要性和实现条件是什么?37 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38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9 错误的认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40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四、论述题41 试论“一国两制 ”构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186 答

11、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以及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在建立和证明唯物辩证的自然观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进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普遍本质和唯一特性。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关知识点。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根本观点。物质运动或运动着

12、的物质只有在时间和空间中才能进行和存在,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密不可分的。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同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蔬菜只能存在于白菜、芹菜、油菜、菠菜等之中,不存在离开白菜、芹菜、油菜、菠菜等独立存在的蔬菜。这体现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扬弃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所谓“扬弃”包含着抛弃、保留、发扬的意思,也就是既克服

13、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在克服旧事物消极因素的基础上,保留某些有利于新事物发展的积极因素。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认识过程的相关知识点。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14、。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决定因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它主要表现为唯意志论和宿命论。因此,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阶级划分的依据。阶级就是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因此,阶级之所以是经济范畴,在于其划分标

15、准是生产资料占有的关系不同。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因此,我们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1927 年 8 月 1 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完整地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知识点

16、。1948 年 4 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的文件。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和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1947 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

17、查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其客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党组织强有力的正确政策执行是其主观条件。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但是,直到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 1953 年到 1956 年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1953 年到1

18、956 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即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1924 年的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在目前形

19、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毛泽东于 1947 年 12 月 25 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所做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十大军事原则。十大军事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是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针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提出的策略。20 世纪50 年代中期,针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策略,毛泽东等人较多地认真思考了这一问题,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基本条件,认为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和生死存亡的极其重要的问题。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的根本标准。“三个有利于”最

20、根本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根本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生产力的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和前提。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其形成的现实依据。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的体现。党的十五大对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进行了科学阐述,指出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

21、析】 本题考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当今世界的和平问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四项基本原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坚持四项基本

22、原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基本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利益。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它是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是能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者长处和优势的经济体制。31 【正确

23、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才能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3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台湾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利。根据“一国两制”,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置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不同于中国内地其他省、市、自治区,它们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中央政府不派军队到台湾。3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

24、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同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3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工作都应把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 年 3 月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正式把“

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宪法。二、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把认识化为行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经受实践检验和发展的阶段。(2)第二次飞跃较之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第一,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3)要使理性认识正确地回到实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必须把普遍原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第二,理论要发挥指导作用,必须掌握群众。37 【正确答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水平上

26、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古代社会,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还未产生,当然也就谈不上它是不是生产力。但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已全面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原理,要求我们切实认识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到战略性地位,认识“科教兴国” 战略的重要性; 现代

27、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我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和知识经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早日实现。38 【正确答案】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利,决不允许别国干涉。(2)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依靠别人,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3)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促使人们奋发努力。(4)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会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

28、,然后说明理由。39 【正确答案】 错误。(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2)错误认识之所以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因为人对世界的反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过程,是充满曲折性的。人的认识产生错误,既有客观条件,又有主观条件,既有社会根源、阶级根源,又有认识根源,所以人的认识错误是难免的。(3)错误认识之所以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因为人正是在不断总结认识,纠正认识中的错误,才使人的认识不断前进。所以,人的认识的发展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螺旋式上升的。40 【正确答案】 正确。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

29、由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基本性质决定的。在我国,虽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矛盾,但这种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基础上的矛盾。矛盾的这种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可以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其自身的进步与完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四、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 一国两制 ”构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1)“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允许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2)“一

30、国两制”构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祖国统一,这是原则问题,不能动摇和改变;同时,允许两种制度并存,又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3)“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把它用于处理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是一个创造。“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充分考虑到了与之相关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防止酿成国际争端。“一国两制” 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尊重现实,求同存异,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合情合理的方式和方法,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