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导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13174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导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导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导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导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导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导论)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简述环境科学及环境科学中环境的含义。2 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3 简述自然资源的含义。4 简述生态系统的含义及其与环境概念的区别。5 简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6 简述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国际贸易活动。7 简述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二、论述题8 试述现代环境问题的演变历程。9 试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三、填空题10 目前,各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给环境下定义的方法包括三类:_、_、_。11 当人类以一种静态的眼光来看待围绕人类存在的全部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_的概念。12 维持人类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人类

2、福利的持续增长奠定物质基础是_的目的。13 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_、_、_、_。14 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控制对象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_。15 地域环境问题时期,在环境问题的对策方面,各国采取的主要方法是_。16 属于第二环境问题的有:_、_、_、_。17 纵观现代环境问题的演变历程,可以将其分为_、_、_。18 针对环境问题不断扩大的现实,联合国在_年召开了以环境问题国际化为议题的人类环境会议。19 环境问题第三个阶段的时期为_。20 属于现代环境问题第三阶段的表现的有:_、_、_、_、_。21 据世界银行统计,“ 七五 ”到“九五”计划时期,中国政府的投资决策失误率在_左右。22 环境问题

3、的演进虽然经历了几个世纪,但是真正以“环境问题” 为对象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的理论研究是在_才出现的。23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出现的环境保护思想的有:_、_、_。24 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立法的时期为_。25 现在欧洲有据可查的最早的环境法律是_。26 总体考察各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历史沿革,可以将其分为_、_、_。27 举世闻名的“ 四大公害事件 ”促使日本于 1967 年制定了 _,开始走上综合且有计划地防治公害的道路。28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除了呈爆发式发展以外,在立法目的上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29 中国古代的

4、环境与资源保护思想可以追溯到_。30 从文献记载的中国早期环境与资源保护规范看,它们的主要目的是_。31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时期是_。32 1972 年我国派团出席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的非正式报告是_。33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改革完善时期是_。34 我国首次确立的环境保护 32 字方针的有_、_、_、_。35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强化时期是从_。36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发展源于_。37 2010 年国务院通过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家层面上将国土空间划分为_、_、_、_。38 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创始于_。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导论)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

5、、简答题1 【正确答案】 对环境和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是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是指人群周围的境况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包括自然因素的各种物质、现象和过程及在人类历史中的社会、经济成分。环境既包含了自然因素,也包含了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知识模块】 导论2 【正确答案】 我国环境保护法给环境下的定义中包含着三方面的含义:(1)环境的范畴被限定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素范围内,不包括社会、经济等其他因素;(2)这种自然因素既包括各种天然的环境要素与自然资源,也包括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3)历史遗迹与自然状态也因其自然的本质属性而属于环

6、境的范畴。【知识模块】 导论3 【正确答案】 1972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给自然资源下的定义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1987年我国颁布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对自然资源作了如下概括性解释: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具体包括土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物种、陆地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水库、沼泽和海涂、海洋矿产资源、大气以及区域性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等。【知识模块】 导论4 【正确答案】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

7、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在生态学研究中,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基本功能单元。它不仅包括生物群落,而且还包括环境条件,它们在一定范围内共同组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与环境概念不同的是,生态系统是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类为中心,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人类)与环境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知识模块】 导论5 【正确答案】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根据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不同,一般将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1)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这被称为第一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2)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

8、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这被称为第二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知识模块】 导论6 【正确答案】 能够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国际贸易活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环境有影响的商品交易,包括从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有害废弃物交易活动,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等。(2)能够引起环境问题的贸易,包括热带木材贸易、水产品类贸易等。(3)因国际投资带来的环境影响,这类贸易活动主要是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标准宽松而将污染企业或落后的生产技术、设备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知识模块】 导论7 【正确答案】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妨害人类正常生活并导致人类

9、心理和感观上对环境与自然舒适性认识的降低;(2)导致人类生命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和自然环境破坏;(3)导致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以及历史和文化遗产价值的逸失;(4)造成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知识模块】 导论二、论述题8 【正确答案】 综观现代环境问题的演变历程,可以将其分为地域环境问题时期、国际环境问题时期以及全球环境问题时期三个阶段。(1)环境问题的第一个阶段为地域环境问题时期(18 世纪以后至 20 世纪 60 年代)。自 18 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由于工业化、都市化的进程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人类因生产、生活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个

10、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国工业区、开发区一带的局部污染损害和生态破坏方面。到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环境污染为突出表现的环境问题在主要工业国家发展到了顶峰。在环境问题的对策方面,各国主要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方法,在法律对策上也主要采取的是对污染受害者进行事后救济的损害赔偿措施。(2)环境问题的第二个阶段为国际环境问题时期(20 世纪 60 一 8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和平局面的发展扩大,发展经济开始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追求的目标。在资源开发、原材料的输入输出、工业生产以及贸易往来等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越来越多,污染物排放总量也越来越大并超过了

11、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伴随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以及国际水道的流动,环境问题便从地域化开始向国际化的方向演变。针对环境问题不断扩大的现实,联合国在1972 年召开了以环境问题国际化为议题的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对各国加强环境保护和开展国际环境合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国内和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迅速发展。(3)环境问题的第三个阶段为全球环境问题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由于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和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高,加上国内不断严厉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和标准等因素,它们一方面将发展的目标瞄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另一方面以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等方

12、式将传统生产型企业以及废弃物等输出到发展中国家并从中获利。而发展中国家则与此相反,它们既面临着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困难,又面临因引进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带来的国内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双重压力。在这种背景下,环境问题的演变呈现出两种景象:过去几个世纪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仍然存在,尚未消除;发展中国家大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大以及生态破坏。其结果,尽管各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局部环境问题得以缓解,但由于污染物的长期积累和生态系统的逐渐破坏,导致环境问题正向全球化的方向演变,突出表现在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海洋污染、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人类共同遗产与

13、国际公域破坏等方面。全球环境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环境问题的累积性、渐进性,它使得人们无法将其形成和演变的责任归咎于特定的国家(地区)或者从事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主体。【知识模块】 导论9 【正确答案】 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而从人类社会的制度构建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的决策人物忽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综上,环境问题的成因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正确估计和分配环境资源,从而导致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它们的环境成本。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包括:环境的成本外部

14、化。对生态系统估值不当。产权界定不清。(2)政策失误。政策失误是指政府在经济决策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经济活动可能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使得经济活动实施后产生环境污染或自然破坏结果的现象。 (3)科学不确定性。科学不确定性是指依靠现有科学技术不能就某一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得出明确和确定结论的现象。如果某一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存在着科学不确定性因素的话,就会导致决策风险的提高,并影响到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形成“决策于未知之中 ”的情形。科学不确定性因素会促使经济功利主义者忽视对环境利益的考虑,如果加上当前显著经济利益的驱使、结合对行为所致环境问题的风险没有充分证据的支持,更容易造成决策者

15、为求当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环境利益,造成了许多不可恢复的自然资源破坏和环境损害,并造成上一代人决策、下一代人承担不良后果的局面。(4)国际贸易的影响。20 世纪后期,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联系才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环境管制越严,就会越妨碍自由贸易;而自由贸易越发达,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就会越严重。【知识模块】 导论三、填空题10 【正确答案】 采用概括的方法在立法上对环境的内涵进行描述 采用列举的方法在立法上对环境的外延进行描述 采用概括加列举式的方法在立法上对环境的内涵和外延作出规定【知识模块】 导论11 【正确答案】 环境【知识模块】 导论12 【正确答案】 自然资

16、源保护【知识模块】 导论13 【正确答案】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无生命物质【知识模块】 导论14 【正确答案】 第二环境问题【知识模块】 导论15 【正确答案】 头痛医生,脚痛医脚【知识模块】 导论16 【正确答案】 核试验造成的试验地区核污染 工厂废气排放造成的周围树木枯死 大规模的开垦草原造成土地荒漠化 农药致使的水体污染【知识模块】 导论17 【正确答案】 地域环境问题时期 国际环境问题时期 全球环境问题时期【知识模块】 导论18 【正确答案】 1972【知识模块】 导论19 【正确答案】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知识模块】 导论20 【正确答案】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生物

17、多样性破坏 海洋污染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知识模块】 导论21 【正确答案】 30%【知识模块】 导论22 【正确答案】 20 世纪中期以后【知识模块】 导论23 【正确答案】 以经济手段来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的认识,并且以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来判断环境政策的失误 以行政手段来推行环境管理政策,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提高自然资源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知识模块】 导论24 【正确答案】 18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初叶【知识模块】 导论25 【正确答案】 英国的爱德华一世颁布的禁止在伦敦使用露天燃煤炉具的条例【知识模块】 导论26 【正确答案】 城市

18、环境污染控制立法时期 生活环境与自然保护立法并重时期 整合型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期。 【知识模块】 导论27 【正确答案】 公害对策基本法【知识模块】 导论28 【正确答案】 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从注重资源利用的全过程管理转变到对污染的末端控制【知识模块】 导论29 【正确答案】 西周时期【知识模块】 导论30 【正确答案】 保障统治者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知识模块】 导论31 【正确答案】 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至 70 年代末【知识模块】 导论32 【正确答案】 只有一个地球【知识模块】 导论33 【正确答案】 从 1989 年修改颁布环境保护法至 1999 年修改颁布海洋环境保护法【知识模块】 导论34 【正确答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知识模块】 导论35 【正确答案】 2000 年修改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知识模块】 导论36 【正确答案】 20 世纪 60 年代【知识模块】 导论37 【正确答案】 优化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知识模块】 导论38 【正确答案】 20 世纪 70 年代末【知识模块】 导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