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29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辞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 (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2 唐代“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和领袖是 ( )(A)欧阳修(B)王安石(C)柳永(D)韩愈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诘修辞格的是 (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4 论毅力一文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5 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
2、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 ( )(A)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D)一切不事事,碌碌无为6 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 ( )(A)张中丞传后叙(B) 种树郭橐驼传(C) 马伶传(D)李将军列传7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的 ( )(A)郊庙歌辞(B)相和歌辞(C)杂曲歌辞(D)鼓吹曲词8 茅盾参与倡导并组织成立的是 ( )(A)新月社(B)创造社(C)文学研究会(D)语丝社9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为 ( )(A)风(B)颂(C)小雅(D)大雅10 曹操短歌行诗句“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中的“杜康” 所用的修辞格是 ( )(
3、A)借喻(B)借代(C)比拟(D)比喻11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是 ( )(A)心绪茫然(B)壮志难酬(C)前途暗淡(D)道路凶险12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相思之苦的名句是 ( )(A)东风无力百花残(B)春蚕到死丝方尽(C)相见时难别亦难(D)晓镜但愁云鬓改13 下列作品中,充满了象征意蕴的散文诗是 ( )(A)屠格涅夫门槛(B)艾青 我爱这土地(C)冰心 往事(一之十四)(D)茅盾香市14 以下词人的风格是“ 雄劲豪迈,悲壮沉郁 ”的是 ( )(A)柳永(B)辛弃疾(C)李清照(D)苏轼15 老舍是我国现代 ( )(A)著名诗人(B)著名文艺评论
4、家(C)著名作家(D)著名游记作家16 下列句子中的“ 则” 表示顺承关系的是 ( )(A)兵强 则 士勇。(B)既来之,则安之。(C)若是,则 与吾业者。(D)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17 描写按对象分类,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 ( )(A)细节描写(B)直接描写(C)心理描写(D)环境描写1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两句诗出自 ( )(A)李煜虞美人(B)柳永 八声甘州(C)苏轼 水调歌头(D)李清照声声慢19 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 ( )(A)尝试集(B) 女神(C) 星空(D)恢复20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论语(B) 礼记(C) 大学(D)
5、中庸二、古文阅读题20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1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2 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23 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23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4 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成现代汉语。25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6 哪几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26 问者曰:“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
6、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嘻曰:“ 不亦善夫!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27 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可否移为为官之理?扣紧课文回答。28 郭橐驼是怎样批评唐代官吏的政令繁多而扰民的?29 柳宗元“传其事 ”的目的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题29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一篇文章的主旨应有这种气象,众星也要分大小远近。主旨是着重点,有如照相投影的焦点,其余所有意思都附在周围,
7、渐远渐淡。30 本段文字的旨意是什么?31 本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是什么?32 “北辰”、“众星”的喻义是什么?32 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晚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大风的时候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地在怒涛上驱走下雨的时候落泪了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33 从这个片段上看,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34 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35 在作品中,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35 你们好狠的心哪!你们给我一个月不过十三块来钱,可是你们左扣右扣的,一个月我实在领下的才十块二毛五。我为着这辛辛苦苦的十块二
8、毛五,我整天地写,整天给你们伏在书桌上写;我抬不起头,喘不出一口气地写;我从早到晚地写;我背上出着冷汗,眼睛发着花,还在写;刮风下雨,我跑到银行也来写!(做势)五年哪!我的潘经理!五年的工夫,你看看,这是我!(两手捶着胸)几根骨头,一个快死的人!36 黄省三的这段台词揭露了什么不合理的现象?37 黄省三通过这些控诉性语句,表达了什么样的鲜明感情?38 反复用“我 ”起了什么作用 ?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29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文章风格的掌握。庄子的文章构思精巧,辞藻瑰丽,想象丰富,变化
9、多端,文笔汪洋恣肆,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浮华的文风,提出“文以传道”、“惟陈言之务去”、“不平则鸣”等一系列创作理论,提倡文道合一和文体改革。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四个选项中,只有韩愈是唐朝人,其他三位都是宋朝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反诘是修辞方法的一种,反诘句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比正面阐述更有力,更能引起人的警觉。C 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出自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这几句是说:曾经金黄鲜亮的花瓣如今已枯萎不堪,零落一地,有什么可摘的呢?故物依然,人面全非。作者独对残
10、菊,更感凄凉。“如今有谁堪摘?”看似问花,实则问人,反诘今昔不堪对比,晚景更加凄凉。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本身包含着正反两个方面。全文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论证,在论证中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答司马谏议书这篇文章有理有据地驳斥了司马光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批判了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现了作者坚持真理、坚持改革的决心和勇气。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作品的阅读情况。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
11、一篇借为人物立传的形式发表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篇选自“汉乐府”,是一首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五言叙事诗。最早见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玉台新咏题为日出东南隅行。在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曲,题为陌上桑。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文学活动的了解。茅盾 1921 年 1 月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共同发起并成立了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主要保存长期流传的民歌作品;“雅”分“大雅”和“小雅”,多为周朝卿大夫及士人的创作;“颂”是
12、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杜康”相传是古代最初造酒的人,这里用来代指酒。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本题要结合全诗的主题思想来分析。这首诗一方面流露出作者政治上的失意与苦闷,另一方面表明自己远大的志向和对未来前途的坚定信心。“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对理想的追求,“雪满山”则象征仕途受阻、壮志难酬。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名句含意的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用“春蚕”为喻,表达对恋人无穷无尽的思念。“丝方尽”的“丝”,既指蚕丝,又与“思念”的“思”谐音。可谓巧妙贴切、生动形象。13 【正确答案
13、】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文体的掌握。本题可用排除法。B 项,体裁应是自由体诗歌;C 项,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D 项,是一篇反映地方民情风俗的散文;只有 A 项是一篇充满了象征意蕴的散文诗。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了解。回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作家,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苏轼和辛弃疾同为豪放派词人,但苏轼词的风格变化多样,豪放与婉约兼收并蓄;辛弃疾词则更多地表现出“悲壮沉郁”的风格。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建国前,他以创作小说为主,作品大多描写北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代表作有骆驼
14、祥子、四世同堂等。建国后以戏剧创作为主,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等。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则”是“就”的意思,表示因果关系; C、D 项“则”,表示假设关系。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按对象不同可将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是对作品中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大纲要求背诵篇目的掌握情况。这两句诗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不难选择。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尝试集是胡适的作品,
15、星空和恢复是郭沫若的诗集,但第一部诗集是女神。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论语基本情况的了解。论语是中国儒家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关于论语,要记住它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二、古文阅读题21 【正确答案】 对“ 涂有饿莩 ”的现实,不应该归罪为年成不好,而应该是对人民施行仁政。【试题解析】 这段话是文章的结尾,作者点明了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本文论述有序,论证有力。论述中,宣扬了孟子主张的“王道”、“仁政”思想,自然而巧妙。22 【正确答案】 用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 作比喻,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把“ 涂有饿莩 ”归罪
16、于年成不好的谬论。【试题解析】 善用比喻,起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又深刻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本文的论证特色。本题中,喻体是“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本体是“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23 【正确答案】 类比推理。“刺人而杀之” ,很明显,责任在人。把杀人的责任推给兵器,是极其荒谬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那么,治国不善致人饿死,责任也在人,而不能把责任推给“岁” 。【试题解析】 注意分析文段中作者论证技巧的高超。“非我也,兵也”在逻辑论证法上说是类比论证,在修辞上说是比喻。24 【正确答案】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
17、向我。【试题解析】 注意本题只有正确理解“周公吐哺”这一典故的含义,才能给出恰当的翻译。传说周公唯恐失去天下人才,凡有士人来访,他立即接待,以至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这两句说自己要以周公“一饭三吐哺”的精神虚心对待贤才,以得到天下人的衷心拥戴。25 【正确答案】 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共建功业的心情。【试题解析】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招纳贤才的急切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要求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本片段也蕴涵这一基调。点题句在最后两句文字上。26 【正确答案】 这八句中,前六句都是比喻,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后两句是以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
18、。【试题解析】 这首诗的一个特点是善用比喻和典故。考生要重点掌握这一艺术特点。27 【正确答案】 可以移为为官之理。因为种树之道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唐代官吏,是与此相反,政令繁多,扰民到极致。郭橐驼要求的是“ 有暇生产”、“生活安定”。【试题解析】 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针对中唐时期政乱令烦、民不聊生的情况,借郭橐驼种树的成功经验,指出为政与种树一样,一定要顺其天性,不要人为破坏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对于那些“好烦其令”的昏庸官吏及其扰民政治,提出警戒。28 【正确答案】 郭橐驼批评唐代官吏:“好烦其令” ,令多扰民,朝令夕改,让百姓忙于应酬、接待,无暇生产。【试题解析】
19、 选文第一段借郭橐驼之口,以种树之理类比官理,指出当时为政者政乱令烦,使民不得安居乐业的状况。29 【正确答案】 柳宗元“传其事” 的目的是表达他不满唐代官吏的令烦扰民,他完全同意郭橐驼对唐代官吏的批评。【试题解析】 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明确作者的思想倾向即可作答。三、现代文阅读题30 【正确答案】 本段的旨意是安排材料要做到轻重分明。【试题解析】 本段的旨意不难理解,因为这种说理手法既生动,又浅显明白。31 【正确答案】 本段的论证方法是类比法。【试题解析】 用“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比喻写文章要有主次之分。32 【正确答案】 “ 北辰” 的喻义是文章主旨; “众星”的喻义是围绕主旨展开
20、的渐远渐淡的次要意义。【试题解析】 理解本段文字比喻的含义不难作答。可以看出,大学语文考试与专业的文学考试不同,它没有那种需要结合全篇来综合论述的大型问答题,都是一些答案比较简单、明确的中小型问题。要求考生不可忽略文章的细小之处。33 【正确答案】 海的女神形象,这是一个妩媚、飘逸、威严的女神形象。【试题解析】 通过作者的妙笔,“海的女神”的仙姿就跃然纸上,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能更好地表达主题。34 【正确答案】 拟人手法。【试题解析】 这段话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赋予大海以思想、感情和生命,把它幻想成一个人格化的“海的女神”。35 【正确答案】 描绘与赞美了海的女神,表达作者对海的深情。【
21、试题解析】 作者写大海的风姿和情感,性格与品性,其实是对作者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征。36 【正确答案】 损不足以奉有余。【试题解析】 日出是作者采用片段写法,用许多零碎的片段来揭示 30 年代中国“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特点。37 【正确答案】 黄省三通过这些控诉性语句,表达了对五年来一直狠狠压榨、苦苦使唤他的潘月亭、李石清二人的愤恨不平,是对这两个冷酷的吸血鬼的谴责与揭露。【试题解析】 这是面对李石清的羞辱和耻笑,面对潘月亭的无情,黄省三认清了剥削者残忍冷酷的本质,他从心存幻想到绝望愤怒,开始控诉资本家潘月亭和秘书李石清的罪恶本质。38 【正确答案】 “ 我” 字反复运用,强化了黄省三对潘月亭、李石清的当面斥责与揭露,另外也表达了有点觉醒的黄省三难以抑制的愤怒。【试题解析】 注意体会语言修辞的特点和人物内心情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