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理论与实践练习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2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指( )。A实验法B演示法C参观法D实践活动法3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使学生亲眼看到所学对象的某些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A实验法B演示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4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唐朝中期
2、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5 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 学记上说:“ 不陵节而施 ”,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7 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8 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9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法有哪些?10 班级授课制有哪些优缺点?11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2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有哪些?13 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14 试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讲授法。15 试述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6 试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17 试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18 试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19 试述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20 试述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1 试论教学的巩固性原则。22 试论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23 当代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在注重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能力和态度的培养。该趋势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哪两条规律?试结合教学实际对其中一条规律加以阐述。24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
4、述。25 论述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教育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特点。教学理论与实践练习试卷 2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7 【正确答案】 (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5、相结合的规律;(2)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8 【正确答案】 (1)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 直观性原则;(4) 启发性原则;(5) 循序渐进原则;(6) 巩固性原则;(7) 因材施教原则。【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9 【正确答案】 (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和参观法;(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实践活动法;(4
6、)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5) 以情感陶冶( 体验) 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10 【正确答案】 优点:(1) 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 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 它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 它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缺点:(1) 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 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3) 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4)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11 【正确答案】 从教师教的方面看,评价标准有:(1) 教学目的明确;(2) 内容正确;(3)
7、 结构合理; (4) 方法恰当; (5) 语言艺术;(6) 板书有序;(7) 教态从容自如。从学生学的方面看,基本标准有:(1) 学生注意力集中;(2) 思维活跃;(3) 积极参与;(4) 个别学生得到照顾。【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12 【正确答案】 (1) 教学媒体日益自动化、微型化;(2) 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3) 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化、综合化和网络化;(4) 现代化教学的服务目标多样化。【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13 【正确答案】 (1) 教材建设的突破;(2) 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3) 师生关系的突破;(4)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5) 扩大了教学规模。【知识模块】
8、 教学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14 【正确答案】 (1)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学校讲演法。(2) 讲授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要清晰、准确、精练;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讲清难点,突出重点;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 语音的高低、强弱,语流的速度要适宜。【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15 【正确答案】 (1) 在教学中,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2) 教师在教学
9、活动中起主导作用。(3)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4) 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只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16 【正确答案】 (1) 含义: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2) 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的思想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一般地
10、说,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思想性是科学性的灵魂和内在属性。(3) 贯彻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17 【正确答案】 (1) 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2) 这一原则是在总结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
11、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3)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18 【正确答案】 (1) 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2) 启发性教学原则既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决定的。(3)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 教师的讲授应“ 少而精” ,起到 “点”和“拨” 的作用;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知识
12、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19 【正确答案】 (1) 含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2) 循序渐进原则是中外教育遗产的总结。它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教材本身的逻辑体系决定的,同时,它也是实现教学任务的需要。(3)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20 【正确答案】 (1) 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
13、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这一原则是在吸收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来的。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在教学中的反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所要求的。(3)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21 【正确答案】 (1) 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2) 巩固性原则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科学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3)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
14、识的巩固工作;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教会学生识记的方法。【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22 【正确答案】 (1) 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2)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对我国教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由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也受我国教育目的的制约。(3)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统一的要求;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正视个别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的特长。【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23 【正确答案】 符合以下两条规律:(1)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5、2)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如果选择(1),答案要点是: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内在必然的联系。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知识不能等同于智力,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智力要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现。(要联系实际来论述)如果选择(2),答案要点是: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客观规律。教学过程应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提高是相互作用的。
16、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提高又有赖于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要联系实际来论述)【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24 【正确答案】 (1) 这一做法违背了“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的教学过程规律。(2)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3) 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
17、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4) 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5) 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25 【正确答案】 (1) 在教育目的上,接受学习是培养懂知识会操作的一般应用型人才,而研究性学习是造就学识广博、应变性强的创新型人才。(2) 在学习内容上,接受学习局限于国家规定好的、固定的教科书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则突破预先规定的知识体系,增添了大量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新学科、新成果等新的学习内容。(3) 在学习方式上,接受学习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一种灌输一记忆式的机械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动态生成、发展过程,因而呈现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相互推进的鲜明特色。这种学习既能拓展学生知识的范围,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4) 在学习组织形式上,接受学习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制,研究性学习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多种组织形式。它既体现了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的特点,也体现出综合性、合作性、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点。(5) 对以上要点展开论述【知识模块】 教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