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913751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以德配天 ”是_ 的思想 ( )(A)孔子(B)老子(C)周公(D)孟子2 周公制礼,采用了与前朝不同的统治方式,礼治的基本特征是 ( )(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B)明德慎罚(C) “亲亲” ,“ 尊尊”(D)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3 在中国刑法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宽猛结合的思想家是 ( )(A)子产(B)周公(C)孔丘(D)管仲4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形成最早的学派是 ( )(A

2、)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5 先秦最早起来反对孔子,与儒家抗衡的学派是 ( )(A)墨家(B)法家(C)道家(D)阴阳学家6 下列主张由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提出的是 ( )(A)“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B) “应赏刑罚必以信”(C) “不法古,不修今”(D)“大明法度,众建贤才”7 “法与时转则治 ”出自 ( )(A)韩非子(B) 吕氏春秋(C) 商君子(D)慎子8 贾谊在论述礼与法时主张 ( )(A)礼法结合,礼义为先(B)崇礼排法(C)礼法结合,法治为先(D)崇法排礼9 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自孔子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_的德主刑辅论 ( )(A)阳德阴刑(B)以

3、“仁” 为本(C)明德慎罚(D)隆礼重法10 鲍敬言认为君权、法制产生于 ( )(A)人民共同选举、制定(B)原始部落贵族间的协议(C)君主的暴力与征服(D)人们与君主签订的契约11 从理论上提出了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并作出初步论证的晋代律学家是 ( )(A)张斐(B)刘颂(C)杜预(D)鲍敬言12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的观点出自 ( )(A)唐律疏议(B) 开皇律(C) 泰始律(D)傍章律13 明清之际,要求以“ 天下之法 ”代替“一家之法”,设计了与民主相联系的 “法治”蓝图的启蒙思想家是 ( )(A)黄宗羲(B)王夫之(C)顾炎武(D)唐甄14 章太炎主张用宗教

4、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挽救革命派内部的道德衰亡。他说的宗教,主要是指 ( )(A)儒教(B)基督教(C)佛教(D)道教15 “中华民国 ”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 ( )(A)孙中山(B)黄兴(C)章太炎(D)宋教仁16 管仲的立法思想具有明显的 ( )(A)重农主义(B)重农抑商(C)重商主义(D)重商抑农17 提出“省刑罚,薄税敛” 的法律思想的是 ( )(A)孟子(B)庄子(C)孔子(D)荀子18 虽然孔、孟、荀同属儒家,但他们的思想主张有很大差异。荀子主张 ( )(A)改革礼(B) “仁政” 学说(C) “以法治国”(D)隆礼重法19 “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是_的思想 ( )(A)老子

5、(B)庄子(C)墨子(D)荀子20 以下不属于慎到“ 势治 ”论的观点的是 ( )(A)“权重位尊 ”(B) “势” 分“ 人为之势”和“自然之势”(C) “立天子以为天下”(D)权势以“ 下” 为基础21 董仲舒认为 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 ( )(A)礼(B)法(C)三纲(D)经义22 杜预律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 )(A)“无讼”的司法观(B) “无为” 的治国论(C) “简直” 的立法观(D)“无君”的法律观23 代表白居易法律思想的作品是 ( )(A)时令论(B) 天说(C) 策林(D)驳复仇议24 主张“性善情恶 ”,提出 “天命之性”、“气质之性”概念的是 ( )(A)韩愈(B)李

6、翱(C)程颐(D)陆九渊25 理学的最高范畴是 ( )(A)“天”(B) “仁”(C) “理”(D)“心”26 王安石的变法理论和变法口号可归结为“三不足“,下列不属于“三不足” 范围的是 ( )(A)天变不足畏(B)祖宗不足法(C)人言不足恤(D)变法不足惧27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 ( )(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康有为28 “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是_的思想 ( )(A)林则徐(B)魏源(C)张之洞(D)沈家本29 梁启超认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应实行 ( )(A)民为政(B)一君之政(C)君臣共理天下(D)无政30 三民主义中的首要问题是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

7、)民生主义(D)立宪问题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下列关于墨子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既有朴素的平等观念,又有尊君集权的思想(B)反对宗法等级的“礼治”原则(C)主张赏罚公正(D)主张立法、司法大权集于君主一身(E)要求法律确认、维护劳动人民的权益32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极力主张的“三纲五常” 中的 “三纲”包括 ( )(A)君为臣纲(B)夫为妻纲(C)子为父纲(D)父为子纲(E)臣为君纲33 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包括 ( )(A)德礼为本,政教为用(B)封建纲常

8、的法律化(C)维护等级特权(D)刑无等级,一断于法(E)以轻代重,化死为生34 下列观点符合范仲淹思想的有 ( )(A)限制君权,“ 君臣共理天下”(B)改革官制,“革故鼎新”(C) “三不足” 的变法理论(D)“审刑名 ”的司法原则(E)立法“ 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35 孙中山新民生主义的主要原则是 ( )(A)耕者有其田(B)平均地权(C)节制资本(D)制定劳工法(E)官办工厂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不法古,不修今37 白虎通义38 道统论39 学校议政40 主权在民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简述龚自珍的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 说。42 简述曾国藩“ 严刑以致又安 ”

9、的主张。43 简述梁启超“ 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 ”的三权分立说。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试述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45 试述墨家“ 一同天下之义 ”的法律起源。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总的看来,以周公为代表的“以德配天”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礼和刑都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手段,但它们所适用的对象各有所侧重,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

10、也是礼治的基本特征。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子产对德刑关系的处理,具体地表现为宽猛结合,以猛为主。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儒家形成于春秋末期,其余学派均形成于战国时期。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墨家创始于墨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在法家兴起之前,墨家是同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为了推行变法,商鞅提出了“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论,而商鞅是先秦法家中的前期法家。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韩非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历史任务,因而提出“法与时转则治”的观点,该观点被记载于韩非子中。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贾谊虽然特别重礼,

11、但也不忽视法,而是主张礼法结合。当然在贾谊看来,礼的作用比法大,它能“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所以,贾谊主张,统治人民不能单靠刑罚,应以礼义教化为主。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董仲舒的德主刑辅论是有其特色的,即它是由天道引申出来的。他认为,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天亲阳而疏阴,任德不任刑,从而形成了一种“阳德阴刑”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鲍敬言认为,君权的产生,国家法制的产生,是暴力和征服的结果。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杜预法律观的主要贡献在于从理论上提出了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并作出初步论证。12 【正确答案

12、】 A【试题解析】 关于礼主刑辅、礼法结合的思想,编写唐律疏议的长孙无忌阐述得最清楚,他在唐律疏议序中写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黄宗羲将维护君主利益的法律称之为“一家之法”,他深刻地指出,从“人生之初”起,“天下”便是属于天下所有人的,应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章太炎主张用宗教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挽救革命派内部的道德衰亡。他说的宗教,主要是指佛教。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章太炎是“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他赞成民主共和制,坚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3、 管仲力图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进行控制,这两方面的结合,便形成了管仲的以重商主义为特征的立法思想。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孟轲论法是以“仁政”作为指导,围绕着“省刑罚,薄税敛”这一中心而展开的。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苟子抛弃儒家学说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批判地吸收各家的精华,特别是把法家的“法治”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形成了一套既“隆礼”义重法的治国理论。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墨家看来,“尚贤”应遵循的原则是“不党父兄,不偏富贵”。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慎到的“势治”沦主要有以下三点:“权重位尊”;权势以“下”为基础;“立天子以为天下”。2

14、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董仲舒认为“三纲五常”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是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简直”的立法观是杜预律学思想的主要内容。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白居易在策林中指出:“刑者,礼之本;礼者,道之根。知其门,守其根,则王化成矣。”在该书中,白居易提出了他刑、礼、道“迭相为用”的法律主张。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李翱特别抬高中庸,并依此提出“性善情恶”说,使孟子的“性善”论得到全面阐发。他还提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新概念。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巾,“理”是创造和主宰自然

15、界、人类社会的最高精神主体。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宋代,王安石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口号。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海国图志是著名思想家魏源所著,它的编成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有较大影响。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张之洞认为,在不违反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可以“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梁启超认为,在当时的中国由于万民未醒,还不能实行“民为政”,只能实行“一君之政”。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中的首要问题,其基本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朝政府,光复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

16、国家”。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正确答案】 A,C,D,E【试题解析】 墨子既有朴素的平等观念,又有尊君集权的思想;主张赏罚公正;主张立法、司法大权集于君主一身;要求法律确认、维护劳动人民的权益。3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董仲舒极力主张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包括“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3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有“德礼为本,政教为用”、封建纲常的法律化、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34 【正确答

17、案】 A,B,D【试题解析】 范仲淹的法律思想有:改革官制,“革故鼎新”;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审刑名”的司法原则。35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在新三民主义阶段,孙中山将“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作为新民生主义的主要原则。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正确答案】 不法古,不修今,是商鞅变法时提出的主张。他认为法令制度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能保守于旧的礼制,不能拘泥于既定的法令。商鞅以进化的历史观说明变法的重要性。37 【正确答案】 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德论。汉章帝召集一批儒生在白虎观讨论“五经之同异 ”,参加讨论的人对经义的解释,其内容大多出自谶纬。会议记录由班

18、固进行整理,编辑成白虎通义。它是东汉王朝的“国宪” ,对我国封建法律有深刻影响。38 【正确答案】 “ 道统论 ”的中心思想是儒家的仁义道德,韩愈的道统论认为博爱就叫做仁,人们的行为能够遵循封建纲常就叫做义,按仁义的道理去做就是道。道统论就是指按传统世袭的道德教化来行事,从而起到反对假借佛、道等外物来修炼德行的佛、道思想的作用。39 【正确答案】 学校议政是黄宗羲提出的思想命题。他认为,学校不仅仅是“养士”( 即培养官吏)的场所,同时也应成为“治天下之具 ”,即反映民意,决定政策,监督行政的机关。这可说是近代议会政治的雏形。40 【正确答案】 “ 主权在民 ”是新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五

19、权宪法思想的精华所在。孙中山认为,近世各国的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资本主义压迫平民的工具。国民党的民权则为平民所共有,不为一阶级或阶层而专有。主权在民的实现保障是实行直接民权。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正确答案】 在农宗篇中,龚自珍首先提出了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的理论。他认为,中国古代 “未有后王君公”, “未有礼乐刑法与礼乐刑法之差”。很久以前,在自然生长的食物缺乏的社会里,人们才开始重视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生产食物。有能力耕种土地的人,就成为土地的主人。占有土地较多的人,能举办体面的祭祀,有能力在群众中定下各种名目的规章制度,名之日礼、乐、刑法。也就是说,先

20、有农业生产,然后才有国家、刑法、礼乐等制度。龚自珍认识到了国家、刑法、礼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对于否定君权、法律、礼乐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有积极意义。42 【正确答案】 曾国藩提出“严刑以致义安” 的口号,主张用严刑峻法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他认为农民起义的原因是过去“国家承平之日” ,以德治民而造成的,因此,他反对“ 宽仁” ,主张用 “管商之法”治民,认为只有对人民群众 “好杀”,才能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曾国藩引用子产、诸葛亮治国的历史论证了“严刑以致义安” ,严刑镇压的必要性。在审理案件中,他主张实行严刑重法,敢于使用法外之法、法外之刑。他还主张用严刑重责强迫人民交粮纳税,建议三

21、天进行一次拖欠罪的审判,杀、关一批抗征户,用重刑威慑民众。43 【正确答案】 梁启超认为,中国要“救亡” 、“自强”,实行变法,必须从改革中国社会本身人手,即改革中国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制度以至国家的政体。特别是变法必须变专制政体为立宪政体,实行“三权分立” 。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即由国会行使立法权,由国务大臣行使行政权,由独立审判厅行使司法权。并且,他把统一“三权”的统治权称为“体”,认为这是不可分的;由国会、国务大臣、审批厅分别行使“二权”称为“用”,这是可分的,即所渭“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即君主立宪和君主专制的“ 体” 是完全相同的,君主立宪里的 “君主”和君主专制里的“ 君主”一样

22、,享有最高权力。所不同的只是“用” ,即在三权使用上,立宪政体对君主有些限制罢了。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正确答案】 “ 法治” 是法家的旗帜和主要思想,是与其他学派,尤其是与儒家进行争论的焦点。“ 法治”和“礼治”存在着明显的对立。(1)“法治”是针对“礼治” 所维护的宗法制而提出的。虽然在维护等级制方面,“ 法治”和“礼治”是一致的,但“法治”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的制度, “礼治”是代表贵族利益的制度。“ 法治” 主张中央集权制, “礼治”主张分封世袭制。因此,法治的提出,旨在用地主阶级的新“法” 代替贵族的旧“礼”,是两种制度的对立。(2)二者的对立体现了 “务德”与“务法

23、”两种统治方法上的对立。 “法治”是针对“礼治”的重视“德治 ”、教化而提出的,儒家主张 “以德服人”;法家主张“ 以力服人”,“ 法治”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3)二者的分歧在于对 “君主”作用的看法不同,是重视 “君智”还是重视“ 君法”的对立。“法治”是针对“礼治”强调“人治” 而提出的。儒家把治理国家的希望放在“ 圣贤”及个人道德才能上;法家则认为治国的关键是“法” ,有了好的法令,能力一般的“中主”和能力低下的“庸主”也能治理好国家。先秦儒法两家的对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礼法之争,反应了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在法律思想上的激烈冲突,是两种不同法律制度和统治方法的对立。45 【正确答案】

24、 (1)墨家认为,战国时期社会动乱不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统一的政治法律,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天下异义” ,“有离散之心”,没有统一的思想,没有贤明的“ 政长 ”。他们提出“尚同”的主张,要求各级 “政长”直到天子,必须“一同天下之义 ”,即用 “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来统一思想。(2)墨家认为,在没有国和法律之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标准,于是就发生争执,上天要想使天下人对事理的看法一致,于是选择贤人立为天子。然后由天子“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 ”,这就意味着国家和法律产生了。(3)墨家认为,既然天子、三公等各级统治者都是依照贤能的等级而立的,地位越高,必须越“ 贤” 。各人必须以自己上级的是非为是非,“上之所是,亦必是之;上之所非,亦必非之” 。最后,大家都以天子的是非为是非,当然,天子必须“ 上同于天”,否则, “天”就会降下灾祸。(4)墨家提出这种 “一同天下之义”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目的在于使 “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用国家强制力自上而下地加以贯彻,统一人们的思想,以避免社会的混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