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908829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82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论学问一文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 )(A)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B)娱乐(C)增长才识(D)装饰2 “五十步笑百步 ”这一典故出自 ( )(A)寡人之于国也(B) 季氏将伐颛臾(C) 大同(D)秋水3 鲁迅灯下漫笔中“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 了” 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B)夸张(C)反语(D)借代4 有“曲状元 ”之称的元曲作家是 ( )(A)关汉卿(B)马致远(C)张养浩(D)王实甫5 苏轼前赤壁赋中“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 所运用的手法有 ( )(A)比喻、对偶(B)对比、比喻(C)对偶、对比(D)拟人、对比6 下列成语出于庄子秋水的是 ( )(A)贻笑大方、分崩离析(B)望洋兴叹、祸起萧墙(C)分崩离析、祸起萧墙(D)望洋兴叹、贻笑大方7 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 ( )(A)书信(B)小说(C)辞赋(D)奏疏8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B)排比(C)鼎足对(D)拟人9 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结构线索是 ( )(A)横式结构(B)纵式结构(C)纵横结构(D)自由结构10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 )(A)悼亡词(B)中秋词(C)端午词

3、(D)爱情词11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的言外之意是 ( )(A)美景依旧,故人已老(B)岁月流逝,青春不再(C)故国宫殿,令人牵挂(D)江山易主,物是人非12 我国先秦时期,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左丘明(D)庄子13 “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 一语出自 ( )(A)培根(B)莫泊桑(C)富兰克林(D)契诃夫14 在屠格涅夫门槛中,“门槛” 的象征意义是 ( )(A)革命事业(B)参加革命的条件(C)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D)革命者的献身精神15 氓选自诗经.国风中的 (

4、 )(A)王风(B)秦风(C)卫风(D)郑风16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着力抒写的思想情绪是 ( )(A)爱情失意(B)羁旅行役之苦(C)故国之思(D)伤春惜时17 鲁迅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赞美 ( )(A)论语(B) 春秋(C) 左传(D)史记18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抒写的是 ( )(A)美景依旧,人事已非(B)对故国宫殿衰败的痛惜(C)故国宫苑中美好的时光(D)亡国的伤痛与哀怨忧愁19 “祸起萧墙 ”一语出自 ( )(A)论语(B) 孟子(C) 左传(D)战国策20 灯下漫笔一文向青年所阐明的最重要的道理是 ( )(A)如何读书(B)改造国民性(C)如何

5、绘画(D)创建新时代二、古文阅读题20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21 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立论文章还是一篇驳论文章?22 这段文字是立论还是驳论?23 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3 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共衰也!岂得之难而

6、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24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5 这段文字两个长句论证说的角度有什么不同?26 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6 阅读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其夜,华林部过马伶:“ 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27 这段文字赞扬了马伶怎样的从艺精神?28 “分宜”指的是谁?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9 “见

7、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一句影射了什么?三、现代文阅读题29 阅读创造宣言,然后回答问题。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笨人借恋爱之名把爱人造成丑恶无耻的荡妇来糟蹋,糟蹋爱人者不是奉行恋爱无上主义,而是奉行万恶无底主义的魔鬼,因为他把爱人造成魔鬼婆。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

8、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

9、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菲狄亚斯、米开朗琪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Lesseps)竞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

10、又无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 的教义。慧能说: “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

11、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东山的樵夫把东山的茅草割光了,上泰山割

12、茅草,泰山给他的第一印象是:茅草没有东山多。泰山上的“ 经石硲 ”“无字碑”“六贤祠”“ 玉皇顶 ”,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至于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境界,也因急于割茅草看不出来。他每次上山拉一堆屎,下山撒一泡尿,挑一担茅草回家。尿与屎是他对泰山的贡献,茅草是他从泰山上得到的收获。茅草是平凡之草,而泰山所可给他的又只有这平凡之草,而且没有东山多,所以他断定泰山是一座平凡之山,而且从割草的观点看,比东山还平凡,便说了一声:“泰山没有东山好。” 被泰山树苗听见,想到自己老是站在寸土之中,终年被茅草包围着,徒然觉

13、得平凡、单调、烦闷、动摇,幻想换换环境。一根树苗如此想,二根树苗如此想,三根树苗如此想,久而久之成趋向,便接二连三的,一天一天的,听到树苗对樵夫说:“老人家,你愿意带我到东山去玩一玩么?”樵夫总是随手一拔,把它们一根一根的和茅草捆在一起,挑到东山给他的老太婆烧锅去了。我们只能在樵夫的茅草房的烟囱里偶尔看见冒出几缕黑烟,谁能分得出那一缕是树苗的,那一缕是茅草的化身? 割草的也可以一变而成为种树的老农,如果他肯迎接创造之神住在他的心里。我承认就是东山樵夫也有些微的创造作用为泰山剃头理发,只是我们希望不要把我们的鼻子或眉毛剃掉。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所栽培的幼苗是有了幻想,樵夫拿着雪亮亮的镰刀天天

14、来,甚至常常来到幼苗的美梦里。你不能放弃你的责任。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当你看见满山的幼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地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 !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 罗丹说:“恶是枯干。 ”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注:黄梅:佛教禅宗五世祖弘忍,居黄梅山东禅院,人因以黄梅称之。30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怎样的教

15、育思想?31 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这种方法的好处在哪里?32 作者为什么说生路是要用勇气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32 阅读故都的秋中的片段,然后回答问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丙) 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

16、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33 在下面所列的词语中,给文中空缺处甲、乙、丙、丁选择恰当的词。(甲)煮、泡、冲、烫(乙)听得、听见、细听、聆听(丙)漫、细、忙、点(丁)静、笑、黯然、正34 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什么?35 句中说, “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35 阅读日出中李石清对黄省三说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我告诉你,你一层一层地爬上去。到了顶高的一层,你可以迈过栏杆,站在边上。你只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

17、心跳,但是你只要过一秒钟,就一秒钟,你就再也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36 李石清为什么要说这段话?他是否仗势欺人?37 李石清为什么怂恿黄省三跳楼自杀?38 作者对黄省三是否同情?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82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C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D8 【正确答案】 C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D12 【正确答案】 B13 【正确答案】 A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18、 C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D18 【正确答案】 D19 【正确答案】 A20 【正确答案】 D二、古文阅读题21 【正确答案】 驳论文章。22 【正确答案】 立论。23 【正确答案】 驳中立,驳立结合。24 【正确答案】 成败皆自于人。25 【正确答案】 前一个长句先赞其兴国之壮,后一个长句叹其亡国之衰。26 【正确答案】 例证法和对比法。27 【正确答案】 不甘失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28 【正确答案】 “ 分宜” 指的是严嵩。借代。29 【正确答案】 影射当朝宰相与严嵩是一丘之貉。三、现代文阅读题30 【正确答案】 倡导创造精神(或“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

19、人是创造之人”)。教育家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31 【正确答案】 例证法(或“举例说明”) 。事实胜于雄辩。32 【正确答案】 因为创造生路不但要有勇气,而且要有智慧、信念和意志。33 【正确答案】 甲处(泡) 乙处(听得) 丙处(细) 丁处( 静)34 【正确答案】 用笔极简是因为作者是在回忆,多了会感觉冗长。35 【正确答案】 不多余,这样的评议透露着作者对故都的怀念之情。36 【正确答案】 因为李石清了解黄省三软弱谦卑、逆来顺受、安分守己的性格。这显然是李石清在仗势欺人。37 【正确答案】 因为李石清厌烦黄省三再三哀求让他复职,为了摆脱黄省三的纠缠,所以李石清便怂恿他跳楼自杀。38 【正确答案】 作者对黄省三是同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