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专升本(教育学)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1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的_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2 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镪神审定的课程是_课程,其管理权属于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3 _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4 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_。5 根据教育作用方向的不同,教育的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与_。6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的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_。7 _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8 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9 _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
2、0 教学与教育是_的关系。11 运用榜样示范法,首先要选好示范的榜样。榜样应具有先进性、时代性、_。12 _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13 加里宁提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_角色。14 _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15 “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 体现了学生的_ 特点。16 _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体现的是_教学原则。18 _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
3、的体现。19 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实践活动和_来实现。20 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全面总结和_总结两大类。二、单项选择题21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 ”的是( )(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22 下列关于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的表述中,正确的包含关系是( )(A)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表教学目标课程目标(D)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23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老师
4、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24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B)定向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一贯性原则25 ( )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A)拓展型课程(B)实践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26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B)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C)团结协作(D)为人师表27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处理
5、的能力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28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29 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A)在课程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之中(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30 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社会政治经济(B)教育
6、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31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谁为主的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32 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33 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属于的是(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34 体育的根本
7、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35 班级授课制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36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 )实现的。(A)培养人才(B)传播思想(C)丰富知识(D)发展科技37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B)教学目标(C)课程标准(D)课程目标38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B)体育(C)智育(D)美育39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成熟(B)环境(C)遗传
8、素质(D)教育40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影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三、简答题41 简述教师热爱学生的要求。42 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43 简述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要求。44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四、论述题45 结合实际试述教育中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的影响。五、案例分析题45 你知道哪个字能代表神的衣服吗?在遇到李佳祺前,我也不知道。那是在上完第一次课签名时,佳祺将她的名字写成了“李佳褀” 。于是我就提醒她说: “佳祺,你的那个祺 字应该是一点,而
9、不是两点。” 她抬头纳闷地看着我,我只好解释说:“一点的衣 ,字旁一般都是与神有关,如神、福、禄等,你的祺就是吉祥、福气的意思,而两点的衣 字旁与衣服有关,如棉袄、被子。”我刚说到这儿,佳祺马上说:“老师,我刚才写的那个字,就是指神穿衣服了?”我一听,欣喜地笑着说:“你真聪明!”心里感叹道,多奇妙的思维啊!46 以上教学情境中,师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47 试分析以上教学情境体现了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河南省专升本(教育学)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1 【正确答案】 新教育大纲2 【正确答案】 国家3 【正确答案】 生物起源说4 【正确答案】 相对独立性5 【正确答案】 负向功能6 【正确答
10、案】 学记7 【正确答案】 培养目标8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9 【正确答案】 癸卯学制10 【正确答案】 部分与整体11 【正确答案】 典型性12 【正确答案】 课程计划13 【正确答案】 传道者14 【正确答案】 教材15 【正确答案】 可塑性16 【正确答案】 班级授课制17 【正确答案】 启发性18 【正确答案】 上课19 【正确答案】 主观能动性20 【正确答案】 专题二、单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读、写、算”是作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三基”。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
11、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狭义的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所以 D 项体现了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包含关系。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题干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题干所述是疏导原则的含义。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课程任务,可
1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即以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 读、写、算) 为中心的基础教学。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所以本题考查的是拓展型课程的含义。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教师劳
13、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但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粹并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德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29 【正确答案】
14、 D【试题解析】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帝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被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韵改变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719 世纪,教育学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教育思潮:形式教育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实质教育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注重与生活密切
15、相关的实质学科和实质课程。3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三结合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3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通过总结近 20 年的小学教学改革实验的经验,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故因材施教不属于这五条教学原则。3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体育是传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
16、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3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特殊组织形式,它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3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学校通过思想教育等形式,进行公民训练,传播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包括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一定阶级的政治思想意识的人。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培养人才实现的。3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课程标准
17、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3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前提。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3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4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
18、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蝻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影响”“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均体现了陶冶法。三、简答题41 【正确答案】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3)要全面关怀学生。(4)要关爱全体学生。(5)理解和宽容学生。(6)解放学生。(7)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42 【正确答案】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3 【正确答案】 (1)教育者要用
19、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44 【正确答案】 (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的“教育机智”。四、论述题45 【正确答案】 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上述三种师生关系模式对于学生的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1)专制型师生关系。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学责任心强,但不讲究方式方法,不注意听取学生的意愿和与学生的协作;学生对教师只能唯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
20、学习是被动的。师生交往一般缺乏情感因素,难以形成互尊互爱的良好人际关系,甚至会因教师的专断粗暴、简单随意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憎恶甚至对抗,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2)放任型师生关系。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任其自然,不加指导和控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怀疑、失望,对教师的人格议论、轻视。师生关系冷漠,班级秩序失控,教学效果较差。(3)民主型师生关系。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能力强、威信高,善于同学生交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和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广泛、独立思考和教师配合默契。民主型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以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强大的人格力量。这是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五、案例分析题46 【正确答案】 该教师主要运用了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中教师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教学方法。47 【正确答案】 案例中的教学情境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而不是遏制学生的学河目主性。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