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法学类劳动法(劳动法概述、劳动法律关系、就业促进制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1 劳动合同法于 2007 年 6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_开始实施。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 2007 年 12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_开始实施。3 1802 年_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4 北洋政府于 1923 年颁布_,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立法。5 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_” ,即在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表、雇主代表与政府代表处于平等地位,共同协商作出决定,以协调劳动关系。6 国际劳工组
2、织是在巴黎和会上由各国一致同意建立的由各国政府、雇主、工人代表参加的国际组织,于_正式宣告成立。7 就业促进的目标是_。二、名词解释8 劳动关系9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0 劳动法律事实11 就业权12 职业安全权13 劳动就业三、简答题14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15 劳动法上劳动的特征。16 劳动法的功能。17 当代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法特点。18 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19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20 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21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点。22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内容。23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的内容。24 就业促进方针。25 就业促进的
3、义务主体包括哪些。26 就业促进的权利主体。27 政府就业促进的主要措施。28 简述实施就业援助的措施。四、论述题29 劳动关系的特征和种类。30 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31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和区别。全国自考法学类劳动法(劳动法概述、劳动法律关系、就业促进制度)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1 【正确答案】 2008 年 1 月 1 日【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2 【正确答案】 2008 年 5 月 1 日【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3 【正确答案】 英国【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4 【正确答案】 暂行工厂规则【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5 【正确答案】 三方性原则【知识模块】 劳
4、动法概述6 【正确答案】 1919 年 6 月【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7 【正确答案】 实现充分就业【知识模块】 就业促进制度二、名词解释8 【正确答案】 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9 【正确答案】 是国家在劳动立法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和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10 【正确答案】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知识模块】 劳动法律关系11 【正确答案】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的劳动者有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它是劳动基本
5、权的核心。【知识模块】 劳动法律关系12 【正确答案】 是指劳动者在职业劳动中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获得保障,从而免遭职业危害的权利。【知识模块】 劳动法律关系13 【正确答案】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知识模块】 就业促进制度三、简答题14 【正确答案】 (1)劳动关系。(2)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15 【正确答案】 (1)履行法律义务。(2)基于劳动合同关系。(3)有偿性。(4)职业性。(5)从属性。【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16 【正确答案】 (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6、和创造性。(2)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4)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17 【正确答案】 (1)劳资关系相对缓和。(2)劳资关系以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3)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发展形成冲击和挑战。(4)信息化造成结构性影响。【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18 【正确答案】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44 年起又成为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由台湾国民党政府占据该组织席位。1971 年 10 月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同年 11 月 16 日,
7、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恢复了薪中国的席位。1983 年以来,截至 2010 年 9 月,中国陆续批准了 25 个国际劳工公约。【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19 【正确答案】 (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2)贯彻按劳分配原则。(3)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4)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法律调节与 “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20 【正确答案】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与民事、行政法律关系相比,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定性。(2)劳动
8、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交错共存的特点。(3)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双重意志。(4)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表现为兼有人身性与财产性的特定的劳动行为和财物。(5)劳动法律关系是围绕劳动者的保护展开的。【知识模块】 劳动法律关系21 【正确答案】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能够享有劳动的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能力。劳动者的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劳动者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从而使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能力。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具有以下特点:(1)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2)劳动者的
9、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只能由劳动者本人亲自实现,并且劳动者在参加某一劳动法律关系后,一般就不能再参加另一种劳动法律关系。(3)某些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未成年人和妇女不得从事井下工作等。【知识模块】 劳动法律关系22 【正确答案】 (1)就业权。(2)劳动报酬权。(3)休息权。(4)职业安全权。(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6)生活保障权。(7)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8)合法权益保护权。【知识模块】 劳动法律关系23 【正确答案】 (1)全面履行劳动义务。(2)不断提高劳动技能。(3)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范。(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10、【知识模块】 劳动法律关系24 【正确答案】 我国就业促进法总则第 2 条确立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这一就业促进方针。(1)劳动者自主择业,是指劳动者进人人力资源市场,通过各种渠道自谋职业。(2)市场调节就业,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调节手段,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向选择。(3)政府促进就业,是指政府通过宏观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对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并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充分就业。【知识模块】 就业促进制度25 【正确答案】 (1)政府。(2)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机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的社会团体。【知识模块】 就业促进制度
11、26 【正确答案】 就业促进权利主体不单纯指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包括需要通过建立劳动关系以获得劳动报酬为目的的劳动者和并不需要通过建立劳动关系以获得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为目的的非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例如,自主创业者等。【知识模块】 就业促进制度27 【正确答案】 就业促进是指国家采取的帮助公民实现就业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其主要措施有:(1)建立就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2)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3)建立较完整的就业促进的政策支持体系。(4)维护公平就业,禁止就业歧视。(5)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7)实施就业援助。【知识模块】 就业促进制度28 【正确答案
12、】 (1)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基层就业援助服务工作,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重点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岗位信息等服务。(3)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当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被安排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的,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岗位补贴。(4)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特别扶助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并要求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知识模块】 就业促进制度四、论
13、述题29 【正确答案】 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可以从以下 4 个方面来理解:(1)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在劳动过程以外发生的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2)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和劳动使用者两个方面。(3)劳动关系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虽然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着隶属关系,但是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是平等的。(4)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劳动关系的种类:(1)以用人单位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将劳动关系划分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关系。其中企业劳动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劳动关系,民办非企业单位劳动关系是我国近年来才出现的劳动关系
14、。(2)以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将劳动关系划分为国内劳动关系和涉外劳动关系。(3)以劳动关系表现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将劳动关系划分为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30 【正确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关系。(2)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国家机关与所用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3)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分为 3 类: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关系,适用公务员法。实行聘任制人员的劳动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工勤人员及实行聘任制无特别规定的人员的劳动关系
15、适用劳动法。(4)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分为 3 类: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关系,适用公务员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的工勤人员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以外的其他社会团体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5)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另外,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等性质的劳动关系不属于我国劳动法调整的范围。【知识模块】 劳动法概述31 【正确答案】 1联系(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存在的基础,没有劳动关系就没有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
16、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是被规范了的劳动关系。(2)劳动法律关系不仅仅反映劳动关系,而且当其形成后,便给具体劳动关系以积极的影响,使劳动关系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与不断完善。(3)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律规范在指引、调整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社会内容和法的形式的统一。2区别(1)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物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2)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有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3)两者的内容不同。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当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时,这种关系因不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就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任何一个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是作为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出现的,同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4)劳动关系的范围大于劳动法律关系的范围,即并非所有的劳动关系都能成为劳动法律关系,只有那些经过劳动法律规范所承认的劳动关系才可能构成劳动法律关系。(5)劳动法律关系具有法律效果;劳动关系不具有法律效果。(6)劳动法律关系属于形式范畴;劳动关系属于内容范畴。【知识模块】 劳动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