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公共关系学(公众心理与行为)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从众行为的主观原因是( )。(A)团体压力(B)不愿意被孤立(C)权威命令(D)他人劝说2 对于新的构想比较慎重,但却能相当积极地追随流行的人是( )。(A)早期采用者(B)先驱者(C)前期追随者(D)后期追随者3 左右人的行为方向,在态度中具有调节作用的是( )。(A)认知(B)情感(C)意图(D)需求4 在知觉偏见中,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被称为(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定型作用5 首次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 )。(A)霍夫(B)马斯洛(C)纳普(D)阿什6 马斯洛认为决定
2、人们行为的需要是( )。(A)高级需要(B)低级需要(C)优势需要(D)长远需要7 大规模的舆论导火线是( )。(A)社会问题(B)社会冲突(C)社会事件(D)社会运动8 心理感应抗拒理论是哪个心理学家首次提出的( )。(A)马斯洛(B)艾维李(C)布林(D)霍夫兰9 下列关于流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流行涉及的范围很狭小(B)流行是少数人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C)流行是一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现象(D)时髦是流行的一种表现10 从“喇叭裤 ”到“健美裤”表明流行的特点具有( )。(A)两极性(B)新奇性(C)时效性(D)周期性二、多项选择题11 制约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包括( )。(
3、A)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B)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C)知觉对象的组织(D)对象的第一印象(E)对象的最后印象12 常见“心理定式 ”的具体表现有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E)远因效应13 一般情况下,构成态度的要素包括( )。(A)认知(B)情感(C)意图(D)知觉(E)需要14 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有( )(A)社会因素(B)团体因素(C)宣传因素(D)个性因素(E)态度系统特别因素15 决定团体成员是否从众的团体因素主要有( )。(A)团体的性质(B)团体的团结程度(C)团体的民主气氛(D)团体意见的一致程度(E)团体意见的社会支持程度三、简答题1
4、6 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17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8 简述舆论的基本特征。19 简述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四、论述题20 试述人的主观因素对知觉选择性的影响。21 试论决定团体成员是否从众的因素。全国自考公共关系学(公众心理与行为)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7 【正确答案】
5、C【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二、多项选择题11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12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13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14 【正确答案】 A,B,C,D,E【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15 【正确答案】 A,B,C,D,E【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三、简答题16 【正确答案】 知觉的选择性,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这种选择性受客观因素和主观
6、因素所制约。(1)客观因素包括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和背景的差别以及对象的组合等三个方面。(2)主观因素包括需要和动机、兴趣、性格、气质、经验知识五个方面。【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17 【正确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在其动机与人格作了进一步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需要是有层次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的。【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18 【正确答案】 舆论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1)舆论作为一种公众的意见,当然是为多数人赞成和支持的。(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等问题。(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
7、。(4)舆论是有效的。(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意见,是广大民众的呼声。【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19 【正确答案】 流行并不具有社会的强制力,它与风俗不同,违反风俗往往会遭到社会的反对,而不追随流行并不会遭到人们的指责,人们追求流行基于心理上的种种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众与模仿。(2)求新欲望。 (3)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4)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四、论述题20 【正确答案】 人的主观因素对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需要与动机:需要是人对客观现实需求的主观反映,而动机则是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激励主体采取行动的内隐性意向,二者密切相关。
8、符合动机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有间注意,成为知觉对象;反之,与需要和动机无关的事物,则易被知觉所忽略。(2)兴趣: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指热切地追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外现性意向。兴趣在更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觉的主动性。(3)性格: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在意志、自尊心、情绪、对人态度、权力需求、竞争心理等方面的特征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4)气质:气质主要是受神经过程的特性决定的行为特征,往往与性格交织在一起。气质对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定时间内知觉的速度和数量上。(5)经验知识:经验知识是指个体过去通过认知积累的,与当前知觉有关的经验知识。它们以信息的形式储存于大
9、脑中,形成信息系统。经验知识对知觉选择性的影响很明显,主要是使熟悉的对象易于从环境中分离出来,成为知觉的对象。【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21 【正确答案】 决定团体成员是否从众包括团体因素、个人因素和问题本身三个方面的因素。(1)团体方面。从团体方面来说,可归纳为五点:一是团体的性质起重要作用,人越需要这个团体,就越愿意从众;二是团体成员的团结因素,团体团结,成员问的感情深厚,就越容易从众;三是团体内的民主气氛,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则个人的不同意见容易坚持,否则,就不易坚持;四是团体中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时,则个人易于从众;五是团体多数人意见受到社会支持,个人意见不受社会支持时容易从众。(2)个人方面。从个人方面来说,也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比他人高不易从众;二是个人的智慧与能力比别人强不易从众;三是个人的情绪如果稳定不易从众;四是个人对人际关系重视容易从众;五是态度和价值观对个人的影响,个人整体观念强,重视组织原则易于从众。(3)问题本身。从问题本身的性质与明确度来说:非原则问题相对于原则问题容易从众;对一般问题比对重大问题容易从众;有明确答案的不易从众。【知识模块】 公众心理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